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4)
- 2023(14122)
- 2022(12092)
- 2021(11307)
- 2020(9663)
- 2019(22282)
- 2018(21834)
- 2017(42915)
- 2016(23058)
- 2015(25784)
- 2014(25745)
- 2013(25315)
- 2012(23531)
- 2011(21159)
- 2010(21086)
- 2009(19463)
- 2008(19229)
- 2007(17160)
- 2006(14660)
- 2005(12731)
- 学科
- 济(99238)
- 经济(99058)
- 管理(68600)
- 业(66857)
- 企(52512)
- 企业(52512)
- 方法(49973)
- 数学(45309)
- 数学方法(44780)
- 农(28415)
- 财(27509)
- 中国(26341)
- 地方(19682)
- 业经(19637)
- 农业(19156)
- 贸(18832)
- 贸易(18829)
- 易(18289)
- 务(17234)
- 财务(17156)
- 财务管理(17115)
- 学(16861)
- 制(16765)
- 企业财务(16301)
- 环境(14904)
- 银(14202)
- 银行(14178)
- 融(13868)
- 金融(13865)
- 技术(13694)
- 机构
- 学院(328612)
- 大学(327954)
- 济(139910)
- 经济(137049)
- 管理(132801)
- 理学(115614)
- 理学院(114417)
- 管理学(112483)
- 管理学院(111868)
- 研究(104606)
- 中国(79145)
- 京(66865)
- 财(65130)
- 科学(62014)
- 财经(52308)
- 中心(50653)
- 所(50563)
- 农(50537)
- 江(48125)
- 经(47635)
- 业大(46633)
- 研究所(45821)
- 经济学(43748)
- 范(41751)
- 师范(41381)
- 北京(41178)
- 经济学院(39867)
- 农业(39733)
- 财经大学(38944)
- 州(38194)
- 基金
- 项目(224438)
- 科学(179100)
- 基金(166084)
- 研究(163645)
- 家(143135)
- 国家(141980)
- 科学基金(124208)
- 社会(106358)
- 社会科(101028)
- 社会科学(101002)
- 基金项目(87785)
- 省(86592)
- 自然(80439)
- 自然科(78649)
- 自然科学(78628)
- 自然科学基金(77233)
- 教育(75988)
- 划(73014)
- 资助(68688)
- 编号(66302)
- 成果(53180)
- 部(50715)
- 重点(49917)
- 发(47550)
- 创(46274)
- 课题(44675)
- 国家社会(44517)
- 教育部(44207)
- 科研(43331)
- 创新(43314)
- 期刊
- 济(143592)
- 经济(143592)
- 研究(92531)
- 中国(56035)
- 财(50578)
- 学报(45728)
- 管理(45487)
- 农(44401)
- 科学(43786)
- 大学(35396)
- 学学(33510)
- 融(30239)
- 金融(30239)
- 农业(29979)
- 教育(29278)
- 技术(28853)
- 财经(25425)
- 业经(23888)
- 经济研究(23760)
- 经(21752)
- 问题(20948)
- 统计(18255)
- 策(16542)
- 技术经济(16484)
- 贸(16043)
- 理论(15777)
- 业(15508)
- 商业(15133)
- 决策(15091)
- 图书(14692)
共检索到467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煦 白永秀
实施有效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是推进城市贫困治理、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利用2013—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三期面板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中国城市低保政策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城市低保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低保政策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则表明,城市低保政策通过提高城市家庭资本积累与提升城市家庭人力资本水平两条途径发挥减贫效应。未来应当在建立全国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确保低保政策地方落实以及完善专项救助制度等方面提高低保政策的有效性,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市低保政策 城市贫困治理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丽琴
分税制改革在增强中央财政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及地区财力差异的问题。转移支付成为中央平衡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其却没有起到应有的均等化作用。诸多学者将这一问题归咎于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过高,但专项转移支付仍以较大幅度增长。本文从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及专项转移支付特性出发来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基于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专项转移支付的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旭穗
我国各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电梯系数"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城市"低保"标准上升速度远远低于英国和美国的救助标准提升速度;中部和西部地区"低保"标准提升速度和幅度稍低于东部地区的提升速度和幅度;"低保"标准的提升速度远远低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提升速度。文章建议: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进行定期调整,提高速度逐步跟上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增长速度;参照国际救助标准的提高幅度,加大我国"低保"标准的提高速度与提高幅度;以相对贫困线来确定受助对象,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关键词:
电梯理论 电梯系数 低保标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碧英
本文根据我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及计划单列市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各地主要经济指标,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实证分析,得到我国应用贫困标准法测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为20%~30%,提出各级政府在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应关注“安全网”下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
保障标准 国际贫困标准 教育扶贫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盛基 吕康银 朱金霞
利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和贫困的影响,并运用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协整分析农村低保制度对劳动力供给和减贫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低保制度会减少劳动供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迁移式扶贫政策和农民市民化政策的引导下,农村低保制度会促进劳动供给;农村低保支出对农村的减贫效果较差,产生"负向激励效应",虽然能够缩小农村贫困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此外,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低保制度并不是减贫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才是减贫的主要动因。农村低保制度要充分发挥收入再分配功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农村低保制度的减贫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峻豪 邓大松 黄玉君
