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6)
- 2023(12210)
- 2022(10764)
- 2021(10179)
- 2020(8455)
- 2019(19782)
- 2018(19623)
- 2017(38445)
- 2016(20941)
- 2015(23087)
- 2014(23102)
- 2013(22819)
- 2012(20955)
- 2011(18626)
- 2010(18420)
- 2009(16601)
- 2008(15819)
- 2007(13571)
- 2006(11909)
- 2005(10056)
- 学科
- 济(83509)
- 经济(83427)
- 管理(56000)
- 业(51581)
- 企(42078)
- 企业(42078)
- 方法(38088)
- 数学(32693)
- 数学方法(32284)
- 中国(22734)
- 农(22218)
- 地方(21229)
- 财(18365)
- 学(18291)
- 业经(18114)
- 农业(14998)
- 理论(14127)
- 环境(13737)
- 制(13533)
- 贸(13002)
- 贸易(12994)
- 和(12849)
- 易(12498)
- 技术(11653)
- 务(11578)
- 财务(11508)
- 财务管理(11491)
- 划(10997)
- 企业财务(10816)
- 产业(10470)
- 机构
- 大学(287119)
- 学院(286551)
- 管理(116070)
- 济(107873)
- 经济(105216)
- 理学(101281)
- 理学院(100042)
- 管理学(98229)
- 管理学院(97713)
- 研究(94431)
- 中国(67798)
- 京(62353)
- 科学(61772)
- 财(47409)
- 所(46170)
- 农(44274)
- 业大(43717)
- 中心(43063)
- 研究所(42566)
- 范(40800)
- 江(40757)
- 师范(40439)
- 北京(39447)
- 财经(39019)
- 经(35439)
- 院(35258)
- 农业(34543)
- 州(34139)
- 师范大学(33021)
- 经济学(31374)
- 基金
- 项目(205102)
- 科学(161252)
- 研究(148451)
- 基金(148325)
- 家(129034)
- 国家(127983)
- 科学基金(110877)
- 社会(92651)
- 社会科(87764)
- 社会科学(87740)
- 基金项目(81069)
- 省(80348)
- 自然(73733)
- 自然科(71969)
- 自然科学(71954)
- 自然科学基金(70653)
- 划(67756)
- 教育(67255)
- 编号(60808)
- 资助(60577)
- 成果(47757)
- 重点(45272)
- 发(44001)
- 部(43920)
- 创(41941)
- 课题(41460)
- 创新(39102)
- 科研(38998)
- 大学(37710)
- 教育部(37491)
- 期刊
- 济(116942)
- 经济(116942)
- 研究(81522)
- 中国(49350)
- 学报(44771)
- 科学(42757)
- 管理(39613)
- 农(39380)
- 大学(33544)
- 财(33523)
- 学学(31490)
- 教育(30299)
- 农业(27761)
- 技术(24215)
- 业经(20120)
- 融(19839)
- 金融(19839)
- 经济研究(17691)
- 财经(17341)
- 问题(17100)
- 图书(16404)
- 资源(15235)
- 经(14719)
- 科技(14319)
- 理论(13990)
- 业(13594)
- 发(13419)
- 现代(13228)
- 技术经济(13082)
- 实践(13047)
共检索到403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贵蓉 宋文丽
鉴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择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现有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和典型游憩功能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城市游憩需求的空间结构特征、游憩供给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了城市游憩需求和供给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因素,提出理想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模式。通过调研大连市主城区游憩场所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大连城市游憩者的游憩需求特征,分析了大连市游憩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城市游憩空间的等级结构和整体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秦学
从空间类型、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与形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并以宁波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游憩物质与环境空间结构、游憩行为与需求特征、游憩行为空间分布规律等一系列要素,为宁波市的旅游开发、游憩规划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辉 姜斌
城市滨海区域是海滨城市中最有活力的地段,也是海滨城市居民亲水、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本文在论述滨海区域游憩功能提升的基础上将这一区域游憩环境系统分为4个子系统:陆域游憩环境系统、海岸游憩环境系统、近海游憩环境系统和海岛游憩环境系统。其子环境系统构成的三要素是游客、游憩环境和交通。本文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该区今后建设游憩环境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滨海区域 游憩环境系统 旅顺口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解旭东 王贵杰 张万良
借鉴"控规五线",结合滨海区独特的地域性,将城市滨海区游憩空间景观进行了色彩分层,分为"蓝"、"黄"、"绿"、"灰"、"紫"五带。以青岛为例,通过色彩分层解析,探讨了城市滨海游憩空间景观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滨海区 游憩空间 色彩分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恒 李悦铮
构建合理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网络分析方法,结合G IS技术,对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基于最近邻距离模式和基尼系数的研究方法,从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类型两方面,对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测定,发现其存在旅游景区空间距离较大、北部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等问题;利用基于拓扑和度量的空间分析方法,从α指数、β指数、γ指数,以及平均路径长等几个方面,对大连市旅游交通网络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旅游网络尚存在连通性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空间结构 优化 大连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东娜 栗欣如 尤飞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乡村旅游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快速扩张的发展态势,为解决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提供了诸多选择和途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旅游产业要素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的组合方式、分布状态及经营效果,对区域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文章从空间结构视角对大连市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回顾,选取了大部分近城郊区,如金州新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等地作为案例实证对象,总结出大连市乡村旅游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并归纳了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大连市乡村旅游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经历了点-点离散阶段、旅游增长极阶段、旅游区(带)阶段、旅游集聚区(群)阶段4个演化阶段;在演...
