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10)
- 2023(20427)
- 2022(17708)
- 2021(16394)
- 2020(14001)
- 2019(32085)
- 2018(31636)
- 2017(60859)
- 2016(33678)
- 2015(37879)
- 2014(37864)
- 2013(37160)
- 2012(34259)
- 2011(31027)
- 2010(31030)
- 2009(28823)
- 2008(28774)
- 2007(25392)
- 2006(22165)
- 2005(19417)
- 学科
- 济(130330)
- 经济(130146)
- 管理(98902)
- 业(92312)
- 企(77193)
- 企业(77193)
- 方法(61414)
- 数学(53342)
- 数学方法(52622)
- 财(36857)
- 农(35617)
- 中国(34434)
- 学(30947)
- 业经(29269)
- 制(27689)
- 地方(25454)
- 贸(24245)
- 贸易(24238)
- 易(23513)
- 务(23476)
- 财务(23388)
- 农业(23350)
- 财务管理(23333)
- 企业财务(22113)
- 理论(21895)
- 环境(20958)
- 和(20541)
- 银(20336)
- 银行(20244)
- 技术(20004)
- 机构
- 大学(487465)
- 学院(484829)
- 济(186654)
- 管理(185569)
- 经济(182416)
- 研究(163448)
- 理学(161295)
- 理学院(159401)
- 管理学(156238)
- 管理学院(155372)
- 中国(119118)
- 科学(106240)
- 京(103545)
- 农(88927)
- 财(87537)
- 所(84220)
- 业大(78868)
- 研究所(77233)
- 中心(74047)
- 江(71425)
- 农业(70517)
- 财经(70288)
- 北京(64610)
- 范(63825)
- 经(63728)
- 师范(63033)
- 院(59143)
- 州(57338)
- 经济学(56433)
- 财经大学(52265)
- 基金
- 项目(335069)
- 科学(260769)
- 基金(241917)
- 研究(236007)
- 家(214454)
- 国家(212718)
- 科学基金(180325)
- 社会(147308)
- 社会科(139360)
- 社会科学(139321)
- 省(131858)
- 基金项目(128626)
- 自然(120561)
- 自然科(117722)
- 自然科学(117680)
- 自然科学基金(115543)
- 划(112019)
- 教育(109195)
- 资助(99681)
- 编号(95114)
- 成果(77310)
- 重点(75932)
- 部(72919)
- 发(70507)
- 创(69020)
- 课题(66228)
- 科研(65025)
- 创新(64587)
- 计划(63524)
- 大学(61640)
- 期刊
- 济(200277)
- 经济(200277)
- 研究(135574)
- 中国(88194)
- 学报(88020)
- 农(80310)
- 科学(76441)
- 财(68381)
- 管理(65220)
- 大学(65116)
- 学学(61813)
- 农业(54407)
- 教育(49876)
- 技术(40208)
- 融(38440)
- 金融(38440)
- 财经(34153)
- 业经(33115)
- 经济研究(31651)
- 经(29176)
- 业(27839)
- 问题(27591)
- 版(26009)
- 科技(23943)
- 业大(23137)
- 图书(22869)
- 技术经济(22459)
- 理论(21903)
- 统计(21293)
- 资源(21084)
共检索到692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宇琳 赵娟
公众参与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是城市治理过程中政府响应公众诉求的重要基础。我国各地已探索了多元化的线上民意表达渠道,但公众参与效果却不尽人意。鉴于此,借鉴政治学"公意-众意"理论分析框架,选取北京、深圳、宜昌等地不同在线平台的代表性案例,对公众参与的效果进行比较,并从参与议题、层级、平台和规模等维度分析其对参与效果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线上公众参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治理 公众参与 线上参与 公意 众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郭芮佳 池国华 程龙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公众参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公众参与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尤其在反腐败以及国家监督领域。基于此,选择国家监督体系中的政府审计对腐败的治理作为研究情境,以验证现阶段公众参与在其中的作用。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对于公众参与程度低的地区,在公众参与程度高的地区,政府审计的预防功能和抵御功能能够更好地发挥腐败治理作用,而政府审计揭示功能对腐败的治理作用在两组之间并无区别。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真 万兆
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各省、地级市、省直辖县数据,从中国公众参与与政府响应相结合的视角切入,实证分析了中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与环境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公众环境问题关切可以促进企业增加环保投资;公众有效的环保行动与政府积极的环境治理响应,是公众促进企业增加环保投资的主要作用机制;公众环境问题关切可以同时显著促进企业增加末端治理与源头控制类环保投资;公众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关切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企业特征方面,国有、低融资约束、高盈利能力企业受公众环境问题关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地区特征方面,工业企业经济贡献小、政府经济业绩压力小的地区,公众环境问题关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中国环境治理机制及效果提供了直接、系统的研究证据,总结了既往制度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不足,为完善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促进企业实施环保投资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艳纯 陈安琪
