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8)
- 2023(6003)
- 2022(4740)
- 2021(4620)
- 2020(3130)
- 2019(7323)
- 2018(6873)
- 2017(11978)
- 2016(6732)
- 2015(7293)
- 2014(7223)
- 2013(6903)
- 2012(6379)
- 2011(5688)
- 2010(5796)
- 2009(5291)
- 2008(5082)
- 2007(4264)
- 2006(3862)
- 2005(3365)
- 学科
- 济(24907)
- 经济(24875)
- 管理(14184)
- 中国(11959)
- 业(11370)
- 地方(8474)
- 农(8278)
- 企(7720)
- 企业(7720)
- 方法(7181)
- 城市(6196)
- 学(5994)
- 数学(5984)
- 农业(5862)
- 数学方法(5858)
- 业经(5764)
- 理论(5634)
- 环境(4706)
- 发(4691)
- 教育(4652)
- 城市经济(4488)
- 制(4359)
- 教学(4206)
- 财(3912)
- 发展(3328)
- 和(3326)
- 展(3314)
- 银(3295)
- 地方经济(3288)
- 银行(3285)
- 机构
- 学院(89436)
- 大学(88411)
- 研究(34260)
- 济(31546)
- 经济(30495)
- 管理(29104)
- 理学(24654)
- 中国(24385)
- 理学院(24240)
- 管理学(23578)
- 管理学院(23400)
- 科学(21962)
- 京(19630)
- 所(17013)
- 研究所(15456)
- 农(15169)
- 中心(15070)
- 范(14879)
- 师范(14737)
- 江(14504)
- 财(14441)
- 院(13617)
- 业大(13400)
- 北京(12533)
- 州(12196)
- 师范大学(12038)
- 农业(11601)
- 技术(11317)
- 财经(11252)
- 省(11039)
- 基金
- 项目(63237)
- 科学(48955)
- 研究(47528)
- 基金(43289)
- 家(38445)
- 国家(38042)
- 科学基金(31988)
- 社会(29540)
- 社会科(27821)
- 社会科学(27812)
- 省(25522)
- 教育(22822)
- 基金项目(22664)
- 划(21740)
- 编号(19603)
- 自然(19589)
- 自然科(19137)
- 自然科学(19134)
- 自然科学基金(18721)
- 资助(16614)
- 成果(16383)
- 课题(15242)
- 重点(14832)
- 发(14390)
- 部(13084)
- 创(12967)
- 年(12922)
- 国家社会(12301)
- 创新(12046)
- 性(11745)
共检索到140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鞠熙
在讨论近几十年来中国民俗的传承与变迁路径时,民俗学者的解释主要可以归纳为适应论、复兴/延续论与革命论三种。这三种理论均从民俗事象和历时变化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但无法解释互联网时代的"新民俗"符合明清时期"旧传统"的现象。在这种二维分析框架之外,使用结构分析的新方法,发现互联网经济中的DT模式与北京旧日会馆、"大众点评网"与《帝都岁时纪胜》中的"皇都品汇"在内在机制上一致,都是基于高度分工与消费社会的城市日常生活方式在文化上的表现。这种现象不是某一种民俗事象的适应、复兴/延续或革命,而是民俗自愈机制在压力解除后的自然选择,导致内在机制一致的不同民俗事象反复出现。这就是民俗传承变迁路径的第四种解释——自愈论。
关键词:
文化自愈 日常生活实践 民俗传承与变迁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宋晓芳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故事《好女人的爱情》讲述了瓦利镇上验光师魏伦斯令人生疑的死亡,着重呈现了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主要人物尹内德、魏伦斯等的生活危机各有其深层次的异化权力根源,其中,尹内德面对小镇僵化的性别传统和日益精细的社会分工,无法建构自身身份;零度交流和资本主义消费异化致使魏伦斯的家庭名存实亡;另外,自然化作为一抹亮色,为消解异化、解放日常生活提供了可能性。门罗通过对日常生活精妙的呈现,探讨了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提出人融入、复归自然是消除现代社会全面异化的一剂良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楚婧 晁恒 李贵才
基于米歇尔·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的视角,以深圳市平山村流动摊贩为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活动日志调查等质性研究方法,解读流动摊贩面对空间管治政策的生存韧性和社会空间建构。研究发现:在政府对非正规经济和非正规空间的双重限制与规训下,流动摊贩对就业与社会生活空间两方面都采取了反规训战术,就业空间的实践中不仅包括嵌入、伺机而动的抵制战术,还包括协商与印象管理;社会生活空间的实践中构建了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同时也有身份构建与认同、消费升级与改写及地方感的生成。对流动摊贩日常生活实践的关注,对理解和管理流动摊贩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也展现了城市高质量发展进展中对实现空间正义的追求。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明德 吴媛媛
