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03)
2023(10407)
2022(8892)
2021(8186)
2020(6890)
2019(16240)
2018(15891)
2017(30782)
2016(17076)
2015(18946)
2014(19026)
2013(19099)
2012(17994)
2011(16286)
2010(16267)
2009(14894)
2008(14781)
2007(13300)
2006(11370)
2005(10085)
作者
(50571)
(42715)
(42051)
(40423)
(27011)
(20753)
(19437)
(16572)
(15844)
(15070)
(14410)
(14348)
(13499)
(13455)
(13306)
(13166)
(13160)
(12498)
(12269)
(12150)
(10643)
(10331)
(10255)
(9721)
(9643)
(9467)
(9457)
(9405)
(8551)
(8515)
学科
(71990)
经济(71924)
管理(44220)
(41444)
方法(32326)
(31652)
企业(31652)
数学(28974)
数学方法(28686)
中国(20396)
地方(20090)
(19868)
(16863)
(16467)
业经(13613)
农业(13405)
环境(13305)
(12130)
贸易(12126)
(11895)
(11628)
(10557)
(10429)
金融(10426)
(10319)
财务(10300)
财务管理(10273)
(10056)
银行(10028)
理论(9945)
机构
大学(242227)
学院(241554)
(95364)
经济(92967)
管理(89056)
研究(84921)
理学(76804)
理学院(75729)
管理学(74307)
管理学院(73824)
中国(61701)
科学(55819)
(51733)
(45616)
(43942)
(43009)
研究所(40348)
中心(39630)
业大(39261)
(36704)
农业(36279)
财经(34612)
(34223)
师范(33863)
北京(32052)
(31934)
(31262)
(30833)
经济学(29577)
师范大学(27530)
基金
项目(166915)
科学(130657)
基金(120517)
研究(117566)
(106481)
国家(105636)
科学基金(89696)
社会(74018)
社会科(70118)
社会科学(70091)
(66403)
基金项目(65473)
自然(59741)
自然科(58314)
自然科学(58295)
自然科学基金(57231)
(56455)
教育(53215)
资助(48387)
编号(46508)
重点(38142)
成果(37233)
(37028)
(36099)
(34126)
课题(33046)
科研(32410)
计划(32049)
创新(32041)
大学(30423)
期刊
(102954)
经济(102954)
研究(69091)
中国(45220)
学报(42065)
(40156)
科学(37893)
(33863)
大学(30543)
学学(28799)
管理(28528)
农业(27014)
教育(22929)
(20383)
金融(20383)
技术(19595)
业经(16568)
财经(16510)
经济研究(16361)
问题(15632)
(15206)
(14135)
资源(13812)
(12866)
(12094)
技术经济(11531)
图书(11442)
科技(11169)
统计(11049)
现代(10848)
共检索到349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西西  姜允芳  
河流绿色廊道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发挥着生态环境保护、景观美化、游憩娱乐等功能。从物质设施的角度,将可达性分解成三个方面,首先是河流绿廊与居民分布之间的空间可达性,距离作为可达性指标,得出结论:80%以上的居民到达苏州河绿色廊道的距离小于1000m;其次,从河流绿廊配套的基础设施角度,考虑步行、公交和私家车三种模式下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城乡差异和土地利用方式极大地影响了苏州河绿廊的交通可达;第三,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综合考虑街道网络结构与苏州河绿廊的联系性,得出街道可达性等级分布现状特征。最后,结合多元功能需求,从提高居住空间可达性、通行方式的可达性、道路实施的导向性等方面,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冬冬  施展  杨凯  白义琴  
在阐述城市河流滨岸带的界定、结构、功能以及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选择以上海市苏州河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解译、有机污染综合指数、野外调查评分等方法处理数据,将河流与河段两个尺度上的滨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与河流水质和调查河段的景观适宜性进行相关比较研究,进一步结合上海市不同历史时期和现状背景揭示了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环境效应和社会环境效应,同时提出城市河流滨岸带的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用地及农业用地的减少和居住用地、城市绿地与道路用地的增加、不透水面积的整体微减是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②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郑伯红  汤建中  
本文结合苏州河沿岸文化景观带的功能潜力和上海城市功能定位提出了苏州河沿岸文化景观带功能开发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并对分段开发进行具体策划与设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坤  蔡永立  郭纪光  左俊杰  
绿色河流廊道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提高景观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崇明岛为例,探讨绿色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定量研究的方法,针对绿色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绿色河流廊道建设建议。利用GIS处理河流廊道基础数据,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景观格局指数为依据,从崇明岛绿色河流廊道景观构成和廊道网络结构两方面详细分析崇明岛内各行政区域的不同绿色河流廊道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绿色河流廊道总长为952.26 km,廊道建设率基本在80%以上;绿色河流廊道普遍较窄,平均宽度仅为9.96 m,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崇明岛绿色河流廊道比较缺乏,总密度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干晓宇  陈一  周波  
为更好地理解河流廊道对城市景观生态的意义,研究计算了四川省邛崃市景观类型多样性空间聚类特征和河流廊道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Getis-Ord Gi*显示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多样性存在高值聚类区,其形状与研究区河流廊道分布格局近似。(2)河流廊道主要与农田和林地景观毗邻,其两侧300m缓冲区内主要景观类型为农田和林地,且林地破碎度小;而道路廊道主要与农田和建设用地毗邻,其两侧缓冲区内主要景观类型为农田和建设用地,其景观更为破碎化。(3)地形因素对研究区西部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影响较大,景观类型多样性统计热点区域分布于西部河流台地。邛崃市河流廊道在提高该地区土地利用景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程敏  连月娇  
