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9)
- 2023(2606)
- 2022(2285)
- 2021(2042)
- 2020(1618)
- 2019(3676)
- 2018(3541)
- 2017(6742)
- 2016(3834)
- 2015(4078)
- 2014(4155)
- 2013(4160)
- 2012(3860)
- 2011(3780)
- 2010(4032)
- 2009(3991)
- 2008(4018)
- 2007(3758)
- 2006(3651)
- 2005(3239)
- 学科
- 济(20315)
- 经济(20297)
- 管理(9313)
- 中国(8306)
- 业(6589)
- 地方(6451)
- 方法(6420)
- 城市(5826)
- 理论(5464)
- 企(5033)
- 企业(5033)
- 学(4555)
- 业经(4390)
- 城市经济(4169)
- 农(3856)
- 数学(3794)
- 数学方法(3759)
- 环境(3545)
- 发(3412)
- 经济理论(3385)
- 农业(3073)
- 制(2721)
- 和(2641)
- 教育(2586)
- 财(2470)
- 方城(2452)
- 发展(2241)
- 展(2218)
- 划(2130)
- 地方经济(2086)
- 机构
- 学院(65730)
- 大学(65675)
- 研究(22629)
- 济(22433)
- 管理(21871)
- 经济(21658)
- 理学(17807)
- 理学院(17450)
- 管理学(17125)
- 管理学院(16960)
- 中国(15460)
- 科学(14919)
- 京(14874)
- 范(13993)
- 师范(13932)
- 财(11682)
- 师范大学(11524)
- 所(11000)
- 江(10581)
- 游(10402)
- 旅(10374)
- 旅游(10238)
- 研究所(9848)
- 北京(9522)
- 财经(9467)
- 州(9259)
- 中心(9182)
- 系(8592)
- 经(8399)
- 院(8082)
- 基金
- 项目(38639)
- 科学(31069)
- 研究(28323)
- 基金(28285)
- 家(24153)
- 国家(23938)
- 科学基金(20933)
- 社会(19543)
- 社会科(18534)
- 社会科学(18526)
- 基金项目(15898)
- 省(15008)
- 自然(12903)
- 划(12784)
- 自然科(12563)
- 自然科学(12562)
- 教育(12501)
- 自然科学基金(12310)
- 资助(11286)
- 编号(10657)
- 发(9269)
- 成果(8764)
- 重点(8447)
- 课题(8115)
- 国家社会(8071)
- 部(7848)
- 发展(7611)
- 展(7520)
- 规划(7309)
- 人文(7177)
共检索到98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欢 喻学才
旅游意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理解仍含混不清,有碍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开展了追根溯源式的探究的基础上,从心理过程、审美层次以及影响旅游者行为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城市旅游意象的认知遵循从"意"到"象"的解构和从"象"到"意"的重构的规律。其中,"意"指城市文化,"象"则是体现城市文化的各种符号,即意象点。选取文化主线,筛选意象点,科学引导旅游者在意象点之间流动,利用解说系统帮助旅游者理解意象点,通过感官刺激帮助旅游者想象,最终完成城市旅游意象的创造。
关键词:
城市 旅游意象 旅游形象 解构 重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欢 喻学才
旅游意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理解仍含混不清,有碍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开展了追根溯源式的探究的基础上,从心理过程、审美层次以及影响旅游者行为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城市旅游意象的认知遵循从"意"到"象"的解构和从"象"到"意"的重构的规律。其中,"意"指城市文化,"象"则是体现城市文化的各种符号,即意象点。选取文化主线,筛选意象点,科学引导旅游者在意象点之间流动,利用解说系统帮助旅游者理解意象点,通过感官刺激帮助旅游者想象,最终完成
关键词:
城市 旅游意象 旅游形象 解构 重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庄志民
本文从对英文Image本意的探究辨析入手,指出,作为核心范畴的意象应当是内在底蕴和外在形象有机结合,进而从分析层面对意义、意识和意蕴以及物象、视象和心象的联系和差异进行阐释,从综合层面尝试对内在底蕴和外在形象的互动生成机制予以说明。
关键词:
旅游意象 主题演绎 载体设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凯 赵安周
"意象"是近年来多学科研究追踪的热点命题之一。本文在重点文献回顾基础上,就城市意象和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研究发展脉络及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者的产生、发展与国际、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人类的社会性需求存在密切联系,而这种社会性需求也决定了其研究的基本发展方向。就城市意象和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本身来看,二者在研究的核心聚焦内容、研究的基本指向、研究方法与研究发展的外生动力上都基本趋于一致;在研究涉及群体与研究学科视角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同时,为了推进城市意象与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的深化,提出了应关注"意象"的地方感研究与提升研究技术的具体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中华 文静 李瑾
本文回顾了地方理论的基本内涵及旅游研究中地方理论研究的国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地方依附应用旅游观光意象研究的内涵,探讨游客观光意象与地方依附感之间的关系,地方依附感的旅游学认知架构,以及游客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地方依附程度。最后从旅游规划管理和旅游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地方理论应用旅游营销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地方 地方理论 地方依附 旅游意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中华 王岚 张沛
地方是一个充满经济社会文化意义的空间,人们日常生活行为承载的地点也称为场所,地点理论从人的认知角度来认识人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旅游地是一个具有多重行为意义的空间,旅游的地方特性彰显出旅游地的地方感,人对地点特性感知基础上,建构出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差异。本文回顾分析国外地方理论研究进展,从地方依附感的旅游学认知架构与旅游形象建构角度,探讨游客地方依附感的形成与感知意象差异。最后从旅游规划与管理角度,提出地方理论应用旅游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地方 地方理论 地方依附感 旅游意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爱民
