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0)
2023(8304)
2022(7031)
2021(6412)
2020(5251)
2019(12118)
2018(11727)
2017(22477)
2016(12284)
2015(13391)
2014(13120)
2013(12982)
2012(11928)
2011(10580)
2010(10283)
2009(9236)
2008(8760)
2007(7316)
2006(6347)
2005(5166)
作者
(36249)
(30335)
(30189)
(28359)
(19296)
(14875)
(13524)
(12002)
(11673)
(10508)
(10228)
(10123)
(9753)
(9513)
(9286)
(9186)
(9153)
(8927)
(8836)
(8498)
(7628)
(7267)
(7147)
(6961)
(6904)
(6668)
(6592)
(6551)
(6335)
(6041)
学科
(51521)
经济(51459)
管理(32875)
(30851)
(22850)
企业(22850)
方法(22451)
数学(20493)
数学方法(20362)
中国(15378)
(14627)
地方(14437)
(12030)
农业(10401)
业经(10326)
(10255)
(9620)
贸易(9617)
(9215)
环境(8933)
城市(8009)
(7777)
技术(7146)
(6608)
财务(6606)
财务管理(6596)
(6529)
地方经济(6361)
企业财务(6198)
产业(6126)
机构
大学(168594)
学院(168298)
(66895)
经济(65412)
管理(64831)
研究(57638)
理学(57475)
理学院(56664)
管理学(55650)
管理学院(55347)
中国(41747)
科学(39017)
(35969)
(35293)
业大(30791)
(28947)
农业(28168)
(27839)
研究所(26938)
中心(26816)
(24315)
财经(23210)
(22668)
师范(22340)
北京(21894)
(21320)
(21215)
经济学(20378)
农业大学(19632)
(19603)
基金
项目(125404)
科学(98511)
基金(92437)
研究(83667)
(83334)
国家(82607)
科学基金(70701)
社会(55662)
社会科(52733)
社会科学(52717)
基金项目(51266)
(48502)
自然(48432)
自然科(47342)
自然科学(47324)
自然科学基金(46468)
(42192)
教育(37221)
资助(35705)
编号(31461)
重点(27998)
(27001)
(26523)
(26137)
计划(24945)
科研(24540)
创新(24454)
国家社会(23396)
成果(22613)
大学(22356)
期刊
(68884)
经济(68884)
研究(44926)
学报(32216)
(30112)
中国(30060)
科学(29038)
大学(23301)
学学(22437)
(20158)
农业(20055)
管理(19912)
业经(12081)
(12050)
金融(12050)
技术(11430)
经济研究(11403)
教育(11269)
问题(11238)
(10913)
财经(10513)
资源(10393)
(9209)
(9030)
(9026)
业大(8940)
城市(8815)
科技(8663)
商业(8424)
现代(7762)
共检索到233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德珩  陈春江  董茜月  
首先,通过对重庆市典型城市更新社区十八梯原住居民的调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原住居民搬迁前后的居住地分布情况和居住环境改善状况。其次,通过对原住居民通勤方式、通勤成本、通勤时间及通勤距离等指标的分析,定量描述了原住居民搬迁前后职住空间关系的变化。最后,根据原住居民工作类别分析了城市更新对不同原住居民的职住空间关系和通勤状况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更新活动导致大部分原住居民从市中心向城市周边外迁,其职住分离状况加剧,但不同职业与收入水平的原住居民的就业可达性存在着显著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滔  余倩  
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建立了居民个体属性对其职住关系影响的回归模型,分析了个体属性与通勤方式、通勤时间、通勤距离三个基本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居民个体属性对其职住特征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群体拥有不同的职住特征,性别与家庭对职住关系的影响取决于特定家庭成员的空间需求;经济因素对职住关系的影响体现在不同收入人群对不同品质居住区的选择;受教育水平和户籍对职住关系的影响较为特殊,体现了教师和外来务工人员这两类群体居住空间选择的特殊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娟  罗静  余斌  吴郁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区进行了若干次大规模的旧城更新活动,以武汉市汉正街为实证对象,将其更新活动分为3个阶段展开研究,总结分析各阶段国家权力结构调整、土地有偿制度深化和住房制度改革等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社会制度发展在解决旧城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制度环境的变迁使旧城更新成为制度容易缺失的领域;制度目标的更迭使旧城更新渐成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利益争夺舞台;旧城更新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公权力与私权利交织的结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运迎霞  田健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存在着较为粗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发商和城市、社区各方利益不协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引入更新触媒将是解决问题、实现多方共赢的有效途径,衡水市旧城区更新项目就是城市触媒理论引导下的多方共赢模式及其应用流程付诸于实践的典型案例,从更新触媒选择到触媒空间系统设计,再到运用相关策略保证该理论的具体实施,为化解旧城更新中各方利益冲突、实现多方共赢和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滔  唐靖媛  杨玉玺  
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更新与改造需要综合考虑对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和项目开发的经济收益。通过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改造开发强度确定方法的文献分析与实际经验,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改造开发强度测算模型。基于投入产出理论测算出最低经济容积率,通过评价各区域历史文化价值等级对容积率进行调整,并考虑其他因素综合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最佳开发强度。以重庆市十八梯核心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作为例,验证模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光辉  
