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9)
- 2023(10156)
- 2022(8946)
- 2021(8300)
- 2020(6734)
- 2019(15848)
- 2018(15891)
- 2017(30860)
- 2016(16985)
- 2015(18969)
- 2014(19084)
- 2013(19003)
- 2012(17302)
- 2011(15572)
- 2010(15382)
- 2009(13395)
- 2008(12823)
- 2007(10789)
- 2006(9367)
- 2005(7833)
- 学科
- 济(67001)
- 经济(66929)
- 管理(49667)
- 业(43327)
- 企(36037)
- 企业(36037)
- 方法(31600)
- 数学(27498)
- 数学方法(27201)
- 中国(18608)
- 学(17268)
- 农(16375)
- 环境(15555)
- 地方(15173)
- 财(14698)
- 业经(14009)
- 和(12276)
- 理论(11230)
- 农业(11124)
- 划(10841)
- 贸(10609)
- 贸易(10605)
- 易(10239)
- 技术(10111)
- 制(9650)
- 务(9598)
- 财务(9538)
- 财务管理(9522)
- 企业财务(9031)
- 教育(8772)
- 机构
- 大学(237829)
- 学院(235764)
- 管理(97855)
- 济(89036)
- 经济(86872)
- 理学(85772)
- 理学院(84794)
- 管理学(83358)
- 管理学院(82952)
- 研究(78164)
- 中国(54927)
- 科学(51754)
- 京(51337)
- 所(38699)
- 业大(38084)
- 农(37932)
- 财(37730)
- 研究所(35830)
- 中心(34866)
- 北京(32288)
- 江(32142)
- 范(31709)
- 师范(31433)
- 财经(31389)
- 农业(29762)
- 院(29099)
- 经(28591)
- 州(26876)
- 师范大学(25707)
- 经济学(25548)
- 基金
- 项目(172620)
- 科学(135284)
- 基金(125134)
- 研究(123678)
- 家(109519)
- 国家(108667)
- 科学基金(93649)
- 社会(76496)
- 社会科(72450)
- 社会科学(72429)
- 基金项目(68235)
- 省(67317)
- 自然(63152)
- 自然科(61624)
- 自然科学(61609)
- 自然科学基金(60469)
- 划(57247)
- 教育(55551)
- 资助(50737)
- 编号(50304)
- 成果(39293)
- 重点(38240)
- 部(36982)
- 发(36594)
- 创(35491)
- 课题(34014)
- 科研(33117)
- 创新(33112)
- 计划(31812)
- 大学(31624)
共检索到324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琰 葛滢 金荷仙 任远 屈泽龙 包志毅 常杰
城市植被是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贮存库。本综述期望促进对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理解。采用文献分析软件Hist Cite,分析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研究现状。重点评述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研究方法、碳固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确定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研究重点。城市植被碳固存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9年后研究活跃度增加。已有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城市植被碳固存能力的地域性评估以及城市植被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研究。地面调查法和遥感估算法是研究城市植被碳固存的主要方法。目前城市植被碳固存的地面调查法主要参考了森林生态调查的方法体系。城市植被比自然森林具有更高的异质性,生长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发展适用于城市植被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崔凤娇 邵锋 齐锋 王誉洁 张泰龙 余海盈
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人居热环境恶化,并造成能源的巨大消耗,如何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植被可以通过遮蔽长短波辐射和蒸腾等作用起到降低气温、增加湿度的效果,因此,城市绿化已成为一种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继续推动植被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研究,分别从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存在问题与展望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述。首先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起源、观测方式等角度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植被对城市气温的调节机理,并分别从植被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冠层结构等空间结构视角与植被遥感指数视角,进一步对植被的降温效应机理进行了综述。其中,植被冠层结构包含叶面积指数、冠幅、郁闭度、绿量等参数,遥感指数包含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绿度植被指数等参数。除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外,还总结了目前绿地降温效应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参7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文芳 陈存根 梁宗锁 马丽
对植被生物量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结论如下:①传统地上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是收获法。在区域尺度上,传统的生物量测定方法缺乏可操作性,现代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区域尺度上,现代植被生物量的估算方法主要有观测估算法、遥感反演法和模型模拟法,3种估算方法各有利弊。②地下生物量测定的常用方法是土柱样方法,也可采用分层挖掘法。除此之外,通常还采用埋入土柱法和微根区管法,其中微根区管法是当今最先进的方法。③影响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有生物多样性、撂荒地演替阶段、土壤水分和营养、放牧强度等。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影响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因素达到控制植被生物量的目的,是实际生产中应该考虑的。
