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0)
2023(13007)
2022(10863)
2021(10018)
2020(7907)
2019(17685)
2018(17118)
2017(32541)
2016(17475)
2015(18990)
2014(18678)
2013(18181)
2012(16990)
2011(15552)
2010(15556)
2009(14424)
2008(13940)
2007(12240)
2006(10866)
2005(9948)
作者
(49882)
(41465)
(41359)
(39082)
(26493)
(20069)
(18672)
(15943)
(15775)
(14810)
(14170)
(14061)
(13504)
(12981)
(12899)
(12805)
(12389)
(12258)
(12092)
(11973)
(10332)
(10224)
(10000)
(9585)
(9422)
(9317)
(9293)
(9081)
(8522)
(8278)
学科
(74336)
经济(74257)
管理(45425)
(42055)
(32992)
企业(32992)
中国(26342)
方法(24695)
地方(22953)
(20624)
数学(19153)
数学方法(18932)
业经(18786)
(15049)
(14952)
农业(14339)
环境(13179)
理论(13081)
(12938)
(12861)
(12742)
贸易(12732)
(12727)
金融(12725)
(12719)
银行(12699)
(12390)
(12225)
地方经济(11688)
技术(11387)
机构
学院(244892)
大学(238752)
(96196)
经济(93935)
研究(88424)
管理(87393)
理学(73936)
理学院(72926)
管理学(71598)
管理学院(71124)
中国(65885)
科学(55287)
(51824)
(44974)
(44837)
(40888)
研究所(40520)
中心(39770)
(38146)
(36915)
师范(36537)
财经(35290)
业大(34507)
(32638)
北京(32610)
(31978)
农业(31916)
(31477)
经济学(29693)
师范大学(29288)
基金
项目(163043)
科学(128974)
研究(120185)
基金(116604)
(102087)
国家(101180)
科学基金(86525)
社会(77685)
社会科(73672)
社会科学(73657)
(65791)
基金项目(61712)
(54936)
自然(54475)
教育(54431)
自然科(53153)
自然科学(53138)
自然科学基金(52151)
编号(48328)
资助(46552)
(41193)
成果(38811)
重点(37269)
课题(34892)
(34581)
(34127)
发展(33047)
(32498)
国家社会(32182)
创新(31781)
期刊
(116195)
经济(116195)
研究(74154)
中国(51938)
(39101)
学报(37804)
科学(36295)
管理(33118)
(32860)
教育(29832)
大学(28138)
农业(26848)
学学(26611)
(23985)
金融(23985)
业经(21823)
技术(19686)
经济研究(18559)
财经(16914)
问题(16417)
(14813)
(14043)
(12529)
商业(12095)
科技(11549)
资源(11537)
现代(11529)
(11394)
(11280)
图书(10984)
共检索到375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芳  韩福文  
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工业发展进程中遗留下众多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文章从城市文化、工业文化与工业遗产三者关系出发,在梳理无锡工业发展历史脉络和总结无锡工业遗产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论述无锡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及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城市文化建设视角下无锡工业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基本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鸿雁  
近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有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等,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鹿磊  
辽宁地区工业遗产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进行旅游开发可促进城市文化特色的建设。论文分析了辽宁工业遗产的形成及其文化价值,阐释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与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关系,进而基于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视角提出辽宁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以利于促进辽宁工业遗产旅游和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炜  陈能幸  
文章引入世界遗产保护本真性理论,通过以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为例,提出了要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及其思路。希望通过对这一具体研究对象的剖析,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嘹歌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并以此为鉴,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若干思路和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国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传承发展,开发利用则是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丰富了旅游内容,旅游开发又促进了保护和传承发展。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形式。并在大保护概念的前提下,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寻求保护与开发的共同点,从而形成合力,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慧茗  何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接着对赣北非遗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赣北非遗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角度,从完善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建设非遗数字化工程、开拓非遗保护资金融资渠道、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以及在创意中进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策略,力求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旅游开发,达到合理管理、保护和传承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时书霞   李金峰  
特色村镇是甘肃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下,甘肃村镇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文章从甘肃村镇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入手,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村镇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人才建设路径,从而促进村镇遗产的发扬与传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爽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牛成喆  吴生智  
本文在理解工业遗产旅游起源与概念的基础上,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延伸开来,指出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及进行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能性和优势,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相应开发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发  
以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在晓起村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表明,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晓起古村落社区及其村民利用传统文化作为素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创造,从而实现了文化的再生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瑛  
文化遗产保护的灵魂——原真性是保护开发中的核心问题。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强调旅游主体体验真实性和旅游客体原真性互为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相契合。本文基于该理论,通过对太昊伏羲祭典这一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的实证分析,表明只要通过合理的开发和有效保护旅游客体的原真性,同时以多维、多层次的文化展示方式来满足旅游主体的原真性体验,就能够最终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延续、融合和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常玉生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敏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在广袤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绵延数千年的璀璨文明。那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书文、卷轴、雕刻、音律……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和象征,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文化遗产一般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性”和“实体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缺乏实物载体,其表现形式往往是传统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礼仪、节庆和体育等,但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立峰  鹿磊  孙滢悦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不仅可保护和弘扬城市文化遗产,而且可促进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城市加快文化特色建设的步伐。本文以国际社会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的经验为借鉴,以沈阳为例,分析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城市文化特色建设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促进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城市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京传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旅游一直是我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开始优化转型,旅游需求也正在转化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或因开发方式的粗放而与新时期效益与质量导向型集约发展方式相背离,或因其类型、层次的单一而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