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0)
2023(4706)
2022(3833)
2021(3775)
2020(2743)
2019(6713)
2018(6888)
2017(10639)
2016(7281)
2015(8378)
2014(9044)
2013(7883)
2012(7254)
2011(6678)
2010(7179)
2009(6031)
2008(5975)
2007(5593)
2006(5087)
2005(4701)
作者
(17729)
(14283)
(14258)
(13870)
(9320)
(6910)
(6876)
(5812)
(5555)
(5532)
(4985)
(4763)
(4760)
(4688)
(4658)
(4387)
(4376)
(4249)
(4228)
(4223)
(3787)
(3662)
(3571)
(3456)
(3409)
(3282)
(3175)
(3096)
(2953)
(2898)
学科
教育(19592)
(17858)
经济(17834)
中国(16313)
管理(13563)
(8833)
理论(8833)
教学(7875)
(6660)
企业(6660)
地方(6452)
(6227)
城市(5978)
(5823)
(4721)
发展(4649)
(4583)
(4525)
方法(4451)
城市经济(4261)
学法(4191)
教学法(4191)
研究(4032)
思想(3674)
学理(3570)
学理论(3570)
政治(3569)
业经(3527)
学校(3507)
(3495)
机构
大学(91582)
学院(89018)
研究(33654)
教育(27791)
(25108)
师范(25016)
管理(24113)
(23573)
(22572)
经济(22312)
师范大学(20639)
科学(19921)
理学(19558)
理学院(19084)
中国(18780)
管理学(18507)
管理学院(18289)
(16966)
(16452)
职业(16178)
北京(15314)
技术(15280)
研究所(14509)
中心(14349)
(13760)
(12667)
(12632)
职业技术(11176)
教育学(10767)
技术学院(10328)
基金
项目(51084)
研究(46646)
科学(40987)
基金(31172)
教育(30650)
社会(25589)
(25482)
国家(25058)
社会科(23774)
社会科学(23769)
编号(23085)
(22088)
成果(21738)
科学基金(21025)
(20549)
课题(20174)
(17672)
基金项目(15978)
规划(14503)
项目编号(13008)
重点(12995)
(12622)
(12605)
(12320)
(12237)
资助(11919)
研究成果(11733)
自然(11479)
(11259)
教育部(11239)
期刊
教育(50297)
研究(40661)
(31445)
经济(31445)
中国(30351)
职业(13181)
技术(12714)
(10647)
学报(9401)
科学(9189)
技术教育(8707)
职业技术(8707)
职业技术教育(8707)
大学(8470)
(8298)
管理(7981)
(7786)
城市(6646)
(6578)
论坛(6578)
发展(6444)
(6444)
图书(5932)
学学(5890)
成人(5825)
成人教育(5825)
高等(5793)
问题(5546)
(5242)
金融(5242)
共检索到152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史友英,张竞玉  
本文报告了对3034例婚前保健者进行的生殖健康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当前社会文化特点下,未婚青年最希望得到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依次是优生优育,占44.92%,性知识,占27.62%,避孕节育知识,占17.04%。该调查还提示未婚青年对性传播性疾病了解的只占22.68%,稍了解的占53%,但是48.58%的人根本不了解其预防知识。因此,在婚前增强性知识教育,特别是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教育非常必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阶平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人口增长过快的局面已初步得到控制,“六五”期间出生人口比原计划少了1400万。但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开始由年轻型进入成年型,一个庞大的人群正在进入结婚生育年龄,“六五”期间,每年平均增加人口 1165.4万,估计1986年出生人口将达2000万左右。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人口出生率将处在较高水平上。这是既成事实,只有继续大力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继续提倡晚婚晚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姜淑清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1993年6月至1994年4月对北京东城区3034例婚前保健者的性观念、性行为及对性知识的需求等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28%的青年人从中学时期即开始对性感兴趣;60.48%的青年性知识来自书本;3034例未婚青年中有婚前性行为的占45.52%,个体经营者和无业人员高于其他职业。83.88%的调查对象认为婚前性行为是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可以理解的。婚前性行为常常造成未婚先孕,既影响女青年的身心健康,也给计划生育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未婚青年中66.84%的人对性知识不了解或稍有了解,他们当中91.20%的人认为婚前性教育很有必要。因此,今后对未婚青年的性知识及避孕知识的宣传指导非常必要,此项工作应从中学开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竞玉,曹坚,史友英,姜淑清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3034例婚前保健青年就恋爱、婚姻、生育观和性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愿接受婚前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现今中国城市青年恋爱、生育观有一定改变,男女青年将晚婚视为一种自觉行动,其中11%表示婚后不准备生育子女。然而,熟知计划生育知识的程度仍较低,计划生育的自我调控能力差。绝大多数青年赞成现行的婚前保健制度,90%认为有必要进行婚前性知识教育,迫切需要获得优生优育知识、性科学知识和避孕知识与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於嘉  谢宇  
