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7)
2023(4185)
2022(3628)
2021(3106)
2020(2520)
2019(5960)
2018(5711)
2017(11087)
2016(6102)
2015(6487)
2014(6562)
2013(6623)
2012(5975)
2011(5580)
2010(5722)
2009(4996)
2008(4895)
2007(4139)
2006(3696)
2005(3208)
作者
(18176)
(15328)
(15088)
(14378)
(9715)
(7282)
(6959)
(5981)
(5929)
(5313)
(5301)
(5144)
(4914)
(4840)
(4658)
(4618)
(4534)
(4504)
(4382)
(4312)
(3673)
(3629)
(3581)
(3496)
(3443)
(3293)
(3266)
(3226)
(3056)
(3034)
学科
(28124)
经济(28105)
管理(14135)
(12041)
方法(11363)
中国(10300)
数学(9906)
数学方法(9817)
(8853)
企业(8853)
地方(7873)
城市(6399)
(6286)
(6164)
环境(5362)
业经(5115)
城市经济(4637)
理论(4468)
(4332)
农业(4300)
(3969)
(3679)
地方经济(3473)
(3391)
贸易(3390)
(3351)
产业(3183)
(3173)
资源(3047)
(2985)
机构
大学(91297)
学院(88605)
(36592)
经济(35637)
管理(34107)
研究(32982)
理学(30264)
理学院(29734)
管理学(29206)
管理学院(29027)
中国(22278)
科学(21404)
(20001)
(16164)
(15706)
研究所(15001)
业大(14704)
(14375)
中心(14248)
(14217)
师范(14108)
(12780)
农业(12517)
财经(12219)
(12130)
北京(12086)
师范大学(11965)
经济学(11496)
(11237)
经济学院(10440)
基金
项目(65127)
科学(52828)
基金(49562)
(44084)
研究(43953)
国家(43782)
科学基金(38296)
社会(30156)
社会科(28784)
社会科学(28775)
基金项目(27918)
自然(25886)
自然科(25338)
自然科学(25334)
自然科学基金(24884)
(24375)
(21629)
教育(19946)
资助(18475)
编号(16306)
重点(14574)
(14214)
(13993)
(13222)
国家社会(13032)
创新(12377)
成果(12354)
计划(12286)
科研(12227)
教育部(12185)
期刊
(38694)
经济(38694)
研究(26509)
中国(15578)
科学(14724)
学报(14605)
(12750)
大学(10857)
管理(10852)
学学(10233)
(8764)
农业(8660)
教育(7870)
城市(7459)
问题(6798)
(6083)
技术(6003)
经济研究(5738)
资源(5637)
财经(5170)
现代(5143)
业经(4999)
图书(4580)
(4567)
(4563)
金融(4563)
地理(4556)
(4544)
(4208)
科技(4035)
共检索到122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弘暄   陈逸舟   卿琪敏   魏喻茗   白晓航  
研究城市消极空间可以深刻理解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如何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识别和改善这些负面影响,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社会包容性和环境可持续性,创造更宜居、更具竞争力的城市。随着城市消极空间日益增加,消极空间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缺乏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基于文献信息学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数据,对城市消极空间领域的发文量、文献共被引、聚类主题、高频关键词和文献突显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关于消极空间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后显著上升。(2)消极空间初期研究阶段侧重于宏观生态学、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学等宏观内容,而在后期研究阶段更加关注人们身心健康,如活动、压力、心理等更为精细化内容。(3)消极空间外文文献突显词由生境、丰富、碎片等词转向开放空间、城市扩张、树木等突显词,消极空间中文突显词由生态、景观、植被等转向气候、风险、健康等突显词。(4)社会问题与矛盾、城市规划与设计、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发展转型共同促成城市消极空间的产生。为实现城市消极空间的活力再造,需要从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城市发展需求和空间价值需求出发,采用硬件优化、软件辅助和公众参与等综合手段,促进城市空间的积极变革。基于文献可视化分析城市消极空间研究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和再造方式,为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惠  张越  
各个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消极空间,如何开发城市中的消极空间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在调查研究美国城市空间再开发与再造案例的基础上,指出消极空间再开发与再造的几种途径,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城市消极空间的积极开发与再造在增加地区活力、促进公共生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空间品质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娟娟  朱青  
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是商业地理学的核心。文章从商业活动载体和主体两方面深入分析国外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的历程,回顾国内城市商业结构研究的进程,并进一步指出研究的薄弱之处与发展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春山  叶昌东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结构面临关键转型,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数量不断增多,深度不断加强。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相关研究的差距。基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统计,将其划分为3个主要的研究时期:①20世纪80-90年代中期,为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引入期及国内实证研究的起步期;②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积累期;③21世纪初至今,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总结及新城市空间现象研究的多元化时期。在对各个时期主要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对比当前国际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未来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点研究领域应当集中于:转型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式的探讨,新城市空间现象的深入探讨,节约型城市空间增长的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深层机制的分析,中、微观尺度研究领域的开拓,新研究方法的应用等6个方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应林  陈丹  
