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3)
- 2023(9514)
- 2022(8464)
- 2021(8005)
- 2020(6569)
- 2019(15434)
- 2018(15401)
- 2017(30013)
- 2016(16393)
- 2015(18392)
- 2014(18408)
- 2013(18297)
- 2012(16532)
- 2011(14864)
- 2010(14654)
- 2009(13144)
- 2008(12645)
- 2007(10624)
- 2006(9234)
- 2005(7747)
- 学科
- 济(64946)
- 经济(64871)
- 管理(46930)
- 业(42402)
- 企(35535)
- 企业(35535)
- 方法(31053)
- 数学(26969)
- 数学方法(26671)
- 中国(18409)
- 农(15611)
- 学(14950)
- 地方(14811)
- 财(14339)
- 业经(13771)
- 环境(11466)
- 理论(11278)
- 和(11111)
- 农业(10564)
- 贸(10360)
- 贸易(10356)
- 易(9992)
- 技术(9931)
- 制(9557)
- 务(9358)
- 财务(9298)
- 财务管理(9284)
- 划(9275)
- 教育(8858)
- 企业财务(8801)
- 机构
- 大学(230349)
- 学院(227828)
- 管理(95458)
- 济(86232)
- 经济(84101)
- 理学(83724)
- 理学院(82774)
- 管理学(81355)
- 管理学院(80955)
- 研究(74573)
- 中国(52583)
- 京(49796)
- 科学(48655)
- 财(36979)
- 所(36544)
- 业大(35100)
- 农(34102)
- 研究所(33756)
- 中心(33263)
- 北京(31393)
- 范(31161)
- 江(30941)
- 师范(30920)
- 财经(30825)
- 经(28106)
- 院(27839)
- 农业(26742)
- 州(25940)
- 师范大学(25365)
- 经济学(24799)
- 基金
- 项目(165653)
- 科学(130282)
- 基金(120279)
- 研究(120095)
- 家(104483)
- 国家(103648)
- 科学基金(89849)
- 社会(74618)
- 社会科(70656)
- 社会科学(70635)
- 基金项目(65427)
- 省(64077)
- 自然(60151)
- 自然科(58592)
- 自然科学(58579)
- 自然科学基金(57499)
- 划(54295)
- 教育(54183)
- 编号(49189)
- 资助(48979)
- 成果(38882)
- 重点(36294)
- 部(35816)
- 发(34670)
- 创(34071)
- 课题(33192)
- 创新(31723)
- 科研(31550)
- 大学(30608)
- 教育部(30582)
共检索到313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西丽 李迪华
在我国当前城市面临较大的城市化与城市更新压力的情况下,对城市残存近自然生境进行整体保护的研究变得尤为紧迫。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残存近自然生境概念和内涵;其次对国内外城市残存近自然生境研究及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残存近自然生境破碎化及人工干扰分析、物种调查及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分析、对于鸟类的栖息地价值分析、生境整体调查及评价方法、生境管理等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带性植被斑块保护及生境制图、城市野生动物生境调查及保护策略等方面;最后提出对城市残存近自然生境进行整体保护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残存近自然生境 生态服务功能 保护 城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琰 葛滢 金荷仙 任远 屈泽龙 包志毅 常杰
城市植被是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贮存库。本综述期望促进对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理解。采用文献分析软件Hist Cite,分析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研究现状。重点评述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研究方法、碳固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确定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研究重点。城市植被碳固存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9年后研究活跃度增加。已有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城市植被碳固存能力的地域性评估以及城市植被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研究。地面调查法和遥感估算法是研究城市植被碳固存的主要方法。目前城市植被碳固存的地面调查法主要参考了森林生态调查的方法体系。城市植被比自然森林具有更高的异质性,生长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发展适用于城市植被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焕晔 熊源新 苟光前
初步研究表明,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共有蕨类植物17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0科67属。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明显,优势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优势属有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antun,短肠蕨属Allantadia,铁角...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小红
本文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了1990年至2009年初的相关文献,对中国大陆地区智力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智力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研究存在两个问题:研究的不均衡问题以及研究的科学性与系统性问题。提出两点建议:(1)加强对农村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的研究,促进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2)加强科研人员与基层学校的合作,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提升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的质量。
关键词:
智力残疾学生 职业教育研究 进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柏林 房淑华
为解决瓦斯残存含量测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不足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套瓦斯残存含量测定实验系统,系统以PLC为核心控制器,可实现控温加热、脱气系统和真空系统,内部管路通过针阀控制装置实现气路的通断,通过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与下位机交互的方式,实现了瓦斯残存含量测定实验系统的自动运行。瓦斯残存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完善,逻辑合理,能够满足瓦斯残存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新章 肖文发
系统评述了国内外关于林隙干扰及更新的最新研究进展。林隙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小规模干扰,是森林群落时空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不同的林隙干扰状况导致了林隙内光照的差异,进一步造成林隙内温度、湿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形成了微生境的时空异质性。林隙干扰通过改变微生境而对幼苗的出土、存活、定居和生长产生重要影响。林隙内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变化很大,是幼苗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子。更新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量受林隙大小及幼苗在林隙中位置的影响。指出了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林隙 微生境 更新 林隙干扰 幼苗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淑婷 雷耘 罗小雨 尤敬灵 辛虹涟
选取武汉市残存林里常见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样地记录的15个样方中各物种的重要值,通过聚类分析中的组间连接法,对研究区域的残存樟树林进行了群落类型的划分;并运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群落类型及不同结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残存樟树群落可划分为6个群丛,分别为:群丛1:樟-女贞-络石+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2:樟-女贞+棕榈-中日金星蕨+
