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00)
- 2023(18388)
- 2022(15334)
- 2021(14210)
- 2020(11786)
- 2019(27222)
- 2018(26206)
- 2017(49516)
- 2016(27127)
- 2015(30511)
- 2014(30116)
- 2013(29959)
- 2012(28380)
- 2011(25858)
- 2010(26014)
- 2009(24437)
- 2008(24565)
- 2007(22402)
- 2006(19932)
- 2005(17895)
- 学科
- 济(118793)
- 经济(118654)
- 业(74266)
- 管理(68836)
- 农(52317)
- 企(50882)
- 企业(50882)
- 方法(49196)
- 数学(43612)
- 数学方法(43207)
- 中国(35864)
- 农业(34457)
- 业经(28676)
- 财(26999)
- 学(25942)
- 贸(24019)
- 贸易(24007)
- 制(23398)
- 易(23359)
- 地方(23124)
- 银(19141)
- 银行(19066)
- 融(18840)
- 金融(18836)
- 行(18326)
- 发(17184)
- 环境(16936)
- 体(15966)
- 技术(15513)
- 和(15347)
- 机构
- 大学(404907)
- 学院(402195)
- 济(170665)
- 经济(167307)
- 研究(149579)
- 管理(146573)
- 理学(126219)
- 理学院(124622)
- 管理学(122331)
- 管理学院(121590)
- 中国(114437)
- 科学(93897)
- 农(92500)
- 京(87278)
- 所(78742)
- 财(75262)
- 农业(72391)
- 研究所(71850)
- 业大(68524)
- 中心(68055)
- 江(60979)
- 财经(60436)
- 经(55187)
- 北京(55164)
- 经济学(53712)
- 范(53431)
- 师范(52759)
- 院(52572)
- 经济学院(48557)
- 州(47687)
- 基金
- 项目(270417)
- 科学(211540)
- 基金(198763)
- 研究(189524)
- 家(178485)
- 国家(176763)
- 科学基金(147769)
- 社会(122934)
- 社会科(116201)
- 社会科学(116163)
- 基金项目(104624)
- 省(103359)
- 自然(96408)
- 自然科(94244)
- 自然科学(94203)
- 自然科学基金(92541)
- 划(88899)
- 教育(84751)
- 资助(80849)
- 编号(73587)
- 重点(61846)
- 部(60429)
- 成果(60221)
- 发(59289)
- 创(55406)
- 科研(52507)
- 国家社会(52419)
- 创新(52008)
- 课题(51451)
- 计划(51128)
- 期刊
- 济(193330)
- 经济(193330)
- 研究(119512)
- 农(90849)
- 中国(82224)
- 学报(76250)
- 科学(67437)
- 农业(61492)
- 大学(56530)
- 财(55559)
- 学学(53751)
- 管理(49872)
- 融(41615)
- 金融(41615)
- 教育(35395)
- 业经(34629)
- 业(31216)
- 经济研究(30546)
- 财经(30415)
- 技术(29096)
- 问题(27391)
- 经(26285)
- 版(23217)
- 世界(22079)
- 贸(21416)
- 业大(20759)
- 技术经济(19350)
- 国际(19006)
- 统计(18767)
- 资源(18670)
共检索到610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曲玥 都阳 贾朋
消费水平不仅仅是度量人民生活的主要方面,更是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理解消费行为及其变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2016年和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CULS4和CULS3),估算并刻画了城市本地家庭和外来流动家庭的消费模式,并分析两个群体消费模式差异的决定因素,进而分析了与户籍相关的养老保险状况对于家户消费决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外来流动家庭的养老保险水平远低于城市本地家庭,而家庭预期从养老保险中获得的收益可以显著提高家庭当前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于较低收入群体。因此,进一步消除与户籍制度挂钩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有助于实现流动人口和城市人口消费模式的趋同,拉动总体消费水平、扩大消费的潜力。
关键词:
消费模式 社会保险 外来流动家庭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雅玲 张彬 马艺菲
农村消费结构不优是乡村振兴的一大桎梏,而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档增效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以流动劳动力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引发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家庭发展享受型消费产生正向影响而对生存型消费产生负向作用,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家庭消费结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村流动劳动力从事行业层次提高、跨区流动距离缩短,会使收入效应强化而成本效应弱化,从而使家庭消费结构逐渐优化。对此,加强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关注成本效应、统筹安排回乡劳动力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质升级的未来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娟 李树茁
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老化,并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这一现象对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劳动力外流 家庭养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黎明
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有关家庭数据,以及两部模型、工具变量和反事实设定方法,考察了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对农村家庭医疗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增加了农村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其导致的医疗费用约占家庭人均医疗支出的10%,全国农村居民因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医疗总支出约为1 000亿元;低收入和贫困家庭因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医疗支出负担更重;推进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将能够有效降低农村贫困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
关键词:
生活能源 消费结构 医疗支出 环境污染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明娟 曾湘泉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民工家庭与城镇住户消费行为差异,在控制了生命周期、持久性收入、预防性储蓄及所在城市后,估计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消费与城镇住户消费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显著低于城镇住户。Oaxaca-Blinder分解进一步揭示,农民工家庭与城镇住户的消费差异大部分是不可解释的,这些不可解释因素可能是由户籍制度引起的。Standard Fractional Logit Model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的食品、医疗保健、教育文化支出比例要显著低于城镇住户,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信支出比例要显著高于城镇住户,而在衣着支出上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红根 宋成校
