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74)
2023(16751)
2022(14577)
2021(13574)
2020(11367)
2019(26568)
2018(26603)
2017(51547)
2016(28170)
2015(31871)
2014(32548)
2013(32350)
2012(30367)
2011(27686)
2010(28027)
2009(25866)
2008(25660)
2007(23032)
2006(20300)
2005(18211)
作者
(84627)
(70497)
(70292)
(66744)
(44881)
(33879)
(32018)
(27705)
(26688)
(25212)
(24080)
(23739)
(22442)
(22304)
(21849)
(21723)
(21365)
(20852)
(20314)
(20114)
(17585)
(17413)
(17118)
(16029)
(15844)
(15838)
(15708)
(15659)
(14302)
(14044)
学科
(123444)
经济(123317)
管理(77324)
(75590)
(60010)
企业(60010)
方法(54007)
数学(45964)
数学方法(45488)
中国(35436)
(34036)
地方(30064)
(27385)
(27235)
业经(26834)
农业(23401)
(21698)
贸易(21685)
(20909)
(20614)
理论(20588)
(19162)
环境(18941)
(18415)
银行(18357)
(17818)
金融(17815)
(17587)
技术(17573)
(16633)
机构
大学(413712)
学院(412475)
(164586)
经济(160726)
管理(160108)
研究(142745)
理学(137618)
理学院(135954)
管理学(133635)
管理学院(132872)
中国(105639)
科学(90470)
(90133)
(74303)
(73487)
(70668)
研究所(66891)
中心(64232)
业大(62575)
(61862)
财经(59209)
北京(57680)
(57636)
师范(57090)
农业(55464)
(53571)
(51454)
(50501)
经济学(49183)
师范大学(46180)
基金
项目(273907)
科学(213648)
研究(199556)
基金(195839)
(170603)
国家(169125)
科学基金(143983)
社会(123738)
社会科(117055)
社会科学(117022)
(107919)
基金项目(104888)
自然(93713)
自然科(91439)
自然科学(91413)
教育(91374)
(90893)
自然科学基金(89745)
编号(82598)
资助(81150)
成果(67537)
(61744)
重点(61377)
(59834)
课题(57383)
(55843)
科研(52137)
创新(52106)
教育部(50694)
大学(50357)
期刊
(186196)
经济(186196)
研究(122637)
中国(79596)
学报(65766)
(64402)
科学(61125)
管理(56792)
(55410)
大学(48701)
教育(47383)
学学(45645)
农业(44360)
技术(35756)
(35241)
金融(35241)
业经(31432)
经济研究(28841)
财经(28357)
问题(26008)
(24205)
(22937)
图书(22409)
技术经济(20709)
理论(19897)
科技(19384)
商业(19300)
(19013)
资源(18994)
现代(18710)
共检索到612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江智  保继刚  
20世纪 80年代之初 ,深圳和珠海旅游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极为类似 ,但是 2 0年来两个城市旅游的发展模式却完全不同。本文研究发现 :城市旅游发展取决于需求结构和相对优势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基于旅游体验本质的需求结构的变化 ,决定了同一类型的旅游城市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不同类型的旅游城市变化规律差异较大。另一方面 ,城市旅游驱动机制决定了相对优势的变化 ,旅游驱动机制演变轨迹的不同正是造成各个城市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模式差别的主因。由此可见 ,城市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 (主要是需求结构的变化 ) ,适时培育和转变驱动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保继刚  刘雪梅  
作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 ,城市旅游引起了多方的注意。然而国内外对城市旅游的研究却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有关动力系统问题的专题讨论更少之又少 ,并且已有的关于城市旅游发展动力问题的探讨基本上都是一种经验性的定性分析或个案研究 ,尚无定量研究和数学方法的应用。本文在给出城市旅游发展 8大动力因子的基础上 ,以广东省 14个地级市为例 ,试图通过量化的途径对城市海外旅游发展的各动力因子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并在揭示现状的基础上对将来的变化作出预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鲁明勇  尹贻梅  
旅游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与区域旅游的发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旅游研究与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呈现共同演化趋势;旅游研究的内容重心跟随区域旅游发展而不断深化;旅游研究的人员分布以区域内本地学者为主体并以区域为中心向外层扩散。文章以湘鄂渝黔边区20年来的旅游研究文献为例,分析了上述规律与原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汤澍  严伟  葛怀东  
城市旅游具有吸引力非特定性、动机广泛性以及行为社会趋同性等特点。本文认为城市旅游发展必须要注意旅游与城市的整体性、城市与区域的整体性以及内部结构的整体性,才能实现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城市旅游的价值;而城市旅游的多元发展是实现城市旅游发展目标、塑造城市旅游结构及满足城市游客具体需求的基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璜  
世界城市是全球生产、控制和创新中心。世界城市的本质是城市的所有联系、城市功能由其在世界城市网络中所处地位决定。旅游联系由于创新功能、服务功能和企业战略等机制而成为世界城市的最重要联系。广州作为迅速崛起的世界城市,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将为旅游业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旅游业又将促进世界城市创新、服务和产业运行等综合功能的发挥,最终形成世界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明珠  徐松浚  
以旅游体验和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以广东中旅南海旅游产业园为例,梳理并总结旅游产业园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误区。研究认为:旅游产业园的核心和本质是提供或服务于提供旅游体验,按内容可划分为主题型、工业型和混合型;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关键因素(资源、产业、区位、制度)与运行规则(市场引导、企业合作、区位重构、政府推动、自我发展);一般而言,旅游产业园由一系列通过纵向支持或横向合作紧密联系的网络组织组成,并形成核心层、主体层、辅助层、外部层四个层级结构。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园发展面临的两大误区是机会主义引致的盲目开发和理论欠缺引致的偏离发展,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和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深入结合将有助于旅游产业园的科学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里  罗能生  王良健  
