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5)
- 2023(13058)
- 2022(11598)
- 2021(11133)
- 2020(9201)
- 2019(21240)
- 2018(20992)
- 2017(40968)
- 2016(22619)
- 2015(25596)
- 2014(25814)
- 2013(25213)
- 2012(23634)
- 2011(21124)
- 2010(21287)
- 2009(19546)
- 2008(19290)
- 2007(16886)
- 2006(14994)
- 2005(13163)
- 学科
- 济(88915)
- 经济(88808)
- 管理(63928)
- 业(58509)
- 企(48927)
- 企业(48927)
- 方法(38467)
- 数学(32227)
- 数学方法(31729)
- 中国(25876)
- 农(24437)
- 学(21653)
- 财(21491)
- 地方(21076)
- 业经(19399)
- 理论(16297)
- 贸(16118)
- 贸易(16108)
- 农业(16005)
- 易(15598)
- 制(15581)
- 和(14984)
- 环境(14262)
- 策(13790)
- 教育(13175)
- 务(13018)
- 技术(12994)
- 财务(12949)
- 财务管理(12922)
- 银(12511)
- 机构
- 大学(318941)
- 学院(317602)
- 管理(126082)
- 济(121356)
- 经济(118276)
- 研究(108417)
- 理学(108394)
- 理学院(107112)
- 管理学(105142)
- 管理学院(104568)
- 中国(80050)
- 京(69505)
- 科学(68912)
- 财(56032)
- 所(54385)
- 农(50556)
- 研究所(49438)
- 中心(49244)
- 业大(47390)
- 江(47354)
- 范(45071)
- 师范(44734)
- 财经(44504)
- 北京(44198)
- 经(40359)
- 院(39950)
- 农业(39450)
- 州(38714)
- 师范大学(36127)
- 经济学(34862)
- 基金
- 项目(216057)
- 科学(169247)
- 研究(158825)
- 基金(155261)
- 家(134860)
- 国家(133688)
- 科学基金(114492)
- 社会(98106)
- 社会科(92757)
- 社会科学(92733)
- 省(83543)
- 基金项目(82773)
- 自然(75324)
- 自然科(73486)
- 自然科学(73469)
- 教育(72456)
- 自然科学基金(72074)
- 划(71172)
- 编号(66177)
- 资助(63877)
- 成果(54619)
- 重点(47846)
- 部(47075)
- 发(45909)
- 课题(45599)
- 创(43802)
- 创新(40773)
- 科研(40431)
- 项目编号(40147)
- 大学(40047)
- 期刊
- 济(137316)
- 经济(137316)
- 研究(95825)
- 中国(62297)
- 学报(49805)
- 科学(47234)
- 农(46400)
- 管理(45541)
- 财(40691)
- 教育(39142)
- 大学(37698)
- 学学(35176)
- 农业(32152)
- 融(26899)
- 金融(26899)
- 技术(26711)
- 业经(22484)
- 财经(20917)
- 经济研究(20366)
- 问题(19299)
- 图书(18740)
- 经(17828)
- 业(15962)
- 理论(15633)
- 科技(15429)
- 资源(15279)
- 现代(15187)
- 版(14866)
- 技术经济(14709)
- 实践(14488)
共检索到471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廖永林 曹爽
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方式的旧区改造导致风貌破坏,历史保护问题亟待重视。土地利用价值的逆向调整,限制了城市更新中通过改变土地用途弥补改造成本的可能性,直接加大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项目的改造成本。倡导实施"单元最小化"改造模式,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地价支持,降低更新改造成本。城市更新是城市政府通过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文环境的综合整治活动。如何运用现行土地政策,推进
关键词:
国有土地使用权 城市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晓玲 牟琼 王庆宾
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已成为“十四五”期间促进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土地视角,并结合各地城市更新实践,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城市更新中土地关系的变化及其特点,探讨城市更新中的土地支持政策。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旭璐 吴亮芳
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基础。有机更新下的街区文化资源得到合理保护与利用,街区文化得以传承。针对某街区有机更新实践存在的治理主体单一、文化碎片化、商业同质化、本土化缺失等问题,深入挖掘有机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工作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
有机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 策略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鑫 张希 钱行健 林箐 王向荣
自2019年国家提出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以来,运河遗产的相关保护和规划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作为运河聚落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真性"保护受到诸多挑战。文章首先探讨了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原真性"保护的内涵,选取"原置、重构、转换、介入"4类典型的更新模式,从空间感知和图文感知两个角度构建"原真性"评价的系统理论框架,并借助POI数据点、照片图像、点评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指标评价与解析,以反思当前更新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矛盾。最后从空间营造、功能活化、文化传承和生活留真4个方面探讨"原真性"保护下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名镇)的更新对策,旨在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背景下重申"原真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出未来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和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敏 王成晖
