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97)
2023(16462)
2022(14465)
2021(13505)
2020(11529)
2019(27005)
2018(27025)
2017(52411)
2016(28581)
2015(32569)
2014(32864)
2013(32626)
2012(30155)
2011(27015)
2010(26911)
2009(24917)
2008(24496)
2007(21697)
2006(18783)
2005(16276)
作者
(83563)
(69608)
(69141)
(65998)
(44369)
(33515)
(31811)
(27384)
(26448)
(25023)
(23787)
(23262)
(22031)
(21888)
(21662)
(21606)
(21157)
(20672)
(20093)
(19873)
(17218)
(16919)
(16872)
(15892)
(15643)
(15529)
(15524)
(15349)
(14104)
(13880)
学科
(115623)
经济(115499)
管理(82938)
(79449)
(63898)
企业(63898)
方法(56730)
数学(49754)
数学方法(49124)
(31419)
中国(30815)
(30739)
(25885)
地方(24965)
业经(24897)
农业(20970)
(20909)
贸易(20901)
(20220)
(19881)
(19663)
财务(19579)
财务管理(19532)
理论(19280)
企业财务(18497)
(17978)
环境(17613)
技术(17160)
(15993)
银行(15937)
机构
大学(409133)
学院(406576)
管理(164039)
(158028)
经济(154247)
理学(142291)
理学院(140688)
管理学(138055)
管理学院(137299)
研究(131422)
中国(97284)
(87496)
科学(84280)
(71904)
(67143)
(65815)
业大(62875)
中心(62131)
研究所(60149)
(59810)
财经(58129)
北京(54924)
(54131)
师范(53591)
(52743)
农业(52735)
(49187)
(48018)
经济学(46976)
师范大学(43272)
基金
项目(282089)
科学(220524)
基金(203726)
研究(203441)
(177449)
国家(176003)
科学基金(151359)
社会(126336)
社会科(119578)
社会科学(119542)
(110384)
基金项目(109060)
自然(100411)
自然科(98070)
自然科学(98040)
自然科学基金(96245)
教育(93584)
(92925)
编号(84397)
资助(84337)
成果(68002)
重点(62494)
(61498)
(59241)
(57496)
课题(56882)
科研(54333)
创新(53710)
大学(52503)
教育部(52461)
期刊
(166785)
经济(166785)
研究(113349)
中国(73175)
学报(66492)
(59297)
科学(59096)
(55677)
管理(55657)
大学(49360)
学学(46070)
教育(42137)
农业(40642)
技术(36000)
(31426)
金融(31426)
图书(28281)
业经(28181)
财经(27257)
经济研究(26222)
问题(23629)
(23194)
(20834)
理论(20443)
技术经济(19795)
书馆(19416)
图书馆(19416)
(19356)
统计(19335)
实践(18963)
共检索到583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邓卫华  朱晨  
本研究选取智慧公共信息服务相关内容,结合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武汉市洪山区进行走访调查,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市民对智慧公共信息服务的接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包括:被调查地区市民对智慧公共信息服务的接纳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征地因素对市民智慧公共信息服务接纳程度影响显著;个体因素显著影响市民智慧公共信息服务接纳。相关结论为政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荣锋  高进云  周智  张安录  
本文在成本效益理论和概率理论的基础上,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建立Probit模型研究农地城市流转概率,并预测其空间分布。为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和避免空间相关性对概率模型的估计误差,采用800m×800m的格网将研究区域格网化,并将格网中心作为研究样点。模型中引入了样点自然特征变量、区域经济因素变量和政策措施变量,通过读取278个样点的GIS属性值和统计年鉴数据值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①农地周围建设用地比例、规划限制对农地城市流转概率有显著影响,离河流、湖泊和绿地的距离及地块单位面积GDP对流转概率也有较大影响;②研究区域高流转概率区面积约为41.36hm2,中高概率区面积约为371.42hm2...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乔荣锋  高进云  
研究目的:研究地块空间特征和土地流转收益的不确定性对城乡结合部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样点周围建设用地比例、样点是否在建设用途分区内对流转决策有显著影响,坡度、地价等级、固定资产投资等变量对流转决策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政府制定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时,应谨慎选择时机,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决策的空间相关性,并做好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收益与风险承担机制的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敏  
本文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层次分析法(AHP),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分别对耕地的总外部效益和局部外部效益进行了定量估算。CVM研究表明,耕地的外部效益价值量不容小觑。而运用AHP对受访者支付意愿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群体相比市民更偏好耕地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外部效益;从农地局部外部效益的价值量上看,农地外部效益中的社会效益高于生态效益。因此,建议从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设置有针对性的公众参与机制及创设耕地外部效益财产权入手,实现耕地保护的目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鑫鑫  李伟夫  陈洪  徐佳  
脆弱性经常与风险、危害相关联,是灾害研究中运用的重要概念。在城市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评估区域脆弱性水平,识别脆弱人群是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重要环节。选取武汉市洪山区的城中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构建自然灾害的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通过加权综合评价法评估居民的社会脆弱性水平。结果显示该区域城中村居民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且其脆弱性分布不均匀,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特点,结构性差异显著,而且适应能力较低是导致居民脆弱的重要原因。还显示不同年龄、户口类型和收入的居民脆弱性差异明显。农村户口居民脆弱性高于城镇户口居民,且农村人口的敏感性偏高、适应能力较低,在面对灾害和风险时,更容易受到冲击;随着年龄增加,个体适应外部风险的能力下降,但在敏感性方面,结果却显示部分城中村的青年群体相较而言处于较高水平;收入水平提高对降低居民社会脆弱性有积极影响,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降低脆弱性的策略。另外,女性的社会脆弱性整体只略高于男性,且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方面来看性别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伟  周婕  许峰  
