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9)
- 2023(5024)
- 2022(4330)
- 2021(4191)
- 2020(3323)
- 2019(7756)
- 2018(7785)
- 2017(14426)
- 2016(8173)
- 2015(9480)
- 2014(9348)
- 2013(9340)
- 2012(9080)
- 2011(8100)
- 2010(8071)
- 2009(7525)
- 2008(7466)
- 2007(6636)
- 2006(5954)
- 2005(5233)
- 学科
- 济(32817)
- 经济(32777)
- 管理(21185)
- 业(15767)
- 中国(11824)
- 地方(11735)
- 企(11489)
- 企业(11489)
- 方法(10668)
- 农(9263)
- 数学(9100)
- 数学方法(8903)
- 学(8060)
- 城市(7045)
- 环境(6704)
- 业经(6558)
- 农业(6305)
- 财(5580)
- 理论(5553)
- 制(5327)
- 城市经济(5165)
- 贸(4804)
- 贸易(4799)
- 地方经济(4707)
- 发(4644)
- 和(4644)
- 划(4541)
- 易(4533)
- 土地(4497)
- 资源(4256)
- 机构
- 学院(114362)
- 大学(114200)
- 研究(42633)
- 济(40271)
- 管理(39166)
- 经济(38958)
- 理学(32680)
- 理学院(32139)
- 中国(31751)
- 管理学(31378)
- 管理学院(31149)
- 科学(29300)
- 京(26438)
- 所(22234)
- 农(21761)
- 研究所(20192)
- 中心(19984)
- 江(19433)
- 业大(18716)
- 范(18146)
- 州(18080)
- 师范(17979)
- 财(17861)
- 农业(17185)
- 北京(16427)
- 院(16127)
- 师范大学(14631)
- 省(14630)
- 财经(13950)
- 技术(13398)
- 基金
- 项目(77443)
- 科学(59438)
- 研究(54893)
- 基金(53951)
- 家(47897)
- 国家(47464)
- 科学基金(39848)
- 社会(33488)
- 社会科(31475)
- 社会科学(31464)
- 省(31298)
- 基金项目(29378)
- 自然(26656)
- 划(26379)
- 自然科(25906)
- 自然科学(25897)
- 自然科学基金(25350)
- 教育(24518)
- 编号(22517)
- 资助(21610)
- 成果(18363)
- 重点(17326)
- 发(17294)
- 课题(16334)
- 部(15917)
- 创(15012)
- 计划(14661)
- 科研(14290)
- 创新(14127)
- 大学(13774)
共检索到180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英 朱丽娟 赵荣钦
本文以位于郑州市西区的老纺织工业基地为实例,从工业遗产对城市文化底蕴积淀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及多重价值出发,结合目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旧城更新改造的时代背景,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建议通过科学规划加以保护,合理改造促进持续利用和再生。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杨扬 周琦 张潇铠 李原乐
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在产业结构升级、居民生活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低效工业用地的更新刻不容缓。本文首先总结了低效工业用地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面临的低效用地识别难、更新协调实施难、连片统筹更新难和主体利益平衡难的问题。然后结合郑州高新区低效工业用地城市更新项目,针对低效工业用地更新难点提出与更新区域相适宜的更新模式,并深入剖析更新路径,以期为我国低效工业用地更新中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关键词:
低效工业用地 城市更新 郑州高新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武乾 杨建宏 徐树文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空间资源,是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现有工业遗产名单中部分案例,提出分类分级、以用促保、整体性保护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思路,构建业态选择、空间再造、社区重构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路径,希望为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吉慧 曾欣慰
简要阐述了工业遗产的基本知识及相关背景,以上海八号桥为例探讨了旧城更新语境下以创意产业开发为模式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并对其改造思路和设计手法进行了深入解读,以对同类工业遗产的开发改造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阳建强
老工业城市更新是国际城市规划学术界的前沿性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在我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城市已开展或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老工业城市更新。论文从国际工业化进程总结了老工业城市转型与更新的主要趋向,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老工业城市更新的主要特征与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老工业城市更新的理论研究、模式选择、评价体系以及规划编制等方面就如何改进老工业城市更新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
老工业城市 工业化 后工业化 城市更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蒲培勇
通过对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进行梳理、评价,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为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具有地方性知识、族群记忆、文化认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分析了其价值的构成,对工业遗产价值挖掘不足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结合攀枝花席草坪工业遗址的改造,旨在为方兴未艾的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改造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及方案,提升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的遗产价值和城市文化形象。
关键词:
三线建设城市 老工业区 遗产价值再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蒲培勇
