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0)
2023(11566)
2022(10358)
2021(9916)
2020(8256)
2019(19360)
2018(19388)
2017(37483)
2016(20707)
2015(23421)
2014(23600)
2013(23274)
2012(21746)
2011(19346)
2010(19191)
2009(17522)
2008(17042)
2007(14816)
2006(12992)
2005(11183)
作者
(59772)
(49675)
(49205)
(47008)
(31918)
(24050)
(22393)
(19612)
(19052)
(17786)
(17327)
(16610)
(15765)
(15589)
(15292)
(15065)
(15041)
(14727)
(14299)
(14018)
(12337)
(12108)
(11970)
(11339)
(11177)
(11013)
(10932)
(10913)
(9959)
(9906)
学科
(81950)
经济(81856)
管理(57007)
(51873)
(42520)
企业(42520)
方法(36279)
数学(31204)
数学方法(30769)
中国(22467)
(22087)
(20422)
地方(20002)
(18089)
业经(17150)
农业(14753)
理论(14225)
(13395)
环境(13238)
(13150)
(13008)
贸易(13000)
(12506)
技术(11885)
(11324)
财务(11259)
财务管理(11236)
(11085)
教育(11019)
企业财务(10547)
机构
大学(289557)
学院(286522)
管理(114760)
(105438)
经济(102673)
理学(99369)
理学院(98145)
管理学(96252)
管理学院(95747)
研究(95578)
中国(70540)
(64142)
科学(63025)
(48116)
(47897)
(46756)
业大(45539)
中心(44326)
研究所(44064)
(42098)
(40655)
北京(40528)
师范(40302)
财经(37990)
农业(37620)
(35259)
(35091)
(34491)
师范大学(32801)
技术(30572)
基金
项目(200801)
科学(156538)
研究(145235)
基金(144100)
(125754)
国家(124691)
科学基金(106985)
社会(88927)
社会科(83970)
社会科学(83945)
基金项目(78166)
(78079)
自然(71553)
自然科(69859)
自然科学(69844)
自然科学基金(68531)
(66519)
教育(66074)
编号(60515)
资助(58852)
成果(48589)
重点(44213)
(43150)
(42255)
课题(41219)
(40819)
科研(38122)
创新(38032)
大学(37194)
教育部(36516)
期刊
(117682)
经济(117682)
研究(82717)
中国(57057)
学报(47599)
科学(44425)
(43538)
管理(40042)
大学(35341)
(34432)
教育(33856)
学学(32892)
农业(30479)
技术(24912)
(20948)
金融(20948)
业经(19301)
图书(18665)
财经(17368)
问题(16983)
经济研究(16791)
资源(15653)
(15216)
(14733)
理论(14637)
科技(14458)
(13908)
实践(13695)
(13695)
(13423)
共检索到418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莹  张安录  
城市的发展不仅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产业的聚集,经济的增长过程,而且还是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用地结构的调整过程。因此,推行城市的更新改造,推进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实现城市用地的集约化,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益意义重大。本文以城市化发展较快的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更新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互动过程,探讨武汉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渠丽萍  张丽琴  胡伟艳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与规划因素;然后利用武汉市1993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增长、城市非农化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增量供给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选择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工业用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促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供给和构建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丽芬  陈华飞  曾启华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武汉市自2008年获批城市圈"两型社会"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工作,制定了《武汉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要点(试行)》,13个区中有7个开展了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对区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武汉市节约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的建立武汉市全市行政区域面积为8569.14平方公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婕  邹游  
围绕空间生产理论的三个核心论题——空间的资本化属性、空间的同质化导向及空间的政治性,以武汉市三处典型的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利用城市开放数据进行问题识别,从核心论题视角对空间生产中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在当代中国城市空间建设过程中,存在空间资本化导致的非均衡博弈、空间同质化导致的人文性缺失、空间政治性导致的大拆大建等问题;在城市空间再开发过程中,应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重视空间的文化属性,多系统、多层次综合论证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以削减空间生产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金  洪旗  陈华飞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促进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是土地利用评价的主要目的。然而,当前我国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洁  王量量  
通过对西安回坊城市遗产的保护更新进程(1997-2007)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在城市更新中,借鉴社会学方法对遗产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利用社会网络分析,阐述了由政府积极推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研究机构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合作的互动参与式遗产保护开发模式与良性的决策平台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金  
转型时期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既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挑战,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也是为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汉阳区的用地概况汉阳区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区工业基础扎实,但服务业发展不足,目前正经历传统产业腾退,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新旧交替关键时期。从土地利用来看,增量开发与存量改造并重。目前土地利用中待建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萌  任立  陈银蓉  
研究目的:从系统角度分析土地、人口、社会、经济、能源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并对武汉市2017—2030年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模拟,为其低碳发展战略和低碳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结果:(1)建立的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有效的;(2)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武汉市的碳排放总量将保持逐年攀升的趋势;(3)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能够有效的减少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萌  任立  陈银蓉  
研究目的:从系统角度分析土地、人口、社会、经济、能源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并对武汉市2017—2030年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模拟,为其低碳发展战略和低碳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结果:(1)建立的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有效的;(2)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武汉市的碳排放总量将保持逐年攀升的趋势;(3)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能够有效的减少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其中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效果相对来说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积极研发先进的低碳科学技术是武汉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周颖  
根据系统科学的结构—功能关系理论,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武汉市中心城区1996—2011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演变,探索了土地结构与土地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渐提高,但在不同的阶段其提高的速度不同。各中心城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资源禀赋、区位和产业结构等因素有关。各中心城区的土地结构和土地功能均逐渐上升;但是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却是变化的。不同中心城区,土地结构与土地功能的关联程度有所差异。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静态结构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同;且4个二级指标内部之间的两两关联程度有很大的差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成片的老城区被更新,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但与此同时,在成绩面前,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对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尚缺乏系统成熟的理论研究,其衍生的负面效应也正日趋突出。特别是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代表的传统城市,部分旧城原有机能和个性逐渐萎缩,一些老区及老建筑存在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经济萧条等现象,这就容易使人们陷入对城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莹  谭术魁  张安录  
研究目的:分析征地过程中土地增值及其来源,为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保障农民权益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在征地过程中,武汉市各区域的土地增值及分配差异明显,主城区的土地增值额、自然增值额和人工增值额均高于近郊区;除江夏区,其他区域的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了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而江夏区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仅得到原农业用途的补偿。研究结论:规范的土地市场与完善的政府职能有利于消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导致的扭曲土地价值增值;明确土地增值来源,有利于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级政府和开发商中的合理分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董捷  
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测算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和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对城市圈土地利用集约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脱钩模型对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表明:2002-201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是提高的,2010年为0.8051,年均增长2.06%,但其内部城市单元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明显;2002-2010年城市圈土地利用平均碳排放强度逐年增加,2010年为0.1008万t/km2,年均增长10.42%,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呈高度正相关,总体上处于未脱钩状态,但已有明显脱钩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彭艳丽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解决城市面临的水患问题,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武汉市在试点过程中,对项目用地预审、上报审批等管理进行了探索,希望此探索能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2015年武汉被确立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通过两年的建设,其工作总体可以概括为:"一个规划,两片试点,一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彭艳丽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解决城市面临的水患问题,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武汉市在试点过程中,对项目用地预审、上报审批等管理进行了探索,希望此探索能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2015年武汉被确立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通过两年的建设,其工作总体可以概括为:"一个规划,两片试点,一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