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0)
2023(4154)
2022(3548)
2021(3425)
2020(2650)
2019(6279)
2018(6070)
2017(11240)
2016(6180)
2015(7061)
2014(6783)
2013(6798)
2012(6552)
2011(5883)
2010(5783)
2009(5112)
2008(4819)
2007(4033)
2006(3577)
2005(3062)
作者
(17558)
(14717)
(14187)
(13633)
(9446)
(7147)
(6601)
(5652)
(5645)
(5199)
(5097)
(4887)
(4874)
(4701)
(4428)
(4394)
(4307)
(4284)
(4206)
(4085)
(3583)
(3558)
(3447)
(3395)
(3251)
(3197)
(3184)
(3124)
(2915)
(2890)
学科
(25821)
经济(25793)
管理(14357)
地方(12842)
(10388)
中国(9853)
(7718)
城市(6794)
方法(6775)
(6562)
企业(6562)
数学(5977)
数学方法(5916)
环境(5848)
农业(5430)
(5386)
地方经济(5181)
城市经济(4916)
业经(4763)
(4337)
(4108)
贸易(4102)
(3855)
资源(3824)
(3759)
土地(3548)
(3508)
理论(3331)
技术(3286)
(3243)
机构
学院(82631)
大学(82557)
研究(31634)
(29983)
管理(29119)
经济(28941)
理学(24723)
理学院(24240)
管理学(23812)
管理学院(23615)
中国(22182)
科学(21285)
(18762)
(15553)
中心(14684)
(14566)
研究所(14220)
(14157)
师范(14085)
业大(13152)
(12730)
(12530)
(12189)
师范大学(11805)
北京(11662)
农业(11227)
(10746)
财经(10064)
科学院(9957)
(9354)
基金
项目(60298)
科学(46784)
研究(43414)
基金(42652)
(37681)
国家(37369)
科学基金(31615)
社会(27213)
社会科(25611)
社会科学(25603)
基金项目(23927)
(23208)
自然(20978)
(20432)
自然科(20321)
自然科学(20315)
自然科学基金(19887)
教育(18329)
编号(17716)
资助(15808)
(14216)
成果(13763)
重点(13561)
课题(12624)
(12142)
(11899)
创新(11240)
发展(11209)
国家社会(11097)
(11069)
期刊
(36018)
经济(36018)
研究(26327)
中国(16881)
科学(13099)
(12843)
学报(12640)
大学(9287)
(8995)
学学(8580)
农业(8470)
管理(8408)
城市(8383)
教育(8348)
资源(7567)
(7473)
问题(6880)
(5930)
金融(5930)
技术(5927)
业经(5786)
图书(5116)
(4974)
经济研究(4918)
现代(4782)
地理(4382)
发展(4364)
(4364)
(4232)
科技(4129)
共检索到125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施佳明  
论文由城市拼贴的概念入手,阐明城市旧区的拼贴现象与城市的历史有直接的联系,进而以上海老城厢西北片为例,分析并总结了其拼贴现象与历史的关系。在进行城市历史保护更新工作时,首先应该对旧区的城市拼贴现象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承认旧区的拼贴现象本身就是旧区最大的风貌与特色,针对具体的保护与更新目标,对构成拼贴现象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倡小规模的、动态的、拼贴式的更新方式和灵活多样的可适应性与再利用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晨杰  
以上海老城厢地区的道路街巷传统地名为例,从地名的产生时间、命名特征及演变、保存及消失状况等基本特征分析入手,借鉴联合国及我国所公布的关于认定地名文化遗产的标准及原则,从历史悠久程度、持续使用时间及文化的独特性三个方面探析该类地名文化遗产的评价体系,以确定保护内容,并据此建立保护框架,为推进关于地名文化遗产的认定以及保护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岩  张颀  
老城厢地区曾经是天津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也是津味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的区域。其更新改造自2003年开始启动,至今整体建设已初具规模。为了了解社会各界对该改造项目的评价,笔者针对在老城厢地区有购房意向的市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士、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本项目的主要开发商这四类不同的对象展开调研,发现受访的各类人群普遍对该改造项目非常关注,但出于不同的立场,对项目的评价却不尽相同,对新建建筑的风格取向和现行拆迁政策的认同度也存在差异。希望本文的调研结果,能够引发社会多方对老城厢更新改造工程的思索,并对该地区未来发展策略改进和其他地区旧城更新改造策略制定有所参考和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伯虎  汤明磊  赵小溪  
以天津老城厢地区为例,结合PLPS调研方法对该区域慢行行为和慢行空间品质进行研究,查找慢行空间环境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并分析影响慢行出行及慢行活动的因素,进而以人的行为模式为导向,探讨适用于老城厢地区慢行空间的改造原则与营造策略,构建人性化的、优质的慢行空间环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伯虎  汤明磊  赵小溪  
以天津老城厢地区为例,结合PLPS调研方法对该区域慢行行为和慢行空间品质进行研究,查找慢行空间环境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并分析影响慢行出行及慢行活动的因素,进而以人的行为模式为导向,探讨适用于老城厢地区慢行空间的改造原则与营造策略,构建人性化的、优质的慢行空间环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严铮  陶承洁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跨过50%的重要关口,"存量型"规划设计已开始慢慢发展壮大,目前对于这类规划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仅以"存量型"城市居住旧区更新为研究对象,对这类规划进行初步研究,提出"问题导向"型的规划方法及思路,并对关注民生、改善环境,公众参与、协商规划,局部整治、针灸治疗三大规划重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饶  董卫  