基于2007-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公众参与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政策效果的影响程度,以进一步观察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对环境治理效果的显著性。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的是: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对提升环境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环境规制的影响尚普遍薄弱;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对环境的治理效果、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效果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据此认为,当前环境治理的关键不仅在于提高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政策效果,更应该从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公众参与渠道以及地方政府与辖区公众的互动等方面加以健全和完善。
关键词:
公众环境参与 环境政策 环境治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柳言 赵鑫 朱玉春
河长制是中国解决复杂河流治理问题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全面推行河长制,使其更好地嵌入于河流治理的结构和过程,是推进河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江苏省、湖北省677份实地调研问卷,运用Logit模型剖析了农户参与河流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分析了农户作为社会公众,参与河长制对河流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比较了在决策、管护、监督3种参与方式下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的综合素质、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以及规章制度和反映渠道的完备程度均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河流治理;(2)农户参与河长制将有效提升河流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对提高村庄河流治理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3)决策参与、管护参与、监督参与对提升村庄河流治理水平的净效应分别为19.8%、23.7%、31.4%,说明以监督方式参与水环境治理对河长制治理水平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重视公众参与力量、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构建河流长效治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金
基于CGSS2018综合调查数据,探讨社会资本等结构性要素对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经济收入水平和环境认知能力在其中的作用。研究显示,社会资本有助于公众的环境保护合作,相比于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对公众环保意愿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社会规范对公众环保行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讨论发现:经济收入水平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资本对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但边际环保支付意愿下降;环境认知能力越高,社会资本的公众环境参与效应越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详 常婧超
文章从当代城市治理与空间转型的现实背景出发,指出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逻辑已从以二维扩张为表征的增量开发转换为以多方参与为特征的存量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将由上海里弄构成的遗产社区选作观察对象,通过剖析遗产社区的基层治理议题和空间发展问题,尝试从社区建设和公众参与两方面探讨遗产社区治理与空间转型的发展方向。首先,将遗产社区置于上海社区建设运动中进行分析,指出遗产社区面临的3大问题并未在这场运动中得以解决。然后,尝试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并通过梳理公共参与理论的演进过程指出,在上海的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一种动态平衡下有限度的公众参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基于此,在对上海基层社会治理情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社区共同利益的公众参与方式。最后,提出面向遗产社区3大问题的公众参与渠道构建方式,认为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的治理逻辑需要在均衡各方权益并发挥各方作用的基础上重新组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韦佳培
研究公众参与的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监管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公众和地方政府参与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监管的囚徒困境模型,引入中央政府构建了三方非合作博弈模型,对模型的理想演化稳定均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通过相关机制设计可以实现“中央施加压力、地方严格监督、公众积极参与”的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监管局面,相关机制设计包括奖优、罚劣和加大环保督查3个方面,三者的作用具有互补性。在此基础上,从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环境督查“回头看”的长效机制和完善公众参与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大伟 杨娜 张雯
