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8)
- 2023(12997)
- 2022(11112)
- 2021(10142)
- 2020(8078)
- 2019(18702)
- 2018(18546)
- 2017(34709)
- 2016(18908)
- 2015(21221)
- 2014(21231)
- 2013(20801)
- 2012(19597)
- 2011(17932)
- 2010(18261)
- 2009(16711)
- 2008(16712)
- 2007(15128)
- 2006(13723)
- 2005(12888)
- 学科
- 济(80793)
- 经济(80678)
- 管理(54627)
- 业(48391)
- 企(37509)
- 企业(37509)
- 中国(27739)
- 地方(27675)
- 农(24144)
- 方法(21243)
- 财(19965)
- 业经(19841)
- 制(19839)
- 数学(17425)
- 数学方法(17194)
- 农业(16434)
- 学(15103)
- 银(14750)
- 银行(14732)
- 环境(14616)
- 融(14340)
- 金融(14334)
- 行(14192)
- 地方经济(14087)
- 贸(13601)
- 贸易(13582)
- 发(13370)
- 体(13260)
- 易(12991)
- 理论(12116)
- 机构
- 学院(265051)
- 大学(260205)
- 济(105492)
- 经济(102777)
- 研究(96530)
- 管理(93256)
- 理学(77366)
- 理学院(76264)
- 中国(75011)
- 管理学(74945)
- 管理学院(74406)
- 科学(58468)
- 京(58236)
- 财(52945)
- 所(49160)
- 江(44578)
- 中心(44337)
- 研究所(43548)
- 农(43303)
- 财经(39470)
- 范(38912)
- 师范(38567)
- 北京(37545)
- 业大(36181)
- 州(36157)
- 院(35679)
- 经(35257)
- 农业(32985)
- 省(32738)
- 经济学(31753)
- 基金
- 项目(167545)
- 科学(130718)
- 研究(127907)
- 基金(116937)
- 家(101331)
- 国家(100370)
- 科学基金(85170)
- 社会(79923)
- 社会科(75445)
- 社会科学(75433)
- 省(67635)
- 基金项目(62345)
- 教育(57790)
- 划(56268)
- 编号(53567)
- 自然(52235)
- 自然科(50839)
- 自然科学(50827)
- 自然科学基金(49823)
- 资助(45915)
- 成果(44712)
- 发(42184)
- 课题(39232)
- 重点(38529)
- 部(35646)
- 制(34959)
- 创(34758)
- 发展(34053)
- 展(33487)
- 性(32610)
共检索到433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步茵 黄明华
带形城市贯穿了西北地区东部城市体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高速发展中,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新建区的开发建设出现了各种棘手的问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带形城市新建区的具体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带形城市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借助相应的数学模型和GIS技术,建立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对城市新建区进行开发强度分区,并在地块开发强度具体确定时,以容积率为例,从土地使用性质、地块划分与规模、城市形态、控制指标值域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探讨适宜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新建区的开发控制指标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閤超成 邓小鹏 常腾原
为了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的针对性,以西北地区为例,对气候、地质条件以及城市面临的主要水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海绵城市评价指标和西北地区的特点,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4个方面构建该地区的海绵城市水文评价指标。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閤超成 邓小鹏 常腾原
为了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的针对性,以西北地区为例,对气候、地质条件以及城市面临的主要水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海绵城市评价指标和西北地区的特点,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4个方面构建该地区的海绵城市水文评价指标。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蓓佳
【目的】为了完善城市垃圾分类政策从而提升政策执行效果。【方法】本文基于“路径-效能”分析框架,以西北地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政策为分析对象,首先运用文本挖掘方法厘清垃圾分类的政策路径,再以此为基础构建PMC指数评价模型,对政策效能进行全面评估。【结果】(1)推进垃圾分类的政策要素包括导向要素(政策目标)、资源要素(基础设施、技术支持、人员配套、资助体系)和保障要素(宣传教育、监督考核、处罚方式、奖励机制),最终形成以政策目标为导向,给予配套资源,并为资源运用提供保障的政策路径。(2)6个试点城市的政策评级分别为良(西宁)、中(兰州、西安、银川、咸阳)、差(乌鲁木齐),整体平均水平为中,除基础设施外,其余变量均有待提升,其中奖励机制的效能提升空间最大。(3)各城市政策均在部分变量上存在内容或实施细则的缺漏,而不同政策的内容缺失方面和程度都不尽相同,致使政策改进的参考路线也有所区别。【结论】从补充政策内容细则和制订差异化完善路线两方面提出政策优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世金 颉佳
以西秦岭迭山车巴沟景区为典型案例区,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简称《标准》),评估了车巴沟景区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对比分析了毗邻地区旅游开发的优劣势,初步探索了车巴沟沟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开发方案。结果显示,沟域垂直带谱分异特征显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中下游区域,其上游主要分布为气象、气候、地质等自然旅游资源。沟域景观类型多样,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分别占国家标准的100%、91.30%和83.64%。根据景区旅游资源的海拔空间分异规律,提出了“一一三”的旅游总体空间规划格局。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车巴沟“甘南之巅,避暑天堂”的一级旅游形象。在保障机制方面,应加大顶层设计,统一管理,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沟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可达性。同时,要拓展营销渠道,提升沟域旅游知名度。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加大沟域生态与文化的双重保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静 段汉明