关键词:
武汉 樟树群落 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垂帆 林静雯 李莹 刘爱琴
【目的】基于林地除草导致的草甘膦残留问题,通过杉木盆栽探究杉木对土壤残存草甘膦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响应,分析土壤残存草甘膦对杉木养分吸收的影响机制,为林业生产中草甘膦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参考土壤残存草甘膦含量在培养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草甘膦(0、2、5、10、20、50 mg·kg(-1)),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杉木对草甘膦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响应,分析草甘膦对杉木养分吸收的影响机制。【结果】草甘膦对杉木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在高浓度草甘膦处理下,杉木幼苗生物量增量
关键词:
杉木 草甘膦 生理响应 养分吸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操彬 黄剑锋 朱芳
城市群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群快速发展,城市群旅游研究取得新的重要进展。文章在与早前研究对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新近的城市群旅游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并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2000—2009年而言,2010—2019年城市群旅游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近10年研究主要包括城市群旅游的空间结构、影响因素、竞合关系、影响效应及旅游者行为等方面。(2)国内外城市群旅游研究各有侧重,存在研究主题、视角和方法上的差异。(3)未来应从注重学科综合、加强基础理论、聚焦重点内容、丰富研究手段等方面促进城市群旅游研究实现新发展,以期更好地为城市群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
城市群旅游 知识图谱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邱均平 刘艳玲
在对合著现象研究论文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我国近10年合著现象的研究情况做基本描述,主要包括研究论文的年代、作者、文献来源期刊以及研究机构等方面,并总结得出我国学者研究合著现象的规律:①文献计量法成为主要研究方法;②期刊成为合著研究的主要对象;③合著研究与引文分析常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内;④社会网络分析、国际合作研究、合著网络等成为合著研究的热门主题。最后讨论基于合著的知识转移研究,提出影响合著中知识转移的若干因素:①合著模式;②知识体系的相似度;③沟通便利性;④研究兴趣。
关键词:
合著 文献计量 知识转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香菊 钟林生 虞虎
我国正处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期,旅游是自然保护地提供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正确认识旅游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并开展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该文系统梳理全球近50年的相关英文文献,分析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历程与主要内容,进而提出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应当关注的旅游问题。研究发现:(1)国际学界对自然保护地和旅游利用关系的认知不断演变,研究经历了旅游问题萌芽、旅游与保护共存和寻求旅游与多重目标共生3个阶段,当前对于旅游在自然保护地中的角色认识正趋于理性化;(2)已有研究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地旅游与生态环境影响、游客福祉、社区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管理4个方面,关注重点从最初的旅游者、生态环境,到当地社区,再到现在的复杂适应性系统,体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变化过程,但旅游和自然保护地其他功能之间的协调成为可持续管理的挑战来源;(3)我国亟须多学科研究者共同努力,明确自然保护地旅游的角色定位,揭示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系统特殊问题的影响机理,厘清旅游在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作用和价值,构建基于区域人地关系的自然保护地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探索适宜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适应性管理的治理类型、协作方式和评估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京梅 李宜纯
等价分析法是基于生境/资源修复目标,通过服务对等假设来确定修复工程规模或成本的损害评估方法,最先被美国应用于溢油损害评估中,近年来成为国际上生境与资源损害评估和修复的主流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河口湿地,森林和海洋生态系统等生境和资源的保护与修复领域。2007年,国内学者开始引入等价分析法,但目前研究多只是对其应用领域的简单拓展,缺乏理论层面的探讨。在此背景下,本文系统梳理了等价分析法的提出背景、概念原理、关键假设和输入参数,总结归纳等价分析法在生境与资源损害评估中的应用领域,讨论了该方法现阶段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争议。从理论层面对生态修复方法进行探索,以期国外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可为中国政府部门开展生态修复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源 彭秋志 廖剑宇 李敬瑶
通过文献研读,本文评述了国内外有关浮游藻类与河流生境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有关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浮游藻类特征与河流生境关系密切,现有的相关研究显示,中国河流中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种属所占的百分比,浮游藻类的平均细胞密度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河流的生境特征;②国内外迄今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案例表明,在流速较缓的大河中下游河段,浮游藻类的特征可作为评估和指示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③中国浮游藻类与河流生境关系问题的基础研究仍较薄弱、系统性不强,需要加强调查与分析,建立不同类型河流中浮游藻类的本底特征数据库,构建适合我国河流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楠 张婷婷 赵峰 张涛 庄平
河口水域是鱼类重要的栖息生境,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开展河口水域生境质量的评价研究,对了解河口水域的生境功能现状以及提供科学管理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河口水域鱼类生境质量评价的研究方法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基于鱼类数量分布特征:通过鱼类的数量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鱼类物种的适宜生境分布格局;(2)基于鱼类生存表现特征:筛选鱼类生活史各阶段的生存表现特征指标,对不同功能类型的生境进行质量评价;(3)基于鱼类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构建鱼类群落评价指数,对河口水域鱼类生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河口水域鱼类生境质量的评价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河口渔业生态功能的变化机制,并可为合理管控河口沿岸的人类活动、研发河口水域生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科学开展河口生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焕晔 熊源新 苟光前
对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药用蕨类植物进行调查及标本采集鉴定,初步统计出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分布有药用蕨类植物75种(含2变型),隶属于26科44属,对该区系药用蕨类植物的多样性、药用价值进行了阐述,并对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建议。表2参2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