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0)
- 2023(14328)
- 2022(12536)
- 2021(11890)
- 2020(9789)
- 2019(22800)
- 2018(22571)
- 2017(44068)
- 2016(24198)
- 2015(27057)
- 2014(27145)
- 2013(26719)
- 2012(24808)
- 2011(22268)
- 2010(22370)
- 2009(20311)
- 2008(19987)
- 2007(17336)
- 2006(15500)
- 2005(13679)
- 学科
- 济(95968)
- 经济(95866)
- 管理(69417)
- 业(65896)
- 企(54421)
- 企业(54421)
- 方法(39297)
- 数学(33639)
- 数学方法(33189)
- 农(28051)
- 中国(27233)
- 地方(24564)
- 财(24000)
- 业经(21441)
- 学(21295)
- 农业(18637)
- 制(17860)
- 贸(16400)
- 贸易(16388)
- 易(15830)
- 理论(15723)
- 环境(15544)
- 策(15513)
- 和(15393)
- 务(15056)
- 财务(14988)
- 财务管理(14963)
- 划(14372)
- 技术(14215)
- 银(14132)
- 机构
- 大学(334675)
- 学院(334575)
- 管理(134772)
- 济(130694)
- 经济(127480)
- 理学(115558)
- 研究(114445)
- 理学院(114183)
- 管理学(112322)
- 管理学院(111681)
- 中国(86092)
- 京(73261)
- 科学(71150)
- 财(60569)
- 所(56664)
- 农(53803)
- 中心(52253)
- 研究所(51438)
- 江(50633)
- 业大(49643)
- 财经(47862)
- 北京(46647)
- 范(46302)
- 师范(45985)
- 经(43393)
- 院(42683)
- 农业(41617)
- 州(41314)
- 经济学(37373)
- 师范大学(37198)
- 基金
- 项目(228444)
- 科学(179185)
- 研究(169068)
- 基金(164164)
- 家(142324)
- 国家(141071)
- 科学基金(121426)
- 社会(104733)
- 社会科(99087)
- 社会科学(99059)
- 省(88270)
- 基金项目(87838)
- 自然(79476)
- 自然科(77449)
- 自然科学(77429)
- 教育(76582)
- 自然科学基金(75994)
- 划(75124)
- 编号(70817)
- 资助(66746)
- 成果(57636)
- 重点(50726)
- 部(49628)
- 发(49208)
- 课题(48561)
- 创(46774)
- 创新(43527)
- 科研(42697)
- 项目编号(42595)
- 教育部(42344)
- 期刊
- 济(148799)
- 经济(148799)
- 研究(101711)
- 中国(66557)
- 学报(49666)
- 农(49157)
- 管理(48828)
- 科学(48633)
- 财(45464)
- 教育(38515)
- 大学(37620)
- 学学(35186)
- 农业(33527)
- 融(30938)
- 金融(30938)
- 技术(28524)
- 业经(24948)
- 财经(22075)
- 经济研究(21830)
- 问题(21022)
- 经(18762)
- 图书(18644)
- 资源(17111)
- 业(16855)
- 现代(16540)
- 理论(16492)
- 科技(16241)
- 技术经济(15601)
- 发(15482)
- 版(15341)
共检索到501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蓓蓓 周舟 晏学丽
从城市发展阶段来看,由于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且存量用地挖潜成本较高,通过多中心、多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格局来实现人口疏导与区域的均质化发展,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从现状来看,城市中心城区与新区间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完全联通,两者间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差距。同时,为达到均质化发展的目标,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由于发展的滞后性,新区地方性财政收入的重要依托仍为房地产,进而导致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蓓蓓 周舟 晏学丽
从城市发展阶段来看,由于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且存量用地挖潜成本较高,通过多中心、多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格局来实现人口疏导与区域的均质化发展,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从现状来看,城市中心城区与新区间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完全联通,两者间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差距。同时,为达到均质化发展的目标,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由于发展的滞后性,新区地方性财政收入的重要依托仍为房地产,进而导致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佳雨 蔡秋阳 楚建群 杜雁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评估各街道的防灾能力、分布特征和疏散流距离成本,利用人口潜能模型和防灾避险疏散流模型的标准化差值,分析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各街道人口与绿地的分布状况及其空间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的人口潜能呈同心圆结构分布,以武汉市的老城区为中心,逐层降低;其绿地防灾避险疏散流分布无明显规律,各街道差异明显;武汉市整体的绿地防灾避险能力较弱,沿江街道的绿地防灾规划不合理,二环与三环线中间街道的人口潜能与防灾避险疏散流匹配较好。筛选出了绿地防灾避险功能有待提高的街区,分析了其落后的原因,提出了增加绿地面积、提升绿地防灾避险能力、完善防灾避险疏散通道三种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存颂 黄经南 刘奇志
快速城镇化给我国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副产品”——非正规空间。在诸多老旧社区中,由于历史、产权、管理体制等原因,被流动摊贩等就业人口临时占用的非正规公共空间更是广泛存在,并成为目前社区改造规划工作中的难点。文章总结了老旧社区非正规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此类公共空间治理的规划策略,即原址保留划定摊贩空间、分时段引导功能转换、社区柔性管理。最后,文章以武汉市六合社区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
非正规空间 复合功能 流动摊贩 社区改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满 严明瑞 朱俊青 单卓然 姜浩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随着绿色TOD模式研究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轨道交通是否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展开了广泛探讨。该类研究主要以城市或区域等宏观尺度为对象,而忽略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及站点等微观地区的影响。文章以武汉市6条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为例,评估轨道交通对站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探讨TOD模式指标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TOD模式优化策略。结果发现,轨道交通对多数站点空气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不同站点间的影响差异较大。站点地区的工业用地占比、绿地与水域占比、土地混合度、容积率等因素与空气质量具有相关性。高水平的土地混合,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空气质量;开发集聚度越高,城市越紧凑,空气污染改善越明显;合理的交通接驳方式,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可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应通过高水平的土地混合、紧凑的空间形态、完善交通接驳等措施,优化轨道交通TOD建设,提升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关键词:
轨道交通 TOD模式 站点 空气质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金