关键词:
植被生物量 研究方法 影响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永涛 闵庆文 李文华
生态需水研究是目前生态学和水文学、水资源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植被生态需水研究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对于指导区域植被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植被生态需水的概念与内涵、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植被生态需水是指为了保证植被生态系统能够健康维持,并确保其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而必须消耗的一部分水量。在区域植被生态需水量的计算中,最关键的是对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某一植被类型生态需水定额的确定,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多是基于农业气象学原理的直接计算法。
关键词:
植被 生态需水 生态需水定额 进展与展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西丽 李迪华
在我国当前城市面临较大的城市化与城市更新压力的情况下,对城市残存近自然生境进行整体保护的研究变得尤为紧迫。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残存近自然生境概念和内涵;其次对国内外城市残存近自然生境研究及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残存近自然生境破碎化及人工干扰分析、物种调查及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分析、对于鸟类的栖息地价值分析、生境整体调查及评价方法、生境管理等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带性植被斑块保护及生境制图、城市野生动物生境调查及保护策略等方面;最后提出对城市残存近自然生境进行整体保护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残存近自然生境 生态服务功能 保护 城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万泽
成熟森林在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长期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多年来,全球掀起了成熟森林固碳研究热潮。理解成熟森林碳储存和碳源/汇动态,有助于评估和预测成熟森林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对于估计森林碳减排范围、发展近自然林管理策略亦十分重要。本研究在介绍成熟森林林龄阈值的基础上,分析成熟森林碳储量与碳分配以及自然成熟森林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综述成熟森林固碳的3个假说:1)碳中性假说随着森林演替林龄增加,森林生产力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到成熟森林阶段,森林碳吸收与生态系统呼吸达到平衡,因而处于碳中性状态;2)碳汇假说许多热带、亚热带以及北半球的北方和温带成熟森林可持续固碳几百年,成熟森林为全球碳汇,成熟森林固碳主要集中在土壤中,可能与气候变化引起森林生产力增加、植被碳流向土壤碳的比率随森林成熟度增加而增加以及气温上升和大气氮沉降等降低土壤异养呼吸有关;3)碳源假说少数研究报道认为成熟森林为净碳源,与成熟森林地被物、枯死木及土壤有机碳的周转加快有关。越来越多研究证实成熟森林能持续固碳,支持成熟森林碳汇假说。建议今后:1)加强成熟森林碳通量观测研究;2)从生态系统呼吸及其构成角度探讨成熟森林碳源/汇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3)加强全球变化对成熟森林固碳的影响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耀辰 张丽君 鲁丰先 闫卫阳 王喜
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低碳城市逐渐成为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空间聚焦点。文章从城市碳排放驱动因素、低碳城市循环与代谢、低碳城市空间规划、低碳城市环境管治等四方面系统归纳了国外低碳城市研究的内容和模型方法,并对LMDI方法、Hybrid-EIO-LCA方法、CGE模型作了具体评述。可以认为,低碳城市研究在理论上,由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和社会论,由城市生态系统、共生城市、精明增长和公交导向细化为低碳社区的构建;在方法上,由单一计算转变到综合评估,由衍生方法借用转到低碳城市模型方法的提出;数据使用由估测数据转向明确的环境账户;空间尺度由城市个体向家庭、社区、园区、城市群等不同层面扩展;研究地域则从少数发达国家推广到发展中国家。基于低碳城市研究体系的不完备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数据的不确定性、时空尺度的多样性等特点,当前研究应从城市共生和谐论出发,以微观尺度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建立城市碳排放账户,对城市碳能源—经济—社会—环境(CEESE)系统的功能与机理、过程与控制以及关联与效应进行探索,创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益曦 胡春 刘培蕾 朱圣潮
以温州市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方法,研究常见绿化树种固碳能力和VOC的排放量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单位土地面积日均固碳能力和VOC排放量上来看,灌木的VOC排放量相对较低且固碳能力较强。从整株水平上,固碳能力较好的树种VOC排放量也相对较高。植物固碳能力和VOC排放量具有种特异性,单位土地面积水平上固碳量高且VOC排放量较小的树种有:山茶、石楠、海桐、十大功劳、红花檵木、蚊母树、夹竹桃、白兰花、桂花和香叶树,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的推荐树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益曦1 胡 春1 刘培蕾2 朱圣潮1
摘 要:以温州市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方法,研究常见绿化树种固碳能力和VOC 的排放量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单位土地面积日均固碳能力和 VOC 排放量上来看,灌木的 VOC排放量相对较低且固碳能力较强。从整株水平上,固碳能力较好的树种 VOC 排放量也相对较高。植物固碳能力和 VOC 排放量具有种特异性,单位土地面积水平上固碳量高且 VOC 排放量较小的树种有:山茶、石楠、海桐、十大功劳、红花檵木、蚊母树、夹竹桃、白兰花、桂花和香叶树,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的推荐树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徐慧 高珊
