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1)
- 2023(12515)
- 2022(10188)
- 2021(9277)
- 2020(7352)
- 2019(16534)
- 2018(16168)
- 2017(30882)
- 2016(16772)
- 2015(18529)
- 2014(18330)
- 2013(18340)
- 2012(17787)
- 2011(16358)
- 2010(16639)
- 2009(15484)
- 2008(15231)
- 2007(14047)
- 2006(12919)
- 2005(12004)
- 学科
- 济(79740)
- 经济(79650)
- 业(51349)
- 农(49962)
- 管理(37195)
- 农业(33447)
- 中国(30926)
- 企(25761)
- 企业(25761)
- 地方(25494)
- 方法(23265)
- 业经(21606)
- 数学(20587)
- 数学方法(20430)
- 制(16791)
- 发(16073)
- 银(15636)
- 银行(15605)
- 行(15136)
- 融(14878)
- 金融(14878)
- 财(14515)
- 学(13989)
- 贸(12832)
- 贸易(12819)
- 农业经济(12709)
- 发展(12627)
- 展(12600)
- 易(12343)
- 环境(11583)
- 机构
- 学院(243253)
- 大学(238991)
- 济(105174)
- 经济(102774)
- 研究(93151)
- 管理(88721)
- 中国(75021)
- 理学(74513)
- 理学院(73582)
- 管理学(72424)
- 管理学院(71969)
- 农(63060)
- 科学(56317)
- 京(52249)
- 农业(48250)
- 所(48003)
- 财(47142)
- 中心(43291)
- 研究所(43014)
- 业大(42352)
- 江(39476)
- 财经(36050)
- 范(33316)
- 院(33266)
- 北京(33230)
- 师范(32939)
- 经(32887)
- 省(32082)
- 经济学(31587)
- 州(31356)
- 基金
- 项目(158242)
- 科学(124497)
- 研究(115957)
- 基金(114131)
- 家(100440)
- 国家(99456)
- 科学基金(84107)
- 社会(75768)
- 社会科(71327)
- 社会科学(71309)
- 省(62766)
- 基金项目(60080)
- 划(52656)
- 自然(52586)
- 自然科(51331)
- 自然科学(51318)
- 自然科学基金(50383)
- 教育(49696)
- 编号(46808)
- 资助(45878)
- 发(40942)
- 成果(37496)
- 重点(35706)
- 农(34885)
- 部(34502)
- 课题(33366)
- 发展(33094)
- 展(32579)
- 创(32329)
- 国家社会(31597)
- 期刊
- 济(131389)
- 经济(131389)
- 研究(79660)
- 农(67661)
- 中国(60926)
- 农业(45732)
- 学报(40169)
- 科学(38636)
- 融(34077)
- 金融(34077)
- 财(32383)
- 大学(31397)
- 学学(30116)
- 管理(30093)
- 业经(26779)
- 教育(23707)
- 业(21546)
- 问题(19352)
- 技术(19326)
- 经济研究(18676)
- 财经(17348)
- 农村(15426)
- 村(15426)
- 农业经济(15332)
- 经(14908)
- 世界(14281)
- 版(14155)
- 资源(12772)
- 经济问题(12755)
- 发(12279)
共检索到395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展新
文章利用2001年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进行失业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于城市本地劳动力,农村外来劳动力的失业风险更低。但是,这种“优势”依然折射出外来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劣势地位。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外来人口 失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云彦,陈金永,刘塔
中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基于户籍制度的分层现象,为不少学者所关注。近年来,大城市劳动力市场态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本地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的就业冲突日益显现,外来劳动力对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问题,不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政策性问题。我们设计并在武汉市实施了一项调查,通过比较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就业状况及就业行为,研究外来劳动力对本地劳动力的影响。该项调查的主要特点,一是根据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设定样本框;二是参照外来劳动力就业结构,选取正式迁移及本地居民两类人群作为对照样本;三是将所有样本划分为雇员与雇主(包括自我就业)两种。调查发现,就雇员而言,外来劳动力、正式移民、本地居民等三类样本在就业渠道、工作时间、收入决定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雇主中,三类样本的差异则要小得多。这种现象包含着多方面的政策内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闫雪 黄水清 茆意宏
发达地区农村外来劳动力是新兴的弱势群体,应对其给予关注与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采用卡诺模型的问卷调研方法,调查农村外来劳动力对不同信息内容的需求程度,分析其信息需求程度低和信息需求存在差异的成因。指出应以基层农村政府部门为主,用工单位为辅,共同开展面向外来劳动力的信息服务;应基于农村外来劳动力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应制定适当的信息服务策略。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宁光杰
运用2008年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收入数据(RUMiCI),本文分析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工资升水是否存在,并探讨其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控制住劳动者的可观测能力特征,城市规模的工资升水并不大,而进一步考虑劳动者的不可观测能力特征和选择偏差问题,大城市劳动者的收入优势不再存在,甚至可能出现收入劣势。大城市的互动效应和学习效应只部分地得到证明。论文为城市聚集的劳动力市场影响、劳动力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合理配置以及城市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缩小等问题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工资升水 选择偏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燕 石磊
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开始采取家庭化方式迁移。运用2005年1%中国人口普查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2005》,本文研究了迁入地城市规模对举家迁移已婚流动女性的收入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每增大1%,她们的收入增加0.36%。其原因在于,城市规模每增大1%,已婚女性的就业机会比单身女性多增加0.102%,和大城市中服务业的更好匹配是其就业和收入增加的源泉。修正了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后的结果也是显著稳健的。政策制定者对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科学判断,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服务业的供给,还能促进流动人口的男女平等,实现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家庭迁移 收入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志彬 徐玉龙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洪