兰州地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对城市发展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城市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上聚集发展,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均衡性特征。随着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也在不断的扩张,但兰州城市由于其周围特殊的地域环境,不能无限制的"外溢"式发展,而必须选择一种适合于不连续城市用地的空间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就是在现有的城市建设区以外开辟与老城平行,并能容纳新产生的城市职能的新城区。通过对兰州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兰州城市空间跳跃式发展的必然性和跳跃的方向。为西北地区城市发展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空间不连续 兰州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昝欣 李孟刚
欠发达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条件、水资源、土地资源、人口及劳动力资源、农机设施与科技水平、思想观念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西北地区的粮食安全在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结构、粮食供需与对外依存、粮食生产的比较收益等多方面都有所表现。针对西北地区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虚拟水资源"战略,调剂不同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优化粮食结构,统筹地区发展;关注人口增长和有效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提高农业人口素质;在保证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实施的同时,建立预防突发情况的应急机制。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粮食安全 虚拟水资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宗顺 张海鹏 岳超 杨红强 张寒
造林增汇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但其碳中和效果背后的成本有效性不可忽视,这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重要。基于西北地区GIS平台数据,构建地理—经济—生态三维整合分析框架,采用环境因子叠加模型和土地利用动态优化模型,从自然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两个角度识别了西北地区边际可造林区域,采用Richards生长方程预测了造林碳汇潜力,以此为基础拟合了碳汇供给曲线,并对西北地区造林增汇的成本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满足自然和经济双重可行性的造林土地面积为102.71万hm2,仅占自然可行造林土地面积的20.56%。其中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主要分布在青海和甘肃两省。(2)西北地区造林的碳汇潜力为9.37 Mt CO2/年,到2060年能够为该地区碳中和目标提供约9.70%~15.06%的贡献,不可忽视。(3)西北地区造林增汇的平均成本为948.81元/t CO2,相比于能源碳减排路径,整体上不具有成本有效性。且在迫切应对气候变化情景下,西北地区造林增汇的成本有效性更弱。据此,提出强化造林增汇对碳中和贡献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琦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向“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然而,通过在西北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无论在法人治理结构还是在行业管理体制及经营风险补偿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限制其健康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创新思路:在法人治理结构上采取“动态”的股份合作制;在经营上实行合作金融与商业金融相结合的混合经营制;在行业管理上实行省级信用联社和县(市)级信用社的两级法人体制。并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对这一创新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焦书乾
两汉、唐、清为西北地区古代城市发展的三个高峰期。政治军事因素在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机制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水资源条件一直严重地制约着西北地区城市的地域分布。城市的职能性质一般比较简单,多为行政军事方面的,但也产生过一些如国都、宗教圣地、商业中心等特殊职能的城市。
关键词:
古代城市,起源,演变,西北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阶
一、在我国的战略区位分析本文所指川西北地区包括四川省甘孜、阿坝两州,面积236190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40.60%,属我国三级阶梯大地形中最高一级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三个经济梯度地带中西部不发达的一部分,与青、藏、甘、滇等四省(区)接壤,这为一般省级以下的开发区中所鲜见。川西北地处四川盆地经济较发达区西侧,是我国大陆内部典型封闭区域之一。但其与四个省(区)连成一体,具有向外省开放的条件。有两特点值得重视: (一)经济上的东向性。川西北目前的经济联系,主要向四川盆地东倾。经济引力主要来自东部。主要产品、商品、物资、信息、人才、市场、技术等流向四川盆地,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新军
西北地区的城市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区域经济落后的制约。本文以类型的划分为基础,提出了西北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大城市主要应完善城市外部功能和内部地域结构,小城镇的发展重点是要促使乡镇企业的集聚和规模化经营,工矿城市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城市发展 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志良
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与对策张志良1西北地区城市化现状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与其高速新干线分不开;美国西部的开发与环太平洋铁路的贯通密不可分。同样,陇海──兰新铁路及其交叉的兰青──包兰铁路是西北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北疆铁路与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辛建荣 庄小丽
以鄂西北地区的襄樊市、十堰市和神农架林区为例,分析了该区的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旅游资源特征,旅游环境现状及其开发优势;阐述了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规划对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和扶贫旅游的现实意义。本区的多数县市处于山地环境,地形崎岖,交通受到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扶贫任务依然艰巨。本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些资源的品位也很高,可以总括为"531优势":即人文旅游资源的五大文化特点———楚国发祥地(楚文化)、三国之源(三国文化)、流放文化、道教文化、郧阳猿人(古人类文化),形成明显的锁定效应;自然旅游资源的三大品牌———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神农架,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声誉的郧县恐龙蛋化石基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