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32)
2023(17386)
2022(14621)
2021(13711)
2020(11320)
2019(26199)
2018(25908)
2017(49601)
2016(27081)
2015(30497)
2014(30503)
2013(30073)
2012(27576)
2011(24854)
2010(25042)
2009(22967)
2008(22643)
2007(20363)
2006(18132)
2005(16029)
作者
(79453)
(65640)
(65479)
(62489)
(41959)
(31636)
(29798)
(25635)
(25235)
(23637)
(22552)
(22384)
(21243)
(20810)
(20518)
(20356)
(19576)
(19566)
(18984)
(18886)
(16370)
(16321)
(16009)
(15160)
(14758)
(14757)
(14701)
(14523)
(13365)
(13057)
学科
(104746)
经济(104546)
管理(79539)
(71685)
(61049)
企业(61049)
方法(44379)
数学(36625)
数学方法(36139)
中国(32289)
(29484)
(28529)
业经(26068)
(24505)
(24295)
地方(23321)
理论(20675)
农业(19108)
(18734)
(17227)
财务(17142)
财务管理(17105)
(17014)
贸易(17002)
环境(17001)
(16836)
(16463)
(16316)
银行(16253)
企业财务(16232)
机构
大学(385459)
学院(382459)
管理(146341)
(145791)
经济(142149)
研究(131545)
理学(125801)
理学院(124298)
管理学(121981)
管理学院(121294)
中国(96240)
(83783)
科学(82870)
(70097)
(66347)
(63701)
研究所(60174)
中心(59050)
(58050)
业大(57984)
财经(54846)
北京(53155)
(52606)
师范(52016)
农业(49860)
(49696)
(48390)
(46835)
经济学(43716)
师范大学(42061)
基金
项目(260854)
科学(204009)
研究(191187)
基金(186816)
(163838)
国家(162418)
科学基金(138420)
社会(119594)
社会科(112481)
社会科学(112443)
(102512)
基金项目(98868)
自然(89785)
教育(88812)
自然科(87627)
自然科学(87603)
(86863)
自然科学基金(86027)
编号(78521)
资助(76172)
成果(65382)
重点(59077)
(56954)
(55802)
课题(55656)
(53927)
创新(50320)
科研(49373)
(48864)
教育部(48631)
期刊
(166651)
经济(166651)
研究(116486)
中国(81293)
学报(64241)
(58659)
科学(58136)
管理(55611)
(54304)
教育(51410)
大学(48886)
学学(45566)
农业(40131)
技术(34120)
(31611)
金融(31611)
财经(27169)
业经(26950)
经济研究(25698)
(23260)
问题(22675)
图书(21827)
(20370)
(19090)
科技(18671)
理论(17702)
现代(17296)
技术经济(17183)
业大(16542)
实践(16061)
共检索到573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利国  
推进城市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建设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建设是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综合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受主体自身利益偏好、认知惯性以及周遭环境变化等影响,民族互嵌内含的政府逻辑、市场逻辑以及个体行动逻辑对民族互嵌式社会的建设水平和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建设要对异质主体的内在行动逻辑进行充分的分析考察,并以共同体建设为轴心,建立有效的社会共生、情感联结、利益保障及协作共治的"耦合"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旭光  刘胡敏  
社区教育之于社区治理而言,不仅是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从发展逻辑上看还具有高度的同构性,二者的有效耦合意义重大。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战略要求下,沿着"经济—社会—教育"的逻辑分析认为,发展动力同源、价值理念契合、制度变迁同向等方面是社区"教育+治理"的现实逻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以及模式—技术—制度创新是社区"教育+治理"的耦合发展机制。遵循上述逻辑,社区"教育+治理"的路径包括:加强政策制度建设,落实集中统一领导;拓展社区教育功能,促进社会治理对接;搭建国家资历框架,引领终身职业发展;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建立智慧支撑体系;优化多元协同合作,创新组织运作模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良谋  胡国栋  
效率与人性是管理学诞生百年以来的两条研究主线。两者在组织与管理的逻辑依据中分别表现为计算与情感两种基础要素,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中分别构筑了线状的理性控制系统及网状的情感价值系统,其相互作用构成了管理逻辑悖论的"黑箱"。两种组织逻辑的分裂是效率与人性两条管理学主线分离的深层次原因。在组织局部秩序内通过适当的干预过程,可以形成双重系统聚合性的主导逻辑,建构情感逻辑与计算逻辑的组织内耦合机制。本研究深化和拓展了情感、直觉、伦理等非理性因素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的空间及价值,对于化解情感与计算两种组织逻辑悖论导致的管理实践问题,缓和效率与人性在组织管理中的矛盾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宗喀·漾正冈布  王振杰  
民族杂居地区社会治理兼具乡村治理和民族事务治理的双重属性。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社会治理需要将村民组织起来再造乡村集体,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以青海民和杏儿藏族乡为例,从文化资本视域展示一个藏土汉三种语言交汇、藏汉信仰交融、半游牧与农业等多元文化共存、多民族共居的民族杂居社区是如何通过深度挖掘、整理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并进行有效融合建构出一个乡村文化振兴与社会治理的耦合文化单元的内在逻辑。针对当地村民社会治理参与度低、地方政府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缺乏深刻认识等问题,提出将文化资本有效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新文  周志艳  
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必须与技能型社会建设进行有效嵌入和深度耦合。这一耦合在实践中有三方面的逻辑支撑,即技能形成、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在价值旨归上表现为推动技能战略不断创新、促进技能形成体系不断完善和助力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实现耦合的具体路径主要有:完善国家技能战略,推动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增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耦合韧性;推进产教融合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灵活互动;建设技能开发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自主联通。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钦忠  