韦伯的支配理论,是其政治社会学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部分。基于支配的正当性,韦伯将其划分为三种纯粹类型:合法型支配、传统型支配以及卡理斯玛支配。既然有基于正当性基础上的支配关系,那么就有基于非正当性的支配关系。这种非正当性的支配会是以什么态样呈现呢?睽诸现实生活,我们发现,暴力几乎无处不在,既存在于政治生活中,也存在于经济活动中,学校、军队,乃至于家庭等各个场域。因此,基于马克斯·韦伯的正当性支配理论以及汉娜·阿伦特关于暴力的思考来探讨支配的第四种类型——暴力支配,主要从政治领域出发去探讨暴力支配的特征、运作、管理干部以及利弊等内容。通过对暴力支配的有关分析,为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
关键词:
韦伯 正当性 支配类型 阿伦特 暴力支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元祥
会计记账发生错误,现规定有三种更正方法:补充登记法、红字冲销法、划线更正法。 但如果属于记账数额有误,但当时并未发现,已过了多笔、多日,甚至跨日跨年才发现,此种错误又如何纠正呢?现未作统一规定。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每天都要结出余额,若用划线更正法纠错,因发生额记错,余额必然错误,不仅要更正发生额,还要从该行起对每笔余额也划红线、盖印章、纠数字,既工作量大,又使账簿极不整洁。笔者对这种以前记账数额错误采用专行更正法纠错,得到同行赞同。现将专行更正法介绍如下: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吕娟 袁相琴
第四种情报检索语言是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结合的一体化语言。第四种情报检索语言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信息检索系统 ,比分类主题一体化情报检索语言系统更高级更新颖 ,是我国 2 1世纪情报检索语言系统研究的方向。加快我国第四种情报检索语言系统研究的关键 ,是解决汉语分词技术问题。参考文献 14。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永康 薛义
在第三空间理论的视域下,以天津市鼓楼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街区更新中的日常生活实践和地方依恋成因。结果表明:(1)在城市发展联盟“净化-置换”的战略方法下,历史街区的空间表征呈现出肌理再造、功能替换和文化转换3种特征转向。(2)居民们通过“占据-迂回”的战术方法,对抗精英集团的空间介入,呈现出能动性与韧性的特征,但其力量是微小且有限的。(3)非物质层面的情感、认同与纽带是地方依恋产生的直接表征,且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性。(4)空间剥夺、空间失配和空间隔离所引发的日常生活问题是居民地方依恋产生的主要原因。“污名化”的身份标签与“阶层化”的社会关系不利于居民日常生活的重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卉
由于日常生活所具有的自在性等特点,共同体建构在私人范畴可以成为一个普遍之物,但如果上升到精英语境或官方话语体系的公共领域范畴,还需要引入其他策略才有可能实现。尤良英在农场内与民族兄弟的交往,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共同体建构的个案;而当尤良英被赋予"民族团结模范"等一系列官方身份之后,她的行为便具有了双重内涵,私人范畴的互动仍然持续,国家意志也通过她实现了在场。官方身份和国家符号植入日常生活,私人范畴的情感联系也与国家层面的推动无缝衔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遂在私人范畴和公共领域范畴成为一个共同的事实。在这个意义上,尤良英在农场内的实践与经验,也有助于启发和拓宽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路径的研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娟
所谓的民俗主义(folklorism),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政治、经济或其他目的而编造出来的"假民俗",又称"伪民俗"(fake lore),但是出于某种原因,这种被制造出来的"伪民俗"却一直被认为是采自田野的"真民俗",或者来自某种"真传统"。民俗主义包含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伪造",一个就是一直被"信以为真"。"伪民俗"的概念上个世纪50年
[期刊] 求索
[作者]
吕鹏
本文考察了在现实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个体对于"法律"一词的解释过程和意义沟通模式。个体在实践的过程中"权宜性"地对"法律"进行解释,但法律观念上的碎片并不必然导致现实秩序上的混乱,人们通过日常会话完全可以达到不同法律观之间的沟通,从而在人们之间建构和维持法律有着真正的本质的"感觉"。社会科学工作者需化解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在"法律"一词解释上的对立,从而为法治建设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
