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2)
- 2023(14681)
- 2022(12504)
- 2021(11733)
- 2020(9592)
- 2019(22497)
- 2018(22574)
- 2017(43460)
- 2016(23622)
- 2015(26585)
- 2014(26882)
- 2013(26483)
- 2012(24368)
- 2011(22183)
- 2010(22486)
- 2009(20353)
- 2008(19710)
- 2007(17297)
- 2006(15352)
- 2005(13666)
- 学科
- 济(102187)
- 经济(102086)
- 管理(64771)
- 业(61689)
- 企(50017)
- 企业(50017)
- 方法(43901)
- 数学(38257)
- 数学方法(37580)
- 中国(30583)
- 地方(26435)
- 农(26318)
- 业经(22579)
- 学(21112)
- 财(20236)
- 农业(17886)
- 理论(17204)
- 贸(16712)
- 贸易(16698)
- 制(16173)
- 易(16083)
- 环境(16016)
- 和(15832)
- 技术(15604)
- 银(15056)
- 银行(15016)
- 融(14647)
- 金融(14645)
- 发(14632)
- 行(14453)
- 机构
- 学院(334574)
- 大学(334353)
- 管理(132961)
- 济(130463)
- 经济(127365)
- 理学(114773)
- 研究(114113)
- 理学院(113437)
- 管理学(111153)
- 管理学院(110558)
- 中国(84461)
- 京(73289)
- 科学(72428)
- 财(57723)
- 所(57488)
- 农(53392)
- 研究所(52367)
- 中心(51215)
- 业大(49925)
- 江(49193)
- 北京(46929)
- 范(46558)
- 师范(46114)
- 财经(46013)
- 院(41992)
- 经(41712)
- 农业(41493)
- 州(40834)
- 经济学(37948)
- 师范大学(37192)
- 基金
- 项目(228427)
- 科学(179290)
- 研究(166828)
- 基金(163507)
- 家(142278)
- 国家(141069)
- 科学基金(121456)
- 社会(103323)
- 社会科(97888)
- 社会科学(97860)
- 省(90335)
- 基金项目(86769)
- 自然(79715)
- 自然科(77890)
- 自然科学(77876)
- 教育(77023)
- 自然科学基金(76400)
- 划(76035)
- 编号(68914)
- 资助(68306)
- 成果(55521)
- 发(51856)
- 重点(50978)
- 部(49132)
- 课题(48230)
- 创(47129)
- 创新(43899)
- 科研(43198)
- 教育部(41968)
- 大学(41906)
- 期刊
- 济(146928)
- 经济(146928)
- 研究(100214)
- 中国(66568)
- 学报(51112)
- 管理(49850)
- 农(48748)
- 科学(48576)
- 教育(42004)
- 财(41131)
- 大学(38732)
- 学学(36244)
- 农业(34245)
- 技术(31451)
- 融(28439)
- 金融(28439)
- 业经(25482)
- 经济研究(23199)
- 财经(21306)
- 问题(20116)
- 图书(19006)
- 经(18120)
- 业(17616)
- 技术经济(16730)
- 科技(16713)
- 理论(16084)
- 现代(15544)
- 统计(15441)
- 资源(15384)
- 商业(15359)
共检索到495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胜,曾光明,何理,曹麻茹,刘鸿亮
针对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及其面临问题,分析国内外关于城市滨水区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滨水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城市滨水区开发相结合的复合开发模式,并阐述了复合开发模式的主要内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婷 刘玮辰 吴巍 陈江龙
城市更新是适应城市发展态势、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再开发日益成为助推城市更新、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综合认知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状况,论文从滨水区概念、滨水区再开发概念、空间过程、演进路径、组织模式、驱动机理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相关进展,并进行评述和展望。研究发现:(1)滨水区再开发的空间演变趋势是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由较为单一的用地类型向多元用地类型转变;(2)从空间过程演变中凝练出滨水区主要朝着物质空间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休闲娱乐共享愿景、历史文化保护4种不同的时空演进路径进行再开发;(3)滨水区再开发组织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体、私营主体、公私合作3种,利益相关者参与形成的滨水区再开发组织模式,与由港口、环境、经济、政策、文化等构成的社会环境系统交织一起共同作用于滨水区再开发;(4)未来,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研究应该重视理论体系和框架的创新,重视滨水区再开发动态演化路径研究,深入剖析滨水区再开发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机理,加强对滨水区再开发多重效应的系统分析,建立助推城市更新的滨水区再开发管控方法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运迎霞 李晓峰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段之一,但目前国内许多滨水地区开发主要集中在对滨水区本身的环境整治与景观美化上,没有从城市功能结构调整的角度着手进行。如何进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使之带动城市乃至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是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列举了国外若干城市滨水区的开发背景,通过对这些滨水区功能特点的比较,分析了不同功能对所在城市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城市滨水区在功能转型期功能定位的原则及参考意见。
关键词:
滨水区 城市功能 经济发展 区位优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薛松 张麒 段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滨河城市在城市空间资源渐趋饱和时,必然面临跨河发展的选择。跨河拓展的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老城区存在显著差距,犹如城市空间发生"断裂"同时又与老城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由此,本文从生态、空间、功能三方面着手,尝试对滨水城市跨河发展的空间模式予以探索,提出跨越与耦合的思路,梳理脉络,形成相关策略,促进新老城区的优势互补与加速融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滨水区 空间发展 跨越 耦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江昼
从城市流域滨水区房地产过度开发的角度出发,阐释了这一现象对城市生态及环境的消极影响,指出城市流域滨水区房地产的过度开发是导致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景观环境"及"热岛效应"等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就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立法及规划的必要性,构建城市范围"水生态"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扩大环保教育与宣传的力度,加强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并强调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永广 沈旭炜
