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4)
2023(15991)
2022(13811)
2021(12920)
2020(10601)
2019(24383)
2018(24318)
2017(46808)
2016(25466)
2015(28252)
2014(28416)
2013(28228)
2012(26334)
2011(23809)
2010(23887)
2009(21660)
2008(20987)
2007(18347)
2006(16381)
2005(14610)
作者
(73893)
(61072)
(60685)
(57690)
(39065)
(29355)
(27627)
(24010)
(23424)
(21807)
(21093)
(20614)
(19581)
(19351)
(18896)
(18555)
(18164)
(18115)
(17457)
(17455)
(15157)
(15141)
(14743)
(13983)
(13734)
(13615)
(13538)
(13524)
(12233)
(12110)
学科
(108985)
经济(108883)
管理(68816)
(64597)
(50719)
企业(50719)
方法(42870)
数学(36354)
数学方法(35974)
中国(32863)
地方(31845)
(30574)
业经(24606)
(23026)
(22338)
农业(20994)
(18565)
(18073)
贸易(18058)
环境(17980)
(17368)
理论(17127)
(16709)
地方经济(16627)
(16017)
银行(15971)
技术(15930)
(15925)
金融(15922)
(15574)
机构
学院(355972)
大学(355368)
(139756)
管理(139405)
经济(136388)
研究(125042)
理学(119904)
理学院(118407)
管理学(116422)
管理学院(115762)
中国(92485)
科学(79146)
(77833)
(63048)
(61969)
(58954)
研究所(57445)
中心(56245)
(53912)
业大(53194)
(51654)
师范(51168)
北京(49706)
财经(49180)
(46276)
农业(45677)
(44572)
(44145)
师范大学(41531)
经济学(40695)
基金
项目(244236)
科学(191970)
研究(179815)
基金(174646)
(152058)
国家(150727)
科学基金(129318)
社会(112149)
社会科(106129)
社会科学(106100)
(97500)
基金项目(94116)
自然(83855)
自然科(81841)
自然科学(81825)
教育(81514)
(81367)
自然科学基金(80321)
编号(74189)
资助(71100)
成果(59515)
(56605)
重点(54930)
(52617)
课题(51752)
(50211)
创新(46853)
科研(45928)
国家社会(45202)
发展(45189)
期刊
(160746)
经济(160746)
研究(106976)
中国(72883)
学报(54926)
(53769)
科学(52836)
管理(50617)
(44141)
教育(43077)
大学(41129)
学学(38380)
农业(37460)
技术(31279)
(30926)
金融(30926)
业经(28268)
经济研究(24530)
财经(22648)
问题(22374)
图书(20437)
(19361)
(19289)
资源(18795)
科技(17663)
技术经济(16908)
理论(16710)
(16594)
现代(16514)
商业(16437)
共检索到534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峰  
在旅游品牌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区域视角成为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的重要切入点。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城市旅游品牌的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其尚处于发轫阶段;继而完善了城市旅游品牌属性的指标体系,以山东省为目标区域对密切相关的城市旅游品牌间的区域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提炼了不同层级城市旅游品牌的竞争合作关系,并提出了区域城市旅游品牌联合发展的策略。最后,针对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竞争力提升,本文构建了较具参考价值的可因循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许峰  秦晓楠  张明伟  漆睿  李静  
区域合作旨在建立关联紧密、具有结构强度的城市合作体系,提高区域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共同抵御风险的机制。传统的城市发展聚焦于内部资源配置,忽略外部资源的引入和整合,从而引发区域间壁垒高筑,阻碍区域合作体系的建立。因此,如何借助城市品牌联合构建区域合作机制成为当前的热点。目前的区域合作研究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品牌合作体系主要建立在历史经验判断以及阶段性市场表现的基础上,缺乏对品牌内部结构的剖析。鉴于此,文章以旅游品牌系统构建为切入点,引入生态位理论的数理研究方法,定量分析区域内各城市旅游品牌发展现状以及相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峰  贺震  秦晓楠  
区域城市品牌塑造与整合是我国城市品牌管理过程中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进行创新发展所采取的必然选择。以山东省为例,本文建构了对区域内部城市品牌结构的聚类识别,探讨了不同层级城市间主导品牌联合、主副品牌融合的合纵连横格局,并提出了山东省城市品牌整体发展的战略构想,对于当今中国城市和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伟  李钧  
旅游业具备强烈的关联效应及发展势头。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全方位、系统化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而将现有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人文优势。本文以赣南红色旅游品牌为例,在分析赣南红色旅游品牌历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准确定位、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区位联动的解决思路,以及精准定位主题、拓宽产品价值、强化品牌传播等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地提升赣南旅游服务水平、配套设施建设、拓展品牌视觉形象等,为实现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香妹  
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在资源上存在竞争关系,在发展中体现交叉关系。二者的协同发展对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文化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民族节日,通过顶层设计、品牌传播、区内外协同等策略,成功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祁明德  许晓音  
县域旅游业是我国区域旅游的主要竞争主体之一,而县域旅游品牌的建设是主要的竞争工具之一,集中体现了县域旅游业的开发成果和发展水平。广州增城市发展县域旅游业成效显著,其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增城市通过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已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以"荔乡仙境生态健康游"为主品牌的县域旅游品牌体系,其品牌内涵逐渐丰富和饱满,已进入了品牌发展阶段,但也存在品牌核心价值不突出,独特性不够等问题。针对其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断完善品牌体系、加强区域合作等县域旅游品牌建设的对策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探究区域协同视角下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溢出效应。首先进行模型构建,进而对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静  