通过整理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信息,从中提取重要的历史要素,并纳入到现代城市空间系统中,以此来指导城市遗产保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当涂城市历史价值较高,历史遗留较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保护过程中不应侧重历史古迹的保存,而应侧重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要明确保护方法需建立在发展思路的基础上,以保护带发展,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制定保护计划和保护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强  潘磊  陈蕾蕾  
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经济、空间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对于城市整体的良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城市中心区更新更关注于经济价值的发挥和公共设施的完善,缺少从文化复兴的角度探索彰显地区特色、激发空间活力、提升文化认同的更新经验。文章以上海真如副中心为例,结合地区建设和更新的实际问题,以文化复兴为导向,从文化传承和创新两个层面提出挖掘地区文化要素和重塑文化空间的更新路径。即:从历史的角度挖掘沉淀的空间和文化脉络;通过对当前社交空间形式的反思,重拾优秀的传统生活秩序;结合城市发展目标,探索地区的文化价值区段。在空间更新层面,注重以历史文化要素为触媒,重塑和重组文化空间及文化脉络;注重本土化生活空间和习俗的重构和引导;注重代表未来新文化人群的引入和空间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陆希刚  庞磊  
源于田园城市理想的都市郊区为何会变成饱受诟病的半城市地区,一直是规划与政策关注的重要议题。以上海半城市地区为例,从后真相视角揭示半城市的多态特征。半城市地区因不同主体的认知视角及其空间行动差异而呈现多元拼贴特征。作为多种不同利益主体博弈的舞台,半城市地区既是中心城市外溢的空间,也是外来人口的落脚点,同时面临着地方社会重构的重任,因此多元共存将是半城市地区恒久的常态特征。就半城市整体结构认知而言,无论结构化的边缘城市还是去结构化的无边城市观点,均在"城乡"二元认知格局内进行讨论,忽视了半城市地区作为与城市、乡村地域并列的"第三地域类型"的本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潮  
针对在城市旧区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构成改造场所的虚实两类要素进行整合,使得到改造的空间既能传承城市文脉,又符合现代行为秩序,从而体现城市发展的连续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陶希东  
在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大多城市采取了急功近利的经济型旧区改造,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走一条社会型的城市更新之路。首先分析了我国传统的旧区改造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社会型城市更新的基本特征,并指出了我国从经济型旧区改造走向社会型城市更新的转型路径和规划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静  王诤诤  
旧区改造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的产物,其模式也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而逐渐演进。在对美国城市更新政策及其背景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美国城市更新合作伙伴关系(PPPs)模式的特点和经验,结合上海市当前旧区改造模式的局限性及未来旧区改造发展理念的需求,探索上海市旧区改造的模式创新,以缓解政府融资压力,引领旧区改造向更加注重社区参与和社会公平、向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邰浩  陈可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新时期的历史城区保护应强调将"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以动态的眼光看保护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以POD、SOD、AOD理论为核心的"3D"历史城区复兴途径:以公众意见为指导、以提升城区公共服务能力为基础、以构造城市核心吸引力为提升创造宜人、宜居、宜赏、宜业的整体环境,从社会、文化、经济三方面为历史城区的复兴提供了可能。本文将"3D"模式应用于讪头老城区的城市更新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完善我国历史城区保护理论体系、指导历史城区保护的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万勇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该文是对上海建国以来旧区改造工作的一次比较系统地梳理,归纳了上海旧区改造历史演进的三个阶段,介绍了上海在旧改方式、旧改机制、拆迁补偿和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的主要探索,分析了上海旧区改造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并在最后提出上海实施旧区改造中"走向和合"的发展导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关于  阳建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以往城市的边缘地区在区位上逐渐由边缘地带向城市中心地带转变,在功能和形态上都需要进行更新调整。然而受到现有土地利用、开发组织方式以及制度基础的交织影响,边缘区更新难以顺利实施,难以适应城市重构的需要。本文借鉴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城市空间重构下边缘区功能、空间演化特征和机制,并以常州市清潭片区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在转型阶段的发展诉求,为边缘区更新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