本文对Lewis双元经济理论中的一个结论提出质疑 ,通过中国与韩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比较 ,分析了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原因和导致发展中国家双元经济长期化的原因 ,并运用Takeo的“主观均衡位置假说”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中兼职就业提高农户收入的可能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11390万人,比上年增加920万人,增长8.8%。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3.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常住户(居住在乡镇行政管辖区域内的住户)外出务工的劳动力8960万人,比上年增加840万人,增长10.2%;举家在外务工(整户离开居住地到居住地所属乡镇行政管辖区域以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比上年增加80万人,增长3.4%。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建武 明娟
从刘-费-拉二元经济模型来看,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获得的工资仅为制度工资(生存工资),而制度工资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其制定和调整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益博弈的均衡。深圳和龙岗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践也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有显著影响,但其制定和调整更多的是迎合企业的偏好。解决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工资决定机制,在劳动者、企业以及政府利益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新一轮的博弈实现利益均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德文 吴要武 蔡昉
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本文比较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失业率差异。这种差异可以归因于城乡劳动力的流动性、供给特征 ,以及市场分割等因素。农村劳动力在非国有部门就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他们的低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低劳动权益保障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
失业率 流动性 劳动力市场分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沈建法
90年代以来 ,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本地下岗待业劳动力日见增多 ,与此同时又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劳动力涌入就业 ,本地劳动力下岗待业与外来劳动力“上岗”就业同时并存发展 ,构成了上海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从上海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发展及分层特征、上海本地劳动力的供给规模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外来劳动力的基本属性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上海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的补缺、替代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曲玥 都阳 贾朋
消费水平不仅仅是度量人民生活的主要方面,更是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理解消费行为及其变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2016年和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CULS4和CULS3),估算并刻画了城市本地家庭和外来流动家庭的消费模式,并分析两个群体消费模式差异的决定因素,进而分析了与户籍相关的养老保险状况对于家户消费决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外来流动家庭的养老保险水平远低于城市本地家庭,而家庭预期从养老保险中获得的收益可以显著提高家庭当前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于较低收入群体。因此,进一步消除与户籍制度挂钩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有助于实现流动人口和城市人口消费模式的趋同,拉动总体消费水平、扩大消费的潜力。
关键词:
消费模式 社会保险 外来流动家庭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密 张广胜 黄利 彭楠
城市增长具有规模效应和拥挤效应。不同城市规模下,进入城市的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市民既可能形成分工合作关系,促进本地市民收入增长;又可能形成竞争替代关系,导致本地市民收入下降。文章使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开放数据库(CGSS2008)中城市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外来劳动力流入对特大城市本地市民工资的影响不显著,而外来劳动力每增加1%就会使省会级大城市本地市民的年薪提高1.46%,中小城市本地市民的年薪下降0.83%。因此,外来人口与城市本地市民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特大城市互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并存,大城市(省会)表现为互补效应强于替代效应,中小城市则替代效应强于互补效应。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劳动力流动 收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妍 李岳云
本文在对南京市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来研究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性别差异、影响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因素及其对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村男性劳动力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比女性少71.34%,而年龄、技能、就业途径、家庭抚养率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正规就业 性别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费思兰
中国自80年代早期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工作流动性的增加,劳动市场的二元结构开始解体。虽然这种变化不可逆转,但是一些阻碍社会性或职业性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尽管迁移到大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却要受一定的限制,只能从事当地劳动力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或从事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个社会性的"移民下等阶级"。本文试图阐示在蓬勃成长的劳动市场中,农村移民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被"指定"的,他们对工作的选择到底是对市场力量的反映还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