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1)
2023(9529)
2022(8500)
2021(8040)
2020(6615)
2019(15501)
2018(15498)
2017(30151)
2016(16457)
2015(18502)
2014(18515)
2013(18389)
2012(16733)
2011(15011)
2010(14830)
2009(13399)
2008(12734)
2007(10807)
2006(9356)
2005(7898)
作者
(47206)
(39028)
(38632)
(36842)
(24945)
(18661)
(17604)
(15493)
(14913)
(13786)
(13590)
(12975)
(12279)
(12151)
(12090)
(11723)
(11668)
(11623)
(11146)
(10914)
(9662)
(9295)
(9287)
(8799)
(8671)
(8642)
(8565)
(8533)
(7754)
(7720)
学科
(64963)
经济(64889)
管理(47299)
(42443)
(35459)
企业(35459)
方法(30981)
数学(26856)
数学方法(26570)
中国(18411)
(15868)
(15023)
地方(14892)
(14392)
业经(13789)
环境(11887)
理论(11229)
(10987)
农业(10717)
(10660)
贸易(10656)
技术(10301)
(10286)
(9627)
(9524)
(9378)
财务(9321)
财务管理(9306)
企业财务(8822)
教育(8759)
机构
大学(231953)
学院(229516)
管理(95906)
(86710)
经济(84546)
理学(83953)
理学院(83002)
管理学(81624)
管理学院(81221)
研究(74990)
中国(53069)
(50055)
科学(48868)
(37288)
(36767)
业大(35545)
(34452)
研究所(33912)
中心(33499)
北京(31517)
(31287)
(31255)
财经(31033)
师范(31016)
(28285)
(28027)
农业(27023)
(26201)
师范大学(25425)
经济学(24902)
基金
项目(166333)
科学(130573)
研究(120726)
基金(120668)
(104765)
国家(103914)
科学基金(89924)
社会(74896)
社会科(70908)
社会科学(70887)
基金项目(65772)
(64398)
自然(60028)
自然科(58546)
自然科学(58532)
自然科学基金(57448)
(54492)
教育(54393)
编号(49661)
资助(48994)
成果(39276)
重点(36405)
(35922)
(34787)
(34097)
课题(33376)
创新(31742)
科研(31597)
大学(30762)
教育部(30720)
期刊
(90961)
经济(90961)
研究(65981)
中国(37654)
学报(36117)
科学(33970)
管理(32903)
(30413)
大学(26938)
(25748)
学学(25295)
教育(24255)
农业(21814)
技术(18938)
业经(15126)
(15083)
金融(15083)
财经(13871)
图书(13776)
问题(13747)
经济研究(13649)
理论(12167)
科技(12000)
(11625)
实践(11481)
(11481)
资源(11423)
现代(11120)
技术经济(10704)
(10612)
共检索到316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春晖  郑小康  牛少凤  蔡宴朋  沈楠  庞爱萍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功能。城市湿地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湿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不合理的湿地开发行为导致城市湿地面积减少、污染严重和湿地功能退化,削弱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从城市湿地的功能出发,分析了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城市湿地修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研究了国内外对于城市湿地保护的一些成功经验,并展望了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趋势和方向。最后,结合我国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现状,提出了我国城市湿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推动整体湿地保护更好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湿地的产生及其内涵,给出了城市湿地的定义:是指分布于城市中的湿地,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各类湿地。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要素。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城市湿地研究的总趋势和主要进展,分析了中国城市湿地研究的主要差距,指出了城市湿地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构建了城市湿地学的学科框架。这对于湿地科学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凌子燕   邓雅文   蒋卫国   宋颉   张泽  
《湿地公约》提出的“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是促进湿地保护修复的新举措。以国际湿地城市常德市为例,基于2000—2022年15 m空间分辨率湿地分类数据,监测常德市湿地保护修复逐年动态变化,定量分析湿地保护修复驱动因素的重要性和贡献率,探究主导驱动因素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2000—2022年常德市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由1298.53 km2增加至1399.61 km2,建立湿地保护区对于湿地保护修复具有积极作用。(2)湿地变化类型以湿地稳定为主(61.86%),然后为湿地修复(22.10%)和湿地受损(16.04%)。(3)归因分析发现,湿地修复主要归因于退耕还湿,湿地受损主要由气候干旱引起;泥滩、草滩地、芦苇湿地、坑塘和河流变化主要受耕地影响化,湖泊变化受建设用地影响,水库和运河/水渠变化则受降雨量影响。(4)归因分区中,农业活动驱动68.76%的湿地变化,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则分别驱动22.03%和9.21%的湿地变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戴建兵  俞益武  曹群  
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环境效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这方面的重要国际会议已举办7届。为保护湿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均制定了相应的湿地保护政策,并在水资源综合管理、湿地监测技术、退化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和重要湿地保护计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宏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等7个方面;微观层面,主要开展了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滨海湿地等方面的研究。在全面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还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湿地监测体系建设和湿地立法等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探析,指出今后应从以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军红,欧阳华,徐惠风,周才平,高俊琴  
青藏高原具有全球重要性,是地球表面上很少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之一,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被作为先兆区或预警区。青藏高原湿地多为高寒沼泽、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湖泊,具有生态蓄水、水源补给、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止全球水危机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青藏高原湿地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湿地的类型和分布、湿地土壤、湿地植被、泥炭的形成与演化、湿地动物、古植被古气候、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湿地退化几个方面对青藏高原湿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明  李伟  