职业代际流动性是判断社会流动水平的标准之一,也是衡量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依据。基于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水平较低;父母职业层次与子女职业代际流动显著正相关,但这种流动体现为职业向下流动;农村家庭劳动力在职业流动方面存在集聚现象,父母从事个体劳动、商业经营以及村镇管理,其子女的职业也普遍是这三种,而父母为农业劳动者或非农行业工人,其子女的职业普遍也为这两种。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子女职业向上流动正相关,与职业向下流动负相关。此外,子女使用互联网、拥有非农工作经历以及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显著促进其职业向上流动,但已婚会显著阻碍其职业向上流动。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家庭农场 职业代际流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卫卫 曾小溪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门槛模型,考察了城市人口规模对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异质性和非线性作用。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增长提升了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但是这种作用在城市职工与农民工之间存在异质性;人口规模扩大更有利于提高城市职工的工资水平,而对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职工工资水平之间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低于最优人口规模,对工资水平的增长有正向作用;而少数城市(特大和超大城市)已经达到或超过最优人口规模,对工资水平的增长没有作用或有负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 集聚效应 劳动力工资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顺
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本文以代表性家庭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农村家庭基于区域风险及其相关性影响下的劳动力流动模型。根据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激励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风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菊红
采用河南省农村住户问卷调查资料,运用二进制Probit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户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经营承包耕地数量、家庭户主性别和政治特征在统计上显著影响着农户家庭劳动力的进城务工行为;但是家庭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却呈负方向影响,并且除中专文化水平以外,其他受教育水平对家庭劳动力进城打工概率的影响在统计上检验均不显著。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进城务工 农户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焱
由于农村地区正处于从自给自足的传统社会进入以市场经济为表征的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结构性的变动破坏了代际交换的条件,赡养成本上升,农村代际交换的平衡被打破。在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下,农村社区的初级群体的控制力减弱,子女赡养意愿由自律转化为他律。同时,空间距离的增加使外出务工子女提供时间资源的能力下降,由于生活世界的改变,相对经济状况下降,也导致外出务工子女的赡养能力在事实上下降,进一步加速了代际交换的失衡,从而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代际交换 养老能力 养老意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林善浪 王健
本文以2007年福建省农村家庭及其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有显著的影响,年轻夫妇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较高,成长中的核心随着家庭户主的年龄逐步增大,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几率在减少。对于成熟的核心家庭,子女已经成为劳动力,子女外出务工的几率增大,因而整个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又增大,而扩大家庭正好处于两者之间。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家庭生命周期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张诚
中国农村家庭低消费、高储蓄的现实问题由来已久。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消费升级的因素依然突出。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显著提升了家庭储蓄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显著增加了家庭收入,但由于收入波动、失业、医疗和健康等不确定性而未能对家庭消费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保险参与作为风险应对的重要方式,能有效降低劳动力流动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劳动力流动缩小了农村家庭的储蓄率差距,对中低收入群体和社会网络较低的家庭储蓄率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农村家庭的不确定性,提高流动人口家庭的消费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中国家庭的储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可为扩大消费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贝妮 李岳云
本文利用我国5省农村家庭入户调查数据,研究父母外出务工这个家庭行为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并以农村家庭课外补习投资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村学龄子女学习成绩的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外出务工对子女学习成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同时,父母外出务工寄回的钱款能改善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并提高子女课外补习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弥补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建议:政府进一步为进城务工家庭提供必要教育资源,消除由于父母不完全流动给子女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并提高教育质量;完善劳动力市场,保障农村流动劳动力收入。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村家庭教育投资 学习成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江克忠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全国和不同地区、地貌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的全样本看,劳动力流动既改善了农村家庭绝对收入状况,又降低了陷入贫困的相对概率;但从分地区实证结果看,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动对降低家庭贫困发生概率的效果更为显著,并在提升家庭绝对收入上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特征,而欠发达地区的边际贡献更高。从家庭所在地村庄特征来看,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及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的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贫困发生概率更高,而周围有高污染企业、矿产资源及属于平原区或渔村的农村家庭则相对富裕,陷入贫困的概率更低。此外,家庭特征、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发生概率均有较大影响。家庭所在地、整个家庭及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影响在地区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贫困 减贫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蒲艳萍 刘婧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重庆地区137个自然村有外出务工家庭和无外出务工家庭的问卷调查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个体特征,劳动力流动对农民家庭收支、福利及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及促进土地流转具有积极效应;对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等基本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产出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村经济发展 影响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