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55)
- 2023(19276)
- 2022(16151)
- 2021(15226)
- 2020(12899)
- 2019(29295)
- 2018(28767)
- 2017(53960)
- 2016(28923)
- 2015(32298)
- 2014(31692)
- 2013(30809)
- 2012(28156)
- 2011(25395)
- 2010(25305)
- 2009(23723)
- 2008(23176)
- 2007(20317)
- 2006(17552)
- 2005(15412)
- 学科
- 济(118941)
- 经济(118826)
- 管理(85972)
- 业(79668)
- 企(66738)
- 企业(66738)
- 方法(53640)
- 数学(46790)
- 数学方法(46235)
- 中国(34687)
- 农(31065)
- 财(29807)
- 学(27045)
- 业经(25636)
- 地方(23497)
- 贸(23043)
- 贸易(23026)
- 环境(22596)
- 易(22372)
- 制(21369)
- 技术(21184)
- 农业(20367)
- 理论(19084)
- 务(18697)
- 财务(18645)
- 财务管理(18604)
- 和(18466)
- 划(18120)
- 银(17912)
- 银行(17869)
- 机构
- 大学(405183)
- 学院(404885)
- 济(168399)
- 经济(165029)
- 管理(156805)
- 研究(137422)
- 理学(136087)
- 理学院(134502)
- 管理学(132074)
- 管理学院(131308)
- 中国(103664)
- 京(85250)
- 科学(83895)
- 财(75092)
- 所(67546)
- 中心(63202)
- 农(62720)
- 研究所(61793)
- 财经(60717)
- 江(58504)
- 业大(58010)
- 经(55307)
- 范(54049)
- 师范(53550)
- 北京(53353)
- 经济学(52714)
- 院(50343)
- 农业(49204)
- 经济学院(47491)
- 州(46706)
- 基金
- 项目(277471)
- 科学(220904)
- 基金(203952)
- 研究(201538)
- 家(178274)
- 国家(176859)
- 科学基金(152818)
- 社会(131054)
- 社会科(124268)
- 社会科学(124240)
- 基金项目(107856)
- 省(107359)
- 自然(98635)
- 自然科(96393)
- 自然科学(96368)
- 自然科学基金(94654)
- 教育(93388)
- 划(91098)
- 资助(82427)
- 编号(80029)
- 成果(63789)
- 重点(62944)
- 部(61680)
- 创(60912)
- 发(59629)
- 创新(56421)
- 课题(55350)
- 国家社会(55172)
- 科研(53370)
- 教育部(53254)
- 期刊
- 济(179634)
- 经济(179634)
- 研究(114959)
- 中国(76975)
- 学报(61461)
- 科学(58923)
- 财(58621)
- 管理(57032)
- 农(55920)
- 大学(46804)
- 学学(44048)
- 教育(42763)
- 农业(38608)
- 技术(34793)
- 融(33057)
- 金融(33057)
- 经济研究(29769)
- 财经(29717)
- 业经(28959)
- 经(25685)
- 问题(24432)
- 业(22097)
- 贸(19959)
- 技术经济(19814)
- 统计(19573)
- 科技(19332)
- 版(19261)
- 资源(19188)
- 策(18630)
- 图书(18585)
共检索到587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雨 满彩霞 徐瑷琳 史秋洁
城市空间是探讨城镇化特征、动力机制和效应的重要载体,但生态空间作为传统城市—自然二分对立认识论下被人类控制和支配的对象,却较少成为城镇化研究的主体。论文以深圳为例,从城市政治生态学视角展现了过去40余年深圳城—水关系的阶段性演化及其背后的权力结构关系变迁。研究认为,水是权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多元复杂的本体特征,它与城市发展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互建构。在深圳城镇化的不同阶段,国家、资本、自然展现出差异化的动态关系,塑造了水的商品化、去商品化、再商品化过程,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所需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支撑城市可持续运作的生态保障、提升城市长期竞争力的新动力。深圳城—水关系的演变揭示了中国环境治理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创新的过程。尽管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确保经济发展,以水为代表的城市生态空间出现了同质化和退化,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国家权力未必在资本和市场的扩张中出现“空心化”;相反,国家权力的主动介入修复甚至扭转了单一市场逻辑下的生态退化和社会不平等。这些新型的国家—资本—自然关系和社会经济实践,不仅呈现了人类寻找公平、正义、可持续城市建设的中国方案,而且为城市—自然辩证关系的理论深化提供了中国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洁 唐益谨 李锋
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基于市场环境、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文化4个生态因子,构建光伏产业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创新生态位超体积模型构建光伏产业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完成2009—2021年光伏产业创新适宜度评价与分析,对光伏产业创新生态位适宜度与产业创新产出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创新生态因子对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9—2021年光伏产业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平均值为0.5345,处于一般水平,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产业创新生态位适宜度与产业创新产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市场环境因子、创新资源因子对光伏产业创新产出呈正相关关系。从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开拓新兴市场、培育产业创新文化等方面,提出提升中国光伏产业创新适宜度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
生态学 光伏产业 创新适宜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建芸
文章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生态的含义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即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群体,建立生态的师生关系;积极配置思想政治理论课运行要素,构建和谐统一的教学有机体;重视改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环境,营造舒适有效的教学生态环境。
关键词:
课堂生态 教育生态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海建 杨磊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核心,过去一直以人才培养、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为基本着眼点进行和谐校园的构建,致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出现了比例失衡的现象。因此,应该切实立足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遵循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规律,针对影响生态化教学管理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审视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和创新高校教学管理的具体化建议。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高等院校 学生管理 创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伍新木 高鑫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城市水环境破坏严重。政府部门曾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水环境,但并未有效解决污染问题。由于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科技部在武汉市汉阳区启动"水专项"寻求有效的治理模式。由于采用新的制度安排,注重科学技术与管理制度的结合,明显改善了汉阳地区的水环境。"武汉水专项"的试验显示出市场机制在城市水环境治理这类公益项目中同样是有效率的。构建更加有效的城市水环境治理运作机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构建城市水环境治理运作机制的核心是在确保水环境改善的公共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水环境治理投入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城市水环境治理可以成为具有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祖亮 刘雅轩 王昭国