本文在提出城市旅游形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因素、建设内容和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问题。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初步设计和策划了武汉市旅游形象,希望对推动武汉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一体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旅游形象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庄志民
旅游意象具有形神兼备的特征,是外在的"象"与内在的"意"之结合体。因此,区域旅游意象的塑造,需要在问题诊断、地脉和文脉阐释基础之上,针对市场需求,依据对资源属性的认识,提炼出相应的意蕴内核,然后由内而外,构筑相应的产品和项目系统。作为旅游文化设计的一种探索,本文结合永康市、南通市以及洪泽县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旅游意象定位操作过程进行细化分析,希冀借此引发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
旅游意象 文化设计 技术路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娇 吴小根 钟思琪
旅游节庆品牌认知是衡量游客认识和理解节庆品牌内涵及价值的标准,城市旅游节庆的主题也体现了城市意象的相关元素。在分析台北市地理区位、社会文化和城市功能等属性后,明确了台北具有"生态、创意、旅游"三大城市意象。以台北101跨年晚会为例,研究旅游节庆品牌认知对游客支持意愿的影响,分析旅游节庆对推广城市意象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品牌信任、品牌忠诚度是影响游客支持意愿的六大驱动因素;节庆品牌认知对支持意愿的影响存在年龄、学历和居住地三方面的群体差异性;基于城市意象特征塑造旅游节庆品牌有利于推广城市意象,并延长节庆品牌的生命周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闫东升 朱战强 黄存忠
广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较快,但观光旅游对城市旅游发展的贡献有所下降。近年来,针对观光旅游资源相对欠缺的现象,广州市致力于打造更多优质观光旅游资源。作为国内较早开始绿道建设的城市,广州市绿道建设较为完善,大力发展绿道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形式对提升城市观光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旅游目的地意象对研究旅游者行为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旅游者对广州市绿道的景观意象特征,进而探讨广州市绿道建设与旅游开发状况。对广州市绿道旅游者问卷调查获取相关
关键词:
绿道 绿道旅游 景观意象 广州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美 刘春腊 陈建设 刘沛林
受启发于"城市意象"理念和图论学说,文章从游客感知出发,提出"旅游意象图"的旅游景区规划设想,认为旅游意象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道路、旅游节点、旅游边界、旅游标识和旅游区域5个方面,旅游意象图的构建过程可分解为旅游意象点→旅游意象线→旅游意象链→旅游意象面→旅游意象图5个基本步骤,指出可从资源类旅游意象、产品类旅游意象、市场类旅游意象3个层面确定具体的旅游意象,并分析了旅游意象调研的4大基本方法:传统问卷调查、绘制心智地图、旅游意象游戏法和旅游意象访谈法。
关键词:
旅游意象 游客感知 旅游景区规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学英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城市形象建设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新思路、新方法 ,而且也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城市形象策划、定位、行销的旅游导向性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认识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 ,使城市形象更好地发挥促进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当前城市形象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
城市形象 旅游导向性 城市旅游形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尚正永
城市意象和旅游形象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城市意象研究多侧重于意象空间的感知探讨,关注的是城市现存的意象空间形态,而城市旅游形象研究虽相对成熟,但多是套用了企业形象的研究手法,缺乏从城市意象变迁的角度分析城市旅游形象的发生和演变机理。城市意象具有显著的时空维度特征,与城市旅游形象保持紧密的关联性。扬州城市意象从时间纵向的角度上在地理区位的历史变迁、文学作品的意象表达、城市休闲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有鲜明的体现,由此阐释了城市意象变迁对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价值;结合扬州城市旅游形象的演变历程,得出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晨 曾少明
随着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的兴起,古城镇旅游也已成为热门旅游项目之一一,古城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古城镇旅游中,最具代表的是南方的丽江古城、北方的平遥古城,它们成为全国古城旅游的典型。作为古城旅游开发的先例,丽江呈现了著名的"丽江模式",给全国古城旅游提供了诸多经验,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以丽江古城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旅游意象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重新审视与分析,找出古城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古城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关键词:
旅游 意象 策略 丽江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庄志民
区域旅游意象文化设计是个值得深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的绍兴为例,尝试运用"思想实验室"的技术路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旨在启动西欧北美市场而为绍兴度身打造的旅游意象定位的英语表述方式"Vintage Shaoxing"以汉语的"风流绍兴"对译之,并从人文地理视角进行内在底蕴和外显载体两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论证。笔者希冀如此立足创新的"这一个"区域旅游意象定位之文化设计探索具有举一反三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风流绍兴 旅游意象 定位 文化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