推动建立新疆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对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外援经济力量已深度嵌入于新疆各受援地传统社会结构中,但是,随着以"产业援疆"为重心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铺开,援疆过程中的社会效益建设滞后问题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显。今后援疆省市应着力推动新疆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建设,将社会嵌入、文化嵌入作为新疆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方式促进社会嵌入,使他们由援疆的旁观者、边缘参与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不断增强援疆工作中的主体意识,适应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全面推动受援地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建设,以取得综合援助效益为目标,改变以往援疆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视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短期见效项目,回避周期长、见效慢的综合性社会建设项目;现代文化宣传教育推进力度不足,缺少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产品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策略等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德生  王垚芝  
"民族互嵌"视域是以党中央"民族互嵌"理论为依据确立的多民族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方法论,其基本内涵包括立足空间互嵌、促进思想交融、实现文化相美、达成生存相依。在此视域下,多民族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目标为:满足成员归属感,培养民族精神;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终身学习;继承发展民族文化,提升社区软实力;优化社区治理路径,促进民族和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培育多元化的核心成员,凝练特色化的发展愿景,形成民主型的交流格局,丰富共享型的学习资源,营造支持型的学习氛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之兵  
随着诸多区域战略的出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已经完成,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本身包含的发展工具、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三大属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工具属性上面临战略数量多、空间尺度多、相互交叉多的挑战,在目标属性上面临整体功能与个体功能相融合的挑战,在过程属性上面临实现区域一体化、区域深度合作与区域共赢发展的多重约束。因此,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发展工具层面应坚持战略融合、在发展目标层面应坚持功能耦合、在发展过程层面应坚持制度统合。根据区域协调发展所涉及的区域利益变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战略融合、功能耦合与制度统合目标,应立足区域利益同增原则,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准,强化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基础,深化改革现有政绩考核制度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洋  
产业学院由行业产业与地方高校共建共享,在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产业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行业产业与地方高校均已认识到建设产业学院的重要性,但建设中地方高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工学交替不易和师资队伍缺乏等困境。共享经济理念与产业学院建设有着天然契合,推动校企优质闲置资源共享,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产业学院资源最佳、成本最低、运行最优。建设共享经济产业学院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政府要注重协调引导作用,高校要突出主动建设,企业要实现深度参与,这样产业学院才能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和科技服务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雨  
"让生活更美好"是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共同旨趣。当前中国城市更新在动力上面临三重机制: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机制;城区资源配置再平衡机制;以及国家级远景规划加速机制。在路径上应形成二元范畴下的五维框架:一是政府主责与市场主体相结合框架;二是结构合理与功能畅通相适配框架;三是现代文明与历史遗存相辉映框架;四是社区繁荣与产业兴旺相促进框架;五是"大改造"与"微更新"相衔续框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健  范祚军  谢巧燕  
基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不同模式的金融结构"互嵌"式合作有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基于金融合作在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过程的支撑和推动地位,有必要研究不同金融结构在协调发展或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应问题。本文借助技术演进模型,通过考察不同金融结构模式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合作背景下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金融结构交叉融合的效应,证明在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两种金融结构的相互渗透及合作能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正的效应。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熊晴  朱德全  
职业教育承载多维价值,是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遵循以培养"现实的人"为价值目的、以"反贫"与阻止"返贫"为价值功能和以"扎根乡土"为价值实践的教育逻辑,并通过人存在的五种状态直接或间接服务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表现出五重向度的价值耦合。因此,要构建"五维一体"的实践联动体系,以教育扶智、技术赋能、载体创新、场域变革和秩序重构全方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艳梅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从人的专业教育、文化自觉、育人理念、内涵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熊竞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城市福利治理也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探寻城市福利治理的社区逻辑可以为福利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和政策指导,现有研究中社会福利与社区建设的单向度关联还难以更好系统阐释城市福利治理的社区逻辑,为此,借鉴福利治理理论,构建了社会福利与社区建设的系统关联框架,并从关联内容、关联机制和关联效果三个方面展开了分析。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丹  张昱  
如何实现养老主体的耦合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是当前养老主体多元化面对的主要问题。长护险实践表明,在地化的医养结合能够形成准公共性养老秩序,实现多元主体的耦合。长护险的制度设置可以筛选出有需要的服务群体,进而以在社区内选拔护理员的方式激活社区内部的养老服务供给力量。通过在地化实践,市场型养老服务的契约关系嵌入到熟人关系体制中,充分激发了熟人社会内部的互助网络。服务主体内生化、服务内容面向需求以及服务监管的非规则化构成多元主体互惠耦合。互惠模式的养老秩序之实现离不开以长护险为形式的医养结合在地化实践、家社互构的养老角色以及制度的输入与资源的扶持。研究表明,互惠型医养秩序的形成,能够超越社区养老中的市场、社会与行政之争,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效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