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8)
2023(11625)
2022(10403)
2021(9864)
2020(8002)
2019(18874)
2018(18824)
2017(36551)
2016(19939)
2015(22306)
2014(22191)
2013(21886)
2012(20048)
2011(17862)
2010(17635)
2009(15935)
2008(15154)
2007(12763)
2006(11086)
2005(9274)
作者
(56299)
(46541)
(46204)
(44105)
(29755)
(22466)
(21102)
(18513)
(17821)
(16512)
(16216)
(15543)
(14773)
(14438)
(14408)
(14058)
(14022)
(13882)
(13226)
(13111)
(11514)
(11267)
(11142)
(10604)
(10443)
(10269)
(10239)
(10225)
(9336)
(9229)
学科
(78651)
经济(78564)
管理(53941)
(49333)
(40558)
企业(40558)
方法(35949)
数学(31256)
数学方法(30910)
中国(21747)
(20164)
地方(19908)
(18138)
(17028)
业经(16692)
农业(13791)
理论(13271)
环境(13212)
(12866)
贸易(12859)
(12682)
(12323)
(11558)
技术(11536)
(10706)
(10618)
财务(10559)
财务管理(10543)
教育(10014)
企业财务(9908)
机构
大学(274838)
学院(272323)
管理(110145)
(102309)
经济(99777)
理学(96670)
理学院(95422)
管理学(93599)
管理学院(93116)
研究(91142)
中国(64966)
科学(59827)
(59670)
(45173)
(44262)
(42334)
业大(42277)
研究所(41741)
中心(40790)
(39082)
师范(38784)
(38014)
北京(37553)
财经(36592)
(34110)
(33281)
农业(33124)
师范大学(31858)
(31676)
经济学(29481)
基金
项目(197360)
科学(155337)
基金(142891)
研究(142664)
(124675)
国家(123659)
科学基金(106865)
社会(88841)
社会科(84043)
社会科学(84018)
基金项目(78264)
(76729)
自然(71403)
自然科(69717)
自然科学(69702)
自然科学基金(68408)
(65171)
教育(64531)
编号(58453)
资助(57521)
成果(46130)
重点(43624)
(42332)
(41856)
(40519)
课题(39799)
创新(37728)
科研(37637)
大学(36239)
教育部(36001)
期刊
(109317)
经济(109317)
研究(78314)
中国(47301)
学报(43576)
科学(41475)
管理(37548)
(37109)
大学(32458)
(31363)
学学(30347)
教育(30047)
农业(26278)
技术(22695)
业经(18213)
(17716)
金融(17716)
经济研究(16553)
图书(16402)
财经(16301)
问题(15927)
资源(14901)
科技(13973)
(13766)
(13415)
理论(13309)
(13023)
现代(12766)
实践(12491)
(12491)
共检索到381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席丽莎  张高洁  刘建朝  王明浩  
水系是维系自然生态和良好人居环境的核心要素。九河下梢、濒临渤海为天津聚落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越自然条件,而水源的充沛同样促进了明清时期天津古典园林的兴盛。该时期园林以顺应自然水系的布局及走向为主要的分布特征,与区域内水系环境共荣共生,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和连续的生态廊道。在此过程中,“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促成了这种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固定性。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分析城市水系与园林地理空间分布的关系,即不仅从宏观视阈对天津明清古典园林地理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同时从中观尺度入手研究不同类型的园林在空间中的分布规律,进而从微观层面探究受区域水环境影响的园林特征。通过城市水系与园林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关系研究,展现古人人工景观与区域水环境相生共荣的生态观,对当前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梦凡  董璁  
天津近代园林作为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下城市建设活动的内容之一,是政府意志、民众意向与地方文脉共同作用的产物。通过文献排查汇总天津地区近代园林信息,结合历史地图绘制不同时期不同园林类型的地理分布图,归纳其时间分布具有“华洋并进、骤兴渐衰”的特征;利用WEKA多元变量聚类统计分析方法对天津近代园林分布的地理信息进行类型归纳定量研究,可知其同时具有“组团化、二元化、近商业”的空间分布特征,继而探究其与城市形态、本土文化、意识观念的内在关联,为天津近代园林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菽菲,张捷,甘萌雨  
城市古典园林作为居民游憩场所的主要承担者这一地位逐渐丧失,普遍呈现出游客不断减少的态势。本文探讨了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的概念、直接表现形式及原因,指出导致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游憩动机发生了改变。论文着重从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提升和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取向以及人们对古典园林文化内涵、意境等的忽视和陌生三个方面解释了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本文还剖析了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和旅游地( 旅游产品) 生命理论的差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伦虎  
我国古典园林在其形成的那天起,就同山水画、山水诗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它在世界的园林体系中属自然山水式园林。 中国园林发端于殷商,觉醒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其中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抛弃了以宫室楼阁为主,禽兽充满囿中的形式,而继承了古代“三山一池”的传统,并迅速向自然山水园方向发展。当时文人和士大夫受到政治动乱和佛、道出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俊  陈荻  张青萍  
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和自然环境不断的变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日益广泛的更加复杂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中国城市古典园林遗产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个特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原真性是相对的,它与城市的生产生活都具有某种"现代的"联系,同时也是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有关研究工作正逐渐向综合化、动态化和长效化发展,需要结合我国城市古典园林遗产资源的特点,在保护理论和实践方法上,尤其在目标框架、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曼   王紫璇   王夕倩  
