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0)
- 2023(9721)
- 2022(8226)
- 2021(7660)
- 2020(6144)
- 2019(13886)
- 2018(13711)
- 2017(25931)
- 2016(13867)
- 2015(15145)
- 2014(14414)
- 2013(13799)
- 2012(12418)
- 2011(11289)
- 2010(11831)
- 2009(10949)
- 2008(10474)
- 2007(9429)
- 2006(8618)
- 2005(7742)
- 学科
- 济(51158)
- 经济(51109)
- 管理(41358)
- 业(35961)
- 企(29625)
- 企业(29625)
- 中国(18143)
- 农(16161)
- 方法(15839)
- 地方(15291)
- 数学(13015)
- 环境(12827)
- 业经(12739)
- 数学方法(12696)
- 财(12282)
- 策(11259)
- 贸(10799)
- 贸易(10794)
- 易(10415)
- 学(10387)
- 农业(10386)
- 制(10069)
- 划(9792)
- 理论(9220)
- 和(8734)
- 发(8451)
- 银(8019)
- 银行(8011)
- 技术(7877)
- 行(7721)
- 机构
- 学院(188840)
- 大学(183622)
- 济(74561)
- 管理(72953)
- 经济(72654)
- 研究(65321)
- 理学(61744)
- 理学院(60980)
- 管理学(59920)
- 管理学院(59547)
- 中国(48880)
- 京(42005)
- 科学(39552)
- 财(34710)
- 所(31449)
- 中心(30123)
- 江(29151)
- 研究所(28316)
- 北京(27157)
- 范(27095)
- 师范(26922)
- 财经(26669)
- 农(26346)
- 业大(25170)
- 院(24722)
- 经(24080)
- 州(23663)
- 师范大学(21319)
- 经济学(21175)
- 技术(20213)
- 基金
- 项目(125177)
- 科学(99807)
- 研究(94426)
- 基金(89786)
- 家(77282)
- 国家(76666)
- 科学基金(67026)
- 社会(60014)
- 社会科(56843)
- 社会科学(56831)
- 省(49149)
- 基金项目(47120)
- 自然(42766)
- 教育(42409)
- 自然科(41707)
- 划(41704)
- 自然科学(41700)
- 自然科学基金(40893)
- 编号(39513)
- 资助(35696)
- 成果(31857)
- 发(28659)
- 重点(28086)
- 课题(27806)
- 创(26115)
- 部(25934)
- 创新(24305)
- 国家社会(24218)
- 项目编号(23457)
- 发展(23375)
共检索到288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博娅 刘志成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密度建设的中心城区进入城市更新阶段以促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其生态网络建设也从“底线逻辑”逐步转向“精细化”发展。从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建设特点出发,引入具有生态学含义的功能性连接概念模拟构建研究区的生态网络,结果显示现状网络综合连接度低、结构破碎。结合生态学原理以及重要性指数分析,提出了重要斑块的保护和修复、重要路径的识别和疏通、现状结构的整合和分级等具体路径来优化中心城区生态网络,并明确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生态网络进一步精细化构建的具体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玉婧 王曾 吝含伟
学界普遍认为碳排放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实现碳中和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目标。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城市减碳增汇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文章结合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编制技术路径与核心内容,系统梳理了更新专项规划与“双碳”目标耦合机制,以黄石市为例,构建“碳巡航—碳底图—碳引航—碳维度”的减碳增汇技术框架,探索协同推进“双碳”目标与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实施路径,促进城市低碳发展,以期为后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存量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城市更新 减碳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腾 许定源 许子兴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城市老城区的停车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空间十分有限、治理水平不高和市场化进程滞后等一系列挑战。提出了精准把脉、分类施策、立体发展以及建管并重四大策略。结合冬奥会承办地之一崇礼的实践,实施了优先补齐老旧小区基本停车位、重点保障冬奥及雪季停车需求、合理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大力规范路内停车秩序等对策,配套以停车治理措施保障,力争满足城市更新与冬奥双重要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人镜 戈晓宇 李雄
【目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留白增绿",让森林进入城市。城市森林具有多种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探索城市森林功能类型及栖息生境型城市森林营建策略,以期实现特定城市背景下城市森林功能的拓展,使城市森林成为解决不同城市问题的绿色空间,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在对大量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尺度城市森林所能发挥的主导功能、周边用地类型、城市总体规划定位三大因素对城市森林功能类型进行论述,并对栖息生境型城市森林营建策略进行研究。【结果】提出生态型、生活型、生产型3个一级分类,包括栖息生境型、环境调节型、景观游憩型、科普教育型、康养服务型、设施防护型、经济生产型共7个二级分类。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城市生物多样性锐减,重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选择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的栖息生境型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提出目标物种选择、林地生境、水体生境营建策略,并以横街子城市森林为例,对营建策略进行实践。【结论】对城市森林功能类型进行论述,能够为城市森林营建提供目标指引。对栖息生境型城市森林进行营建策略研究可以为未来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宇琳 洪千惠
冬奥社区建设是冬奥会大事件背景下城市更新的一次探索,也是观察老旧小区更新效果的天然实验场。以我国首个冬奥社区——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为研究对象,从国家意志与地方需求互动的视角,对冬奥会大事件背景下城市更新的规划治理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了冬奥元素植入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式,并对其融合效果进行评价;其次对全方位的冬奥社区更新策略进行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实施进展差异化的原因;最后基于冬奥服务社区的理念,提出冬奥社区建设的规划治理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边文娟
