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0)
- 2023(6118)
- 2022(5154)
- 2021(4783)
- 2020(3908)
- 2019(9521)
- 2018(9339)
- 2017(17471)
- 2016(9650)
- 2015(10807)
- 2014(10684)
- 2013(10693)
- 2012(10063)
- 2011(9178)
- 2010(9190)
- 2009(8315)
- 2008(8173)
- 2007(7031)
- 2006(6517)
- 2005(5665)
- 学科
- 济(41916)
- 经济(41877)
- 管理(25516)
- 业(20315)
- 企(15483)
- 企业(15483)
- 地方(15174)
- 方法(14407)
- 中国(13353)
- 数学(12415)
- 数学方法(12219)
- 农(11385)
- 环境(9087)
- 业经(8844)
- 学(8687)
- 农业(8236)
- 资源(8115)
- 和(7532)
- 城市(7507)
- 发(7449)
- 理论(6792)
- 地方经济(6653)
- 财(6601)
- 制(5941)
- 划(5483)
- 城市经济(5408)
- 土地(4903)
- 技术(4833)
- 生态(4777)
- 发展(4233)
- 机构
- 大学(133076)
- 学院(132580)
- 管理(51455)
- 研究(48357)
- 济(48302)
- 经济(46759)
- 理学(43691)
- 理学院(43055)
- 管理学(42197)
- 管理学院(41940)
- 中国(36142)
- 京(33435)
- 科学(32962)
- 所(24562)
- 农(22966)
- 中心(22896)
- 研究所(22553)
- 北京(21775)
- 业大(21345)
- 范(20909)
- 师范(20754)
- 江(20746)
- 财(20533)
- 院(18138)
- 农业(17967)
- 州(17469)
- 师范大学(17079)
- 财经(16159)
- 科学院(15434)
- 省(15396)
- 基金
- 项目(94087)
- 科学(73360)
- 研究(67632)
- 基金(65895)
- 家(57912)
- 国家(57429)
- 科学基金(49357)
- 社会(41456)
- 社会科(39167)
- 社会科学(39147)
- 省(37549)
- 基金项目(36220)
- 自然(32973)
- 划(32326)
- 自然科(32018)
- 自然科学(32010)
- 自然科学基金(31356)
- 教育(29649)
- 编号(28267)
- 资助(25999)
- 成果(21946)
- 发(21659)
- 重点(21092)
- 课题(19886)
- 部(19254)
- 创(18624)
- 计划(17724)
- 创新(17462)
- 科研(17385)
- 发展(16942)
共检索到202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华
运用系统分析法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 ,用以评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 ,并以南京市为例 ,综合评价了 1990~ 1999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淑豪 黄贤金 谭仲春
在科学确定大城市市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区域差异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聚类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南京市郊区和郊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区,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区土地利用特征,提出了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取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厉伟 李银 但承龙 黄贤金
对于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城市化进程始终是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文在概括了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历程的基础上,摆脱了以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一般性表述,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对城市化与土地利用两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从粮食安全评价、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评价等几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这一宏观背景下,南京市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总体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指标体系内部某些领域的评价则较以往有着很大的退步。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持续利用 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舒帮荣 刘友兆 陆效平 沈春竹 何守春
评价指标体系是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难点,正确选择评价理论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正确认识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引入能值理论,在传统评价方法基础上对耕地利用中物流、能流等以太阳能值为统一衡量标准,建立新的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1995~2004年的耕地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南京市耕地利用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且其可持续利用经历了两个阶段:①1995~1998年可持续性下降阶段,综合系数从1995年的1逐渐下降到1998年的0.957 0;②1998~2004年可持续性上升阶段,综合系数逐年上升到2004年的1.112 3。与传统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黎孔清 陈银蓉 陈家荣
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首次建立了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实证演算。研究得出:①影响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地均GDP、地均碳排放、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②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评价指数从0.41增加到0.55,年均增长速率为2.72%;③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低碳水平和可持续性制约了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发展,是未来改革方向。所构建模型和ANP方法有助于客观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温鑫 金晓斌 杨绪红 龙瀛 周寅康
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的有效供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资源约束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本研究从丰富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拓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两方面,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集成表征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人口聚集、城市功能活力的新数据来源,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精细化评价框架,并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实现1km*1km空间格网下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集成城市活力的评价框架,丰富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新的数据来源和可靠的数据质量为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精细化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2)与传统集约评价结果相比,在新的评价体系下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有所提升。处于高度集约、中度集约、一般集约利用水平的土地面积比例分别为6.21%、63.20%、30.59%;(3)引入城市活力评价后,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由单一高值模式转向多组团共同发展模式,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凸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及新城区。