随着城镇化发展不断提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成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促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广东省已公布的16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基础数据、大数据等定性和定量数据相结合,探索以多源数据为基础,建立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进行全程评价的综合性评估体系,全方位把握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情况,并根据街区具体评估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数据 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更新 规划评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廖开怀 刘利雄 朱雪梅 乔稳稳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关乎民生福祉,是提升城市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回顾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历程,认为广州的历史街区微改造行动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追求多元利益平衡;剖析了部分历史建筑使用不当、文化价值有所流失、基础设施配套欠足、风貌保护不够完整等具体问题;同时借鉴国际历史街区更新经验,提出应加强特色风貌保护、提升优化环境以及完善管理制度三大方面的应对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中华 焦林申
地方理论(Place Theory)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内容,最初兴于人文地理学,现已经成为城乡规划学中审视城乡环境的新视角。通过对地方理论的梳理,构建了地方理论框架,指出地方理论包括地方性和地方感两部分内容;其中地方感包含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三个维度。通过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历史建筑、特色小吃、历史文化等方面;基于此,从传统建筑特色延续、传统建筑材料运用、食品卫生提升、文化符号运用、情感记忆促生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地方感营造策略。
关键词:
地方理论 地方感 地方性 历史文化街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中华 焦林申
地方理论(Place Theory)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内容,最初兴于人文地理学,现已经成为城乡规划学中审视城乡环境的新视角。通过对地方理论的梳理,构建了地方理论框架,指出地方理论包括地方性和地方感两部分内容;其中地方感包含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三个维度。通过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历史建筑、特色小吃、历史文化等方面;基于此,从传统建筑特色延续、传统建筑材料运用、食品卫生提升、文化符号运用、情感记忆促生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地方感营造策略。
关键词:
地方理论 地方感 地方性 历史文化街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思嘉 李斐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成为诸多城市采取的重要战略,历史街区成为实施这一策略的核心引擎。然而,这一进程的成效却不尽人意。本文结合城市发展背景,分析伊朗、塞尔维亚、葡萄牙三个国家重要城市以不同文化政策为契机,实施文化主导的历史街区城市更新项目。梳理其更新模式和成效,总结为三种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路径,最后提出对我国文化导向下城市更新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文化导向 历史街区 案例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彦 陆伟 齐昊聪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内涵,科学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需要有明晰的思路作为依据。本文以提高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水平为目标,通过分析国外典型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特征,确定法律基础、政府角色、公众参与、规划工具和财政保障是重要的保护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美国、法国和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因子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保护因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遥 殷敏 魏云 张宇 王伟杰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以街区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的模式。将人口容量的研究引入街区的保护更新中,作为规划的前期工作,文章着重研究了容量的量化分析和效能分析的方法,以期提高更新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适用性。研究结合街区特征和数据的可获性,确定环境人口容量指标主要为空间容量、交通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4个维度,选取计算模型得出4项容量指标的数值区间,并采用木桶原理确定理想的瞬时环境人口容量和日均环境人口容量。结果显示,街区的瞬时容量高达4.90㎡/人,环境容量需要做好疏解工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俊 蒋玉川
历史街区是城市演进历程的见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起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文章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从改造前后的空间布局、功能导向、文化气息及价值效益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古迹改造过程中的得失,并提出了基于生态理念的重要性,以期探寻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的完美方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滔 唐靖媛 杨玉玺
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更新与改造需要综合考虑对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和项目开发的经济收益。通过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改造开发强度确定方法的文献分析与实际经验,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改造开发强度测算模型。基于投入产出理论测算出最低经济容积率,通过评价各区域历史文化价值等级对容积率进行调整,并考虑其他因素综合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最佳开发强度。以重庆市十八梯核心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作为例,验证模型。
关键词:
旧城改造 历史文化街区 开发强度 容积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