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9)
- 2023(7155)
- 2022(5951)
- 2021(5260)
- 2020(3932)
- 2019(9061)
- 2018(8718)
- 2017(16202)
- 2016(8725)
- 2015(9422)
- 2014(9436)
- 2013(9484)
- 2012(9244)
- 2011(8637)
- 2010(8921)
- 2009(8007)
- 2008(7826)
- 2007(6971)
- 2006(6537)
- 2005(6145)
- 学科
- 济(46389)
- 经济(46350)
- 地方(20336)
- 中国(19593)
- 管理(19184)
- 业(18178)
- 农(12855)
- 企(11255)
- 企业(11255)
- 地方经济(10947)
- 业经(10695)
- 发(10566)
- 方法(10029)
- 农业(9270)
- 环境(8909)
- 数学(8483)
- 数学方法(8418)
- 学(8218)
- 融(8091)
- 金融(8090)
- 银(7701)
- 银行(7692)
- 行(7620)
- 发展(7417)
- 展(7397)
- 城市(7116)
- 贸(6577)
- 贸易(6565)
- 制(6439)
- 易(6161)
- 机构
- 学院(127182)
- 大学(124340)
- 济(53002)
- 研究(52965)
- 经济(51590)
- 管理(43218)
- 中国(39068)
- 理学(35600)
- 理学院(34954)
- 管理学(34315)
- 管理学院(34066)
- 科学(33215)
- 京(29244)
- 所(27215)
- 研究所(24515)
- 中心(23158)
- 财(22790)
- 农(22313)
- 范(21164)
- 师范(20966)
- 江(20954)
- 院(19913)
- 北京(19096)
- 业大(17770)
- 州(17509)
- 财经(17248)
- 农业(17103)
- 师范大学(17080)
- 省(16782)
- 科学院(16445)
- 基金
- 项目(82711)
- 科学(65691)
- 研究(60508)
- 基金(58269)
- 家(51341)
- 国家(50891)
- 科学基金(43321)
- 社会(39310)
- 社会科(37346)
- 社会科学(37340)
- 省(33568)
- 基金项目(31485)
- 划(28584)
- 自然(26842)
- 自然科(26187)
- 自然科学(26184)
- 教育(25956)
- 自然科学基金(25645)
- 发(25332)
- 编号(23879)
- 资助(22186)
- 发展(20604)
- 展(20252)
- 重点(19285)
- 成果(18910)
- 课题(18264)
- 创(16884)
- 部(16735)
- 国家社会(16309)
- 创新(15909)
共检索到210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建伟
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针对城市滨水空间发展建设中的问题,按照城市滨水空间的一般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形成、繁荣、衰退和复兴四个阶段;并提出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的趋势,即环境人工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多元化。在此基础上,从开发模式、规划设计、管理决策和实施建设等四个方面剖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研究方法、发展目标、评价机制、规划设计、开发管理和公众参与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滨水空间 发展历程 规划建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亚男 李琳 韩磊 谢双玉
城市滨水空间转型发展是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方式,已成为当前国际城市更新与再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也大量涌现,有必要进行归纳和总结。论文以Web of Science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1988—2020年间相关文章为分析对象,从滨水空间转型发展的过程、模式、动因与机制、效应等方面对其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国外滨水空间转型发展研究多采用定性方法对案例地开展描述性分析,研究主题从关注实践需求转向探讨深层次学术问题并逐渐多元化,研究视角越发强调人本主义和公平理念。最后,结合国外研究经验和中国实际指出:未来中国应转变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重视不同区域多案例的对比研究,再现城市滨水空间转型的过程,模拟城市滨水空间转型的机制,全面评估城市滨水空间转型的效应,以优化和完善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体系。
关键词:
国外城市 滨水空间 转型发展 研究综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国
开发区是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不同的时期,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强度是不一样的。论文总结了开发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关系的演进历程,提出我国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开发区的"孤岛"和"飞地"阶段、开发区对城市空间影响效应增强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开发区与城市空间融合阶段。文章还对我国开发区当前面临的职住分离问题、管理体制与行政区划问题、交通系统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空间重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向阳 杨青山 张鹏
都市圈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单元。都市圈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型空间组织形态,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结合哈尔滨都市圈城市化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未来空间优化模式。