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对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未能形成整体布局,各旅游要素亟需整合重构;强弱屏蔽效应明显,新兴因素不断出现;系统内部发展极不均衡,空间结构演变充满变数。文章认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需破解整体与部分的关联、强势与弱势的均衡、新兴与传统的融合三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剑波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严重,对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贡献率偏低。在此背景下"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应运而生。它将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需求紧密贴合,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改革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以期为培养适应旅游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端旅游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欣  
本文根据 1996年 9月在山东省济南、泰安、曲阜、淄博、潍坊、烟台、威海 7市所作的 5 40 4份抽样调查问卷 ,从客源地、性别、年龄、职业、旅游目的五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特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晓龙  
为了探讨旅游品牌建设对旅游地域系统构建的影响,本文以江西省旅游品牌"江西风景独好"为案例,采用逻辑推理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江西风景独好"品牌与江西旅游地域系统构建的关系进行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广海  冯英梅  
本文在构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及城市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构建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协调发展度的时间序列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定量测度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产业结构整体水平滞后于城市发展综合水平,但二者的线性相关性较强;2001~2010年,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秩相关系数为0.899,二者的协调发展度等级不断提高;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比西部内陆城市的协调发展度等级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连漪  姜营  
随着当前广大消费者的物质文化及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出现多样化、特色化。旅游消费成为广大消费者休闲消费的一个重要方式。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地为了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前往旅游地从事旅游活动,努力开发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品牌吸引力及美誉度。本文主要通过旅游消费者对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认知及消费价值认知进行研究,建立旅游地价值模糊评估模型,进行桂林旅游消费者调查分析,计算消费者对于桂林旅游地的价值认知等级,并在研究中发现桂林旅游地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旅游地建设及消费价值认知的研究来发现桂林旅游的品牌价值,并通过研究形成提高旅游地品牌价值的相关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陈肖静  范楚晗  
随着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演化,行政驱动对优化区域旅游空间关系的作用渐趋弱化,而地区间的文化影响机制相对稳定,文化资源和文化空间的跨行政区分布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现象,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要在整合行政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响应旅游地的公众认知和市场需求,实现区域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围绕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状态、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基本条件等设计调研项目,采用社会调查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公众对区域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认知和评价情况。研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秀平   轩晚月  
旅游业具备较强的辐射和联动作用,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内外循环能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对促进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内旅游内循环、疏通国际旅游外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与标准差椭圆分析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状况与演化趋势,运用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各省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空间联系强度。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协同发展总体上呈现“东部隆起,西部凹陷,中部衔接”的态势,形成马太效应,旅游协同发展重心逐渐向西南移动;(2)空间联系的网络结构逐渐向面状式聚集,在东部与中部形成的增长极发挥核心辐射作用,以空间联系强度为划分标准的聚类逐渐集中并打破地域限制。由此提出,东部应用创新突破旅游协同发展瓶颈,中部需要充分挖掘自身旅游优势,西部各方面起头并进,统筹发展;充分调动各省域之间的旅游活力,促进旅游各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实现由小区域向大区域推进旅游协同发展,逐步提高中国整体旅游协同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