关键词:
大连市 乡村旅游 空间结构 演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德根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优化问题;首先,按照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阐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在开发阶段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单节点的凝聚模式,在成长阶段为多节点并存的放射模式,在成熟阶段为板块旅游模式;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苏州市目前旅游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不利于城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苏州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为理想的板块旅游模式。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空间结构 演化 优化 苏州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惠 石培基 李巍
本文针对兰州市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的现象,从资源结构、空间结构和市场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结构特征 优化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晓俊 王兴中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娱乐消费行为的变化,城市游憩功能在不断地健全和发展。文章在深入研究此变化的基础上,引入同心圆结构模型和一阶自回归模型来研究居民休闲娱乐消费行为对城市游憩商业区(RBD)消费空间结构的影响,并得到游憩商业区(RBD)消费空间结构在经过一段时间变化后,会形成一个稳定娱乐消费节点构成的ADHOC网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利 马湘恋
结合长沙市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以长沙市核心城区以外的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的127处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中心距离法等旅游计量地理方法,定量研究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布局。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表现为近城分散型,分布在10~30km范围内;在30~60km范围区间中,以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为主;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在60km范围以外;人工娱乐类资源表现为远城分散型,在60~70km范围中有一定分布。长沙市划分为6个环城游憩带:中心综合发展带、古镇访古带、故里寻踪带、沩山山林访古带、周洛—大围山原生山水带、文家市红色观光带。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空间结构特征 长沙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泰 保继刚 戴学军
城市游憩场点系统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对象,也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本文选取随机聚集维数、空间关联维数、网格维数三项指标,以苏州市区为例,对新时期我国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分形及优化进行了系统论证与解析。研究发现:①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具有分形特性的;②各分维指标能够准确地刻画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异,也为环城游憩带理论及城乡二元游憩结构分异现象等提供了分形解释依据;③苏州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核心松散—外围紧致、自组织能力离心化现象比较严重的结构递变趋势,这种结构模式与游憩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基本吻合,它准确反映了成熟型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发展态势,也说明加强对游憩场点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的引导和提升,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④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对比,发现游憩场点系统与旅游景区(点)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存在合理的分形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逢军
城市游憩意象评价研究对城市游憩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以主城区居民游憩印象调查问卷为第一手资料,采用结构法与非结构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南昌市游憩意象的总体评价一般,具有正向和负向两个层面的意象评价内容;英雄城和生态城是南昌市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评价性游憩意象,"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是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的两大核心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受到居民的性别、居住时间和居住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城市游憩意象 特征 评价 南昌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琨 唐承财 钟林生
生态游憩空间配置是休闲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优质生活环境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休闲城市综合标准试点市——常熟市为研究对象,以人口特征为切入点,对该市不同功能区内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可进行生态游憩的时间、生态游憩意愿、对不同生态游憩空间的偏好,以及全市不同功能区人口对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人口特征影响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全市不同功能区的人口特征有显著差异,因此对各类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不同。在人口量、人口平均生态游憩可能性、人口生态游憩空间类型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活动区内人口对各类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指数均最高,其次为生活居住区、商务办公区、工业生产区;全市不同功能区内人口对草地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指数均最高,其次为水域和林地。可根据城市不同功能区人口数量、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对各类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实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恒
本文以大连市国家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形理论对旅游景区系统的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复合研究,结果发现其系统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呈二元化趋势,各景区间旅游吸引力不平衡;系统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的特征,旅游开发空间布局不平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玮 姜辽 高鑫
以重庆市璧山县为研究对象,采用会议、观察法和无结构访谈法,运用网络连接度指数、网络通达度指数以及游憩感知距离等计量方法,分析游憩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统计特征。研究发现重庆市璧山县游憩地空间结构演变经历了从双核到单核的地理集中过程;新生景区呈现沿重要交通干线发展的趋势,并且联系更加紧密;与一般旅游地相比,交通条件的影响感知最强,其次是景区质量和实际距离,而对旅行花费的感知偏弱。最后提出游憩地发展的若干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