关键词:
都市圈 城市化 空间组织 哈尔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红梅 王宗侠 田兴运 张小朋
介绍了城市滨水区的含义,简述了滨水环境的内涵,分析了水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揭示了城市滨 水环境的改善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内在影响。
关键词:
城市滨水环境 城市发展 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金海燕
哥本哈根滨水空间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人的滨水",也是该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系统地梳理了哥本哈根城市与滨水空间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探讨其"人本主义"的滨水空间设计理念,总结其滨水空间的整体构架和未来发展,结合图示分析,希望为我国滨水空间发展和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琪悦 罗谦
淮安是一个水网密集的城市,水系是淮安城市文化的起源。文化的缺失和场所记忆的丧失是当前淮安滨水空间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以里运河河下古镇段为例,研究在总结淮安不同文化类型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和多元文化规划理念,从运河文化、漕盐文化、市井文化和士大夫文化的角度对里运河滨水空间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滨水空间文化风貌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环宙 吴茂英 沈旭炜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地域文脉和城市本土生活的基本空间场所,正成为众多城市增长和城市更新的首要关注对象。以国际视野、本土实践为特点,提出城市滨水开发从CBD到RBD的路径演变,让滨水开发从生产回归到生活,让水体功能真正融入到城市职能之中,实现"城.水"共兴。在梳理有关城市滨水区复兴与游憩开发以及城市增长理论的文献基础上,结合13处实地考察的国内外成功滨水RBD,就国内的滨水RBD的开发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RBD CBD 案例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俞兴祥
从视觉环境角度分析了广州滨江路沿线建筑高度和间距及公共滨水步行空间的尺度,从而为滨水建筑高度和间距及步行空间的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视觉环境 视角 视距 垂直视角 水平视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薛松 张麒 段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滨河城市在城市空间资源渐趋饱和时,必然面临跨河发展的选择。跨河拓展的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老城区存在显著差距,犹如城市空间发生"断裂"同时又与老城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由此,本文从生态、空间、功能三方面着手,尝试对滨水城市跨河发展的空间模式予以探索,提出跨越与耦合的思路,梳理脉络,形成相关策略,促进新老城区的优势互补与加速融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滨水区 空间发展 跨越 耦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建华 刘超英 马力
对使用状况评价方法在城市滨水空间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和义路滨江休闲区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观察该休闲区使用者的行为、与使用者进行交流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和义路滨江休闲区的使用状况,并对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从设计手段与管理方法上提出改进方案与策略,希望该研究成果能对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 使用状况评价 城市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淑娟 赵广英 丁斌
城市滨水空间是防洪排涝、输水调蓄、水运通航、生态涵养等功能的载体,而城市蓝线是滨水空间治理的重要制度抓手,研究旨在探讨蓝线管理中的问题与规划逻辑,探索多情境下的蓝线规划管控思路。研究通过逻辑思辨的方法,从传统经验的传承、法理、学理逻辑等维度,系统讨论了滨水空间蓝线规划的逻辑关系。结果表明:(1)滨水空间管控的核心矛盾是城市蓝线的多情境规划问题;(2)滨水空间的蓝线规划应根据用途情境进行多样化、分类管控。研究结论:(1)生态、安全、防洪防涝等保护情境的蓝线规划应强调两岸上口线及水域保护区的底线管控;(2)文化、景观、休闲娱乐等开发情境的蓝线规划应突出陆域控制线及陆域控制区的弹性管理;(3)经营、设施、更新改造等维护情境的蓝线规划应着重关注动态调整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
滨水空间 城市蓝线 多情境 管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伟轩 徐岩 朱喜钢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更新改造,滨水空间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得到人们公认,尤其是滨水空间的经济价值受到各方利益主体的追逐。在滨水空间的开发与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于滨水空间公共性界定与保护存在空白,导致我国城市滨水空间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断被私有化的危险。通过对南京滨水公共空间现状的反思,认为滨水空间生产应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三者的平衡,而滨水空间的公共属性需要相应的立法保护与政策支持。因此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滨水空间管制措施,保障滨水空间全民所有,发掘滨水公共空间的最大综合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