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79)
2023(6480)
2022(5424)
2021(4816)
2020(3733)
2019(8563)
2018(8414)
2017(15764)
2016(8431)
2015(9578)
2014(10081)
2013(9948)
2012(9431)
2011(8949)
2010(9295)
2009(8558)
2008(8344)
2007(7687)
2006(7151)
2005(6616)
作者
(25428)
(21114)
(20857)
(20177)
(13750)
(9978)
(9710)
(8105)
(8091)
(7761)
(7393)
(7043)
(6949)
(6602)
(6583)
(6563)
(6107)
(6064)
(6049)
(5968)
(5372)
(5105)
(5034)
(5032)
(4758)
(4700)
(4569)
(4527)
(4303)
(4042)
学科
(61135)
经济(61085)
管理(22431)
地方(18742)
中国(17259)
(15777)
方法(15455)
数学(13354)
数学方法(13272)
地方经济(12560)
(11688)
企业(11688)
(10605)
业经(9768)
(9257)
环境(8047)
(7740)
(7699)
(7345)
(7324)
理论(7245)
经济学(7073)
农业(6746)
(6715)
金融(6713)
城市(6706)
(6188)
银行(6184)
产业(6003)
(5956)
机构
学院(131828)
大学(130949)
(64218)
经济(62684)
研究(49483)
管理(44601)
中国(37361)
理学(36706)
理学院(36169)
管理学(35588)
管理学院(35318)
(28389)
(27891)
科学(27050)
(24960)
研究所(21902)
经济学(21881)
财经(21848)
中心(21778)
(21601)
(19603)
经济学院(19298)
(18895)
师范(18790)
北京(18422)
(17548)
(17481)
财经大学(15798)
师范大学(15045)
科学院(14797)
基金
项目(76520)
科学(60082)
研究(58990)
基金(54436)
(45826)
国家(45409)
社会(39556)
科学基金(39199)
社会科(37436)
社会科学(37428)
(29333)
基金项目(28399)
教育(26447)
编号(24153)
(23988)
自然(22246)
资助(22132)
自然科(21699)
自然科学(21696)
自然科学基金(21274)
成果(20187)
(18365)
课题(17482)
重点(17105)
国家社会(16780)
(16370)
发展(15712)
(15507)
(15061)
经济(14898)
期刊
(83939)
经济(83939)
研究(49298)
中国(27943)
(21678)
管理(17902)
科学(15748)
学报(14996)
经济研究(14090)
教育(13644)
(13331)
(13062)
金融(13062)
技术(12680)
问题(12071)
大学(11816)
财经(11678)
业经(10943)
学学(10670)
(10385)
农业(8422)
图书(8070)
技术经济(7987)
统计(7371)
(7336)
城市(7229)
现代(7199)
(7104)
世界(6813)
经济问题(6774)
共检索到219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晓微,张岩  
城市流动人口为城市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有关这一贡献的量化计算仍有待研究。有鉴于此 ,本文将合作博弈中Sharpley值方法引入经济贡献量化计算 ,并结合北京市建筑业外来劳动力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 :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通过Sharpley值和生产函数方法得到更深刻的验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力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流动入口对当地经济的实质性贡献是配置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城镇落户改革落地的重要依据。文章从水平、构成和属性等方面分析流动人口作为社会经济个体对流入城市的经济贡献。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贡献可分解为:其劳务收入中被扣除的税收,其消费开支中被内置的税费,其劳动关系异地转移时被截留的社会保障待遇。分析显示:从水平和构成看,流动人口的经济贡献在财富创造环节上的贡献相对较少,而在财富流通和分配环节上的贡献相对较多;流动人口对城市财政的贡献更多地建立在政府强行规定、而非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企业用工承包责任以及非自愿的个人切身权益牺牲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认为,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的贡献模式缺乏稳健和合理的存续基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福世  
文章主要从流动人口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本)双视角测算2000—2020年流动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双视角分析下的主要结果显示:2000—2020年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6.8%)比流动人口数量的贡献率(8.5%)高18.3个百分点。流动人口数量外部性的两段式结果表明,2000—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32.0%)要大于人力资本的平均贡献率(14.0%),流动人口数量比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果更强;不考虑2020年流动人口大幅增加带来的影响,虽然2011—2019年流动人口数量增长放缓,但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仍可达7.0%,流动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则降至-12.1%。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苏志霞  
流动人口是指不改变常住户籍而离开常住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广义的流动人口包括两部分:一是虽然长久居住地未改变,或法律上的常住地未改变,但为了谋生而数月甚至数年在外的流动人口;二是不但常住地未变,而且不以谋生为目的,在外时间也较短如中转、出差、旅游等人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锟澎  刘雪晴  
利用2017—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和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研究数字经济是否提升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城市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提高城市的宜居宜业能力是数字经济吸引流动人口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在城市层面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提高了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并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流动时间更久、流动范围更大、高学历、从事技术型岗位以及从事高技术行业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正向影响更明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桑锦龙  雷虹  郭志成  
