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3)
- 2023(11039)
- 2022(9628)
- 2021(8891)
- 2020(7280)
- 2019(16847)
- 2018(16691)
- 2017(31829)
- 2016(17458)
- 2015(19850)
- 2014(20008)
- 2013(19450)
- 2012(17908)
- 2011(15949)
- 2010(16254)
- 2009(15175)
- 2008(15076)
- 2007(13699)
- 2006(11633)
- 2005(10291)
- 学科
- 济(68150)
- 经济(68080)
- 管理(47989)
- 业(43453)
- 企(36008)
- 企业(36008)
- 方法(30956)
- 数学(25953)
- 数学方法(25655)
- 中国(21098)
- 农(19153)
- 财(17865)
- 地方(15409)
- 业经(15256)
- 学(13827)
- 理论(13731)
- 贸(13353)
- 贸易(13348)
- 易(12910)
- 制(12751)
- 农业(12475)
- 和(11653)
- 务(11292)
- 财务(11260)
- 财务管理(11221)
- 环境(10564)
- 企业财务(10502)
- 银(10238)
- 银行(10213)
- 行(9651)
- 机构
- 学院(248280)
- 大学(244363)
- 济(94918)
- 经济(92467)
- 管理(91014)
- 研究(78245)
- 理学(77899)
- 理学院(76935)
- 管理学(75381)
- 管理学院(74896)
- 中国(58804)
- 京(51419)
- 科学(49161)
- 财(44771)
- 农(39675)
- 所(39275)
- 江(38658)
- 中心(37486)
- 业大(36096)
- 财经(35755)
- 研究所(35363)
- 范(34674)
- 师范(34317)
- 经(32212)
- 北京(31911)
- 州(31495)
- 农业(31436)
- 经济学(29528)
- 院(28200)
- 技术(28195)
- 基金
- 项目(161284)
- 科学(125208)
- 研究(120390)
- 基金(113299)
- 家(97581)
- 国家(96717)
- 科学基金(82760)
- 社会(74262)
- 社会科(70195)
- 社会科学(70173)
- 省(65115)
- 基金项目(60410)
- 教育(57054)
- 划(54109)
- 自然(52542)
- 编号(51598)
- 自然科(51297)
- 自然科学(51281)
- 自然科学基金(50299)
- 资助(45659)
- 成果(41921)
- 重点(36390)
- 课题(35718)
- 发(35344)
- 部(34841)
- 创(33583)
- 创新(31192)
- 大学(30899)
- 项目编号(30855)
- 科研(30748)
共检索到361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倪军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人化",即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环境的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城市文化的内涵、本质出发,分析了城市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是地域性、包容性与选择性、多样性与连续性、可视性。利用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空间、城市符号、城市活动三类要素对城市文化进行解读,力图建立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的关联,探索利用城市设计要素表现城市文化的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新跃 仲德崑
城市文化建设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要求,与中国社会全面转型的背景相适应,公共文化的建构是当下文化转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采取从文化视角探讨城市设计的路径,目的是研究城市设计促进公共文化发展的可能性。以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归纳了基于公共文化理念的若干城市设计指标,根据这些基本指标,建立城市设计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以此作为分析评价城市设计是否可以促进公共文化、促进理想城市场所形成的标准。
关键词:
公共文化 指标 框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刚 隋杰礼 王骏 于英
通过梳理存量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论述存量城市设计主要特征,试图从系统观和过程方法论角度提出构建三大内容合集:一是技术理性合集(如空间形态设计、既有建筑改造的方法与技术、空间质量评价等);二是社会理性合集(如公众参与、程序正义、经济利益分析等);三是社会控制合集(如政治目标、法律法规、规范导则系统、流程设计等),并就存量城市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概括与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立红 荀志远
建设可持续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目标,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城市的重要特征,城市文化的生态平衡是城市生态平衡的精神内容。基于文化生态平衡对可持续城市设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重新界定了城市设计的内涵,并从城市整体定位设计和具体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可持续城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文化生态平衡 可持续城市 城市设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国华 王永强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现行的规划管理体系,对其正在进行的转型和变化予以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设计在现行体系中的缺位,结合城市设计导则的运作提出了我国规划管理体系的重构方案。着重探讨了我国规划管理体系与城市设计导则的结合途径及其运作程序,创造性地提出了政府、学者、公众"三方协商机制"的运作模式,以作为导则运行的长效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晨宇 张建涛 李广慧
在我国,城市滨河水系的规划设计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郑州市"十里银河湾"周边地带城市设计为例探讨滨河水系的开发、更新与发展,提出规划应注重"功能多元整合、景观关联互动、要素开放渗透、整体活力发展"等相关理念,共同打造一幅刚柔相济、水景一体、突出整体性的生动城市景观。
关键词:
城市设计 灵动 活力 关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田涛 程芳欣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最主要的控制手段,是为城市设计实施而建立的一种技术性控制框架,当前国内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存在着或大而空,或对整体空间控制过细的问题,笔者以防城江一江两岸城市设计导则为例,提出了系统规划指导、分区规划控制、节点规划控制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 编制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润琪
今日西方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很多重要概念和语汇均是来自希腊的创造,城市设计也是如此,从古希腊开始,城市发展进入了设计阶段,奠定了世界范围城市发展的理性基础。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希腊 艺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曼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而文化融入则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和最终归属点。因此,应该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文化工作机制,并通过农民工自身的主动诉求和努力,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文化待遇,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关键词:
文化视角 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融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艳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城市人文缺乏、适住性降低等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城市设计,结合城市社会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边缘学科知识,提出加强现代城市社会中的人文设计的途径是注重社会情境设计,引进社会化设计方法,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城市社会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铌 李亮 杨瑛
城市设计的现代性本身就是一种富有生产力的力量,它不仅生产文化、建筑、设计与艺术,而且是延伸到过去与现在中去的一种创造性生产图式,由赋予其生命的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现代城市设计对人在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心境投入极大的关注,欲构建时空一体化、文化与自我认同,从中承传和发现时空的现代意义,以持续不断地进行现代城市设计创作。
关键词:
城市设计 现代性 原则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钢
根据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概念。认为这一概念将文脉、场所与生态设计结合了起来,是以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特点为依据的;认为地域性城市设计将会成为我国未来城市设计的趋势和方向,在地域性城市设计中应坚持设计与地域相结合,其中包括两个方面:设计与文脉相结合;设计与生态相结合。
关键词:
地域性 场所 文脉 生态设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乔怡青
为避免城市设计千城一面,根据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探讨了场所和场所精神的含义,分析了场所精神对城市设计的指导意义。以西安为例对城市设计细节表达提出了设计建议,认为应将场所精神结合到现代城市空间的设计中去,展现给人们一个本真的、良好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
场所 场所精神 空间 城市设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薛华培
目前城市边缘区在发展中存在着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分异等问题。要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必须在分析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加强统一规划,应用合理有效的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并重视城市设计的过程控制与实施保障,以促进城市边缘区和谐、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空间 环境 城市设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红岭
针对城市设计存在的性别盲视现象,提出城市设计应从性别盲视走向性别敏感,这是实现城市设计包容和公平价值的重要路径。分析了当代社会性别敏感视角从"女性关怀的性别敏感设计"转向"包容性的性别敏感设计"的趋势,强调空间设计应积极应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阐释了性别敏感的城市设计的核心议题与主要策略,包括以女性安全审计为主要策略的公共空间的女性安全议题,以社会性别分析和分性别数据统计为主要策略的促进空间性别平等的城市设计议题。在性别敏感的城市设计的制度落实方面,提出需要将性别敏感视角嵌入城市设计治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