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7)
- 2023(12869)
- 2022(10758)
- 2021(9947)
- 2020(7791)
- 2019(17586)
- 2018(17347)
- 2017(32428)
- 2016(17615)
- 2015(19698)
- 2014(19882)
- 2013(19879)
- 2012(19406)
- 2011(18205)
- 2010(18849)
- 2009(17748)
- 2008(17491)
- 2007(16189)
- 2006(15158)
- 2005(14012)
- 学科
- 济(101470)
- 经济(101367)
- 农(50001)
- 业(49548)
- 管理(41521)
- 农业(33643)
- 地方(30263)
- 中国(30067)
- 方法(27283)
- 企(26329)
- 企业(26329)
- 业经(24074)
- 数学(23376)
- 数学方法(23106)
- 学(19794)
- 发(17797)
- 制(16695)
- 地方经济(16166)
- 财(14789)
- 融(14478)
- 金融(14477)
- 银(14130)
- 银行(14104)
- 环境(13863)
- 行(13812)
- 贸(13798)
- 贸易(13786)
- 发展(13690)
- 展(13656)
- 易(13170)
- 机构
- 学院(272737)
- 大学(268933)
- 济(121721)
- 经济(119099)
- 研究(105872)
- 管理(96453)
- 理学(81396)
- 中国(80967)
- 理学院(80268)
- 管理学(78771)
- 管理学院(78274)
- 农(65172)
- 科学(64364)
- 京(59208)
- 所(55366)
- 财(51253)
- 研究所(49720)
- 农业(49667)
- 中心(47364)
- 业大(44998)
- 江(44404)
- 范(39713)
- 财经(39409)
- 师范(39369)
- 北京(37572)
- 经济学(37286)
- 院(36802)
- 经(35538)
- 州(35167)
- 省(34590)
- 基金
- 项目(171085)
- 科学(134540)
- 研究(126363)
- 基金(122774)
- 家(107393)
- 国家(106365)
- 科学基金(89561)
- 社会(82867)
- 社会科(77968)
- 社会科学(77946)
- 省(68064)
- 基金项目(64845)
- 划(56143)
- 教育(54988)
- 自然(54608)
- 自然科(53293)
- 自然科学(53276)
- 自然科学基金(52286)
- 编号(51116)
- 资助(48683)
- 发(44152)
- 成果(42073)
- 重点(38768)
- 部(37256)
- 课题(36467)
- 发展(36100)
- 展(35552)
- 农(35127)
- 国家社会(34585)
- 创(34350)
- 期刊
- 济(159147)
- 经济(159147)
- 研究(88865)
- 农(69298)
- 中国(64206)
- 农业(46743)
- 学报(44578)
- 科学(43055)
- 财(35698)
- 大学(34649)
- 管理(34401)
- 学学(32985)
- 融(30446)
- 金融(30446)
- 业经(29389)
- 教育(28725)
- 技术(23463)
- 经济研究(23219)
- 问题(22521)
- 业(21823)
- 财经(20122)
- 经(17565)
- 世界(17042)
- 农村(15778)
- 村(15778)
- 版(15694)
- 农业经济(15598)
- 技术经济(15257)
- 经济问题(14629)
- 资源(14322)
共检索到443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葛蓓蓓
作为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一种形式,城市拾荒农民工的地位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地位表现为拾荒农民工的"所劳"和"所得"之间严重失衡。分析了城市拾荒农民工通过特殊的生产方式,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融合,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做出的积极贡献;以及因为行业的性质、自身的素质,而得不到应有的社会认可与遭受到的社会歧视和偏见。从社会公平制度、城市拾荒农民工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拾荒农民工 城乡经济 社会公平原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晓东 谢元态
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 ,需要资金支持。而农村经济越发达 ,资金需求量就越大。因此 ,必须改革现行国家财税支农政策 ;加强和改善现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扶持和规范民间金融组织 ;积极引导农户对农业的投资。从而建立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农村资金支持体系。
关键词:
城乡发展 资金需求 资金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艳芳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合作的基础是劳动力而不是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严于龙 李小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坤
目前我国对于农村创业的政策越来越好,再加上工作越来越难找、农民工的权益不能得到有利保障以及照顾父母教育子女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回家乡创业,在此前提下,可以使地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如农民收入低、农村集体经济和规划落后等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进而促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面貌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得到提高。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斌红 上官丽媛
基于CMDS数据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显示,积极的就业效应即促进更加充分就业及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是其中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高学历及流动时间较长的农民工所受影响更大。结论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促进农民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勇 祁春节
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存在较严重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这种不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由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制度与体制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因素导致湖北省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关键词:
湖北省 城乡差距 影响因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青禾 郑钧
空间因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增长受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反映空间结构的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各个区域的经济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影响。中国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发展实绩,但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国民经济系统,则可以看到地区专业化分工的进展十分缓慢,并由此损失了一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艳
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及新增的城乡数字鸿沟的双重叠加,使“三农”问题更加复杂化。破解“三农”难题既要解决当前现实的增收问题,又要从“三农”问题在中国的双重过渡中面临的历史性挑战出发。为此,要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这就要求在发展思路上要摒弃长期以来的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非农偏好战略及政策的单兵突进。从我国目前发展状况和资源禀赋来看,应以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来统筹城乡发展。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三农”问题 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昌桂
"乡镇"是农村小的集散体系.它指的不是城市,也不是乡村,而是介于城市之间的一个中间过渡的集结点.以下所研究的"乡镇"对于乡村来说,它是乡村的经济中心,对于城市来说,它是城市伸向农村经济的触角.是沟通城乡区域经济的集结点.一、乡镇是幅射区农村工农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中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芳 李岳云
南京市城乡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因此,化解新时期的“三农”难题必须采取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本文以合理的政府行为为中心,制定了南京市城乡统筹就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统筹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政策目标是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稳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云华
新加坡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大量的进口弥补了资源方面的严重缺陷,满足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加坡国内市场狭小,对外贸易扩大了国外需求。进口国外各种消费品,影响国内的消费结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对外贸易扩大了市场范围,促进了规模经济,增加了投资效益。出口产业部门的消费增加必然会给其它产业部门的生产增长、就业扩大、消费增加带来连锁效应。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能带动整个经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迫使出口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并提高竞争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晓
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日本作为东亚经济起飞的"领头雁",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促成了"雁行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以1985年日元升值为契机,日本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该地区的国际分工从垂直分工为主向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交织的"复合型国际分工"转换,相应地,其作为"先进技术提供者"和重要的"协调者"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为突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秀峰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的势头强劲,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离开外部世界而独自获得发展。贸易和投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渠道。近年来,世界贸易发展迅速,1994年世界商品出口总额已达4.06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5%,无形贸易更是突飞猛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燕生 刘旭 陈长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