文章分析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我国男性与女性初婚前同居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中具有初婚前同居经历的比例约为10%,且这一比例在较年轻的群体中更高。在最近结婚的人群当中,同居比例达到1/3以上。根据发展范式这一理论框架,结合我国的社会情境,文章提出,人们观念的改变与制度的变化是造成我国同居比例上升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出生世代、教育程度、城市生活经历、流动经历、党员身份和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因素,对我国居民是否具有初婚前同居的经历均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对同居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我国初婚年龄的推迟等婚姻与家庭领域中发生的变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於嘉  谢宇  
文章分析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我国男性与女性初婚前同居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中具有初婚前同居经历的比例约为10%,且这一比例在较年轻的群体中更高。在最近结婚的人群当中,同居比例达到1/3以上。根据发展范式这一理论框架,结合我国的社会情境,文章提出,人们观念的改变与制度的变化是造成我国同居比例上升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出生世代、教育程度、城市生活经历、流动经历、党员身份和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因素,对我国居民是否具有初婚前同居的经历均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对同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周云,郑立新,杨元,赵东霞,楼超华,赵双玲  
本研究在北京、广州、贵阳、太原和上海市分别进行了专题小组讨论和个人访谈,调查对象为25岁以下的外来已婚和未婚女工。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外来未婚青年女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有性生活经历,然而她们缺乏生殖保健意识,缺乏基本的避孕知识,不了解获得避孕药具的途径,在寻求服务方面存在着社会、心理、经济各方面的障碍。只有很少未婚妇女使用避孕药具。因没有采取避孕措施而导致非意愿妊娠的结果往往是人工流产。在外来青年女工未受保护的性生活中,男方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芬  尹文耀  姚引妹  
估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婚配概率及婚配对数是生育政策仿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次提出同龄概率法及多龄概率法,并对全国层面独生子女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婚配概率及婚配对数进行了估算,详细阐述了两种方法的原理及运算步骤,并对两种方法的运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计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多种婚配概率,并能估算出各类婚配夫妇对数。其中,同龄概率法较直观,数据易取得,但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多龄概率法更接近于现实,受婚配对象人数突变的影响更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清,刘爽,刘雁燕,黄可尤  
婚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同时还制约着人口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因此,保证和促进青年男女在合适的年龄顺利地择偶、正常地建立家庭、更好地承担生儿育女的义务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尔生,涂晓雯,楼超华  
目前,中国青少年的性成熟已明显提前,未婚青年(包括少年)性行为发生率在不断上升,首次性行为的年龄呈提前趋势。但他们缺乏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有性行为的未婚青年避孕措施的采用率较低,导致未婚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率上升。未婚青年性行为、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与性观念与社会观念的变化、文化教育、家庭背景、环境因素、国家政策及社会因素等有关。要提高中国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状况,应满足未婚青年的需求,给未婚青年提供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也夫  
一个社会中性别比出现较大的不平衡,该社会婚配中的男女数量往往也将失去平衡。但是当一个社会中性别比相对平衡时,婚配中男女数量是否就一定平衡呢?这是传统的人口学理论一向忽视、以为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晓明,周建芳,晏凤鸣,尹勤,黄彩英  
本研究依托我国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 ,用同伴教育的方法 ,进一步把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和性病 /艾滋病预防知识传播到未婚青年中去 ,促进他们的生殖健康。基线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 ,未婚青年的生殖保健知识欠缺 ,尤其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误区。他们的性观念相当开放 ,婚前性行为已比较普遍 ,传统性观念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在未婚青年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昊  
文章从择偶方式的角度探讨了出现婚前同居增多的原因,并结合宏观社会变迁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介绍认识"和"自己认识"是我国社会的两种主要择偶方式,改革开放以后,择偶方式演变与婚前同居增多同步出现。文章从家庭现代化、性观念转变、文化规范的约束、经济理性驱动等理论视角出发,阐述了择偶方式对婚前同居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3期追踪数据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设。基于Logit模型和倾向值匹配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介绍认识"而言,自己认识配偶会较大提高婚前同居的可能性,且择偶方式对婚前同居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更明显。这说明,择偶方式由"介绍认识"向"自己认识"演变推动了婚前同居快速增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