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国内旅游城市正面临着旅游产业发展动能力不强,致使区域各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张家界市应依赖地区特色的绿色资源,面向旅游市场,重点发展旅游产品中的地区特色的绿色旅游商品,进而依靠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从横向和纵向上带动与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鸿  
文化是旅游业创建品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要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体系。创建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城市旅游文化,是城市发展旅游业、向国际文化旅游城市迈进的有效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河有  长安  吴艳茹  
主题化发展已成为城市旅游实践中的常见现象。旅游城市间的竞争、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树立独特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主题化发展的基本动因。在对众多城市实践调研基础上,根据主题化旅游产品的数量规模、分布、形态、参与主体等方面的差异,将城市旅游主题化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和层次:即发育期、雏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每个旅游城市都有主题化发展并逐步升级的趋势,但处于不同阶段的时间长短各有差异,而且并非所有城市都能达到主题化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在主题化发展进程中应避免模仿和复制,应树立与众不同的个性主题并保持主题稳定,同时吸引全民参与优化城市旅游主题形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萍  
夜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发达城市重要的消费形式和经济增长点。夜间旅游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夜经济的兴起,分析了夜间旅游的特点和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夜间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芳  曹海霞  
当前,采取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策略是符合我国现实状况的。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本文中,笔者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在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应从开放、创新、绿色等多个角度,借助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实现城市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最终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永君  李春雨  刘海颖  
发展旅游业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三产融合、带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天津市下营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实践为例,基于共享发展的理论视角,研究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实践的内在机制和运行逻辑。研究表明,(1)全域旅游是一项关联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以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带动全域范围内一二三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旅游驱动的产业融合是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其产业发展机制是通过全域旅游的引流效应集聚大量消费者并形成在地化市场;基于旅游带动的产业拓展和协同实践,促进设施农业、采摘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旅游服务的兴起;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则为在地化市场提供商品,并通过建立相应的产品展示和体验中心,拓展出旅游服务功能。(3)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构成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土地资金或劳动力入股、劳动务工等方式形成基于地租、股权分红和工资的利益联结;最为重要的是农户还可以通过投资经营民宿或农家院为全域旅游提供配套性服务获取较高的经营性收入。(4)以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有效实现的内在机制,其中在地化市场的形成是前提,三产有效融合发展是关键,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是根本,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舸,保继刚  
都江堰市旅游区位分析及旅游发展研究刘舸保继刚(广东省环境保护学校,广州)(中山大学地理系,广州)1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地位分析1.1旅游资源现状都江堰市旅游资源数量多,质量高,融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于一体,发展潜力大。其中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有青城山和都江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德云  吕斌  
选取美洲、欧洲、亚洲的六个跨界城市旅游合作案例,从合作背景、合作驱动力、合作制约因素、合作组织协调机制、合作过程、合作主体六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跨界城市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其成功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市场及民众的参与;提出了参与型跨界城市旅游合作机制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欢欢  
本文从旅游村定位、特色民宿产品、线上营销宣传、旅游乡村振兴四个方面对清远市1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得出旅游特色村发展存在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低、产品内涵浅层次、缺乏专业化一体化运营等困境,提出立足周边市场、多元化在线营销、深度挖掘资源内涵、设计高质量产品、组建专业化运营公司等旅游特色村发展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