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03)
- 2023(4469)
- 2022(3785)
- 2021(3569)
- 2020(2839)
- 2019(6747)
- 2018(6490)
- 2017(12800)
- 2016(6896)
- 2015(7683)
- 2014(7482)
- 2013(7419)
- 2012(6971)
- 2011(6224)
- 2010(6094)
- 2009(5520)
- 2008(5186)
- 2007(4309)
- 2006(3962)
- 2005(3405)
- 学科
- 济(30452)
- 经济(30415)
- 管理(13607)
- 业(12425)
- 地方(11667)
- 方法(10822)
- 农(9906)
- 中国(9553)
- 数学(8732)
- 数学方法(8667)
- 农业(7424)
- 城市(7160)
- 企(7095)
- 企业(7095)
- 业经(6041)
- 土地(6029)
- 学(6016)
- 环境(5650)
- 城市经济(5178)
- 财(4598)
- 理论(4589)
- 制(4387)
- 地方经济(4306)
- 发(4257)
- 资源(4241)
- 收入(3842)
- 和(3285)
- 体(3099)
- 农业经济(3071)
- 人民(3069)
- 机构
- 学院(94400)
- 大学(91355)
- 管理(36025)
- 济(33124)
- 研究(32534)
- 经济(32071)
- 理学(30702)
- 理学院(30170)
- 管理学(29648)
- 管理学院(29440)
- 中国(23758)
- 科学(22385)
- 京(21366)
- 范(16677)
- 师范(16583)
- 中心(15620)
- 农(15595)
- 所(15377)
- 江(14638)
- 业大(14317)
- 财(14248)
- 研究所(14192)
- 师范大学(13703)
- 北京(13452)
- 州(12628)
- 院(12525)
- 农业(12069)
- 财经(11702)
- 游(11521)
- 旅(11394)
- 基金
- 项目(67791)
- 科学(53766)
- 基金(48913)
- 研究(48398)
- 家(42775)
- 国家(42380)
- 科学基金(37077)
- 社会(31537)
- 社会科(29772)
- 社会科学(29763)
- 基金项目(28158)
- 省(26685)
- 自然(24844)
- 自然科(24162)
- 自然科学(24158)
- 自然科学基金(23669)
- 划(22787)
- 教育(20523)
- 编号(19527)
- 资助(18982)
- 发(15912)
- 重点(14791)
- 成果(13697)
- 部(13606)
- 课题(13522)
- 创(13155)
- 国家社会(12774)
- 发展(12724)
- 展(12549)
- 科研(12515)
共检索到135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方英 马明 孟华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就泰安市居民对东岳庙会的感知和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庙会在社会文化、经济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强烈,但满意度并不高,节事在城市旅游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传统节事应该在挖掘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在举办方式、居民参与形式、营销宣传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节事的举办质量和居民的满意度。
关键词:
居民感知 传统节事 泰安市 东岳庙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振春 陈方英
本文以泰安市传统的东岳庙会和泰山国际登山节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地居民对不同类型日常重大节事的感知及其差异。结果显示,居民对两个节事各方面的积极影响都有明确认识。对于传统类型的东岳庙会,居民更看重其带来的社会文化利益;而对于现代类型的泰山国际登山节,提升地方形象的认知更强烈一些。从居民感知结果看,不同类型节事的功能特色已有一定分化,但远没有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在旅游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要提高节事的举办质量和居民的积极性,应该在举办方式、政府及居民的参与方式和程度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剑刚 王扬 钱常运
依托于三峡集团在建的东岳庙数据中心,提出面向IDC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方法,即信息采集、知识积累、知识识别、知识应用、图谱分析的循环过程,并基于大数据理念,探讨知识图谱技术在IDC领域的智能化可行性,构建IDC知识管理智能平台。研究结果显示,知识管理理论与信息平台的应用,加快了知识积累速度、规范了知识识别通道、提高了解决问题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汲忠娟 蒋依依 谢婷
居民作为旅游地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其感知和态度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学者的研究重视,成为测度旅游业对旅游地影响最常涉及的关键内容。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1975-2015年国内外主要核心期刊研究成果为基础,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研究内容、影响因素、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内容和结果的总结,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研究认为:不同影响因素与居民感知、态度之间的关系受发展阶段与条件的左右,需进一步结合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特殊形态进行实证研究;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本土化探索,但鲜有理论构建,可在审视旅游现象的过程中,推动理论抽象与创新;需要将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深入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
关键词:
旅游影响 社区居民 感知 态度 旅游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汲忠娟 蒋依依 谢婷
居民作为旅游地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其感知和态度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学者的研究重视,成为测度旅游业对旅游地影响最常涉及的关键内容。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1975-2015年国内外主要核心期刊研究成果为基础,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研究内容、影响因素、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内容和结果的总结,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研究认为:不同影响因素与居民感知、态度之间的关系受发展阶段与条件的左右,需进一步结合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特殊形态进行实证研究;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本土化探索,但鲜有理论构
关键词:
旅游影响 社区居民 感知 态度 旅游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春天 石金莲
文章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因子、相关理论的支撑、定量方法的运用及其感知和态度测量量表的发展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比较。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在理论上,尽管存在多学科的理论指导,但是国内研究者对各个主要理论的优势和不足认识不够,对理论的发展和构建重视不足;在实践上,就影响感知和态度因子的效应而言,即使在同一个国家,由于对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量表存在测量上的分歧和不同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使得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深入
