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9)
2023(5859)
2022(4941)
2021(4638)
2020(3835)
2019(8820)
2018(8617)
2017(16235)
2016(9329)
2015(10252)
2014(10502)
2013(10373)
2012(9853)
2011(8869)
2010(9009)
2009(8276)
2008(8580)
2007(7866)
2006(6853)
2005(6145)
作者
(30221)
(25060)
(25035)
(23917)
(16018)
(12527)
(11397)
(9852)
(9541)
(9139)
(8694)
(8644)
(8172)
(8075)
(7863)
(7862)
(7675)
(7401)
(7255)
(7144)
(6363)
(6300)
(6217)
(5726)
(5679)
(5670)
(5641)
(5473)
(5354)
(5191)
学科
(38209)
经济(38161)
管理(25363)
(22899)
(18830)
企业(18830)
方法(17193)
数学(14954)
数学方法(14670)
中国(12373)
(11322)
(8885)
地方(8724)
(8337)
(6960)
业经(6899)
理论(6569)
城市(6495)
环境(6023)
(5786)
(5778)
财务(5769)
财务管理(5749)
农业(5562)
(5523)
企业财务(5501)
技术(5500)
银行(5492)
(5249)
贸易(5246)
机构
大学(138508)
学院(136630)
研究(50579)
(49391)
管理(48401)
经济(47954)
理学(41412)
理学院(40792)
管理学(39763)
管理学院(39517)
中国(36553)
科学(35797)
(31186)
(28798)
(27270)
研究所(25081)
业大(24501)
农业(22895)
(22887)
中心(22813)
(21109)
北京(19419)
(19116)
师范(18856)
(18580)
财经(18448)
(17145)
(16774)
(16701)
科学院(15541)
基金
项目(94978)
科学(73608)
基金(68487)
(62515)
国家(62044)
研究(61779)
科学基金(51969)
社会(38593)
(37154)
社会科(36581)
社会科学(36566)
基金项目(36369)
自然(36303)
自然科(35525)
自然科学(35510)
自然科学基金(34810)
(32207)
资助(28776)
教育(28226)
编号(22860)
重点(22042)
(19960)
计划(19854)
(19722)
成果(18472)
科研(18435)
(18420)
科技(17888)
创新(17448)
课题(17076)
期刊
(53873)
经济(53873)
研究(38481)
学报(29512)
中国(27425)
(25236)
科学(25038)
大学(21468)
学学(20548)
(18229)
农业(17020)
管理(16951)
教育(13631)
技术(11422)
(10696)
金融(10696)
(9669)
财经(9250)
问题(8608)
(8324)
业大(8308)
(8035)
经济研究(8002)
资源(7672)
统计(7571)
业经(7425)
科技(7369)
城市(7075)
(7029)
(6964)
共检索到201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竹红  胡忻  郭红岩  
Cu、Zn是我国城市污泥中最主要的重金属元素。本文采用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了8种城市污泥中Cu、Zn植物有效性。同时采用中性盐浸提剂(NH4NO3)、酸浸提剂(HCl)和有机配体浸提剂(EDTA)对污泥中Zn、Cu的有效态进行化学浸提。将浸提剂浸提所得的元素有效态含量与该元素在小麦幼苗根系中的元素的富集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污泥样品Cu、Zn的生物有效性存在差异,Cu有效性范围为4.5%—16.1%,Zn有效性范围为3.6%—12.1%。化学浸提剂的选择影响城市污泥中元素的提取性的评价。EDTA所提取的有效态量显著高于稀HCl和N H4NO3,而后两者提取的量相近。相关分析表明NH4NO3对C...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香真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研究了污泥中水溶性重金属高于Cu,Zn的存在形态和电荷特点。结果表明:水溶性Cu中约94%是以带负电行的螯合物存在;Zn则多以带两性电荷的螯合物存在,带正电荷的离子约占10%;Cu2+与有机物的络合能力强于Zn。凝胶渗滤色谱实验表明,选择系数(Kav)在0.5~1.15之间的小分子量有机物组分与Cu2+的螯合能力较强。对污泥水溶性有机物不同组分的紫外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施沁璇  叶雪平  孙博怿  周冬仁  高晟  罗毅志  
为探究苦草、黑藻、菹草等沉水植物修复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其生物有效性,对沉水植物修复前后底泥中重金属Cu、Zn、Pb、Cd、Hg、As、Cr的总量和赋存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修复可以有效去除底泥中重金属污染并降低生态风险,其中对底泥中Cu、Pb、Cd、Hg的去除率较高,但对Cr的去除率较低。不同季节生长的沉水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修复效果不同。聚类分析显示,苦草、黑藻等春夏季生长沉水植物对Cd、As、Cu、Zn、Pb的去除效果较好,而菹草等越冬沉水植物对Cr的去除作用较好。形态分析显示,底泥中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MF)较高的Cu和Cd在沉水植物修复后底泥中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相比其他元素显著增加。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与其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底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可以有效表征沉水植物对底泥中复合重金属污染的去除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学  孟凡乔  姜华  史雅娟  