建筑色彩是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对老城区色彩问题认知深度不足,建筑色彩风貌更新存在缺乏针对性、成效不足等问题。在城市修补背景下,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提取色彩构成、分析色彩网络等方法,梳理色彩演变过程,探讨色彩问题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古城现代建筑主体色植根于传统建筑点缀色,传承岭南地区对黄红色调的审美偏好及善用补色对比的用色逻辑,而用色比例错位置换最终导致古城色彩风貌混乱无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更新策略,以期为转型期老城区城市修补与建筑色彩更新、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圣华 陈俞静
在全民休闲时代的大背景下,休闲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对新一轮的城市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全民休闲时代居民休闲需求变化的新特征,剖析新时代城市更新中需要破解的城市休闲问题,分析城市功能休闲化的趋势,据此提出全民休闲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的思路和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全民休闲时代 城市更新 城市休闲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郝丽君 肖哲涛 邓荣鑫 王文娟
文章在对郑州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补充调研对郑州市中心城区的绿道空间及其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构建郑州市中心城区绿道生态网络的潜在结构,以网络结构对比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作为技术支撑,根据图论连接度理论,建立网络生态模型,并对生态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构建郑州市中心城区绿道生态网络的最优网络结构,以期对郑州市中心城区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绿道生态网络 空间耦合 郑州 中心城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杨晨辉 王成钢
城市更新有助于推动实现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双提升”。基于政策环境和现实需求,探索提出危旧住宅“原拆原建”改造模式,阐释其内涵、适用范围及实施策略,并结合实践案例总结其实施成效,为城市更新背景下危旧住宅改造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楠 董丽 郝培尧 晏海 王阔 罗杨
通过分层随机取样,对北京市中心城区行道树种类构成、应用频度、多样性指数、径阶结构、树高组成及季相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心城区行道树共有13科21种,其中常绿与落叶的比例为24︰1;行道树种类丰富度较高,但分布不均匀;新城区在行道树树种丰富度上总体要高于老城区;行道树径阶结构分布上,老城区偏大,新城区则偏小;在行道树树高方面,二者差异不明显;中心城区行道树在季相结构上,以夏、秋为主,春季景观较薄弱。根据北京市现状,采取引入新品种、控制树种搭配等改进措施,可以缓解行道树绿化当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行道树 物种构成 多样性 规格 季相景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玉刚 李国平
城市内部教育科研机构及高科技企业的集聚是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和城市经济、空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考察北京市中心城区教育及科技行业基本单位的集聚和分布特点,采用Arcgis的空间统计分析工具分析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教育业三类相关行业的Moran’s I,Local Moran I和Gi指数。分析结果体现了以下规律:首先,三行业在北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都是高度集聚状态;其次,教育及科学研究类行业以中关村街道办事处为集聚核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集聚核心从中关村向海淀山后地区延伸;第三,尽管北京人口密度等高线呈围绕城市中心的环形分布,但在中关村地区已...
关键词:
北京 教育及科技行业 集聚 空间布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萌 李燕 张文新 何岑蕙
通过回顾北京市1980年代以来的旧城改造进程,从政策驱动的角度分析旧城区对改造的响应。采用多目标决策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北京市原西城区为例,对其旧城改造做出综合绩效评价。总体来看,北京原市西城区旧城改造综合绩效良好,只有少数几年的政策实施和相关投入与城市发展规律不相吻合。北京旧城改造各项法规的落实和各种经济投入,推动了旧城区经济的发展和旧城风貌的改变,但对社会空间结构优化和景观环境的作用比较微弱。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冬梅 陈晓键 冯嘉 刘淑虎
文章在解析吴忠市中心城区空间扩展的基础上,分析居民现状出行特征及城市空间扩展背景下迁居及单位搬迁对居民出行可达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城市空间扩展看似失控,但大部分居民的出行可达性依然在可控范围。文章从城市化模式、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开发时序及规划政策干预等方面分析产生这一研究结果的原因,并指出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滨河新区由外延扩展转向内涵优化发展是抑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和优化交通可达性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 吴忠市中心城区 可达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斌
以德·昆西和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理论体系为基础,通过对其核心理论的基本概念、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重新解读,结合国内体现类型学方法的典型案例,从类型学角度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城市化过程之中所面临的地方文化丧失、地域特征泯灭等问题。探索如何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对城市建筑本质特征的抽象与总结,提取"原型"用以指导设计,使当今的城市建筑不仅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同时有机延续地方特色,增强城市总体意象的文化认同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小黎 安诣彬
<正>核心提示本文立足“多规合一”改革背景,探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城市转型发展和规划改革等新形势下城市更新的内涵,剖析城市更新在政策、规划、利益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并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土地政策的视角,提出关于新时期实施城市更新的思考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