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9)
- 2023(15585)
- 2022(13384)
- 2021(12400)
- 2020(10272)
- 2019(23875)
- 2018(23462)
- 2017(45475)
- 2016(24618)
- 2015(27704)
- 2014(27388)
- 2013(27346)
- 2012(24804)
- 2011(21841)
- 2010(21807)
- 2009(20271)
- 2008(20026)
- 2007(17449)
- 2006(15427)
- 2005(13598)
- 学科
- 济(106631)
- 经济(106510)
- 业(92585)
- 管理(82999)
- 企(82466)
- 企业(82466)
- 方法(46399)
- 数学(36647)
- 数学方法(36262)
- 农(32784)
- 业经(32615)
- 财(29618)
- 中国(28079)
- 地方(24729)
- 农业(23186)
- 务(21647)
- 财务(21558)
- 财务管理(21539)
- 企业财务(20254)
- 技术(20052)
- 理论(19422)
- 和(19378)
- 学(18828)
- 制(18304)
- 贸(17603)
- 贸易(17590)
- 划(17288)
- 易(16980)
- 环境(16527)
- 策(15519)
- 机构
- 学院(351572)
- 大学(347467)
- 管理(145553)
- 济(140641)
- 经济(137652)
- 理学(125898)
- 理学院(124501)
- 管理学(122656)
- 管理学院(122014)
- 研究(112018)
- 中国(84662)
- 京(76118)
- 科学(70201)
- 财(62667)
- 农(56339)
- 所(55129)
- 业大(52231)
- 江(51458)
- 中心(50833)
- 财经(50686)
- 研究所(50167)
- 北京(48024)
- 经(46093)
- 范(45421)
- 师范(45092)
- 农业(44114)
- 州(41980)
- 院(41195)
- 经济学(40935)
- 商学(38507)
- 基金
- 项目(241316)
- 科学(191278)
- 研究(177648)
- 基金(175453)
- 家(151407)
- 国家(150105)
- 科学基金(131451)
- 社会(112916)
- 社会科(106990)
- 社会科学(106962)
- 省(94628)
- 基金项目(94522)
- 自然(85742)
- 自然科(83791)
- 自然科学(83775)
- 自然科学基金(82278)
- 教育(79472)
- 划(78682)
- 编号(72464)
- 资助(70581)
- 成果(56813)
- 重点(52953)
- 发(52056)
- 部(51885)
- 创(51877)
- 课题(49010)
- 创新(47755)
- 国家社会(45914)
- 科研(45469)
- 业(44775)
- 期刊
- 济(157678)
- 经济(157678)
- 研究(101827)
- 中国(62077)
- 管理(55768)
- 农(51771)
- 学报(50504)
- 科学(49472)
- 财(49095)
- 大学(38677)
- 学学(36384)
- 农业(36294)
- 教育(34046)
- 技术(33139)
- 业经(28499)
- 融(26422)
- 金融(26422)
- 财经(24095)
- 经济研究(23548)
- 问题(22326)
- 业(21095)
- 经(20681)
- 技术经济(18873)
- 现代(18037)
- 图书(17280)
- 资源(17236)
- 科技(17114)
- 商业(16529)
- 理论(16073)
- 版(15405)
共检索到509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明玉
京津冀城市物流集群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文基于2013-2022年京津冀13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城市物流集群竞争力发展机理和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物流集群的竞争力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但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异较大。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和经济资源政策对物流集群竞争力的影响逐渐减小,创新资源和外部环境对竞争力的影响逐渐增加;以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为代表的中部和沿海城市物流集群竞争力保持较高水平,但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呈现中部高周围低的现状,分区域来看,河北省平均竞争力水平较低,且提升速度较慢;物流集群竞争力构成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失调阶段,与竞争力发展水平不匹配;京津冀城市物流集群竞争力的增强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企业和人才培育,以及政策支持和协同区域合作发展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京津冀 物流集群竞争力 时空演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卜洪运 陶玲玲 赵琳皓
基于指数功效函数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4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与分析。首先,运用EviEws软件对两个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得到两个变量的长期与短期关系;然后,参考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两个变量函数关系进行假设,并通过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增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主要体现在对技术进步的贡献上;随着促进作用边际效应递减,当促进作用达到某一最大值,影响力达到稳态水平。近几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已经趋于稳定状态,因此,京津冀应该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营造区域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卜洪运 陶玲玲
本文从内生竞争力和外生竞争力两方面影响因素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用AHP-熵值法综合确定指标的权重。基于维度和阈值改进的指数型功效函数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再由组合赋权法得到综合评价值,由此反映集群竞争力的强弱。对2004~2013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4~2011年竞争力增长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2011~2013年增长率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周永恺
从大气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入手,将大气环境风险、现状和治理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组合权重的大气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对2013-2017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大气环境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评,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揭示了其空间效应及障碍因素。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大气环境竞争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北部高、南部低、局部跳跃"格局,城市差距逐渐缩小;京津冀城市大气环境竞争力呈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存在正向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稳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崇强 宗跃光 王燕军
对Boarnet公式的经济权重进行修正,以经济增长变化对区域增长的贡献率代替绝对量值的变化,作为区域内经济空间增长的联系强度,并将其作为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的空间权重。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计算三次产业在2002—2005年和2006—2009年2个时段的要素量值变化,用ArcGIS 9.3分析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构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结构偏强,第二、三产业处于偏弱的态势;竞争力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竞争力呈现整体水平提升,第一、三产业竞争力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今后应继续保持对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快速实现二、三产业结构效率的提升。加大投资和科技投入,保持第二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泽 张建军 李储 李振瑜 耿玉环 檀畅
