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28)
- 2023(5092)
- 2022(4127)
- 2021(3574)
- 2020(2841)
- 2019(6498)
- 2018(5870)
- 2017(11569)
- 2016(5672)
- 2015(6389)
- 2014(6188)
- 2013(6157)
- 2012(5512)
- 2011(5012)
- 2010(5389)
- 2009(5377)
- 2008(4192)
- 2007(3611)
- 2006(3386)
- 2005(3093)
- 学科
- 济(26015)
- 经济(25995)
- 融(24131)
- 金融(24131)
- 银(21062)
- 银行(21059)
- 行(20549)
- 中国(18931)
- 业(15107)
- 管理(14955)
- 企(12403)
- 企业(12403)
- 地方(10989)
- 中国金融(10830)
- 制(8216)
- 方法(8153)
- 财(7726)
- 数学(7597)
- 数学方法(7509)
- 城市(6458)
- 业经(6073)
- 务(5720)
- 财务(5707)
- 财务管理(5701)
- 企业财务(5538)
- 农(5330)
- 事业(5029)
- 城市经济(4781)
- 体(4774)
- 理论(4472)
- 机构
- 学院(78508)
- 大学(77127)
- 济(34824)
- 经济(33793)
- 中国(28078)
- 管理(28035)
- 研究(27300)
- 理学(23528)
- 理学院(23226)
- 管理学(22821)
- 管理学院(22674)
- 财(17221)
- 京(16272)
- 科学(15250)
- 中心(14951)
- 银(14654)
- 银行(14157)
- 融(14032)
- 金融(13760)
- 财经(13694)
- 行(13296)
- 所(12591)
- 经(12431)
- 经济学(12230)
- 人民(11475)
- 研究所(11330)
- 江(11221)
- 经济学院(11181)
- 农(10440)
- 财经大学(10437)
- 基金
- 项目(53298)
- 科学(42504)
- 基金(39227)
- 研究(38828)
- 家(33602)
- 国家(33325)
- 科学基金(29456)
- 社会(26600)
- 社会科(25530)
- 社会科学(25522)
- 基金项目(21121)
- 省(20947)
- 自然(18013)
- 自然科(17626)
- 自然科学(17625)
- 划(17346)
- 自然科学基金(17263)
- 教育(16343)
- 资助(15515)
- 编号(14645)
- 发(12753)
- 重点(12060)
- 国家社会(11572)
- 创(11402)
- 成果(11315)
- 部(10989)
- 创新(10764)
- 发展(10625)
- 融(10584)
- 课题(10580)
共检索到124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荣增 王淑华
城市新区开发与建设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态势,但很多新区面临着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和基本功能薄弱、新区入住率偏低、产业竞争力弱、新老城区功能衔接不够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城市新区产业高级化战略、社会服务强化策略以及新区有机成长的路径。
关键词:
城市新区 产城融合 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春萌 谷人旭
"产城融合"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与城市空间整合。2004年鄂尔多斯建设的康巴什新区却因人气不足,房屋空置率高而被称为"鬼城"。究其原因在于未能实现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的有机融合。通过观察康巴什新区产城融合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现其转型升级的对策,包括吸收国内外经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采取优惠措施吸引人才、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以期实现康巴什新区的产城融合,并为其他新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产城融合 康巴什 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华东
"产城融合"不仅仅互为依托互为促进,而且互为渗透复合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并可创造更大生产力的新的经济社会复合体或新的经济社会形态。产城融合发展不能仅注重"产",而简单化和低估了"城"。"城"于"产"不仅是一个匹配关系,还有相互融入。从单纯生产力的角度考察,城市建设于实体产业具有互动力、促进力、辐射力、吸引力、再创造生产力及本身也形成生产力等多重生产力互融作用。"城"于"产"的互融性在城市建设特性中必然也会有所反映和体现,因此推进产城融合一体发展应重视城市建设特性的挖掘和体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昊 曹颖轶
选取2002—2021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评估国家级新区对所在城市产城融合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国家级新区显著提升了所在地区的产城融合,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理区位、城市行政级别、新区布局以及规划面积等维度,国家级新区对产城融合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周边地区的产城融合存在虹吸效应。为此,建议合理布局国家级新区,加快探索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产城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昊 曹颖轶
选取2002—2021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评估国家级新区对所在城市产城融合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国家级新区显著提升了所在地区的产城融合,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理区位、城市行政级别、新区布局以及规划面积等维度,国家级新区对产城融合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周边地区的产城融合存在虹吸效应。为此,建议合理布局国家级新区,加快探索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产城融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白洁 王磊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提升地区创新水平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发展不能脱离其所在的城市与产业环境,本文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平衡和职住平衡有利于提升高新区的创新绩效,本地消费平衡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明显。基础设施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受到产业集聚度的制约,即当高新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提升地区创新绩效,但随着高新区产业集群逐渐走向成熟,想继续通过高强度的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创新,效果已不再明显。鉴于此,本文从加强统筹规划、大力发展高新区服务业配套、引导就业人口就近居住和合理安排高新区软、硬件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区 产城融合 创新绩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烽
