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8)
2023(6718)
2022(5680)
2021(5006)
2020(3690)
2019(8660)
2018(8460)
2017(15808)
2016(8539)
2015(9331)
2014(9459)
2013(9568)
2012(9397)
2011(8830)
2010(9115)
2009(8274)
2008(8076)
2007(7305)
2006(6824)
2005(6438)
作者
(26353)
(21922)
(21908)
(20540)
(14191)
(10600)
(9909)
(8524)
(8460)
(7895)
(7613)
(7306)
(7213)
(6983)
(6851)
(6845)
(6521)
(6424)
(6325)
(6231)
(5626)
(5429)
(5409)
(5081)
(5016)
(4957)
(4888)
(4848)
(4542)
(4345)
学科
(47569)
经济(47525)
地方(21305)
中国(19579)
管理(19445)
(19050)
(13685)
(11638)
企业(11638)
地方经济(11588)
业经(10777)
方法(10336)
(10332)
农业(9995)
数学(8817)
数学方法(8754)
环境(8648)
(8177)
金融(8176)
(7840)
(7712)
银行(7703)
(7622)
发展(7287)
(7266)
(6986)
贸易(6975)
城市(6971)
(6770)
(6552)
机构
学院(126501)
大学(123525)
(54347)
经济(52984)
研究(52451)
管理(43567)
中国(38997)
理学(35818)
理学院(35207)
管理学(34644)
管理学院(34389)
科学(31965)
(29014)
(27181)
研究所(24366)
(23222)
中心(22959)
(22137)
(20640)
(20531)
师范(20341)
(19282)
北京(19049)
(17576)
财经(17507)
业大(17195)
农业(16942)
(16694)
经济学(16661)
师范大学(16417)
基金
项目(80523)
科学(63431)
研究(60394)
基金(56080)
(48992)
国家(48532)
科学基金(40943)
社会(39056)
社会科(36997)
社会科学(36991)
(32422)
基金项目(29920)
(27502)
教育(25955)
(25104)
自然(24491)
编号(24290)
自然科(23876)
自然科学(23873)
自然科学基金(23379)
资助(21724)
发展(20606)
(20241)
成果(19798)
重点(18666)
课题(18422)
(16621)
(16395)
国家社会(16119)
创新(15413)
期刊
(71737)
经济(71737)
研究(44779)
中国(31626)
(22117)
科学(18308)
学报(17414)
管理(16979)
教育(16078)
(15351)
农业(15229)
(14713)
金融(14713)
大学(13091)
业经(12969)
学学(12229)
技术(11039)
经济研究(10999)
问题(10901)
(8742)
财经(8384)
(7768)
资源(7678)
城市(7542)
(7370)
现代(6948)
商业(6575)
世界(6547)
(6419)
(6220)
共检索到211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春  何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滨水地区再开发的现象。通过对国内外多个城市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滨水地区开发的复兴,受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功的滨水地区再开发需要重视开发策划、规划设计、主体建筑以及严格管理等要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承华  周立  
基于城市转型和内城复兴的需要,城市滨水地区的再开发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文章以昆明市草海片区城市设计为例,立足滨水地区的历史背景、资源特色和价值判断,从规划层面探索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滨水地区再开发的模式、策略,将保护环境、提升功能、彰显特色、绿色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目标的融合,以此促进滨水地区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邵磊  辛修昌  郑德高  
当前中国发达地区城市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城市特色、提高城镇化质量及城市综合竞争力"成为这些滨水城市发展的关键词,城市滨水地区也逐渐从生产性职能向生活性职能的模式转型。以宁波三江六岸滨水地区为实证性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地区的整体性、融合性的整体认知,提炼出这一趋势下该滨水地区的核心价值体系并提出整体性的发展思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婷  刘玮辰  吴巍  陈江龙  
城市更新是适应城市发展态势、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再开发日益成为助推城市更新、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综合认知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状况,论文从滨水区概念、滨水区再开发概念、空间过程、演进路径、组织模式、驱动机理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相关进展,并进行评述和展望。研究发现:(1)滨水区再开发的空间演变趋势是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由较为单一的用地类型向多元用地类型转变;(2)从空间过程演变中凝练出滨水区主要朝着物质空间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休闲娱乐共享愿景、历史文化保护4种不同的时空演进路径进行再开发;(3)滨水区再开发组织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体、私营主体、公私合作3种,利益相关者参与形成的滨水区再开发组织模式,与由港口、环境、经济、政策、文化等构成的社会环境系统交织一起共同作用于滨水区再开发;(4)未来,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研究应该重视理论体系和框架的创新,重视滨水区再开发动态演化路径研究,深入剖析滨水区再开发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机理,加强对滨水区再开发多重效应的系统分析,建立助推城市更新的滨水区再开发管控方法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胜,曾光明,何理,曹麻茹,刘鸿亮  
针对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及其面临问题,分析国内外关于城市滨水区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滨水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城市滨水区开发相结合的复合开发模式,并阐述了复合开发模式的主要内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运迎霞  李晓峰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段之一,但目前国内许多滨水地区开发主要集中在对滨水区本身的环境整治与景观美化上,没有从城市功能结构调整的角度着手进行。如何进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使之带动城市乃至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是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列举了国外若干城市滨水区的开发背景,通过对这些滨水区功能特点的比较,分析了不同功能对所在城市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城市滨水区在功能转型期功能定位的原则及参考意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环宙  吴茂英  沈旭炜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地域文脉和城市本土生活的基本空间场所,正成为众多城市增长和城市更新的首要关注对象。以国际视野、本土实践为特点,提出城市滨水开发从CBD到RBD的路径演变,让滨水开发从生产回归到生活,让水体功能真正融入到城市职能之中,实现"城.水"共兴。在梳理有关城市滨水区复兴与游憩开发以及城市增长理论的文献基础上,结合13处实地考察的国内外成功滨水RBD,就国内的滨水RBD的开发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润田  
