- 年份
- 2024(5537)
- 2023(8102)
- 2022(6923)
- 2021(6270)
- 2020(5156)
- 2019(12041)
- 2018(11518)
- 2017(22329)
- 2016(12083)
- 2015(14022)
- 2014(13580)
- 2013(13726)
- 2012(12307)
- 2011(10908)
- 2010(10771)
- 2009(9709)
- 2008(9342)
- 2007(7885)
- 2006(7037)
- 2005(6025)
- 学科
- 济(54620)
- 经济(54568)
- 管理(30172)
- 业(26469)
- 方法(22186)
- 数学(20314)
- 数学方法(20122)
- 企(19000)
- 企业(19000)
- 地方(18181)
- 中国(17813)
- 农(16358)
- 贸(14290)
- 贸易(14286)
- 易(13886)
- 财(12024)
- 业经(11575)
- 出(11511)
- 农业(10872)
- 学(10532)
- 环境(10034)
- 口(8045)
- 出口(8036)
- 出口贸易(8036)
- 地方经济(7799)
- 城市(7699)
- 制(7313)
- 技术(6913)
- 发(6543)
- 划(6283)
- 机构
- 学院(170388)
- 大学(168296)
- 济(70694)
- 经济(69100)
- 管理(63302)
- 研究(59255)
- 理学(55213)
- 理学院(54402)
- 管理学(53395)
- 管理学院(53091)
- 中国(41882)
- 科学(38662)
- 京(35520)
- 财(30441)
- 农(30187)
- 所(29325)
- 研究所(27204)
- 中心(27072)
- 业大(26700)
- 江(26057)
- 范(25115)
- 师范(24928)
- 财经(24754)
- 农业(23776)
- 经济学(22808)
- 经(22504)
- 院(22030)
- 北京(21347)
- 经济学院(20967)
- 州(20810)
- 基金
- 项目(123832)
- 科学(98520)
- 基金(90853)
- 研究(88002)
- 家(79453)
- 国家(78865)
- 科学基金(68274)
- 社会(57943)
- 社会科(55112)
- 社会科学(55091)
- 省(51152)
- 基金项目(50006)
- 自然(44601)
- 自然科(43527)
- 自然科学(43513)
- 自然科学基金(42666)
- 划(41468)
- 教育(38865)
- 资助(35536)
- 编号(33354)
- 发(28191)
- 重点(28053)
- 部(26597)
- 创(25305)
- 成果(24956)
- 国家社会(24359)
- 课题(23931)
- 创新(23875)
- 科研(23585)
- 计划(22902)
共检索到244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詹
城市物流效率以及城市间的效率溢出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以河南省的18个地级市为例,对城市物流效率的空间结构和效率溢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物流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特点,表现为高效率和中等效率的城市临界的连片出现,在空间上形成效率的中心一外围结构;在各影响因素中,固定资产、设施设备和基础设施投入可以促进物流效率的正向溢出,而人员投入则会产生物流效率的负向溢出,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物流效率正溢出的主要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詹
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决策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CR、BCC模型和超效率模型,研究中部省份城市物流活动的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因纯技术效率低下导致中部省份城市物流活动整体效率不高,大部分城市处于短期易改进状态,规模效率好于纯技术效率。指出改进规模、加强组织和协调是中部城市改善物流活动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
城市物流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纯技术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军涛 刘建国
选取土地、资本、劳动、技术和信息等5种投入量作为输入指标,选取城市经济总量(GDP)、城市投入收益(地方财政收入)2项输出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的城市效率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发现,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的城市效率存在差异,从技术效率看,东北三省的城市技术效率较低,其中较低和无技术效率的城市达到了27个,占城市总数的79.4%;从纯技术效率看,纯技术效率高和纯技术效率中等的城市达到29个占城市数的85.3%。从规模效率方面看,最有规模和短期易改善的城市只有5个,占城市总数的14.7%。规模报酬递增的城市有13个;规模报酬递减的城市为15个,因此,城市效率有待提高。研究发现,城市效率不仅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作用;表明了一个城市其城市效率在提高的过程中,也带动了周边其他城市的效率提高。文章讨论了主要结果赋予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城市效率 DEA分析 溢出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镜淳 穆月英
县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理单元,农业技术进步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技术扩散理论,以河南省为例,利用2010—2019年县域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分解的方法,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探讨空间溢出效应的大小、范围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引致且伴随农业技术效率的损失,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农业技术进步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对城乡收入差距抑制效应大小为-0.013。在时间维度,短期技术溢出效应系数显著为负,长期不显著;在区域异质性维度,不同人均生产总值水平的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有所差异;在地理距离维度,150 km以内为空间溢出的密集区,随着距离的增大空间溢出效应越来越小。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是有效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溢出路径。因此,为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提出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降低技术扩散的交易成本、破除县域农业技术溢出壁垒,着力构建县域技术信息交流网络,在进一步推进前沿技术进步的同时重视技术效率的要素重配置作用等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郭新芳
在分析河南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非绿色因素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强化绿色物流意识、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采用绿色物流技术等措施发展绿色物流,为河南省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绿色物流 河南省 非绿色因素 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思惠
本文从流通效率的视角分析了流通业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流通业效率对河南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并利用数据模型分析了流通效率和流通过程的基本条件。研究结果显示:一直以来,流通业效率对消费率增长有着显著作用,然而由于城市流通业饱和、农村地区市场基础差,出现了个别年份流通业效率对提高消费率作用无效的现象。
关键词:
流通效率 居民消费 河南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永顺 张二勋
本文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进行直观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获取各城市的生态信息,提出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评价指标 聚类分析 河南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展鹏
本文通过构建出口份额、出口额最大最小值比、总体差异分析指标、基尼系数、Theil系数、出口区位熵等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区际间的出口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区际间出口的不均衡性显著,总体差异大。区际间出口的相对差异虽基本保持稳定,但出口的绝对差异非常显著,并且呈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出口的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但近年来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的贡献率呈现出"趋同"的发展态势。综合出口规模和出口的比较优势来看,中原城市群经济区的出口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豫北经济区和豫西豫西南经济区次之,黄淮经济区处于绝对落后地位。文章的最后在探讨区际间出口差异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地区特定要素、人...