产城融合发展是国家级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大部分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投资乏力、发展动能不足、收支失衡、人口与产业聚集能力较弱、债务风险偏高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新区产业发展与新区建设相分离,缺乏良好的产城融合。为实现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新区间的协同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寻求产业错位发展;加快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破解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约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推动新区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补齐民生短板,统筹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强化新区城市品质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促进产城融合。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产城融合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白洁 王磊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提升地区创新水平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发展不能脱离其所在的城市与产业环境,本文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平衡和职住平衡有利于提升高新区的创新绩效,本地消费平衡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明显。基础设施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受到产业集聚度的制约,即当高新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提升
关键词:
高新区 产城融合 创新绩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代明
产城融合体现了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高新区作为区域产业聚集基地和现代化的新城区,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这是推进产城融合的有效突破点。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发展必须融入产城融合理念,重点是要完善发展规划,以空间布局的科学化实现产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以产业优化提升高新区发展的内生力和对城市的带动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功能齐全化促进高新区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关键词:
产城融合 高新区 产业结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思莹 李政 孙广召
利用城市面板数据,通过细化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张指标,考察了产业发展、城市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产业集聚与城市人口扩张、城市面积扩张均能有效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产城融合度较低时,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集聚与城市面积扩张均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而当产城融合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三者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并且随着产城融合程度的提升,产业集聚、城市面积扩张以及城市人口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也在逐渐增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宜章 赵玉奇 谢艳华 秦立春
基于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城市土地人口承载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经济新常态下通过产城人融合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可行路径,并采用2004—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产业因素和公共品供给有助于提升城市实际人口承载度,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城镇化思路导致城市空间利用率不足;土地城镇化未能同步地集聚和承载相应的人口,但在产城因素协同作用下城市用地扩张会产生区制性转移效应。以"产城人融合"为思路,促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张与产业结构、城市公共品覆盖能力及用地结构相匹配,推动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和建设投资规划的多规融合,实现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同与城市土地高效利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学成
目前产城融合已成为我国城市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园区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提出并论证了文化产业园区与城市建设互动发展的共同影响因素;然后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提出并论证了文化产业园区和城市建设之间存在融合及正向互动发展关系,同时分析并得出了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影响程度等结论;最后从政府支持、市场驱动、园区发展和城市建设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永伟 彭宏业 陈怀录
开发区的建设对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西北部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产城融合"理念是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战略。文章对"产城融合"的理念内涵做了深入解析,分析该理念下在西北河谷型城市郊区建设工业园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进而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郊区卧龙川园区规划研究为例,从产业、交通、配套体系、生态以及实施时序五个方面提出了"产城融合"理念下的规划应对策略,并初步总结了该类园区规划的模式,以期为同类园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城融合 西北 河谷型城市 工业园规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学成
目前产城融合已成为我国城市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园区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提出并论证了文化产业园区与城市建设互动发展的共同影响因素;然后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提出并论证了文化产业园区和城市建设之间存在融合及正向互动发展关系,同时分析并得出了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影响程度等结论;最后从政府支持、市场驱动、园区发展和城市建设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悦
产教科城深度融合是加快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有效产出区域城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实践中依然存在区域城市、行业、产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发挥不充分,校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等问题。文章在分析高职产教科城融合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产教科城生态体系体制机制,建立城行校企研多层进级互融并进组织架构,规范拓展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出入口,实施产教科城平台+高职产业学院、科技研发投入+人才培养产出校企共荣共享策略,补齐产教融合建设短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