文士作为一个文化群体,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知识分子的统称,也是江南古典园林精神文化内核的缔造者,研究中国园林的文化属性离不开这一群体。文章从文士群体的休闲文化视角出发,探究其对明清江南古典园林的营造影响及设计体现,并为当下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思想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芳  王洁晶  朱震峻  
从城市的经济竞争力、社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三个层面分析了城市园林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作用,并以无锡园林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城市园林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广泛的影响,在经济层面应重点关注城市园林的外部性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在社会层面应强调城市园林的社会公益性和产业性的结合,而在环境层面应更需要关注城市园林布局结构对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晶晶  
用日本文化中"结界"一词,分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空间暗示性元素,找寻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独特而鲜明的空间转折节点符号,挖掘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独特的文化意境,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冬  韦颜秋  
港口的繁荣对城市发展和格局演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城市为港口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平台和依托。港城之间可以实现多层面不同范围的互动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通过系统梳理港口和城市的互动关系和作用机理,以北方典型的港口城市——天津为例,探讨从近代到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化不同阶段港城互动模式下,城市规划方案和空间布局的演变历程,梳理出天津"一城双港"、"一城一港"、"双城双港"的发展脉络。最后,总结出天津总体及分区城镇化格局演进路径,指出天津城镇化由点状带动到轴线扩展,由一城一港非对称式到双城双港对称式的格局发展趋势。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钱树伟  苏勤  
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案例,基于意象地图调查,探讨旅游者空间意象的基本要素构成、意象要素感知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古典园林旅游者空间意象中共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五要素在总体样本中出现的频率基本均衡,在不同园林的样本之间有一定差异;(2)五要素均具有较高的可识别性,其中节点与边界要素的可识别性及可意象性最高,是遗产保护的核心要素;(3)五要素的感知频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景区核心向周边逐渐衰减的规律性特征,即"核心—边缘"空间模式,该模式的形成是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园林空间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雨停  丁四保  王荣成  
调整人口分布,实现区域人口、经济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这种条件下,对我国人口分布进行合理性判断显得尤其重要。从我国的人口分布格局来看,尽管存在局部性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的区域,但整体上我国的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是具有一致性的。以这一判断为出发点,本文在从传统角度分析地形海拔、水热条件、土地供养能力等地理环境要素以及地理环境变迁等对人口分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地理成本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从地理成本角度分析了其对个人行为方向选择、资本投资方向选择等的约束性作用及进一步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接着又从区域发展角度分析了地理成本对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较差地域地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单卓然  黄亚平  张衔春  
为弥补既有研究存在的数据平均化基于单一空间类型、对山水资源富集城市针对性不强等不足,以武汉为例,基于城镇居住用地、乡镇街行政辖区、规划地域层次及格网单元的多重叠加,利用GIS及SPSS识别市域及主城区人口密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市域乡镇街人口密度梯度差异大,"核心—边缘—外围"结构突出,"圈层层级式"格局显著;主城区人口高度密集,密度分布呈"复合多中心";"两江口"是三环内人口主中心,其4km范围内单中心结构突出,符合幂函数模型;4km外具备4个人口副中心,主副中心在西北、东北和东南形成三条人口密集轴带。分析认为:我国(特)大城市市域人口密度格局多遵循"核心—边缘"及"圈层分布"规律;主城区存在高密度主中心,人口分布普遍经历从"单核心"向"单核—多核复合化"的渐进过渡,不能单纯用"非单即多"定义主城区人口格局,城市人口密度模型因时、因地而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庆  沈永宝  
绿篱是我国传统园林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依据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本研究的特点,将中国古典园林绿篱的发展历程分成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四个历史阶段,以历代描写园林的诗文为基础,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绿篱景观的发展。最后,提出古典园林绿篱景观应朝着空间营造、视线引导、空间主景以及空间衬景的方向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广娣  沈昊婧  
区位差异深刻影响城市住房价格。本文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研究沈阳市住房价格的空间分异规律和格局特征,利用Kriging插值法在空间上模拟沈阳市房价,生成房价等值线图和表面图,以直观分析沈阳市住房价格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房价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局部地区存在异质性;不同方向上住房价格的空间自相关尺度不同,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结构特征,房价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要大于随机性因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华海镜  金荷仙  
书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是点醒园林意境的语言文字的载体,而且是独立的审美对象。以欣赏书法为旨的碑林,是继建筑、山水、植物三大造园要素之后的又一重要元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