矿产资源开采行为容易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国内外目前主要采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以强制矿山企业对矿区开采后生态环境进行一系列修复。在缺少公众监督的情况下,保证金制度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即矿山企业和地方政府监管者的合谋行为。目前,我国各地推行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均没有让公众参与进来,这就需要对这一制度缺陷进行弥补与修正。本文基于公众参与理论和博弈论构建了公众、矿山企业和政府监管者三方博弈模型,并利用对其混合纳什均衡解的分析,得出结论为:通过提高公众监督概率和公众监督有效概率、降低公众监督成本来防范和控制合谋行为。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骆建彬 谢卫红
直播平台上低俗内容的传播备受诟病,其中“低程度”的低俗内容传播更是屡禁不止。为了探索直播平台上“低程度”的低俗内容传播治理机制,引入非参与互动的公众作为第三方监督群体,构建政府、非参与互动的公众、直播平台间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表明,政府单方面的处罚力度不会影响直播平台的最终决策,但是,非参与互动公众的监督力度对政府监管部门和直播平台的博弈决策有重要影响,当非参与互动公众的参与监督力度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处于一定水平、且这两个因子共同作用时,则会使得博弈系统向经济最优、良性治理策略的稳定状态演进。
关键词:
演化博弈 治理机制 直播平台 低俗内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翊嘉 左孝凡 卢秋佳 师硕 黄森慰
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一个政治体制下具有一致的表现形式,即不同区域其影响因素具有趋同性。然而经研究发现地域差异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在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的环境治理事件当中,能否找到共同的影响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绩效的因素对于完善公众参与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一系列的法律已经规定了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如何推进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参与绩效成为目前环境治理的热议话题。基于Rowe和Frewer建立的公众参与有效性评价标准,运用Nvivo软件,选取全国沿海及内陆,由北至南5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众参与事件为例,对101篇相关文献及报道进行了编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绩效的因素有11个,其中资源可得性、公民参与意识、政府态度、法律制度完善与否、参与途径通畅与否5个因素为核心影响因素。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治理 Nvivo 影响因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叶晓甦 覃丹丹 石世英
公众参与是PPP项目成功的重要支撑。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结合PPP项目全寿命周期运行特点,以立项决策、竣工验收和运营为重点阶段,探讨公众参与的主体、内容和方式等要素,建立PPP项目公众参与的框架性机制,并提出保障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PPP项目 公众参与机制 委托代理理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弘 白中科 王金满 张继栋 薛玉芬 张召
研究目的:基于现阶段矿山土地复垦公众参与现状,探索土地复垦公众参与的内在机制。研究方法: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土地复垦公众参与内涵及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与冲突。研究结果:界定了与土地复垦公众参与相关的利益相关者,阐述了土地复垦中形成的政府机构、矿山企业、当地农民及咨询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研究结论:土地复垦公众参与增加了公众对复垦的认同感,能够为土地复垦工作的实施起到监督作用,研究其内在利益关系可促进各方寻求利益的平衡点,减少因复垦土地的巨大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余亮
基于2010—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公众参与对水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和噪声环境治理的效果,以及在这四类环境污染下公众参与对政府环境规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不同类型环境污染的感受不同,导致公众在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参与程度也不同;公众对水环境、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环境污染治理有着较高的参与度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其原因在于上述类型环境污染对公众造成的直观感受较深,短期内对健康威胁较大;而公众对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参与效果不显著,其可能原因是公众对中轻度大气污染的直观感受不深刻,短期内健康未受到大气污染的明显影响;公众参与对我国政府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不高。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治理 环境污染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 王晨筱 陈凯星 李英
在参考现有成果中关于支付意愿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公众心理感知层面的内在驱动因素(主观意愿)博弈自愿支付行为决策的视角,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FA)、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方法对影响东北地区公众参与森林生态建设支付意愿的主观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探索性主观意愿三因子模型(满意度、关注度、重视度)克伦巴赫系数为0.863;因子之间呈中高度相关,满意度与关注度、重视度呈负相关,与主观意愿总体呈正相关;主观意愿二阶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分别为0.91、0.76、0.44,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9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