发展中的新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主城周边外围城区核心区内的土地利用也呈现较高的集约水平。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城市活力 评价 南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纪陈飞 吴群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式由强调增长的速度向注重发展的质量转变的新常态下,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成为其重要手段之一。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这些陆续颁布的政策的效率如何,对城市土地进一步集约利用以及实现上述"转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了从政策内容出发对其进行量化的方法;然后在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结合政策量化结果,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效率指数;最终评价了2004-2012年间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效率。结果表明:1从政策内容出发的量化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对政策进行量化,并且能直观地反映出政策效率评价的结果;2南京市在研究期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效率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海霞 朱德明 王波
工业行业不仅是支撑和带动经济社会快速运转的核心,还能带来资源的大量消耗与浪费,恶化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工业行业资源节约评价,对加快实现资源节约型城市乃至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选取工业体系相对发达、但资源极度匮乏的南京市为例,采用对比法初步分析各工业行业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特点;从投入节约、循环节约、保护节约和技术节约4个方面构建资源节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建立矩阵分析模型,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评价1988~2004年南京市13个工业行业的资源节约程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提出各类行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与方向,为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及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申玲 张福生 王微茜
南京市经济发达,水域面积广阔。利用城市中水域地下空间,促进水域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南京市城市建设开发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对南京市城市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水域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结合实际分析了综合开发利用可能的功能类型;初步探讨了"以交通为导向"和"以商业为导向"的两种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期望能对实际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南京市 水域地下空间 综合开发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柳 陈江龙 高金龙
城市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关注的热点。以南京市为例,测度了城市空间结构紧凑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二者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南京市2002、2007和2012年的城市空间结构均属于较不紧凑状态,且呈下降趋势;"中心区"紧凑度高,且呈上升趋势,城市内部填充与城市外围蔓延扩张现象并存。(2)2002~2012年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属于中等水平,且呈下降趋势,南京市各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明显。(3)城市空间结构紧凑通过距离和交通可达性来影响城市内部要素在空间的分布,最终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基于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城市内部空间合理组织,尤其是加强对交通设施的投入,促进城市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与流通,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京涛 周生路 吴绍华
城市的扩张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道路建设造成了城市景观的破碎化,使城市景观呈现不同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并且这种空间异质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1989、1999和2008年的Landsat TM/ETM+数据,以南京市为例对道路交通网络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关系进行了不同层次和尺度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8年近20a来,南京市城市空间形态扩展迅速,建设用地面积从1989年的100.3km2增加到2008年的684.7km2;在不同时期,南京市城市化过程表现出不同的道路交通网络结构和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由道路交通建设造成的局部区域的景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万荣荣 马荣华
城市岸线地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农业社会对岸线的利用规模小,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岸线地区成为主要的港口(含公用港口和工业用港口)集聚地段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赋予城市岸线的利用功能不断增加。仅从岸线自然条件及岸线集疏运、城市依托等人文因素出发讨论岸线港口开发适宜性的做法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统筹考虑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才能实现岸线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双赢。以长江南京段岸线为例,从岸线自然条件和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角度,分析了岸线资源港口开发的适宜性状况,指出岸线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蒋依依 李正国 张小飞 李卫锋 岳隽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各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江宁区2003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区总体土地利用效益适中且基本协调,但各乡镇间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依据各乡镇土地利用总效益及其协调度的聚类分级,可将全区划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协调区、高效基本协调区、高效不协调区、中效协调区、中效基本协调区、中效不协调区与低效基本协调区等七大土地利用效益类型区,并分析了其区域差异的空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林橙 葛幼松
本文从机场对城镇的影响方面,讨论了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影响城镇土地利用的因素,具体包括了产业导向的改变,环境上对城镇建设的影响和约束以及区域交通对城镇的影响,从以上3个方面对机场镇的土地利用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提出了机场所在城镇土地利用开发应注意的事项。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市六合机场所在镇——马鞍镇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其土地利用的外在和内在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马鞍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建议和设想,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今后机场镇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发展建设作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
机场 小城镇 土地利用 环境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