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01)
2023(16441)
2022(14043)
2021(13127)
2020(10819)
2019(24961)
2018(24861)
2017(46877)
2016(25776)
2015(29007)
2014(29100)
2013(28757)
2012(26892)
2011(24421)
2010(24490)
2009(22233)
2008(21582)
2007(19241)
2006(17360)
2005(15170)
作者
(76899)
(63659)
(63251)
(59998)
(40729)
(30697)
(28655)
(24935)
(24394)
(22888)
(21947)
(21619)
(20702)
(20176)
(19742)
(19622)
(18903)
(18889)
(18405)
(18137)
(15974)
(15725)
(15507)
(14687)
(14330)
(14292)
(14284)
(14091)
(13002)
(12720)
学科
(105160)
经济(105051)
管理(68723)
(63113)
(49870)
企业(49870)
方法(40728)
数学(33913)
数学方法(33498)
中国(33215)
(30286)
地方(29967)
(25153)
业经(24586)
(22010)
农业(20756)
环境(19477)
理论(18055)
(17631)
(17523)
(17331)
贸易(17314)
(16653)
(16217)
技术(16018)
(15937)
银行(15877)
(15684)
金融(15681)
(15292)
机构
大学(360419)
学院(360141)
管理(136867)
(135895)
经济(132467)
研究(130441)
理学(116667)
理学院(115180)
管理学(113034)
管理学院(112399)
中国(96582)
科学(84910)
(80863)
(67098)
(64972)
(61426)
研究所(61160)
中心(58706)
业大(56920)
(55849)
(52403)
北京(51985)
师范(51821)
农业(50699)
(48584)
财经(48030)
(45660)
(43534)
师范大学(41916)
(40964)
基金
项目(246016)
科学(191130)
研究(178674)
基金(174105)
(153673)
国家(152321)
科学基金(128771)
社会(109085)
社会科(102974)
社会科学(102944)
(97906)
基金项目(93370)
自然(84866)
(82948)
自然科(82742)
自然科学(82720)
教育(81275)
自然科学基金(81206)
编号(73612)
资助(71239)
成果(59950)
(56735)
重点(55836)
课题(52369)
(52315)
(50401)
创新(46977)
科研(46743)
计划(45182)
发展(44583)
期刊
(159994)
经济(159994)
研究(108318)
中国(78243)
学报(61164)
(59294)
科学(56527)
管理(50751)
教育(47198)
大学(45284)
(44295)
学学(42114)
农业(41360)
技术(31902)
(31258)
金融(31258)
业经(27593)
经济研究(23988)
图书(22863)
财经(22070)
问题(21840)
(21692)
(18870)
资源(18743)
科技(18407)
(17040)
理论(16708)
现代(16517)
(16515)
技术经济(16408)
共检索到550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玲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实现,城市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旅游生态文明的建设成为城市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城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是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和实施的依据。构建了旅游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城市旅游生态文明系统的综合评估,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城市旅游发展实际中,为城市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祥  黄如梦  
乌鲁木齐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近些年发展速度迅猛。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该区域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发展阶段和开发模式两方面入手,通过实地调研,对乌鲁木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特征进行梳理。基于需求视角,提出乌鲁木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基础设施落后、受社会环境及季节性影响明显、旅游产品及纪念品单一、娱乐活动缺乏创新、经营管理不善、定价不合理、乡村旅游宣传不够等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七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乌鲁木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晓华  虞敬峰  孟晓敏  
乌鲁木齐市是中国典型的内陆城市,远离热点旅游区、民族众多且经济发达程度不高,近300万乌鲁木齐市民的近程休闲与旅游需求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对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市旅游空间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目前已形成环城游憩带的雏形,为满足市民的近程休闲需求以及促进城乡统筹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对环城游憩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可以为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乌鲁木齐市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可为类似少数民族地区大城市发展环城游憩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海热提·涂尔逊  叶文虎  蒙雪琰  倪天麒  艾力西尔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支持系统和主要问题 ,提出了新世纪乌鲁木齐可持续城市发展战略及其目标、方针与重点 ,指出了乌鲁木齐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战略模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志有  徐馨怡  李慧  王生霞  
西部干旱绿洲区是典型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揭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环境演变关系,有利于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绿洲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整理分析2006—2015年土地、社会经济数据,从四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市绿洲土地生态风险变化规律,揭示2016—2025年土地生态风险警情;研究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土地生态风险预警随之提升;最后提出相应土地生态风险管控机制:(1)统筹城乡发展,合理确定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尚晓  何秉宇  
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城市生态指数、城市协调度指数和生态城市综合指数测算了乌鲁木齐市当前的生态化水平、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生态城市建设程度,从而对乌鲁木齐市未来跨越式发展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萍  