[目的]确定合理的城市群规模、职能和分布格局是区域治理和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精准识别城市发展状态,量化空间功能竞争力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问题。[方法]以生态位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建立城市发展系统模型,将城市发展系统视作经济、环境和社会有机耦合的生态系统。具体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前者既能克服主成分分析后指标间为单一线性关系的缺点,又能发挥考虑各层级指标阈值对综合分值放缩效应的优点,体现系统整合原理;后者可有效识别相邻单元属性的空间聚集和异常现象,凸显单元的空间关系和分布格局。[结果](1)北京和天津的综合竞争力强,城市地位高、功能强且作用大,因此生态位扩张效应最显著,内向集聚要素,外向拓展空间,最终占据最优或最大生态位;(2)河北省各市的生态位普遍偏低,存在梯度层次,石家庄、唐山和廊坊等地竞争力较强,衡水和邢台等地则相对较弱;(3)生态位是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耦合作用的结果。3个时点下各生态位的聚类结果各异,表明城市群还未能形成稳定的集聚现象,仍有较大的协调发展空间。[结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均衡体现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维度。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议尽快明确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生态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空间功能竞争力,建议从污染共治、生态同建、经济合作等方面入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永欢 薛晔 徐美玲 李凡
为厘清城市间的韧性发展规律,基于2010—2018年的京津冀城市韧性各指标值,采用GA-BP神经网络,对京津冀城市韧性进行动态预测,并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城市韧性的时空演进规律。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能够利用全局寻优特点弥补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小点的劣势,达到优化预测模型的目的;韧性的空间全局特征表现为空间集聚;空间局部特征表现为环京贫瘠带,沿津协同发展带,环石贫困带。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韧性 莫兰指数 神经网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素芳
研究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京津冀是我国三大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之一,其发展影响着我国的经济进步、政治稳定等方面。基于此,本文对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做具体的定量分析和综合排序,依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城市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卢明华 薄云娜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2004—2008年以及2008—2013年北京、天津以及河北11个地级市分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北京总偏离分量呈较大幅度的上升,综合优势显著,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竞争力不足,其优势行业主要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天津的综合优势保持平稳增长,竞争力较强,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于京津冀地区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制造业最为明显;而河北综合实力始终低于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且差距越来越大,整体发展前景堪忧。但是,2008—2013年,石家庄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唐山的批发和零售业,廊坊的制造业均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宋剑
城市竞争力提升关系到城市发展大局。目前,河北省城市与京津存在不小差距,存在产业结构相似、同质竞争和域内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单因子分析找出各自的竞争短板和竞争优势并采取相关措施,以推进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 竞争力 城镇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成伟 翟瑞瑞 曹智 张生太
区域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基于京津冀3个主体创新资源的细分数据,结合熵值法、熵权法、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宏观城市群之间、微观京津冀内部两个维度,测度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挖掘其空间网络联系,立体呈现京津冀协同创新现状。研究结果发现,对比国内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属于研发推动的源发型科技创新体系;在三地各省域内的43个研究单元间普遍存在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协同创新水平差距较大现象;区域间高效协同创新网络尚未完全建立。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 创新资源配置 网络联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宏伟 刘敏
本文建立了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高于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区域内各省市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提高地区个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区域内部资源整合、产业协作等措施,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京津冀应学习借鉴长三角区域协作发展的经验,加强区域内部整合与协作,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京津冀 长三角 区域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守亭 杨辉鹏 吴振球
基于“钻石模型”测度30个省(市、区)2013—2020年的物流业竞争力,并分析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竞争力具有持续稳步提升的显著特点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不同发展阶段的相邻地区间物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显著不同。空间计量模型表明,研发投入和市场化程度是影响物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未来应从物流业的数字化与“放管服”改革入手,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并破除市场壁垒,进一步推动物流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康桂芬 宋国学 祁文辉 赵文丁
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启动的京津冀经济圈,目前仍然还是一个具有很强潜在发展能力的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相比,其一体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但通过对主要工业产业专业化水平、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资本产出率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经济圈有很强的产业合作基础。以加强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和拉动力,是提升京津冀经济圈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
产业合作 京津冀 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国强 汤向俊
本文基于波特的竞争力模型,提出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四个因素:市场、科技支持、空间和政府支持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并给出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2000—2010年间我国三大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提升较为明显;分区域来看,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提升最为显著,改变了十年前的落后状态。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竞争力 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