关键词:
旅游影响 感知 态度 居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玉宗 李东和 黄明丽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态度逐渐成为国外旅游影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外《AnnalsofTourismResearch》和《TourismManagement》两种SSCI引用的旅游期刊所发表的相关文献的梳理,较为系统地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其研究焦点集中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居民对某些特殊旅游产品的感知和态度、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因素、相关理论以及基于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差异的群体聚类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进行了
关键词:
居民 旅游感知 态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熊剑平 刘承良 颜琪
本文从旅游的经济、环境、社会影响等角度实证分析了石榴红村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感知和态度。在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认知和态度:居民对乡村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乡村旅游普遍持欢迎态度,处于Doxey阶段理论的初期阶段。但是,因从业人员素质低,认识理念存在差异,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部分居民开始滋生不满情绪;同时,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程度和层次较低,旅游经营权的产权归属意识不清,因此,有待依据旅游社会交换理论开展有居民参与的深度旅游开发。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居民 感知 态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玮
基于城市记忆视角,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的典型个案,以古代六朝至近代中华民国时段为界,分类梳理古地图、古诗词、古画卷、老照片等图文史料,结合符号学和质性研究方法,从地理和文化空间2个层面,溯源其历史发展过程,探究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凸显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在南京城市发展变迁中担负的城市记忆表征、民族文化传承、市井生活繁衍及地方特色沿袭等重要功能,为传统文化旅游地及城市文化空间的科学规划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兴柱 陆林
在统揽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基础上,运用SPSS11. 5软件进行数理统计,详细分析了城市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其差异,并系统总结了居民旅游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城市旅游地 居民感知 影响因素 中山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春云 韩宝平 刘泽华 张兴华
应用定量分析手段,比较不同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差异,深入探讨影响不同旅游地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感知因子。通过对九寨沟、庐山和周庄三个旅游地居民的访谈调查,运用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九寨沟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整体评价更好,更支持旅游业发展;周庄居民对旅游开发的经济收益和成本感知相对较弱,而对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感知相对较强。回归方程揭示居民对社区的情感依赖以及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正面感知是居民支持旅游发展最稳定、最重要的因素。居民感知与态度可以看作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示器,今后应逐步建立基于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旅游地管理评价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林
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对旅游地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影响。通过旅游地居民态度调查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旅游对旅游地影响的性质和影响程度。本文在较详尽的实地调查基础上,以皖南旅游区为研究案例,尝试进行旅游地居民态度研究,以期较准确地了解皖南旅游区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态度。为皖南旅游区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咨询。并希望以此为国内旅游地居民态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旅游地居民,态度,皖南旅游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莉 陆林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以及相应的理论解释三方面。而国内有关此类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基于此,作者提出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研究工作:加强从多学科、各层面、多角度地进行理论层次的研究;研究理论和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注意区别不同国家旅游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并对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及其影响加以重点研究;加强跨地区、跨文化的共时比较研究,以及对旅游发展演进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玮 黄震方 唐文跃 沈苏彦
基于城市记忆的视角,文章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典型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主客双方对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呈现相似性递减特征,究其原因,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元素有机融入、建筑景观的价值弥足珍贵、自我"造血"和外来"补给"功能的匮乏以及单一静态的陈列展示方式都是其主导因素。但是,对非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存在层级差异,而非遗传承载体和方式的弱化、地方传统美食颇具特色、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文化涵化进程加快以及街巷生活环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邵大伟 张小林 马琳 尚正永
本文以泰安市主城区为研究案例地,选取该区域内的旅行社和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形的网格维数和空间句法方法,对传统旅游服务业的布局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旅行社对城市整体及局部交通环境要求都较高,多集中分布于车站-景点及景点-景点的连线上;星级酒店分布则相对分散,在不同级别的整体交通集成度空间上分布差异不大(除交通极为不便的整体集成度最低区域外),而对局部交通环境要求较高,多分布于局部交通集成核心。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这两种旅游服务业在泰安市主城区的布局分异的成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