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9)
- 2023(15744)
- 2022(13503)
- 2021(12781)
- 2020(10230)
- 2019(23753)
- 2018(23591)
- 2017(44965)
- 2016(24598)
- 2015(27568)
- 2014(27538)
- 2013(27288)
- 2012(25442)
- 2011(23042)
- 2010(23103)
- 2009(20931)
- 2008(20049)
- 2007(17641)
- 2006(15698)
- 2005(13901)
- 学科
- 济(102884)
- 经济(102784)
- 管理(64952)
- 业(61549)
- 企(47509)
- 企业(47509)
- 方法(39006)
- 数学(33347)
- 数学方法(32979)
- 中国(32147)
- 地方(30803)
- 农(30714)
- 业经(24013)
- 学(21519)
- 农业(21289)
- 财(21032)
- 制(17245)
- 环境(17221)
- 贸(17194)
- 贸易(17176)
- 易(16497)
- 理论(16027)
- 和(15895)
- 地方经济(15814)
- 融(15596)
- 金融(15591)
- 技术(15523)
- 发(15428)
- 银(15351)
- 银行(15311)
- 机构
- 学院(341918)
- 大学(340992)
- 济(132552)
- 管理(132275)
- 经济(129293)
- 研究(120247)
- 理学(113556)
- 理学院(112120)
- 管理学(110253)
- 管理学院(109625)
- 中国(88819)
- 科学(76018)
- 京(74890)
- 所(60733)
- 财(58935)
- 农(57412)
- 研究所(55173)
- 中心(54484)
- 江(51774)
- 业大(51568)
- 范(49860)
- 师范(49448)
- 北京(47771)
- 财经(46632)
- 农业(44437)
- 院(44307)
- 州(42786)
- 经(42263)
- 师范大学(40052)
- 经济学(38219)
- 基金
- 项目(234422)
- 科学(183379)
- 研究(174552)
- 基金(166206)
- 家(144526)
- 国家(143215)
- 科学基金(122254)
- 社会(107930)
- 社会科(101953)
- 社会科学(101925)
- 省(93725)
- 基金项目(89523)
- 教育(79174)
- 自然(78446)
- 划(78276)
- 自然科(76531)
- 自然科学(76515)
- 自然科学基金(75076)
- 编号(73238)
- 资助(66580)
- 成果(59521)
- 发(54311)
- 重点(52548)
- 课题(51141)
- 部(50329)
- 创(48257)
- 创新(44928)
- 科研(43827)
- 项目编号(43714)
- 发展(43460)
- 期刊
- 济(154924)
- 经济(154924)
- 研究(104123)
- 中国(71430)
- 农(53814)
- 学报(53312)
- 科学(50399)
- 管理(47723)
- 教育(44006)
- 财(42309)
- 大学(40129)
- 农业(37496)
- 学学(37337)
- 融(30429)
- 金融(30429)
- 技术(30219)
- 业经(27285)
- 经济研究(23116)
- 财经(21571)
- 问题(21551)
- 图书(20539)
- 业(18878)
- 经(18378)
- 资源(17909)
- 科技(17161)
- 理论(16372)
- 发(16237)
- 现代(16056)
- 技术经济(15897)
- 版(15543)
共检索到516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庞岩磊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城市化程度不同,每个城市的具体发展路径各有所异,文章从分析人类社会城市演变规律入手,在全面落实党对"十四五"时期城市化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对中部地区的山西省运城市发展路径提出具体建议,以供同样发展水平地区参考。
关键词:
城市 城市化 “十四五”时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军
绿色金融的宗旨是要求各金融部门将环境保护作为决策时的一项基本考虑,同时评估投融资决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将与环境条件相关的风险和成本整合到银行的日常业务中。重点是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金融业务活动中产生环境污染,通过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关注短期利益的投机。绿色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现代金融体系 运城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董甜 郭文炯
农产品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揭示该类区域农村居民市民化的意愿,文章在对山西省万荣县实证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发现该类区域农民市民化意愿相对较弱,追求城市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最主要的动机,影响市民化的障碍因素主要是进入城市新增的生活成本与住房成本,以及对市民化后失去土地保障的担心。针对调研结论,提出该类区域应尊重农民居民的市民化的意愿,走城乡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强化城镇化的动力和就业支撑;高度重视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规范和引导"居住与身份分离"的就近城镇化进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宇 曹卫东 梁双波 赵落涛
在"新常态"背景下,山西省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其城市面临转型与发展双重压力。通过构建指标测评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协调模型等方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市质量年均增长率和城市规模年均增长率间协调发展程度的时空格局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山西省整体城市规模变异系数较大,而城市质量变异系数较小;且山西省各地级市城市质量、城市规模及其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变化明显,在空间上由北向南总体呈"W"型分布格局。2)山西省各地级市在2005—2010年与2010—2014年两个时间序列上,城市质量年均增长率与城市
关键词:
城市质量 城市规模 协调性 山西省
[期刊] 征信
[作者]
解洪文 师洋霞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凸显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典型的综合性产业,已经成为运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金融的支持力度仍然有限,我们运用协整关系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对金融支持与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支持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通过金融引领带动运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创新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同时,借助"互联网+"推动旅游金融的线上发展。
关键词:
金融支持 旅游发展 实证研究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东红
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土地市场化的建立,为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城填化建设,依靠金融的支持与保障,实现土地流转权。在保障土地顺利流转的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体系,大力扶持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及业务,同时贷款金额、贷款品种和贷款结构,都要符合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的要求,培育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运行机制。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经济效益 金融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北明 王之婧 胡灵珊
利用ROST文本分析工具,基于31个省份的“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62份规划文本文件,从产业地位和产业方向两方面分析了“十四五”时期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探索了旅游产业规划的热点及演变方向。研究发现:“生态”“保护”“数字”及“国际”成为“十四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共性目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冰雪体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和生态康养旅游成为产业发展重要方向;旅游产业在产业结构、产品供给、产业方向以及规划重点四个方面实现战略转变;进一步从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扩大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三方面探索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北明 王之婧 胡灵珊