滨水区因其开阔的水面、开放的空间,成为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休闲游憩的首选场所;同时也因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土地资源,成为众多城市增长和城市更新的首要关注对象,由此产生不同导向的城市滨水开发方式。在回顾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梳理和归纳了城市滨水区开发模式的五种导向,即交通水道导向、住区品质导向、边缘新城导向、遗产飞地导向与复合开发导向,并重点分析了五种导向的功能内涵和开发空间特点。据此进一步提出城市滨水区开发"星座"模型,且将各个导向的开发模式空间特征、主导功能和典型形式做了比较性总结,并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辽吉 刘惠清
滨水区是服务于人们游憩活动的综合性空间环境,其生态要素是滨水区游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强化水体服务于滨水区的生态功能,提升城镇滨水区的景观生态价值,以丹东市城乡滨水区为例,提出了滨水区生态利益游憩管理模式(EBBM),指导城镇滨水区景观生态的规划建设。采用结构方程验证了该模型中生态要素与活动、背景、体验及利益等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模型验证过程中,运用SPSS13.0及AMOS6.0软件测试了模型;拟合度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永健,阎小培
本世纪70 年代,北美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即已初见成效。本文简要回顾了北美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的背景与概况,选取两个实例: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内港,对其开发过程、开发效果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从开发模式、规划问题、开发管理和设计问题四方面,剖析了北美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旅游开发 北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蔚霞 张虹鸥 钟肖健
滨海地区具有独特的海陆交互作用影响下的复合生态系统,且自近海向内陆,因所受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环境影响程度不同,其生态系统也呈现不同的空间和资源特征。在新型城镇化有关生态文明与海陆统筹发展的战略指导下,提出将滨海地区划分为滨海山地、滨海平原、滨海滩涂等不同用地类型区,并实施生态管制区、建设管制区、岸线管制区的分类空间管制与不同强度的开发建设指引,以有效整合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促进海陆空间的协同发展与滨海地区的科学合理开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建新
天津滨海新区全方位开发开放的模式选择天津商学院贸易经济系胡建新在《全方位开发开放天津滨海新区———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一文中(该文载于1997年第12期《国际贸易问题》),我们对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优势、开发开放滨海新区的战略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道友 王克林 陈桂秋 黄敏 张广平
以湖南省桃源县3个地貌完整且地理条件基本一致的集水区为代表,设置耕地集约型、土地半集约型和土地全面集约型3种垦殖模式。11年的定位观测与研究表明:(1)3种模式耕地的产、投水平基本相同,但非耕地的产、投差异甚大,形成了显著不同的土壤肥力演变特点、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即土地集约经营的集水区,土壤侵蚀模数已接近或低于土壤允许流失值(500t/km2·a),土壤有机质、N等的养分含量稳步提高(增幅>10%),坡地和旱地的土壤贮水量在少雨季节增加20%以上,农作物大幅增产(增幅>20%),林、果、茶、鱼等的产量以及土地生产率成倍增长;(2)不同垦殖模式代表了红壤丘陵集水区开发利用的三个发展阶段,即集水...
关键词:
集水区 开垦利用模式 红壤丘陵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卓然 李正图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开发区的蓬勃发展,国外展开了开发区开发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开发区模式、开发区空间布局模式、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和土地二级开发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开发区的建立,国内总结出了中国特色的开发区模式、开发区管理体制模式、开发区运营模式和开发区形态模式。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开发区的开发运营模式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展开对开发区开发模式的综合性、整体性的研究,一是把以上关于开发区开发运营模式的八个方面的内容按照开发区开发规律(自然历史过程)整合在一起,进而形成对开发区开发运营模式的完整内容的全面系统地概括;二是从开发...
关键词:
开发区 开发模式 国际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洪妍
生态城市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介绍国外主要生态城市实践的案例,深入分析并探究了国外生态城市的主要开发模式及其成功经验。
关键词:
国外生态城市 开发模式 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忠伟 李诗强 殷景文
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城市规划开发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而提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应该由传统的用地定性模式转换为一种能适应城市动态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城市灰色用地理念。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对现行经典的几种土地开发模式和运行策略对比研究,最终指出城市灰色用地土地开发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灰色用地 土地开发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宏伟 袁中金 侯爱敏
我国许多城市通过开发区建设,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实现了城市地域空间和人口规模的跳跃性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转型。由于在这种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开发区建设起了决定作用,因此,这种以开发区带动整个地区城市化的方式可称为"开发区模式"。开发区驱动城市化的机制表现在开发区自身区域的城市化和开发区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城市化两个层面,并具有快速跳跃性、外驱性和不稳定性、人为性、经济增长模式的单一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标准性等特征。针对开发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开发区 模式 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