转型时期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既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挑战,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也是为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汉阳区的用地概况汉阳区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区工业基础扎实,但服务业发展不足,目前正经历传统产业腾退,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新旧交替关键时期。从土地利用来看,增量开发与存量改造并重。目前土地利用中待建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奇 魏俊辉
传统规划体系里城市外边缘区尚未形成明确和系统的规划管控体系,难以统筹解决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四川省开展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其中城乡融合片区大致相当于城市外边缘区,给统筹解决城市外边缘区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提供了工作基础。在资本循环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城市外边缘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困境,从人口、产业、空间、设施、环境与规划管理六个方面搭建策略框架,重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循环机制,发现、挖掘并提升创造城市外边缘区的新价值。最后以南充市某城乡融合片区为例探讨了城乡融合理念下城市外边缘区国土空间规划实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正洪 马啸宇 焦洪赞 陈伟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土地资源紧缺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域,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由于面积小、选址灵活,既能缓解因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导致大型公园绿地不足的影响,也能促进对城市中心区域街头空地资源甚至是边角废地的合理利用。针对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中缺乏足够科学性的缺陷,本文提出数据导引下的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对手机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人口分布的时空特征,采用两步移动搜寻法得到该区域居民对微型公共空间的需求情况,作为其选址的宏观依据,再通过"众规武汉"微信数据,作为公众需求意愿的修正,最后利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具体选址点进行适宜性分析,以之作为城市微型公共空间布局的科学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宁 张佳 胡迅
美国已在各层次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划)中纳入城市农业相关内容,主要策略包括:修订区划代码,新增城市农业用地类型,放宽其他类型城市用地对农业的兼容性,确立城市农业合法地位;出租公有土地,制定减税等措施,保障城市农业用地供给;制定管理条例,涉及土壤、堆肥和动物管理等方面,以控制城市农业的负面影响。借鉴美国经验,中国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将城市农业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以推动城市农业的稳定发展;将城市农业作为优化城市存量空间的手段之一,以保障城市农业的用地供给;健全城市农业的环境管理细则,以控制城市农业的负面影响,使农业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城市农业 城市规划 食物系统 策略 美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涂放 亢德芝
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了土地储备供应制度,成为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配置土地资源的制度创新。武汉市在近20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地储备制度和交易许可制度相结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土地市场运作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土地储备制度。武汉市土地市场概况2009年~2013年的5年内,武汉市土地市场基本在较高水平上平稳运行。出让用地总面积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阳 李松涛 孙伟 戴雅希
在高速铁路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背景下,由于高铁站点周边地区规划实践忽视了生态协调和站区多元发展诉求等内容,多数站点地区在空间演化过程中呈现了城市风貌被破坏、功能开发房地产化和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基于修整空间为规划的整体框架,在判断站区前期空间演化规律和辨析现状核心问题的基础上,明确空间修整要素和目标,并结合历史和自然资源禀赋重建站区特色空间、功能结构调整和道路交通统筹。河南洛阳龙门高铁站区在修整行动引领的框架下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规划片区风貌修复、功能修补和交通整合策略,期望为现阶段我国即将进入存量土地开发的高铁站区空间优化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高铁站区 空间规划 修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丽丽 徐鹤 朱坦 吴婧
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其他规划的科学性,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状况影响重大。本文论述了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探讨了我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思路和技术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红霞 谭术魁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土地市场调控政策工具时滞的类型及其产生,研究土地供给控制政策工具对商品房上市的时滞效应。研究方法: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发现土地供给控制政策工具的时滞:(1)效应显著;(2)持续长;(3)影响市场运行;(4)具有正负向作用。研究结论:调控政策工具的时滞与传导机制和市场主体的预期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当进行相应调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韦 熊向宁 王芳 黄广生
研究目的:基于国家行业规程对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及土地定级技术路线进行再认识,并提出一种兼顾城市规划影响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途径。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地价潜力模型,揭示城市规划对土地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模型测算结果提炼成城市规划因素因子,纳入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后参与多因素综合评价确定土地级别。研究结果:城市规划通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综合部署各项城市建设对土地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兼顾城市规划因素的土地定级技术路线不仅能克服传统土地定级的局限,而且对现有国家规程的技术框架进行了扩展。研究结论:武汉市商业用地定级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技术路线的有效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郑义
在城市安全规划的框架下,加入产业安全规划的内容,与土地利用安全规划相互融合,创新的开展产业功能区用地评价对发现产业功能区土地安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城市安全、规划框架、土地利用及产业发展,将产业功能区作为城市安全的关键所在,以武汉市光谷生物城为例,构建产业功能区土地利用安全评价的方法、体系和模型。结果显示:光谷生物城土地利用安全方面存在绿地及防护用地偏少、抗灾减灾服务用地预留不足、建筑布局未满足风险防控要求等问题。建议应首先安排高水平科研机构用地,其次优先安排专业服务机构用地,最后为企业提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