大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复杂而迅速,采用定量模型对此地域的时空格局进行模拟,在土地规划领域有重大意义。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首先采用DPSIR模型对大城市边缘区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服务设施用地、绿地等进行驱动力机制的定性分析,得出每种用地相应的驱动力、压力和状态;进而采用CLUE-S模型,通过用地变化驱动力因子作用权重系数的求解,模拟时段内各类用地的需求分析与用地变化的动态分配过程,对边缘区的用地演变进行模拟;最后通过用地现状图对模拟用地进行验证,模拟结果基本拟合。在模拟的基础之上,设定了两种大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情景模式,即不作任何空间约束的用地演变和进行可持续发展约束的用地演变,有针对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晗  聂鑫  张安录  
根据可转移发展权项目供给区(sending zone)与需求区(receiving zone)的选取原则,以武汉市洪山区为实证区域,选择具体的可转移发展权项目供给区与需求区,基于博弈思想建立可转移发展权供给区与需求区的开发量预测模型,分别求取未设置可转移发展权和设置可转移发展权后的土地开发量,并进行比较,得出可转移发展权项目的设置不一定会导致开发量的增加的结论,而开发量的变化则受到供给区与需求区面积比,供给区与需求区的土地收益情况,土地的开发建筑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斌  卢中辉  曾菊新  余瑞林  刘瑞佳  
新兴城区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城郊区向主城区转型的一种城市空间类型,主导产业选择对新兴城区空间转型具有决定性意义。借鉴生态学思想和生态位方法,以空间环境因素解析产业环境资源,以专家综合判断评估产业发展能力,以二者相互作用界定产业竞争优势,通过不同产业生态位计算,能够为新兴城区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案例研究表明:武汉市张家湾街道未来产业发展不具备区位竞争优势,但部分传统服务业具有一定部门竞争优势,结合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区域空间发展态势,构建以生活性服务业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点的街道主导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斌  卢中辉  曾菊新  余瑞林  刘瑞佳  
新兴城区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城郊区向主城区转型的一种城市空间类型,主导产业选择对新兴城区空间转型具有决定性意义。借鉴生态学思想和生态位方法,以空间环境因素解析产业环境资源,以专家综合判断评估产业发展能力,以二者相互作用界定产业竞争优势,通过不同产业生态位计算,能够为新兴城区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案例研究表明:武汉市张家湾街道未来产业发展不具备区位竞争优势,但部分传统服务业具有一定部门竞争优势,结合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区域空间发展态势,构建以生活性服务业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点的街道主导产业体系,是案例城区产业空间重构的战略选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胜华  梅昀  陈曲  黎孔清  张信者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稀缺程度可想而知,能否节约集约用地对理性增长下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至关重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由外因和内因组成。外因包括由国民经济宏观总量部分和国民经济总消费部分组合的经济发展维度、由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综合的人口增长维度、由产业结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集成的城市化发展维度以及其他因素维度。内因划分为公共用地和商住工用地;②商住工用地扩张是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等是其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公共用地扩张主要由其他因素驱动;③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武汉市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梅昀  邓胜华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径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4638、0.0251、0.0511,人口增长分别为0.3149、0.1535、0.5317,城市化进程分别为0.4400、0.0365、0.5236;(2)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及两者的耦合作用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3)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主要驱动商住工用地扩张,城市化则侧重公共用地。研究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双玉  刘琪  龚箭  乔花芳  王安琦  
城市旅游满意度可能受到城市形象感知的影响,并非只受到旅游要素的影响。借鉴行为心理学和旅游需求相关理论,通过演绎推理提出有待检验的理论假说和模型,利用武汉市旅游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这些理论假说和模型。结果表明:经过细微调整后,城市认知形象感知、情感形象感知、旅游满意度的模型构建合理;与替代模型相比较,构建的理论模型最佳;城市认知形象感知、情感形象感知既直接影响又通过感知价值的调节间接影响旅游满意度,且作用大于旅游动机。因此,提升城市形象感知是提高城市旅游满意度的有效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宜进  廖乐  袁绪英  
基于信息熵的分析方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武汉市2000~2010年城市生态系统发展为例,通过计算城市生态系统输入-输出熵流、代谢熵产生和系统总熵变,分析系统演化发展规律及原因;分别采用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评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将其进行指数化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近11a内系统熵流和总熵总体是呈现振荡式下降趋势,而熵产生先升后降,武汉市总体不断向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但有序度不稳定;近年来协调发展度和综合发展度二者保持同时增长,说明武汉市城市生态系统不断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武汉市目前仍处于初级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松  王云冬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导致大量生态景观日益破碎,分析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的时空异质性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采用景观扩张指数(LEI)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研究武汉市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时空异质性特征,并通过建立多环缓冲区分析城市扩张类型与生态景观类型变化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扩张类型中边缘式扩张处于主导地位但扩张速度逐渐减慢,飞地式扩张数量减少,分布于远城区且分散较广,填充式扩张则较集中连片,主要集中于江岸区等中心城区;(2)不同圈层的城市扩张类型和生态景观类型的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差异显著;(3)生态景观类型以景观核心区为主,中心城区景观核心区面积随城区扩张减少,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生态景观总体上越加破碎,边缘式扩张会加速生态景观核心区减小,飞地式扩张加剧景观单元的破碎化,填充式扩张则会弱化生态景观的破碎。本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中提供决策参考,并对中部快速城市化地区同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轲  
基于对武汉市公众所做的偶遇抽样调查,从社会公众的视角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度不高,对其服务以较为满意为主,希望获得有针对性、态度好的服务;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普遍的认知;对政府购买的服务满意度不高,认为应该加大关系民生及弱势群体服务的购买力度。上述结论意味着,只有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购买民之所需的项目,提高购买公共服务满意度,才能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