关键词:
河南省 出口差异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宏伟 张斯琴
公共支出是地方政府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调控手段,各地方政府在公共支出政策上具有邻里学习效应,是公共支出存在空间溢出性的主要原因。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研究方法,以京津冀蒙为例度量了公共支出及其空间溢出对邻近城市间经济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证明了城市效率的增长存在"时空惯性",一个城市的效率水平既与本城市历史效率有关,又会受到周边邻近城市效率的溢出性影响。考虑到空间溢出效应后,公共支出的增长效应依然得到验证,其增加不仅有助于提高本城市效率,并且对周边城市效率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工业现代化对促进地区增长的作用依然不容小觑,消费及人口规模对城市效率的提振作用则更为显著。欠发达外围区应以提升市场化程度与产业专业化水平、优化区域发展环境作为公共支出政策的主要方向,致力于增加优质要素吸引力以促进本地区的要素集聚与效率提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飞
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和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性,构建了河南省城镇化和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度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城镇化总体发展方面呈现出多个城市处于较高水平,黄淮四市处于最低水平。土地利用效率指数呈现出郑州单极最高的情况。②河南省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效率协调合理程度高的城市比例为很低,不合理的城市比重高达41%。③全省城镇化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度水平要比耦合协调度水平差。结合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地区分布情况,文章最后给出了差异化推进城镇化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坤洋 鲁琳
以河南省郑州市四环以内为研究区域,采用电子导航地图的POI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缓解热岛效应、休憩娱乐、防灾避险3种城市绿地服务功能,将其服务空间与POI密度图进行叠置分析,探索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并对城市绿地服务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绿地缓解热岛效应、休憩娱乐、防灾避险3种功能服务空间分别占研究区的57.71%,47.36%,68.03%;POI中密度分布区绿地服务水平最高,较低密度区次之,高密度区和极高密度区绿地服务水平较低,绿地服务范围重叠和服务盲区并存;郑州市四环以内城市绿地系统存在服务空间分布不均衡、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以城市规划学与风景园林学理论相结合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实践提供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殷强
笔者以河南省为例,运用生产函数,引入包括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四变量对财政支出规模进行协整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应该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29.94%,河南省财政支出规模不足。增强地方财力,中部地区需要中央加大"均等化"转移支付力度。
关键词:
中部地区 财政支出 规模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金萍 秦耀辰
在当前耕地总量很难增加的总体形势下,粮食单产及其生产投入因素的关系研究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Moran’s I指数及散点图显示,粮食单产及其OLS(Ordinary Least Squares)估计的残差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因而不满足经典线性回归分析的建模条件,而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并能进行参数的局部估计。河南省108个县的实践表明,GWR模型有效地降低了残差的空间自相关,各项检验指标均好于OLS估计。4个生产投入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灌溉因素在OLS和GWR模型中均为正效应,单位播种面积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新生 高更和 罗庆
基于河南省25个村庄的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首先,把劳动力流动空间分为县内、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四个尺度,分析流动劳动力在各尺度空间的分布状况,然后以劳动力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着重分析了个体、家庭、区域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空间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县内、省外两个空间尺度,而县外市内、市外省内两个尺度上获得的流动劳动力相对较少。个体、家庭、区域因素都会影响劳动力流动空间决策,但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并不是简单地呈现正向或负向的相关关系。基于样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讨论了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战略、公共政策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认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战略的重点是增加大中城市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公共政策。同时,公共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劳动力的个体、家庭与区域因素,使政策细化,政策目标更明确和准确。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流动空间 影响因素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凤 马玉玲 乔家君
基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研究不同层级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农村地区空心化格局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首先,确立省级和县级两个不同层级中心城市(郑州和兰考)作为参照系。其次,建立农村空心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影响效应,采用实地调研的数据来确定村庄的空心化程度。结果表明:省级中心城市对周边腹地农村空心化影响为正,县级中心城市对周边腹地农村空心化影响为负。并且,两个尺度下交通干线附近农村空心化程度都普遍较高。最后,运用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对研究结果加以解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