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使得湿地碳循环具有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植被、气候条件及水文状况共同决定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系统地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助于加深对全球碳循环变化的理解。本文从湿地碳循环特点、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3个层面对湿地碳循环的工作作了归纳与总结,同时提出了湿地碳循环研究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殷书柏  吕宪国  
本文分析了目前湿地边界确定存在的困难及各种湿地边界指标及其标准在湿地边界确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与自然地理学相结合,分析了湿地系统与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之间本质特征的区别,认为:由于湿地边界存在的客观性,湿地边界确定的困难并不能说明其边界就不能确定;用人为“规定”的标准来确定湿地的边界是不科学的,任何自然综合体的边界只能认识而不是人为规定的;由于湿地多样性,从湿地本身特征无法确定湿地边界的情况下,由于湿地是位于水陆交错带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只要抓住了湿地隐域性的本质,确定了水体系统与陆地系统的边界也就确定湿地系统的边界。通过对湿地边界各种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重复性分析,提出地带性土壤诊断层尖灭点作为湿地边界指标,分析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湿地边界确定的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志龙  张镱锂  刘林山  刘峰贵  张海峰  
全球湿地资源约有80%正在退化或丧失,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青藏高原作为全球变化敏感区和亚洲生态安全屏障,其湿地面积约为13.19×104km2,是中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本文基于1992-2013年间青藏高原湿地遥感研究文献,分析了青藏高原湿地遥感研究的监测方法、研究主题及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30年来,青藏高原湿地基于遥感技术开展全高原湿地面积、景观格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监测,并注重以生态系统视角构建模型分析高原湿地三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2高原湿地遥感研究的主要进展为:1990-2006年间,青藏高原湿地面积总体上以-0.13%/a的速率减少,景观多样性以-0.17%/a的速率下降;但湖泊湿地变化趋势则相反,湖泊深度在2003-2009年间以0.20 m/a的速率加深,水量在1970-2011年间以2.2 km3/a的速率增加,内流区域湖泊面积在1976-2009年间以0.83%/a的速率扩张。1965-2002年间,高原湿地变化态势总体上受气候变化控制,人类活动区域周边湿地退化及近期变化是人类活动强度增大所致;3高原湿地遥感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计算机解译精度和去云处理技术精度有待提高,缺乏综合视角研究青藏高原湿地系统等;4高原湿地遥感研究近期重点应围绕青藏高原湿地综合研究、资料匮乏区湿地遥感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等方面展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屹  温亚利  李小勇  刘薇  
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指出北京城市湿地数量持续减少、质量持续下降;并从法律基础、保护管理主体、保护管理措施等方面分析了现行的保护管理格局。在总结了城市湿地立法工作滞后、管理机构能力不足、部门协作机制不完善和公众参与机制缺位等问题之后,从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能力建设、完善部门协作、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建立等角度提出了加强北京城市湿地保护管理的对策性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涛  傅萃长  陈家宽  
认为湿地对上海的土地供给、水源补充、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服务具有的重要价值,湿地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分析了上海市保护和利用湿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泥沙利用、保护区调整、湿地科学利用等方面就上海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进行了思考;最后从协调机制、功能分区、协调围垦和保护、规范利用、控制污染、法律保障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上海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春丽  刘继斌  佟连军  
本文从宏观(区域)、中观(地方)和微观(点-生产单位)3个空间尺度研究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研究表明,研究尺度在由宏观向中观、微观过渡过程中,湿地具有稳定性由强变弱、变化周期由长变短的生态变化特征,具有由调节功能占主导向景观载体功能、提供产品功能占主导的功能变化特征,人类对湿地的利用具有由间接利用占主导向选择利用、直接利用占主导的关系变化特征。鉴于湿地的生态特征、功能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特征在不同空间尺度的表现,本文指出在湿地保护与持续利用中宏观尺度要关注湿地的区际关系与区内人地关系、强调开发保护分区研究,中观尺度要关注湿地的开发模式与管理模式的选择,微观尺度要关注湿地的合理开发规模,并就这些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溪  Magdeline Laba  Robertson Morgan  Barbara Cosens  王子彦  陈雪  James Anderson  Marinus Otte  Christopher Craft  David Feldman  李杨帆  刘晶岚  Patrick Sullivan  吕宪国  
本文提出了分析湿地保护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使不同国家的湿地保护制度研究能在统一语境下比较。首先基于科学计量学和系统研究方法筛选出公众、科学、政府和法律为影响湿地保护制度变迁的四个关键要素,并依赖博弈论工具建立了分析美国湿地保护制度的理论架构。基于这一架构,本文对包括关键利益相关者、政策执行路径、政策工具和管理挑战等内容的美国湿地政策史进行了讨论。对美国湿地保护制度的演化进行了四阶断之划分:"西进运动"与全民开垦(1900年之前)、"水鸟保护"与公众参与(1900-1970年)、核心法律与科学研究(1971-1980年)和完善制度与新的挑战(1980年至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湿地保护制度中,...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全面专题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一向被认为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撑系统,素有"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之美誉。自2010年起,中央财政设立湿地保护补助资金,建立湿地保护投入长效机制。多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但前路漫漫,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从暖温带至寒温带,从大兴安岭北部的冷湿地区向西南至中亚戈壁,几乎涵盖了除滨海类湿地以外的所有湿地类型。根据国家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全区湿地总面积601.06万公顷,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08%,面积位居全国第三。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干旱,降雨量小,补水不足,自治区大部分湿地不同程度都存在萎缩退化现象。个别湿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如,乌梁素海湿地由于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的排放,造成富营养化非常严重,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殖受到极大影响。而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锡生  黄亚珍  
湿地是一种不同于陆地和海洋的特殊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经济、生态和教育价值。长期以来,我国对湿地的价值认识不足,对湿地过度地开发利用,也未进行有效的保护,使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我国对湿地保护的法律规范多散见于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之中,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规范对其进行调整,与我国严峻的湿地保护形势不相适应。本文针对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湿地保护的若干法律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