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41)
- 2023(17273)
- 2022(14496)
- 2021(13469)
- 2020(10989)
- 2019(24877)
- 2018(24684)
- 2017(47379)
- 2016(25596)
- 2015(28589)
- 2014(27887)
- 2013(27423)
- 2012(25361)
- 2011(22808)
- 2010(23077)
- 2009(20898)
- 2008(20359)
- 2007(18111)
- 2006(16199)
- 2005(14245)
- 学科
- 济(103656)
- 经济(103553)
- 管理(79546)
- 业(76784)
- 企(64750)
- 企业(64750)
- 方法(43317)
- 数学(36809)
- 数学方法(36362)
- 中国(30690)
- 农(28212)
- 业经(26640)
- 财(26295)
- 技术(23667)
- 地方(22754)
- 贸(22458)
- 贸易(22446)
- 易(21878)
- 学(20396)
- 农业(19089)
- 制(18267)
- 理论(17979)
- 策(16462)
- 和(16097)
- 银(16074)
- 银行(16034)
- 环境(16000)
- 务(15630)
- 划(15602)
- 财务(15558)
- 机构
- 大学(359816)
- 学院(359391)
- 管理(147260)
- 济(146069)
- 经济(142755)
- 理学(127393)
- 理学院(125966)
- 管理学(124039)
- 管理学院(123347)
- 研究(120070)
- 中国(89198)
- 京(77023)
- 科学(72506)
- 财(66333)
- 所(58290)
- 中心(54255)
- 江(53537)
- 研究所(52827)
- 财经(52736)
- 农(52410)
- 业大(50660)
- 范(48736)
- 北京(48648)
- 师范(48382)
- 经(48007)
- 院(44559)
- 州(43362)
- 经济学(43069)
- 农业(40548)
- 师范大学(39134)
- 基金
- 项目(246169)
- 科学(196048)
- 研究(183643)
- 基金(179278)
- 家(154787)
- 国家(153484)
- 科学基金(133881)
- 社会(117172)
- 社会科(111224)
- 社会科学(111198)
- 省(95627)
- 基金项目(95425)
- 自然(85793)
- 教育(83873)
- 自然科(83853)
- 自然科学(83837)
- 自然科学基金(82355)
- 划(80024)
- 编号(75105)
- 资助(72023)
- 成果(60622)
- 创(54264)
- 重点(54259)
- 部(54004)
- 发(52727)
- 课题(51680)
- 创新(49951)
- 国家社会(48248)
- 教育部(46780)
- 项目编号(46256)
- 期刊
- 济(160290)
- 经济(160290)
- 研究(109023)
- 中国(70082)
- 管理(55687)
- 学报(50641)
- 科学(49455)
- 财(48692)
- 农(46921)
- 教育(43500)
- 大学(39135)
- 学学(36384)
- 技术(33514)
- 农业(32798)
- 融(31522)
- 金融(31522)
- 业经(26505)
- 经济研究(25461)
- 财经(25023)
- 问题(21991)
- 经(21413)
- 图书(21324)
- 科技(19231)
- 技术经济(19194)
- 业(17659)
- 贸(17362)
- 现代(17360)
- 理论(17250)
- 坛(16359)
- 论坛(16359)
共检索到532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强 程占红 田祥宇
区域数字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现有文献主要关注区域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未对其是否存在空间策略互动行为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识别和检验。本文将技术创新扩散和创新竞争规避效应假说引入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空间特征分析中,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本地数字技术创新产出数量的上升会带动空间关联地区数字技术创新产出数量的上升,并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高于技术进步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策略互动形式来看,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表现出明显的向上竞争效应。第二,机制检验表明,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空间互动效应是由省界竞争规避机制驱动的,城市内部学习示范效应会弱化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效应,外部学习示范机制会强化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效应。第三,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创新产出表现出明显的技术进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高(低)数字技术创新产出城市间存在显著空间策略互动效应。研究结论对正确认识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行为和建立健全区域间数字技术进步协同促进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岳立 尹苑 黄晨曦
本文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实现城市碳减排的同时,显著促进了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机制检验发现,城市科技人才数量增加、产业结构升级、政府科技支出规模扩大,是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数字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集中在东、西部城市、成长型资源城市及非资源型城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薇钰 李元
在创新采纳决策过程中,把握和运用复杂技术知识应对创新决策中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成为决定个体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关键。而潜在采纳者基于一定创新倾向感知到的,创新与其现有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往经历和现实需求的匹配程度,即适配性能够强化各类潜在采纳者的采纳倾向,并由此成为决定个体创新采纳行为的决定因素。以知识适配关系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促进采纳行为的全面价值提供策略、关系导向交互策略和一体化沟通策略。
关键词:
技术创新采纳 知识适配关系 促进策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先锋 魏欣 肖远飞
数字技术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而科技金融政策能否为城市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2011—2022年282个地市级面板数据,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应用双重差分、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实证探讨了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的内在赋能机制。结果发现:(1)科技金融政策实施切实有利于激发城市数字技术创新,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科技金融政策能通过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增强科技人才储备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等方式间接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相比于试点政策的间接激励,现阶段的直接赋能效果更为明显;(3)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激励效果在沿海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一带一路”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证实了新发展格局下国家深化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有效释放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红利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军
本文构建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研究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空间策略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存在显著的策略模仿行为,这种空间互动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普遍提高,但是对研发费用、人力资本以及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基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支出三种政策工具的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周边地方政府税收优惠和财政支出在研发费用和创新产出方面均采取了互补的空间策略,而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则出现替代行为;财政补贴在研发费用、人力资本与创新产出上均采取互补的空间策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军