分析了城市滨水地区开发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了城市中心区滨河地区设计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最后,以菏泽市赵王河为例,对城市中心区滨河地区设计与开发进行了探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世键  姚超  张衔春  
从租差理论与绅士化的关系入手,梳理了租差理论的缘由、脉络与拓展,指出租差理论是城市空间再开发问题的有力工具,但难以在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扩展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应用。基于特征价格法研究方法,通过引入场所价格和区位价格的概念,考察了潜在地租、实际地租的不同组合类型以及租差的演变情况,区分不同的城市空间循环演化模式,为分析城市空间再开发的时机、难易程度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与框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江昼  
从城市流域滨水区房地产过度开发的角度出发,阐释了这一现象对城市生态及环境的消极影响,指出城市流域滨水区房地产的过度开发是导致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景观环境"及"热岛效应"等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就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立法及规划的必要性,构建城市范围"水生态"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扩大环保教育与宣传的力度,加强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并强调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永广  沈旭炜  
滨水区因其开阔的水面、开放的空间,成为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休闲游憩的首选场所;同时也因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土地资源,成为众多城市增长和城市更新的首要关注对象,由此产生不同导向的城市滨水开发方式。在回顾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梳理和归纳了城市滨水区开发模式的五种导向,即交通水道导向、住区品质导向、边缘新城导向、遗产飞地导向与复合开发导向,并重点分析了五种导向的功能内涵和开发空间特点。据此进一步提出城市滨水区开发"星座"模型,且将各个导向的开发模式空间特征、主导功能和典型形式做了比较性总结,并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滨海城市是我国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定量测度不同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类型与等级,对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选择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社会经济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与制约滨海旅游发展的5个方面构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建立潜力评价模型;依据同一时间截面各指标数值,定量测度与评价各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把各潜力指数和综合潜力指数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滨海城市划分为四类开发潜力类型,进一步确定不同城市的旅游开发功能与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的客观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田光明  
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以“三旧”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本文从规划管控、实施模式、产业升级、土地整合、公共配套、项目审批等角度,分析了珠三角2009年以来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实践探索,剖析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并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俊  
三亚的海滨旅游城市化现象在国内具有典型性。通过回顾三亚近20年来城市发展历程,系统考察了海滨旅游推动下三亚城市发展的总体特征,发现尽管三亚城市经济增长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城市经济基础仍相对薄弱,由于缺少旅游相关产业的支撑,旅游收入漏损严重;城市经济波动性明显,经济系统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经济结构、消费结构、主客文化、居住空间等愈益显现出二元性特征,相对超前的旅游业和相对滞后的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矛盾愈益突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希勇  张璐  吴鸿燕  那守海  
[目的]为了促进哈尔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文章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应措施,旨在指导哈尔滨市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方法]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市的乡村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AHP法确定哈尔滨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及权重,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哈尔滨市不同区县乡村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开发潜力。[结果]该文基于乡村旅游资源类型、资源质量以及开发条件3个项目层,选取了11个评价指标,创建了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模型,并将该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开发区(10~7分),二级开发区(7~5分),三级开发区(5~0分)。该区的乡村旅游一级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区、阿城区和尚志市等近郊地区;二级区位于五常市、宾县、巴彦县、延寿县等其他城市近郊区,三级区位于通河县、木兰县和依兰县等城市远郊区。[结论]哈尔滨市的乡村旅游资源类型虽然丰富,但是资源分配不均,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应针对不同等级乡村旅游区域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与分级治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