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2)
- 2023(13125)
- 2022(11408)
- 2021(10646)
- 2020(8624)
- 2019(20025)
- 2018(20050)
- 2017(38268)
- 2016(20860)
- 2015(23320)
- 2014(23498)
- 2013(23361)
- 2012(21724)
- 2011(19787)
- 2010(19846)
- 2009(17944)
- 2008(17382)
- 2007(15183)
- 2006(13548)
- 2005(12017)
- 学科
- 济(89961)
- 经济(89869)
- 管理(56883)
- 业(54055)
- 企(43096)
- 企业(43096)
- 方法(35036)
- 数学(29875)
- 数学方法(29564)
- 中国(28626)
- 地方(25487)
- 农(23845)
- 业经(20389)
- 学(18989)
- 财(18093)
- 农业(16391)
- 环境(15029)
- 贸(15021)
- 贸易(15008)
- 制(14565)
- 易(14422)
- 和(14229)
- 理论(14087)
- 发(13929)
- 技术(13854)
- 银(13845)
- 银行(13806)
- 融(13584)
- 金融(13583)
- 地方经济(13453)
- 机构
- 大学(295019)
- 学院(294060)
- 管理(116898)
- 济(116219)
- 经济(113450)
- 研究(104335)
- 理学(100425)
- 理学院(99213)
- 管理学(97591)
- 管理学院(97056)
- 中国(76757)
- 科学(65374)
- 京(65140)
- 所(52690)
- 财(51335)
- 研究所(47920)
- 农(47384)
- 中心(46367)
- 业大(43556)
- 江(43295)
- 北京(41871)
- 范(41831)
- 师范(41450)
- 财经(40747)
- 院(38498)
- 经(37015)
- 农业(36806)
- 州(36009)
- 师范大学(33667)
- 经济学(33585)
- 基金
- 项目(201167)
- 科学(157911)
- 研究(148535)
- 基金(143941)
- 家(125039)
- 国家(123930)
- 科学基金(106330)
- 社会(92313)
- 社会科(87394)
- 社会科学(87371)
- 省(79033)
- 基金项目(77259)
- 自然(68856)
- 自然科(67209)
- 自然科学(67197)
- 教育(67138)
- 划(66716)
- 自然科学基金(65947)
- 编号(61326)
- 资助(58617)
- 成果(49725)
- 发(46978)
- 重点(44814)
- 部(43391)
- 课题(42725)
- 创(41552)
- 创新(38692)
- 科研(37771)
- 发展(37632)
- 项目编号(37161)
- 期刊
- 济(133744)
- 经济(133744)
- 研究(91181)
- 中国(59117)
- 学报(44867)
- 农(43633)
- 管理(43382)
- 科学(42864)
- 教育(36271)
- 财(35974)
- 大学(33625)
- 学学(31338)
- 农业(30771)
- 融(26294)
- 金融(26294)
- 技术(25795)
- 业经(23003)
- 经济研究(20542)
- 财经(18855)
- 问题(18679)
- 图书(17524)
- 经(16011)
- 业(15449)
- 理论(14870)
- 科技(14852)
- 现代(14269)
- 技术经济(14177)
- 资源(13831)
- 发(13771)
- 实践(13759)
共检索到442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婷 刘玮辰 吴巍 陈江龙
城市更新是适应城市发展态势、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再开发日益成为助推城市更新、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综合认知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状况,论文从滨水区概念、滨水区再开发概念、空间过程、演进路径、组织模式、驱动机理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相关进展,并进行评述和展望。研究发现:(1)滨水区再开发的空间演变趋势是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由较为单一的用地类型向多元用地类型转变;(2)从空间过程演变中凝练出滨水区主要朝着物质空间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休闲娱乐共享愿景、历史文化保护4种不同的时空演进路径进行再开发;(3)滨水区再开发组织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体、私营主体、公私合作3种,利益相关者参与形成的滨水区再开发组织模式,与由港口、环境、经济、政策、文化等构成的社会环境系统交织一起共同作用于滨水区再开发;(4)未来,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研究应该重视理论体系和框架的创新,重视滨水区再开发动态演化路径研究,深入剖析滨水区再开发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机理,加强对滨水区再开发多重效应的系统分析,建立助推城市更新的滨水区再开发管控方法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胜,曾光明,何理,曹麻茹,刘鸿亮
针对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及其面临问题,分析国内外关于城市滨水区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滨水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城市滨水区开发相结合的复合开发模式,并阐述了复合开发模式的主要内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运迎霞 李晓峰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段之一,但目前国内许多滨水地区开发主要集中在对滨水区本身的环境整治与景观美化上,没有从城市功能结构调整的角度着手进行。如何进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使之带动城市乃至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是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列举了国外若干城市滨水区的开发背景,通过对这些滨水区功能特点的比较,分析了不同功能对所在城市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城市滨水区在功能转型期功能定位的原则及参考意见。
关键词:
滨水区 城市功能 经济发展 区位优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巍 赵晓杰 王楠 胡细英 陈敏