影响住宅需求的因素很多 ,许多学者从宏观层面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均GDP是影响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采用一般性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的方法 ,得出了影响重庆市主城区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是城市人口。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交国  杨永春  
通过对兰州旧城区的研究,提出兰州旧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结构形态,指出尽管兰州城市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国家政策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但是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对旧城区的人口、产业、交通、空间结构进行整合优化,兰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丹红  宋奇飞  
随着城市空间规模的拓展,城市商业网点开始向城市周边扩散,原来在旧城区的小商品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南昌市旧商城万寿宫小商品市场为例,对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对策做出了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宗会明  戴洁琳  戴技才  
城市职住空间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话题。以北京、上海、广州力代表的特大城市基于整个城市的居民出行特征已经被广泛探讨,但基于城市局部微观尺度的职住空间特征鲜见,西部城市的案例实证也往往为学术界所忽略。本文从微观视角的城市核心功能区出发,以重庆核心功能区渝中区力案例,根据2011年12月期间对重庆市渝中区居民出行的4000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渝中区居民通勤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街道尺度的居民职住匹配状况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渝中区居民平均通勤距离5.62km,平均通勤时间34.84min,存在与中国钙大城市类似的职住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但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优于北上广;工作地在渝中...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贵文  张梦俐  徐可西  
以重庆市主城区江北区为例,基于Logistic模型及相关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影响建筑过早被拆除的内外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建筑寿命的缩短,尤其是建筑密度较低,且土地开发潜能较大、赔偿成本较低的建筑更易过早被拆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萌  李燕  张文新  何岑蕙  
通过回顾北京市1980年代以来的旧城改造进程,从政策驱动的角度分析旧城区对改造的响应。采用多目标决策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北京市原西城区为例,对其旧城改造做出综合绩效评价。总体来看,北京原市西城区旧城改造综合绩效良好,只有少数几年的政策实施和相关投入与城市发展规律不相吻合。北京旧城改造各项法规的落实和各种经济投入,推动了旧城区经济的发展和旧城风貌的改变,但对社会空间结构优化和景观环境的作用比较微弱。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灿  
为推动广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释放土地资源潜力,实现产业转型和城市空间重构,2009年"三旧"改造在广东正式推开。该项政策实施以来,有效提升了地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了城市环境品质,产生了积极的政策效果。但随着城市发展转型与空间功能优化,以土地指标挖潜为指导的"三旧"改造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综合环境容量提升的需求,亟须在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基础上全方位推进城市更新。在此背景下,2015年2月广州市正式成立了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曾国平  许西猛  
文章在深入研究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决定因素,得出:重庆第二产业总体梯度是不断上升的,产能梯度指标对提升第二产业总体梯度的作用不断弱化,而重庆的区位优势在提高重庆第二产业产业梯度方面,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段晋苑  冯邦彦  
城市再生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概念,它不同以往的"旧城上建旧城"的实践内容令其很难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显著一面,但是城市再生作为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过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能够焕发出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文概括了城市再生的一般内涵和适合中国大城市旧城区再生的主题内容,着重分析我国大城市旧城区再生的经济意义,并得出结论——旧城区再生是我国走上内涵式、质量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强  于衍真  刘寒芳  张军杰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现存的旧城区文物建筑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资金保障,普遍存在日趋衰败的现象。文章以段祺瑞府旧址为例,对衰败原因进行调研分析,探讨保护性再利用的可行性,并从建筑保护、城市发展等不同层面,提出了在保护文物建筑的前提下,一系列改造再利用的方法和经营策略,意在探寻一条保护历史文脉与当今城市发展相结合的新道路,并使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