目前,国内在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的研究中,极少从该制度本身着手,深入探讨该制度的缺陷。据此,本文另辟蹊径,将该制度解构为目标层规则(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和保障方式)和执行层规则(前期准入、中期动态管理和后期退出)组成的二元规则结构,探讨这两个层面规则的演进及协调运行的两个条件:交易费用与产权秩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以分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的"目标扩张—执行成本控制—产权秩序变迁"理论分析框架。在该分析框架下,"福利污名"被看作是在"应保尽保"目标下,执行层规则中的公示程序带来的污名效应。但由于公示程序具备降低交易费用与推进形成合理产权秩序的优点,使其难以被其他非污名化的规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刚 袁高鹏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以完善。
关键词:
城市居民 低收入群体 最低生活保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哈秀珍 陈小昆 陈海龙
文章基于双重差分模型设计精准扶贫政策评价方法,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5轮调查数据,从收入分项、所属区域和家庭规模等角度展开精准扶贫政策效应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精准扶贫战略显著提升了贫困农户的收入水平;政策作用下贫困农户的各收入分项呈现非均衡增长;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北地区增收效果显著,但贫困农户自主创收能力不足,增收依赖转移支付;增收效应受家庭规模影响,三口之家收入增幅最大,家庭规模较大不利于发挥精准扶贫的政策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泽宇 严新明
基于制度理论,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获得农村低保会显著提高个体的政府信任,使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纠正选择性偏误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反事实分析表明,相较于非低保户,农村低保更有助于提高低保户的政府信任;机制分析显示,农村低保通过提高个体对低保绩效和政府质量的评价进而提高政府信任;异质性分析显示,农村低保的政府信任效应仅对低收入者、中青年人和西部地区显著,而且会随个体政府信任水平和政府层级的提高而减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泽宇 严新明
基于制度理论,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获得农村低保会显著提高个体的政府信任,使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纠正选择性偏误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反事实分析表明,相较于非低保户,农村低保更有助于提高低保户的政府信任;机制分析显示,农村低保通过提高个体对低保绩效和政府质量的评价进而提高政府信任;异质性分析显示,农村低保的政府信任效应仅对低收入者、中青年人和西部地区显著,而且会随个体政府信任水平和政府层级的提高而减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林志达 张国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但对福建省4个山区的实地调查表明,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仍存在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激励不相容、资金难以落实、低保标准偏低等诸多明显缺陷,而其最根本的症结在于政府责任的缺位。因此,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首先应当明确政府在该项制度建构中的主导责任,并在此前提下从资金投入、激励监督、保障水平以及甄别标准等方面寻求政策矫正与机制创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建东 杨雯 冯瑛
个人所得税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工具。利用2002~2008年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相关数据,定量分析个税与低保是如何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以及全体居民的收入差距。研究表明,个税和低保都有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相对来说个税调节力度较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这两项制度的调节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完善低保和个税制度的政策建议为: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和覆盖面;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加强征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艳春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让低收入者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因此,低保标准也必须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动态提高,每年根据上年平均工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增长率进行定期调整;施行分层梯度式“低保”标准;建立互动支持系统,推动“低保”家庭就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珺 李春根
使用2008—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效率,测算中国大陆31个省域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的静态效率,同时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效率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效率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综合技术效率很大程度上由规模效率决定,取决于实际支出规模是否靠近最优规模,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效率有着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地区特征;从效率动态变化看,每年农村低保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的同时其效率在下降,大体上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优于东、西部地区,主要诱因在于技术进步变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植民
借鉴西方政策执行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成果以及国内学者的前期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村低保政策实施的现实场域,为促进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执行,研究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农民的政策需求表达机制,提升政策的公平性与可操作性;二是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素质,加强基层民政干部的队伍建设;三是强化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的政策认知水平;四是健全监督与激励机制,提高低保政策的落实效果;五是加强政策资源的投入,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等方面着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