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化石燃料燃烧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不同区域城市系统碳循环的过程、途径、方向和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未来大气温室气体的情景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碳管理措施。论文在国内外城市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系统的特征、空间范围和碳过程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城市能源使用碳排放、城市植被和土壤碳研究、城市扩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城市代谢与碳过程、城市系统碳循环模拟等方面对目前城市系统碳循环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结合城市与区域碳管理(URCM)研究计划,对城市碳管理的理论框架、科学问题和主要措施及目标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积民 程杰 杨晓梅
在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采用样带多点调查与定位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封禁初期和封禁11 a草地生物量与固碳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草地类型地上活体植物、凋落物/地下活体根系和土壤中碳密度与碳储量分布规律均为森林草原>梁塬典型草原>丘陵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地封禁11 a,地上活体植物、凋落物0、~100 cm活体根系和土壤中碳密度总量,森林草原类型为63.38~97.65 t.hm-2,梁塬典型草原类型为49.04~68.80t.hm-2,丘陵典型草原类型为52.33~62.11 t.hm-2,荒漠草原类型为11.93~19.62 t.hm-2;碳储量4种草地类型分别为...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天然草地 固碳量 碳密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海达 杨秀春 徐斌 金云翔 高添 李金亚
草原植被长势监测是草原监测的重要领域,它能从宏观上揭示草原的生长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从而为草原科学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参考依据。目前长势监测主要利用遥感的方法,即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标,方法有同期对比法、植被生长过程曲线法、直接监测法。本文在总结草原长势监测进展与方法的同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监测中过分依赖NDVI、不区分草原类型而使用同一种方法进行监测;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监测中选用适宜植被指数、监测方法,分区域、分类型的监测长势,提高监测精度,将长势监测与草原产草量、生产力结合,为牧民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草原 长势 遥感监测 植被指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伟 朱清科 张学霞 李文华 方斌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份、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指示器。植被覆盖度作为植被生长状况的直观量化指标,在水文、气象、生态等方面的区域或全球性问题研究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被覆盖度的测算是否精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相关研究结论是否科学合理。本文综述了植被覆盖度在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分类归纳了植被覆盖度的测算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了植被覆盖度测算方法今后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力刚 赖锡军 万荣荣 王晓龙 李相虎
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水文机制的新学科。湖泊湿地作为中国5大类天然湿地类型之一,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业已成为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分支,其核心在于研究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时空尺度的水文与生物格局、过程的耦合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论文首先概述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理论,内涵、外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凝练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思路及框架;针对目前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需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的典型通江湖泊湿地——鄱阳湖湿地为例,通过开展的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与模拟研究的典型案例,阐述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植被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论文对于构建涵盖湖泊湿地水资源、湖泊湿地生态景观格局与流域管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管理等方向在内的战略研究体系,完善湿地生态水文研究与流域生态与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振寅 苏建荣 罗栋 李正红 陈晓鸣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进展 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