现象学社会学 法律 观念获得 意义沟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启富 侯志强
采用三阶段抽样设计的月度调查需要实施三个层次的样本轮换,平衡三层次样本轮换模式使得任意一级单元的任意一次轮换各级抽样单元的样本拼配率不变。文章构造了一种新的平衡三层次样本轮换模式。
关键词:
月度调查 样本轮换 轮换模式 三层次轮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娜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的基线调查数据,运用多层回归模型,通过分析社会照料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获得的影响,探讨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关系。回归估计结果显示,个人层次上的年龄、居住状况、失能情况和社区层次上的老龄补贴、经济状况对农村老年人获得家庭照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代表社会照料的变量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回归估计结果说明,社会照料并不能对缺位的家庭照料起到补充作用,更不会起到替代作用,两者呈现一种非此即彼的"无关系"。文章的政策启示是,打破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壁垒,构建一个"流动"的老年照料体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磊
地方戏是农耕社会时期由一定地域的乡土文化孕育而成的地方艺术,并在其创造者们的生存实践中获得了传承和发展。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赖以生存的乡土场域的逐步消解,地方戏陷入了日益严重的传承危机。通过对地方戏在乡土场域中传承的实践逻辑及其进入现代社会后的艰难适应进行比较性解读,尝试以"现代入域"的实践策略来解决它面临的传承困境,为地方戏的传承研究补充新的视角和阐释范式。
关键词:
文化传承 地方戏 场域变迁 实践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骆永民
文章从线性和非线性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对房价的影响。通过对各省历年房价和城市化的核密度估计空间分布分析,发现城市化和房价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并且各省份的城市化和房价水平存在"双峰"分布特征和空间相关性。这说明在分析城市化对房价的影响时应考虑可能的门限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这两种非线性关系。据此,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使用普通面板回归、空间面板回归、门限面板回归和平滑门限面板回归这四种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化水平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房价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人力资本集聚的地区,城市化对房价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天济 方海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现实具体展开中,离不开切实可行的手段作支撑。紧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际状况,探讨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过程中,如何实践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制度手段和法律手段,把握住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这四根支柱,有助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校图书馆传承地方文化的实践探索——以海南大学图书馆“地方民俗文化协同实验平台”为例
节庆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实践与变迁——以端午节——西塞神舟会民俗为例
徽州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实践路径
师生“共在”:民族文化传承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实践的变迁及其解释:以C大学为例
解释中国农村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一种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
“分析叙事法”引介与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有关改革路径选择行为的一种新解释
贯通审计监督“四种形态”理念应对风险挑战的路径探索——以中石化齐鲁分公司创新实践为例
“四个回归”引领“一流本科”建设的意义、战略与实践
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四种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