本文对影响技能人才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归类研究,将其归纳为学习条件、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三类,并阐述了它们的内涵及对操作技能形成影响的规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诚固,李振泉  
90年代,以东北区为代表的我国一大批老工业基地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缓慢。本文运用区域发展优势理论和产业系统理论,结合东北工业基地发展具体情况,分析"东北现象"的基本特征。探讨老工业基地发展衰退的主要制约因素,旨在为制定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总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鲁元平  王韬  
主观幸福感已经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引起许多经济学者的广泛兴趣。近年来,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研究迅猛发展,相关研究文献日益丰富以及富有意义的学术成果大量涌现。鉴于此,本文将从绝对收入、相对收入、收入不平等、失业、通货膨胀、政府支出、环境污染以及城市化等方面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伟华  吴维库  
工作无聊是个体在工作场所中感觉到无意义与工作动机缺失的负面情绪体验,不仅影响个体身心健康,而且会导致个体产生工作不满意感、工作反生产行为等消极态度与行为,对组织绩效产生消极影响。本研究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工作无聊的概念、测量与前因变量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工作无聊的前因变量主要包括个体层面的人格特质与认知特征因素,也包括组织层面的工作任务特征、组织规则、人际环境因素。目前工作无聊的相关研究还存在概念不统一、测量不精确、发生机制研究不明晰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当从明晰工作无聊的内涵、精确工作无聊的测量方式、探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雅洁  陈湘生  
研究采用空间句法结合实地调研定量分析了人民广场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的可达性、可视性、功能混合程度、业态组成和出入口分布等变量因素,利用行人计数法获取选定节点的现场人流截面穿行量,再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各变量与空间活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活力分布受空间结构合理性、轨道交通功能介入、空间功能混合程度、出入口布局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最后针对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营造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爱军  
近年来,在美国国内存在一系列影响中美经贸合作的片面认识和消极因素,如认为"中国贸易只惠己"、"中国对美出口剥夺了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就业机会"、"中国对美国企业关闭市场"、"人民币汇率导致美中贸易逆差"等。从美国国内政治角度看,这些消极因素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政治博弈的根源;从国际政治角度看,有其遏制中国的意图。应正确分析影响中美经贸合作的消极因素,以便理性应对,推动中美经贸合作良性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盛广耀  
对国内外城市治理研究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并从城市治理结构、城市治理模式、城市社区治理、城市区域治理和城市治理评价等五个方面总结了2009年以来国内外城市治理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城市治理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彬彬  忻益慧  
为提升特色村寨公共空间活力度,从村民需求出发,以具有典型性的冀北地区特色村寨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法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使用者的公共空间活力需求度,确定28项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并归为文化活力因素、环境活力因素、空间活力因素、设施活力因素4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建立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研究,制定优、良、合格及不合格四级评价标准。提升28项影响因素的活力度评价等级对特色村寨公共空间活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更有利于推动特色村寨的综合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天宝  柴彦威  
单位制研究具有理解历史、解读转型和规划未来等重要意义,单位制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则是单位制研究的基础。单位制是在特殊的国际背景和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不仅受到了国际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以及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均给单位质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同样巨大。已有研究加深了对单位形成的认知,但在单位文化及心理、单位制形成影响因素的确切性和不同类型单位的成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波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安全视域下的城市空间格局研究成为城市学与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生态学与城市研究的融合,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研究内容趋于丰富。在概要回顾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研究的概念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并从城市生态安全理论和空间格局评价、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规划及优化两方面进行了评述,总结出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席强敏  李国平  
对中国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的综合效应进行系统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化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市规模和空间结构,探索人口高度密集地区的优化开发模式。文章分别从城市规模效应、城市空间结构测度与效应三个方面对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效应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展望。未来研究中亟需将城市规模效应与空间结构效应结合起来,构建城市综合效率提升导向下城市规模效应和空间结构效应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模型,加强对中国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相互影响的实证研究,探究如何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