通过对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进行梳理、评价,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为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具有地方性知识、族群记忆、文化认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分析了其价值的构成,对工业遗产价值挖掘不足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结合攀枝花席草坪工业遗址的改造,旨在为方兴未艾的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改造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及方案,提升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的遗产价值和城市文化形象。
关键词:
三线建设城市 老工业区 遗产价值再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瑶 覃旭军
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为例,阐述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几种模式的特点和成效,提出并深入思考了关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价值取向、原则、内外驱动力以及长效机制建设等问题。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建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贵文 赵祯 谢宗杰
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文献研究,探讨工业遗产的价值体系,提出工业遗产的再生实则是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然后,阐述从旧工业区到发展新区转变的实现路径:首先应保留和继承原有价值,其次分析城市缺失功能,柔性植入城市功能,最后运用"半自持"运营模式,致力于有机更新。通过清晰有序的推进,实现工业遗产价值呈现。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工业遗产 价值实现 保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雷霞 杨晓燕
西安纺织城在西安经济发展中曾占重要地位,目前面临新的发展模式的选择。从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出发,探讨西安市纺织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以期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工业文化为核心,规划创意产业园,并带动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打造老工业基地综合改造示范区。
关键词:
西安 工业遗产 文化创意 改造模式 纺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洁 王量量
通过对西安回坊城市遗产的保护更新进程(1997-2007)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在城市更新中,借鉴社会学方法对遗产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利用社会网络分析,阐述了由政府积极推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研究机构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合作的互动参与式遗产保护开发模式与良性的决策平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城市遗产 城市更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江涛 林通
本文提出了新型产业用地的价值及现实意义,梳理了我国各地新型产业用地的管理现状,阐述了河南省郑州市新型产业用地的管理政策研究思路,并分析了其特征与实践探索情况,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新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韩福文 何军 王猛
我国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模式目前仍以建立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为主,保留对象主要局限在工业建筑(群)或工业遗产片区层面上,这已经不能适应我国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深入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模式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然后对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运用实地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对沈阳老工业城市意象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沈阳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应选择城市整体意象保护模式。本文认为,该模式是对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要素类型和系统结构的保护,是对老工业城市特色的保护,是以往工业遗产保护模式的新发展,应从实际出发采取具体措施加以实施。城市整体意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雪娇 郭嘉盛
城市更新语境下,工业遗产的本质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城市资源;工业遗产再利用本质则是一种资源重构的过程,且有着空间重构、经济重构、文化重构三方面的内涵。工业遗产再利用应从实现资源重构的角度出发,以实现综合价值的最大化为导向。通过建立“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坐标系,为工业遗产再利用提供一种思路;在这个坐标体系下,形成了四种典型的再利用类型,即遗址与废墟再生型、纪念碑式的严肃型、想象与展望延续型和艺术夸张的冲击型。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城市更新 价值引导 资源重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锐 李早
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转型是顺应存量规划需求的重要实践。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工业地块和遗产的置换再利用已成为城市更新的主题之一。通过历史论证与实践分析,以上海市为空间范围,以工业厂区的生成语境与发展历程为切入点,把握工业遗产地区的转型特征,转型前的工业遗产主要呈现为以传统生产业为主导的封闭厂区和废弃污染的工业棕地。提出经济方面产业融合、联动再生,空间方面异质同构、秩序重组,文化方面内涵延续、品位提升,以及生态方面集约协同、绿色低碳的工业遗产转型路径,进而由路径建立链接关系,形成以经济转型为基础,空间、文化和生态转型相互作用关联的再生运作机制,为工业遗产的科学转型提供指导依据,推动其向协同可持续的后工业园区的转型再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