本文构建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研究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空间策略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存在显著的策略模仿行为,这种空间互动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普遍提高,但是对研发费用、人力资本以及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基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支出三种政策工具的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周边地方政府税收优惠和财政支出在研发费用和创新产出方面均采取了互补的空间策略,而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则出现替代行为;财政补贴在研发费用、人力资本与创新产出上均采取互补的空间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立斌 张梦雪
文章基于2007—2021年59个经济体15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溢出对全球价值链结构性权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前向溢出可通过提升产业数字化→促进价值链地位提升路径提升价值链结构性权力;后向溢出则可通过提升数字产业化→促进价值链地位提升路径提升价值链结构性权力。数字技术创新前向溢出对欧洲区域、发达经济体、中高技术制造业和简单价值链结构性权力在智能化阶段的提升作用更大;而后向溢出对欧洲区域、发展中经济体、低技术制造业和复杂价值链结构性权力在数字化阶段的提升作用更大。中国应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技术创新的前后向赋能潜力,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延展与深化,提升价值链地位与结构性权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春 韩伯棠 周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研究也被注入了新的约束条件。在新经济条件约束下,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微观作用机制、调控手段及其造成的结果差异成为研究的重点。首先,从中国经济转型情境的特点出发,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过程进行解构。其次,以解构的经济转型过程为基础,提出假设条件,在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模型基础上,构建一个包括三条主线,两类技术,三种状态的理论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存量、工资率和排污费率等因素对经济转型的启动条件、转型速度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考虑中国当前既要稳定经济增长又要控制污染的情境,提出依据经济梯度、充分发挥低碳示范区引领作用并分区施策的转型策略。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经济转型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康相武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活动经费不足、技术设备落后及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等,以及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宏观环境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都有待完善。针对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本文对国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从政府管理职能、企业家素质与企业制度建设、社会环境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增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策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孝明 陈珏宇 吴丹
数字金融依靠信息技术对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20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并验证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次,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辐射效应大于虹吸效应,本地数字金融发展对异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表现出“以邻为善”的效果;再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产业升级和刺激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数字金融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为理解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对我国数字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绿色技术创新 辐射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建
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和传统流通业深度融合,实现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流通业生产效率。本文在空间经济学视角下分析技术创新溢出对流通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并研究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异质性。实证检验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溢出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技术创新溢出的路径中人才溢出推动流通业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效应高于产业溢出,而产业溢出推动流通业数字化转型的间接效应则高于人才溢出。因此,流通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溢出的驱动作用,发挥本地区人才优势,同时积极招商引资,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启纯
本文基于理论探究和44个经济体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制度质量对技术创新产出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制度质量存在门槛效应,低层次制度质量国家的制度改进对技术创新产出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稳健性检验支持上述结论;中国的制度完善还有较大发展潜力,外商投资净流入和物质资本等具有优势,研发人员投入、教育公共开支和贸易开放度指标处于弱势。因此,中国应持续加强制度建设、增加研发投入及公共教育开支和吸引高质量外资等,以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产出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启纯
本文基于理论探究和44个经济体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制度质量对技术创新产出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制度质量存在门槛效应,低层次制度质量国家的制度改进对技术创新产出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稳健性检验支持上述结论;中国的制度完善还有较大发展潜力,外商投资净流入和物质资本等具有优势,研发人员投入、教育公共开支和贸易开放度指标处于弱势。因此,中国应持续加强制度建设、增加研发投入及公共教育开支和吸引高质量外资等,以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产出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吉亚辉 杨膨宇 齐欣
创新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会提高城市发展中城市资源量的使用能力与配置效率,由于资源总量的限制,城市间资源量会出现空间上的策略性互动。本文采用单区制杜宾模型、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选取2008-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市创新水平与城市资源量面板数据,探究了创新水平对城市资源量的直接影响与空间策略性互动行为。结果表明:创新水平会对城市资源量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并在产业协同集聚、市场化水平方面存在明显的最优门槛区间,但与此对应,存在人力资本的“瓶颈”限制作用;在以创新程度为划分的两区制模型中,创新程度较高的城市之间存在“逐优竞争”的策略性互动行为,创新程度较低的城市之间存在“向上竞争”的策略性互动行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菁鸿
强化环境规制、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日益趋紧的环境规制是否会影响技术创新?针对这个问题,论文以2000—2016年中国2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门槛效应,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环境规制能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具有连续性。第二,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相同,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第三,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过低和过高的环境规制强度均不利于技术创新。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波特假说 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