在快速城镇化不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周边的生态敏感地区日益成为建设开发活动的热点,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需要加以协调。以乌鲁木齐县南山山前地区为例,提出了保护式旅游开发策略,并从限制性要素分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及空间分区管制、生态环境修复、村镇建设调整、旅游发展引导和景观风貌塑造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空间规划途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崇兴  曹冲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旅游业的兴起与持续性繁荣亦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业也带动了区域环境进步。然而,旅游业的大力开发也相继引发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阻碍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笔者从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出发,以宁波地区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宁波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探讨了宁波地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路径,以期促进旅游业的有序推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宏  夏富强  杨德刚  黄凤  乔旭宁  
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显示:①现有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各情景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系统均存在较强约束,采用调水与节水方案,乌鲁木齐市中、高速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将分别存在5.17亿m3、30.15亿m3的水资源缺口;②节水方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效果远大于调水的效果,社会经济发展越快,节水带来的效果越明显;③适度增强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应,降低用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有效的途径;④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利萍  孜比布拉·司马义  杨小东  
旅游业与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趋于明显,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广受学者的关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形势下,乌鲁木齐作为西部的桥头堡城市,确定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方差分解等模型,对乌鲁木齐市1997-2016年城市化与旅游业指标体系进行加权,实证分析二者发展的响应程度。结果显示:①自1997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发展进度与旅游业经历了非同步发展的演变过程;②旅游业是城市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却不是旅游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二者只存在单向关系;③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旅游业的脉冲响应和方差贡献影响显著;反之,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城市化的脉冲响应和方差贡献则不明显。综上,利用定量实证分析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旅游业,探究其内部发展原因对其城市定位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艺洁  付万年  刘志有  
[目的]新疆绿洲县域作为干旱区承载人口的主体,而建设用地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进行研究,揭示绿洲县域建设用地配置的现状,有利于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绿洲生态文明建设。[方法]文章以乌鲁木齐县为例,采用主成分和模糊综合分析法研究乌鲁木齐县建设用地配置情况,并对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县2005—2009年的评价等级为一般, 2010—2014年的评价等级为好, 10年的配置效率都达到了预期水平,从动态分析来看,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波动幅度较大,从影响建设用地配置因素来看,主要受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土地市场、政府政策等影响。[结论]提出相应建设用地合理配置的对策建议:(1)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镇化水平;(2)引导土地市场走向科学化、规划化,充分发挥市场作用;(3)发挥政府职能,保证建设用地配置合理性;(4)制定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机制,保持县域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樊高源  杨俊孝  
[目的]在测算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经济发展与土地碳排放间的关联效应,为乌鲁木齐市低碳土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改进型灰色关联度模型、环境EKC模型。[结果](1)土地利用净碳排放总量递增趋势,净碳放量的持续上升显著地受建设用地碳排放增长的影响;(2)不同地类结构变化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效应呈现不同特点,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影响效应呈下降趋势,而耕地则在上升;(3)经济发展促进了碳排放增长,但在20142015年之间达到拐点,验证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存在。[结论](1)推动增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温江  熊黑钢  何瑛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也是新疆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和中转地,在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频发的大事件对乌鲁木齐旅游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研究重大事件对于乌鲁木齐旅游业的影响规律,有利于其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系统搜集了1995-2011的乌鲁木齐旅游业的数据,利用SPSS、Mat Lab等统计学软件,建立了乌鲁木齐国内和国际旅游业的本底趋势线方程,并测量出重大事件对乌鲁木齐国内和国际旅游收入、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事件对于乌鲁木齐旅游业的影响各不相同,总的来看影响最大的是"SARS"事件和"7.5"事件;同一事件对于乌鲁木齐入境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尤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广斌  琚小倩  
"一带一路"倡议将新疆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乌鲁木齐城市圈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通过计算乌鲁木齐城市圈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联度,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政府调整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对其他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广斌  琚小倩  
"一带一路"倡议将新疆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乌鲁木齐城市圈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通过计算乌鲁木齐城市圈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联度,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政府调整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对其他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