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难是系统性的体制问题。流动人口子女高中阶段教育问题与义务教育问题性质不同,政府对其具有不同的法律责任以及更大的政策选择空间。当前,要在承认其需求合理性的同时考虑其现实制约性,在战略和管理两个层面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问题的系统研究,同时积极探索解决具有"落户"特征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高中阶段入学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远  邬民乐  
通过文献综述,对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一些理论性的述评,并总结提出4方面的基本结论:第一,移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移民社会资本或社会网络的影响,社会资本影响着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活、发展和融合;第二,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与户口相关的社会福利制度对流动人口的限制与排斥,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有着根本性的影响;第三,教育、培训,以及工作经历,是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并促进其社会融合;第四,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和处境,是他们社会融合状况的表现,也影响其社会融合的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詹鸣  尹晖  罗辉  钟卫军  史千山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强欢欢  吴晓  王慧  
本文从动静结合的研究视角出发,以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手法,初步解析了2000年以来全国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程度、集聚特征、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年以来全国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程度较高且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特征;(2)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分区、网络分析、人口重心中基本均表现出向东部地带集中的特征与趋势,其中西部的部分省(市/区)在网络关联中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进一步分析其集聚类型,发现绝大多数省(市/区)的流动人口属同一类且主导社会特征为流动原因;(3)吸引流动人口空间集聚变化的因素仍以经济水平、交通优势、消费能力和投资空间等为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海峰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另一行政管辖区内暂住、滞留、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本文所探讨的流动人口指由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根林,曹国平  
搞好流动人口管理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就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作为计划生育部门,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与有关部门一起,认清形势,明确职责,密切协同,齐抓共管,进一步落实流动人口管理的各项措施,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认清形势,增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计划生育工作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困难局面,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已经成为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我们姜堰市而言,由于地处苏中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人们求富欲望也较强,近年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如下现状:一是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进一步增多,行业进一步分散。从以前的从事水上运输和建筑业为主,发展到现在的跑供销的、搞承包的、拾废旧的、收家俱的、刮油的、做糖的等等,五花八门,而且分布在全国各地。二是外来人员日益增多,成份复杂。在外来人员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锋  
对于北京等大都市,流动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普查和定点监测等方法难以解决问题。文章认为,在抽样调查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辅助变量,科学地运用比估计,不仅可以估计流动人口的数量,还可以估计其分布,从而实现流动人口实时监测,为城市管理服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桂珍,郭申阳,张运藩,王菊芬  
上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近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使这个城市吸收的流动人口位于全国城市之首。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的逐步推行,上海与全国各地的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日益加强,与国外的交往和联系则更为频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作为经济、文化、科技、旅游、医疗卫生中心之一,上海市区的流动人口数量随之激增。1983年,上海的铁路 公路、港口、民航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强欢欢  吴晓  王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巧  陈诚  
从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两个维度出发,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了城市经济集聚状况、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对流动人口城市迁移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乡-城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普遍低于城-城流动人口,高经济集聚度的城市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更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房价对乡-城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呈倒U型,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呈正U型。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低住房支付能力城市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但对于一般住房支付能力的城市以及高住房支付能力的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增强仅能提高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