利用污泥和稻草进行高温堆肥 ,研究不同钝化剂包括粉煤灰、磷矿粉、沸石和草炭对污泥堆肥中重金属 (Cu,Zn,Mn)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从对交换态重金属的钝化效果来说 ,草炭、粉煤灰、磷矿粉是 3种有效的钝化剂。在实际生产及应用中 ,考虑到作为钝化剂原料的来源、价格及处理费用等问题 ,选择粉煤灰、磷矿粉作为钝化剂是切实可行的。粉煤灰和磷矿粉的合适的加入比例分别是 2 5%和 2 0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华珞  刘秀珍  夏立江  白玲玉  韦东甫  
研究了不同生物气候带下的几种土壤对Cu,Pb、Cd、F的吸附特性、缓冲性及其对土壤中养分元素比例变化的影响;改良剂CaCO3及K2HPO4的使用对土壤一植物系统中养分元素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泥炭土及CaCO3含量高的褐土对Cu、Pb、Cd的吸附性强,缓冲性强,而红壤及黄棕壤对上述供试元素吸附性弱,缓冲性弱。Cu、Pb、Cd污染使土壤溶液中Ca含量增加,F污染使土壤溶液中Fe含量增加。施用改良剂可以改变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可溶态Fe、Mn、Ca、Mg的分布。在红壤、黄棕壤中施加CaCO3比施加K2HPO4效果为佳,可以增加土壤-植物系统中养分元系的有效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恒威  许明祥  王爱国  马昕昕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磷素有效性、植物叶片磷含量及土壤-植物磷素营养关系,以期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磷素的影响,明确植物群落对土壤磷素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农地为对照,采集了黄土丘陵区125块样地中不同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茵陈蒿、长芒草、铁杆蒿及人工林柠条、沙棘、刺槐)的叶片及其生长的土地表层(0~20cm)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全磷、有效磷、pH和叶片磷含量,分析了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特征以及土壤有效磷与叶片磷含量、土壤p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极低(1.54mg/kg),全磷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效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倪蒙  张雷鸣  顾志敏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背景值)和112.42 mg/kg(处理组)培养120 d,通过定期采集根际土壤和收割根茎叶部位测定各相关指标,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1)这3种沉水植物对Cu胁迫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不同植物对Cu的富集差异很大,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且差异显著;(2)试验结束时,Cu处理组中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u去除率依次为55.72%、48.62%和39.27%,对照组底泥中去除率分别为19.90%、21.88%和16.23%;(3)通过进一步分析三种沉水植物SOD和POD活性及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苦草对重金属Cu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适应机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德智  黄新瑞  程翔  陈爱燕  
为了开发一种新型除磷吸附剂,将二价金属离子(Mg2+、Zn2+、Cu2+、Ni2+、Co2+)和三价金属离子(Al3+、Fe3+)分别组合,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金属组成的类水滑石,研究了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的磷吸附效果。结果表明:Zn/Al摩尔投料比为2∶1的类水滑石300℃焙烧4 h,得到的吸附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液中磷的吸附容量最高,约40.77 mg/g;在pH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Zn-Al-2-300对水中磷的吸附效果较好,吸附动力学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5%NaOH+10%Na2CO3溶液对载磷类水滑石的磷解吸效果最好,其解吸率约为9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端卫  皮美美  刘武定  