文章紧扣城市跨江发展的主题,对中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挖掘城市跨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城市跨江发展的空间过程与动力机制各具特色,且同一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跨江发展过程与机制也有所差异;已有研究侧重从城市经济学、规划学视角展开,研究内容集中于滨江城市类型、跨江发展模式、过程阶段、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不足,缺乏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快速城市化的宏观背景为我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城市跨江发展的定量分析,并在注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不同类型跨江城市间的比较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春 何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滨水地区再开发的现象。通过对国内外多个城市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滨水地区开发的复兴,受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功的滨水地区再开发需要重视开发策划、规划设计、主体建筑以及严格管理等要素。
关键词:
城市开发 滨水地区 规划设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玲 仇方道 朱传耿 马随随
城市发展转型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城市发展转型的内涵、内容、影响因素、模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认为目前城市发展转型研究多是注重资源型城市转型而忽视一般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注重城市经济转型而忽视城市文化与社会转型,注重定性研究而忽视定量研究。今后应加强一般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研究,突出城市发展转型中的软环境研究,推进不同发展水平城市转型的比较研究,注重城市转型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
关键词:
城市发展转型 影响因素 转型模式 展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江昼
从城市流域滨水区房地产过度开发的角度出发,阐释了这一现象对城市生态及环境的消极影响,指出城市流域滨水区房地产的过度开发是导致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景观环境"及"热岛效应"等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就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立法及规划的必要性,构建城市范围"水生态"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扩大环保教育与宣传的力度,加强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并强调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永广 沈旭炜
滨水区因其开阔的水面、开放的空间,成为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休闲游憩的首选场所;同时也因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土地资源,成为众多城市增长和城市更新的首要关注对象,由此产生不同导向的城市滨水开发方式。在回顾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梳理和归纳了城市滨水区开发模式的五种导向,即交通水道导向、住区品质导向、边缘新城导向、遗产飞地导向与复合开发导向,并重点分析了五种导向的功能内涵和开发空间特点。据此进一步提出城市滨水区开发"星座"模型,且将各个导向的开发模式空间特征、主导功能和典型形式做了比较性总结,并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康 孙东琪
收缩正成为"新常态"席卷全球,引发一系列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局部收缩也开始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显现。城市收缩是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之一,也是经济地理学者亟需关注和研究的新命题。文章从收缩的概念内涵、收缩城市的空间分布与特征类型、收缩的量化测度、城市收缩的动因机制和作用过程、城市收缩的模拟与响应策略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城市收缩具有显著的全球性、地方性、多维性和复杂性特征,没有统一的分析模式,中国城市收缩的研究亟需建立本土化的分析框架;既有的相关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以居民福祉为核心,重视加强社会—生态空间的交互关系与机理研究,推进生态空间格局公平性及其规划模式研究,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的空间治理与优化调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融入人文—经济地理研究思想及其综合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永健,阎小培
本世纪70 年代,北美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即已初见成效。本文简要回顾了北美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的背景与概况,选取两个实例: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内港,对其开发过程、开发效果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从开发模式、规划问题、开发管理和设计问题四方面,剖析了北美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旅游开发 北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戈大专 龙花楼 屠爽爽 李裕瑞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期,系统研究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的互馈机制并探讨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城镇化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收入差距、就业结构、人口流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新型城镇化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城镇村空间格局和"四化"协同发展等方面与扶贫开发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并进行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定量评价—问题研判—理论梳理—模型构建—模式提炼—优化调控"为研究主线的探讨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互馈机制的研究范式。此外,总结了三个亟需重点突破的研究方向:1城镇化对贫困地区发展影响的定量测度及问题研判;2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内核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互馈机制探讨;3新型城镇化助推扶贫开发的多尺度典型地域模式提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