利用ROST文本分析工具,基于31个省份的“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62份规划文本文件,从产业地位和产业方向两方面分析了“十四五”时期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探索了旅游产业规划的热点及演变方向。研究发现:“生态”“保护”“数字”及“国际”成为“十四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共性目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冰雪体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和生态康养旅游成为产业发展重要方向;旅游产业在产业结构、产品供给、产业方向以及规划重点四个方面实现战略转变;进一步从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扩大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三方面探索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史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的发展壮大与竞争优势演进提升有着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工业基本上实现了由价格优势向规模优势的转变,当前正处于由规模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工业竞争优势的第二次转变面临着"逆全球化"的冲击与"双端挤压"挑战,也面临国内需求升级、发展中国家市场扩大、新工业革命兴起等机遇,支撑中国工业培育壮大竞争新优势的条件也已初步成熟。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将要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工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找准新定位、培育新优势、采取新举措,从而加快推进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五个战略定位、六项战略任务、五个重点领域与七大战略举措。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道静 徐姗
边境地区是我国双向开放、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性区域,但长期以来发展态势相对迟缓,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薄弱地区之一。围绕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目标,全面分析了边境地区的发展特征,对边境地区进行了类型划分,剖析了其主要发展优势和突出问题,进而提出十四五时期边境地区开展精准化空间治理的主要思路:基于乡镇或更加精细的空间尺度,紧密结合不同边境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空间规划以及治理管控工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健
着力推进城乡空间治理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城乡空间治理历经系统规划、破冰发展、统筹融合、共享共治发展阶段后,面临赋能政府权属网络、市场要素网络以及社会组织网络的重塑契机。"十四五"时期,城乡空间高效治理需紧随国家规划,立足城乡资源价值禀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谋进路。鉴于此,调整中国城乡空间治理思路,实现城乡关系再升级,应探索先融再合,打破城乡二元空间格局;发挥城与乡优势价值,推动城乡空间治理均衡善治;注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城乡空间高效治理;平衡城乡圈层,化解行政层级间治理矛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光平 曲海燕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应时之策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农业供需结构性失衡,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等农业发展问题不容忽视。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破解我国农业发展困境、提高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引导。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在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以量质并重攀升农业安全新高度、以深化改革构建农业发展新业态、以生态保护树立农业发展新风向、以精准匹配创造农业发展新特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 农业现代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顾忠泽 刘宏 赵超 陆莹
医疗器械产业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维护人民健康安全、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支撑。国内外医疗器械产业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江苏作为医疗器械产业大省,呈现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实力持续增强、集聚发展趋势明显等特点,但仍存在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本土头部企业缺乏、高附加值产品较少、配套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基于"十四五"时期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江苏应重点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医用机器人、植介入医疗器械、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智慧医疗等方向,以及加强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本土头部企业培育、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建设创新服务平台等建议。
关键词:
医疗器械产业 黄金发展期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年猛 李玏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尽管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南北经济增长不平衡、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蓝海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从寻求区域协调发展到追求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不仅体现了区域发展理念的变革,也适应了当今中国区域发展转型的需要。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应继续以四大板块战略为基础,以重点带区战略为骨架,统筹各大板块和带区发展,深化完善"4+X"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体系;以构建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三横三纵"国土空间开发主架构,建立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载体的增长极网络,以及制定实施国土空间开发负面清单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加快"C"形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加大内陆开放力度,全力培育三大海洋经济区,推动形成陆海统筹以及沿海、沿边和内陆三线协调的全域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帮助东北地区实现脱困振兴,大力培育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制定实施相对贫困地区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光辉
"十四五"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交通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交通服务应坚持目标和问题双重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聚焦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基本服务保障、提升安全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符合发展需求的优质高效、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交通行业发展体系,实现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交通服务高质量和治理能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国交通运输由"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转换,为交通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交通服务 交通强国 “十四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