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0)
2023(4641)
2022(3894)
2021(3366)
2020(2731)
2019(6314)
2018(5963)
2017(11821)
2016(6333)
2015(6974)
2014(6782)
2013(6869)
2012(6579)
2011(5997)
2010(6078)
2009(5417)
2008(5395)
2007(4791)
2006(4207)
2005(3834)
作者
(18385)
(15366)
(15112)
(14589)
(10051)
(7447)
(6935)
(5844)
(5787)
(5329)
(5204)
(5108)
(4921)
(4901)
(4897)
(4697)
(4536)
(4484)
(4410)
(4308)
(3679)
(3569)
(3534)
(3489)
(3451)
(3325)
(3287)
(3091)
(3014)
(2994)
学科
(32551)
经济(32515)
管理(15484)
(13821)
方法(13158)
(12380)
贸易(12379)
(12153)
数学(11800)
中国(11782)
数学方法(11718)
(11399)
(10029)
企业(10029)
地方(8238)
(8133)
出口(8124)
出口贸易(8124)
(7512)
(6489)
城市(6399)
(5370)
业经(5294)
环境(5077)
城市经济(4586)
(4555)
金融(4555)
(4418)
(4305)
农业(4265)
机构
大学(95047)
学院(92850)
(46057)
经济(45156)
研究(35545)
管理(35160)
理学(30511)
理学院(30102)
管理学(29740)
管理学院(29551)
中国(25425)
(20388)
(19862)
科学(19753)
(17402)
财经(16290)
经济学(16028)
研究所(15740)
中心(15675)
(14975)
经济学院(14789)
(13499)
(13367)
(13023)
北京(12730)
(12479)
师范(12362)
财经大学(12301)
业大(12026)
研究院(10535)
基金
项目(65263)
科学(52844)
基金(50130)
研究(46235)
(43925)
国家(43635)
科学基金(37931)
社会(32912)
社会科(31525)
社会科学(31520)
基金项目(26618)
自然(23624)
自然科(23173)
自然科学(23171)
(23106)
自然科学基金(22735)
资助(20339)
教育(20237)
(20195)
编号(16405)
(15291)
国家社会(14989)
重点(14630)
(14506)
教育部(13303)
(13124)
人文(12801)
成果(12692)
中国(12479)
创新(12423)
期刊
(46162)
经济(46162)
研究(31796)
中国(15073)
(13443)
学报(12523)
科学(12321)
管理(12069)
(10659)
大学(9749)
学学(9184)
问题(8797)
(8677)
经济研究(8561)
(8343)
金融(8343)
财经(7840)
国际(7508)
农业(7319)
(6908)
城市(6654)
技术(6145)
业经(6033)
教育(6029)
世界(5759)
(5249)
统计(4959)
现代(4858)
技术经济(4507)
(4430)
共检索到139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灵多  陆毅  陈勇兵  
培育出口新优势与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是"十三五"规划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举措,城市群建设为出口新优势的培育提供了可能。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与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考察了城市空间邻近对城市出口比较优势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城市间交互作用对毗邻城市新产品与现有产品出口优势的培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以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主的东南地区最为显著;且更大程度促进了毗邻城市非优势出口产品与中低技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培育;空间毗邻是城市间发挥交互作用的必要条件。政府应加快城市群建设步伐,促进邻近城市间知识外溢等交互作用的便利化,推动中国出口新优势培育。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发勤  唐宜红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越来越大。本文综合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效应"角度对我国制成品出口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升级的同时,基于规模经济形成的比较优势正在凸显,伴随规模经济的"本地市场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制成品出口的现象。源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本地市场效应"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宁  
人口老龄化会使得人们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储蓄习惯发生改变,影响一国劳动和投资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进而影响一国的出口比较优势。基于此,本文通过选取2005-2021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力资本、研发投入、资本存量三个中介变量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模型表明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总效应是正向的。中介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力资本对出口比较优势有负向间接效应,人口老龄化通过研发投入路径对出口比较优势有正向间接效应,人口老龄化通过资本存量对于出口比较优势有正向间接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岚  盛斌  
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一国国内市场规模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在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共同作用下,本国市场规模越大出口越多,这种效应被称为本土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简称HME)。本文利用改进的倍差引力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 gravity)对2000和2005年中国对美国制成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存在显著的本土市场效应,而且这一效应已经超过传统比较优势,成为中国对美制成品出口竞争优势的主导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凤  张倩慧  冯等田  季志鹏  
文章使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企业数据,基于出口经验溢出视角构造四个毗邻效应代理变量,采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判断这几个变量性质,并进一步采用扩展引力模型考察毗邻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进入、退出和销售)的影响。研究发现:毗邻效应引致的出口经验溢出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有显著影响,即其可能对出口固定和可变成本降低都有利;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出口进入/退出,采用2SLS估计企业出口销售,结果表明毗邻效应引致的出口经验溢出会对企业出口进入和销售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企业出口退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目的国与中国距离越近、市场规模越大、与任一已有市场有共同官方语言且企业生产率越高、以往出口目的国数量越多,则越有利于企业出口进入和销售,越不利于出口退出;企业在进入某一出口市场的初期退出该市场的风险也更大;以上结论在基于企业性质分类样本回归中存在一定异质性,但采用不同计量方法时稳健。上述结论意味着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便利化改革,推动形成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应对私营企业在融资、税收和研发上给予更多补贴和政策支持,激发各类市场活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树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出口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的位次也大大提升。但是,以改良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基础的分析表明,中国的服务出口在整体上仍然不具备比较优势。具体观察各个服务部门可以发现,旅游服务的比较优势有较大提高,运输服务从具有比较优势变为不具有比较优势,其他服务虽然处于劣势地位,但这种劣势在不断减弱。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服务出口从80年代的以运输服务为主转变为目前的以旅游服务为主,运输服务的出口比重迅速下降,而旅游服务的出口比重则大幅提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长林  