基于群落生态学相关理论,界定了城市关联等概念。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和2011年城市在岗职工数的面板数据,采用城市关联度模型,测算了要素流动量、功能效率、流动倾度和城市关联度等指标,从时间维和空间维分析了该城市群内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了影响城市关联度的因素,并提出了天山北坡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各城市行业要素流动量相差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演进其数值变化较大;多数城市的城市关联度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与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城市要素流动倾度不高有关;区域总体分布格局保持稳定,天山北坡城市群在中心城市带动下的集聚效应不断强化;第二产业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俊丽
基于生态学视角分析高职院校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可以发现环境生态困境、文化生态困境、行为生态困境以及心理生态困境的存在,使得高职院校课堂教学难以实现进一步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还须持续完善课堂环境生态、课堂文化生态、课堂行为生态以及课堂心理生态,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态课堂 高职院校 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彩梅 郭万达
深圳经济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是其基本路径。通过对政府在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中作用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新型研发机构载体、开放包容的文化以及适度有为的政府,是深圳持续创新的基本动力,其经验值得其它城市经济体借鉴。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小强
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出发,运用生态学、创新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以生态平衡和生态链思想研究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创新集聚优势,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从产业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创新网络系统的内涵,分析了集群创新网络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联性,构建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生态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生态性特征与其内在生态链结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冉征 郑江淮
政府政策如何有效引导企业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理论层面上,基于对政府创新政策历史演变的详细梳理,探讨了创新型试点城市政策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之间的差异,分析了试点政策如何通过优势互补和产学研合作途径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实证层面上,将发明专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接,构建更为全面的微观样本,系统检验了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微观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为促进专利数量的增长和推动企业技术领域的扩展。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的主要差别在于,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多样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2)创新试点政策特有的治理理念在政策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促进企业专利数量的增长,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从专利数量增长和技术领域扩展两个层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3)各地区政策执行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政策效力最强,提升了企业的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中部地区的政策只能提升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西部地区的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4)不同类型企业的政策收益不同,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其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均出现明显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郝亮 陈劭锋 刘扬
以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对深圳、桂林、苏北、太原四地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经验,并剖析现阶段治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及其背后原因。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带来的资源聚集优势是我国治理体系的显著特征,由此引发的路径依赖则造成了方案缺乏内生性与持续性、市场与社会等主体的制度执行能力较弱的局面。为此,须在健全相关制度与体制机制的条件下构建差异化的多元治理模式。即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与社会作用的经济治理体系,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同时,也要从增强法治意识、加强企业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增加资金投入、优化课程设置与培训等角度提高多元主体的制度执行能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彦 杜枫 许路曦
随着深圳进入存量管理时代,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存量空间功能提升、效益提升再开发受阻、多元主体的改造复杂性提升,以及城市规划体系的局限性显现等。为此,深圳不断寻求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创新发展。基于近年来深圳规划行业对城市发展单元的研究和实践,阐述深圳城市转型背景下,城市发展单元规划作为面向实施、面向过程和面向协调的综合规划,在协商模式、制度政策、开发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与探索。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发展单元 规划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波 谢金燕 王莉
基于深圳市2005、2010、2015和2020年专利申请和兴趣点数据,从微观尺度上(1 km×1 km单元格)展示深圳市4个年份的创新空间演化特征,并通过对各年份的空间自回归泊松模型进一步考察了创新环境各要素对城市创新空间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发现:(1)2005—2020年深圳市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创新产出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现象,创新空间结构经历了从“龙岗—南山双核心”向“南山—福田双核心、轴带状”的演化过程。(2)在创新生产要素方面,产业园区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信息科技企业替代制造业企业成为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同时,高校/科研机构也正向显著影响着创新产出。(3)在创新生产要素空间位置选择的相关因素方面,区域交通枢纽、区位与交通可达性均显著影响创新空间;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时间阶段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玉霖
一、引言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企业经营模式,同时随着其发展的扩大,对传统企业经营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的结合,具有节约资源、反应快捷、加快物料循环周期、提高服务客户质量等优点。但是电子商务在给企业带来优点的同时,也给众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传统型的企业如果没能很好的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则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当前众多企业所采用的都是工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林波 李伟涛 王维 熊严军
21世纪,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扩张不可避免地将大量的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和水域等发挥着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必需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中国经济特区深圳市为例,将景观生态概念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结合起来,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30%、40%、50%和60%生态用地的4种情景,分析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论文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