引入人口规模因子和医疗设施等级规模影响系数改进潜能模型,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以上海杨浦区为例对其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浦区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分布不均,大桥街道、定海路街道及殷行街道部分区域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较高;中部区域一些街道存在同等级医院位置密集、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情况;杨浦区三级医院的居民就医空间可达性整体优于二级、一级医院。改进的潜能模型综合考虑了居民点人口数量、医疗设施与居民点之间的出行阻抗、以及医疗设施的等级规模对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能更合理地评价医疗设施的可达性。研究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侍昊  鲜明睿  徐雁南  薛建辉  刘海娟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分类、斑块连通性分析和耗费距离模拟等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潜在绿色廊道构建体系。首先采用最优指数(OIF)和决策树(QUEST算法)获取城市绿地斑块空间布局,分析绿地斑块间的连通性;然后利用Spearman秩相关等统计方法确定不同连通指数对连通阈值的敏感程度,优选最稳定的连通指数划分绿地斑块的重要性等级,将具有较高重要性值的斑块作为绿地"源"和"目标";最后选用频率比方法改进耗费距离模型的成本表面,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情景模拟城市潜在绿色廊道的空间布局,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最优指数结合决策树方法的分类总精度为90.35%,Kappa系数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桂红  
河流生态廊道具有提供水源、控制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过滤污染物、为物种迁移提供通道、维持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合理设计河流生态廊道,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从廊道的结构特征出发,对河流生态廊道的基本设计原则进行探讨,指出河流生态廊道的设计应以有效完成其功能为前提,在实际设计中应综合遵循适宜的廊道宽度、增强廊道的连通性、提高景观空间异质性等原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纪鹏  朱春阳  李树华  
选择北京北五环清河两侧不同结构类型(内部构成、郁闭度)的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技术方法,分析城市河流廊道绿地不同内部构成、不同郁闭度与温湿效应的关系,为河流廊道绿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温湿影响效应大小为乔-灌-草型>乔-草型>灌-草型>草坪。当绿地内部构成为草坪时,降温增湿效应不明显;当绿地内部构成为灌-草型时,其降温增湿效应较明显;当绿地内部构成为乔-草型和乔-灌-草型时,其降温增湿效果明显。2)绿地的降温增湿效果,随着郁闭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增强。当绿地郁闭度为0.20~0.40时,绿地具有一定的降温增湿效应,但效应不明显;当绿地郁闭度大于0.40时,绿地降温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孟桐  杨令宾  魏冶  
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空间可达性是度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否合理的方法之一。在诸多的研究方法中,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由于直观且运算简便,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方法也有不足之处,本文运用格网GIS方法,以上海市的绿地空间可达性为例,对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模型方法的改进研究,并对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和格网化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后者可降低空间可达性的误差,提高可达性精度,对上海市绿地空间可达性反映更加真实、客观。如果选择合理的数据将其格网化,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研究。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张一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翼飞  
地表水环境生态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特性,消费者需求信息难以获得,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环境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应用意愿价值评估法调查496户居民上海城市景观河流水质改善的支付意愿,通过计量分析揭示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并重点计算收入水平及差距、户籍、收入与户籍交互作用因素的边际影响。结果既符合消费理论的一般预期,也充分反映了我国转型经济阶段的社会特殊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逢军  沙润  王芳  刘佳雪  
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可以将单个公园绿地、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居住社区等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道路系统、文化线路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和城市游憩的整体框架中,形成网络化的绿色游憩开放空间系统;又可融景观、生态、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社区建设等于一体,实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与城市国际化等有重要作用。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的理念与原则,并对不同类型的游憩绿道分别进行了设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春济  高静  
基于滨水区更新与大都市发展的关系,分析了大都市滨水区感知可达性的维度构成,探讨了维度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以上海浦江滨水区为案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更新背景下大都市滨水区的感知可达性由交通可达性感知、视觉可达性感知、心理可达性感知和行为可达性感知构成;心理可达性感知对滨水区感知可达性的贡献最大;在维度间关系中,心理可达性感知的影响效应最为突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德  朱查松  段文婷  许尊  陆锡民  
根据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与对外交通主要方向相关性的理论,通过分析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向可以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2001~2004年、2005~2008年上海市对外的交通方向、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历程,并根据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向对上海市2020年城市空间发展方向进行预测,认为2020年上海市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以朱桥和安亭、枫泾方向为主。上海崇明南通通道以及上海至舟山的跨海大桥对上海对外交通格局的改变不大,不会引起城市发展方向的改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