本文在Chor(2010)的研究基础上,从理论上考察了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相互匹配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以此来揭示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制造业行业出口的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相互匹配效应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相互匹配效应显著促进了中国总体制造业行业出口的增长;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相互匹配效应只能显著促进低研发密集度和低专利密集度行业的出口,但是未能促进高研发密集度和高专利密集度行业的出口;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相互匹配效应显著促进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行业的出口...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曲恒昌  
《服务贸易总协定》明确地将高等教育归类于服务贸易 ,进而将留学生教育纳入教育服务贸易的“方式2”即“境外消费”。然而 ,我国在极度关注教育进口即我国出国留学的同时 ,却对来华留学 ,即教育出口不够重视。本文利用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比较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从教育经济的新视角 ,分析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 ,即我国高教服务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要素构成 ,探讨了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推进高教出口的政策选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汤承超  李先德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呈稳步增长趋势,贸易结构呈现多样化。本文运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重点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的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总体上处于比较劣势,但部分农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仍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市场的主要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邱斌  唐保庆  孙少勤  刘修岩  
本文在Eaton & Kortum(2002)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研究了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以此来寻求中国新型出口比较优势的来源。研究表明,在一国的制度质量越过"制度门槛"的条件下,该国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该国对外出口并塑造制度比较优势;出口国对贸易伙伴国在制度质量上相对占优时,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其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随后,本文运用我国20个行业对148个国家或地区时间跨度为20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金融发展、教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水平等制度因素与产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灿飞  陈韬  
产业演化研究在理论和实证上均侧重供给侧因素,长期忽略需求侧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出口比较优势中分解出供给侧比较优势和需求侧比较优势,分析产业出口比较优势提升如何受其与本地供给侧优势产业、需求侧优势产业在关联网络中邻近程度的影响。比较优势分解结果显示,供给侧、需求侧比较优势分别解释了中国城市出口比较优势44.66%、29.70%的方差,二者均为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研究发现,本地供给侧、需求侧优势产业的邻近度均与产业出口比较优势增长正相关,说明产业比较优势演化不仅具有供给侧路径依赖特征,还存在需求侧路径依赖特征,但该现象尚未受到现有研究关注。对供给侧邻近度和需求侧邻近度的作用路径分析发现,二者分别通过提升供给侧比较优势、需求侧比较优势起作用,这意味着在供给侧产业发展路径以外,还存在需求侧产业发展路径。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供给侧优势产业能为相关产业带来更多中间投入品支持、生产性劳动力蓄水池和供给侧知识溢出,进而促进相关产业供给侧能力提升;需求侧优势产业能与相关产业共享销售渠道,为相关产业提供需求侧知识溢出,从而提升其需求侧能力。异质性分析发现,供给侧邻近度对高技术产业影响力更强,需求侧邻近度对需求不确定性较大的产业影响更明显。同时,供给侧邻近度与需求侧邻近度均能促进新产业进入,但对在位产业比较优势提升、在位产业退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的实证结果说明产业演化理论可能需要从单一的供给侧路径分析转向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路径的理论建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顾建光  
近些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经济体〔1〕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至少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前)。这种快速经济增长带来了它们快速的经济结构转型。处于转型中的经济结构又对贸易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回顾过去30年,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经济体的经济转型是多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静波  赖伟娟  
本文通过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力指数研究广东省对外贸易行业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从广东省比较优势的基本格局和具体行业的竞争力情况两个层次的分析表明,广东出口结构和加工贸易有紧密联系,比较优势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劣势的是农林业、矿业和一些重工业,高新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但应投入更多的知识含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群  宋长鸣  
在描述大陆蔬菜对外贸易现状与市场结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利用TC指数测评了1992~2013年间鲜冷、冷冻、暂时保藏、干菜及其他根茎类蔬菜五大菜品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鲜冷、冷冻和暂时保藏蔬菜始终保持较为强劲的比较优势,干菜较弱,其他根茎菜则比较劣势明显。进一步采取LI指数、DI指数及BI指数三大指标考察各类蔬菜出口市场结构的变动情况,研究证实了:鲜冷菜和暂时保藏菜出口日益多元化,冷冻菜和干菜分散度指数均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其他根茎菜分散度则表现出先下降后反弹的态势;除根茎菜未出现明显优化或恶化趋势,其他四种菜品的出口市场结构整体上都得到了改善,且优化过程以冷冻菜最稳定,干菜最不稳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梅   朱维超  
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是当下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关键。文章运用2011~2020年中国海关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就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出口比较优势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证分析。文章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出口比较优势的提升,特别是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提高对出口比较优势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从作用机制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从生产、市场两个维度提升出口比较优势,生产层面表现为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和质量提升,市场层面表现为出口产品需求水平的提升和市场覆盖范围的扩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更大程度地促进了非优势出口产品、中高科技含量制成品、东部地区、新基建发达地区及中小微企业出口比较优势的提升。文章的研究对于深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强化出口比较优势进而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