用湖北省5种旱地土壤进行了土壤热水溶性硼(HWSB)植物有效性试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除HWSB较高的潮土外,其余4种土壤施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盆栽试验和培养实验都证明热水不能完全提取当季施入土壤中的硼,而这些硼在后季作物生长中继续发挥效果。尽管5种土壤的HWSB与盆栽作物的增产幅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以质地较轻、缺硼严重的供试砂质灰紫色土效果最明显。从而说明土壤硼对植物的有效性与影响土壤硼库活性的因素有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金来  周春霖  沈其荣  洪立洲  王凯  王茂文  丁金海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水作与旱作条件下土壤和植物的磷素有效性。结果表明 :施磷使两种栽培条件下的水稻吸磷量明显提高 ,水作水稻比旱作水稻从土壤中吸收的磷更多 ;施磷后水作和旱作土壤各组分磷都有所增加 ,其中以树脂P、NaHCO3 P和NaOHP较为突出。在水作条件下 ,从分蘖到成熟期水稻吸磷的增加量与树脂P、NaHCO3 P、细胞P、NaOHP的减少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而在旱作条件下 ,水稻吸磷的增加量仅与树脂P、NaHCO3 P的减少量相关性较好。树脂P、NaHCO3 P、细胞P、NaOHP、超声波P对水稻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有效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喜勤  林君锋  申欢  金奇庭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研究了在不排泥情况下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沉降性能、颗粒分布、活性和生物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稳定状态的污泥浓度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而升高,本试验中反应器污泥浓度最高达10.4 g.L-1;大量胞外多聚物(ECP)等难降解物质随试验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在反应器中积累,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活性降低、颗粒粒径减小、生物相变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启玲  胡承孝  周后建  RonaldG.Mclaren  陈黎  吴礼树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 ,研究了城市污泥的施用对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主要以非交换态存在 ,污泥的施用能提高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污泥的施用可以明显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脲酶、多酚氧化酶及中性磷酸酶的活性。经过两季作物的污泥施用未发现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路广军   高萍萍   马志斌  
该文设计了一个煤与生活污泥共气化过程中矿物转化及结渣特性分析研究实验。该实验涉及煤与污泥混合样品结渣特性、灰熔融特性及共气化过程中矿物转化等方面的研究。以典型无烟煤和生活污泥为原料,利用碱酸比、硅铝比等指数对其结渣特性进行了评价,采用X射线衍射仪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混合样共气化过程中的矿物相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泥掺量超过50%会导致混合样结渣严重;污泥掺量增大使混合样灰熔融温度降低,掺量为20%时降低效果最显著。与氧化气氛相比,弱还原气氛下掺混更少的污泥即可生成较多的钙长石,从而导致熔融温度降低。通过该实验,能够使学生了解研究含碳固体废物共气化特性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在含碳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方面的创新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任瑶瑶  郑颖  柯家伟  姚雨庭  谢浈  蒋合众  
利用DNA条形码分子诊断技术对几种虎耳草科药用植物进行鉴定并评价ITS2序列对虎耳草科植物鉴定的有效性,为虎耳草科植物鉴定提供一种新思路。于不同区域采集13份虎耳草科植物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后,利用ITS2序列扩增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11条同属及同科序列。基于HHMer注释方法去掉两端区段获得ITS2序列,采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长度、碱基含量对比,并基于K2P模型计算并分析种内、种间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构建NJ系统进化树,采用靴带检验法(1000次重复)检验各分支的支持率,于ITS2数据库网站预测并比较ITS2序列的二级结构。结果显示,虎耳草科植物种间遗传距离大于种内遗传距离,能将各物种区分;系统进化树中各属分别聚为一支,同属内各物种大多分别聚为一小支,部分物种的鉴定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物种ITS2二级结构均存在不同差异,可对物种鉴定进行辅助分析。利用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有效地区分鉴别几种虎耳草科药用植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雨生  刘鸿雁  李瑞  杨俊波  姜大明  
分别选取了贵州省7个主要城市的10个典型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样品进行检测,统计了2009~2012年污泥中重金属Cu、Zn、Pb、Cd、Ni、Cr、As、Hg的含量。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受到各地区工矿业发展的影响,部分重金属在某一污水处理厂出现了远大于其它地区的极值,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2009~2012年贵州省城市污泥重金属的变化表现为As、Hg呈升高趋势,其它重金属变化趋势不明显,As、Hg升高可能是因为贵州省近年来燃煤消耗量增加,烟气排放污染所致。对污泥重金属的农用风险评价显示,贵阳中部(S2)、黔西地区(S9)污泥农用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较高,不推荐直接施用,其它各地区污泥农用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