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80)
- 2023(19603)
- 2022(16758)
- 2021(15833)
- 2020(13249)
- 2019(31039)
- 2018(30937)
- 2017(58806)
- 2016(32686)
- 2015(37147)
- 2014(37651)
- 2013(36586)
- 2012(33583)
- 2011(30469)
- 2010(30556)
- 2009(27968)
- 2008(27858)
- 2007(24838)
- 2006(21554)
- 2005(19090)
- 学科
- 济(126964)
- 经济(126790)
- 管理(95045)
- 业(86848)
- 企(72335)
- 企业(72335)
- 方法(59361)
- 数学(51938)
- 数学方法(51246)
- 中国(38327)
- 财(35150)
- 农(33701)
- 学(28792)
- 业经(27309)
- 制(26203)
- 地方(24982)
- 教育(24151)
- 理论(23463)
- 农业(22212)
- 务(22088)
- 财务(21998)
- 财务管理(21945)
- 贸(21901)
- 贸易(21891)
- 易(21218)
- 企业财务(20785)
- 技术(19905)
- 环境(19493)
- 和(19265)
- 银(19073)
- 机构
- 大学(467803)
- 学院(462288)
- 济(178329)
- 管理(178069)
- 经济(174086)
- 理学(154535)
- 研究(154483)
- 理学院(152696)
- 管理学(149734)
- 管理学院(148877)
- 中国(110587)
- 京(100135)
- 科学(96443)
- 财(84183)
- 所(77922)
- 农(74204)
- 研究所(70979)
- 中心(70269)
- 业大(69216)
- 江(68863)
- 范(67725)
- 财经(67314)
- 师范(67142)
- 北京(63511)
- 经(61080)
- 农业(58318)
- 院(55722)
- 州(55187)
- 师范大学(54725)
- 经济学(53977)
- 基金
- 项目(313922)
- 科学(247380)
- 研究(230482)
- 基金(226191)
- 家(196544)
- 国家(194870)
- 科学基金(167348)
- 社会(143880)
- 社会科(136093)
- 社会科学(136058)
- 省(123433)
- 基金项目(119927)
- 教育(111469)
- 自然(109243)
- 自然科(106689)
- 自然科学(106661)
- 划(105019)
- 自然科学基金(104723)
- 编号(95298)
- 资助(93220)
- 成果(78853)
- 重点(70970)
- 部(70266)
- 课题(67394)
- 发(66386)
- 创(64649)
- 教育部(60636)
- 创新(60246)
- 科研(60116)
- 大学(59381)
- 期刊
- 济(190792)
- 经济(190792)
- 研究(140547)
- 中国(92435)
- 学报(73213)
- 教育(71651)
- 科学(66764)
- 农(66330)
- 财(66003)
- 管理(62539)
- 大学(56290)
- 学学(52007)
- 农业(45306)
- 技术(42823)
- 融(36616)
- 金融(36616)
- 财经(32753)
- 业经(31361)
- 经济研究(30117)
- 经(27996)
- 问题(26305)
- 业(22984)
- 图书(22421)
- 版(21902)
- 技术经济(21495)
- 理论(21315)
- 科技(20924)
- 统计(20643)
- 商业(19921)
- 现代(19613)
共检索到674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晖 李靖
研究城市房价、教育水平与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关系,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probit与ordered probit模型探究受教育水平差异视角下房价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房价对受教育水平高的流动人口呈现出先“锁定”后“挤出”的倒“U”型影响,对受教育水平中、低的流动人口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2)调节效应显示:流动人口的收支水平、住房差异以及社会保障水平对房价的挤出效应与锁定效应存在调节作用。(3)进一步分析表明:受教育水平中、低的流动人口在面对高房价时倾向于把流入地看作赚取工资的“临时居住地”,而受教育水平高的流动人口则更倾向于选择永久定居。基于此,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把房价稳控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从建立“两多一并”住房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就业增收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教育水平差异 房价 定居意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艾小青 昌佳琦 李国正
伴随出口乏力、投资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经济发展转向消费驱动模式。以往研究主要聚焦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研究,较少关注高达2.4亿流动人口群体。文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分位点法、OLS回归和IV工具变量法,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对消费具有正向效应,具有长期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比其他群体高41.5%;随着收入阶层的上升,定居意愿对家庭消费的拉动作用更大,结合区域或转户视角,结论仍然成立。研究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户籍改革、增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流动人口就业能力等措施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和定居意愿,进而促进中国流动人口整体消费水平。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收入 家庭消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黎嘉辉
文章基于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持续向大城市集聚导致这些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的特征事实,利用2012年和2014年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与城市房价及城市特征的匹配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房价与流动人口留城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前提下,城市房价对流动人口留城意愿具有倒U形影响。据此,文章试图从流动人口对城市公共品需求的角度进行解释。城市房价与城市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之间正相关。由于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拐点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子女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时房价拐点最高。按流动人口年龄分别回归后发现,35-45岁的流动人口中房价拐点维持在较高的位置。这恰恰对应了大部分流动人口生育第一个子女后,子女进入教育阶段的年龄。流动人口为了子女能享受城市中的教育资源愿意承受更高的房价。上述分析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房价 流动人口 留城意愿 公共服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慧慧 王瀛娴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增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加强老年教育已经成为丰富老年人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更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有效举措。加强对21世纪以来我国老年教育研究,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和晚年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老年教育 老龄化 教育形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良健 陈坤秋 王奔
本文采用2015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级市(自冶州)的6053个流动人口样本的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较强,湖南省对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现居住地、参保类型、流动范围、流动时间、周工作时间、家庭月净收入、亲生子女数对湖南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样本点类型具有反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冬平 白菊红
本文在对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差异性量化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这种差异形成的 原因以及经济增长、农民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 不同收入地区间和低收入地区内部文盲半文盲差异较大 ,高中以上教育水平差异次之 ;高 收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 1 0 0 0元 ,受教育水平可提高 0 .32年 ,低收入地区可提高 0 .6 8年 ;私人教育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弹性是非线性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受教育水平 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祁静;郑笑
本文使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项调查数据,利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着重考察流动人口的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其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是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总体健康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好的流动人口更愿意留在城市长期居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雨 宋全云 尹志超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的家庭微观数据,从信贷需求结构和信贷渠道偏好的角度对中国农户信贷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主要表现为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比例较高,但获得正规信贷的农户比例较低;同时,有非正规信贷需求的农户比例非常高。有信贷需求的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比例较低的原因有:1有正规信贷需求的农户中未申请贷款的农户比例较高,有效信贷需求不足;2有信贷需求的农户中偏好从非正规渠道融资的农户比例较高,正规信贷需求缺乏。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户金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农户有正规信贷需求但未申请贷款的可能性,也显著降低了农户具有非正规信贷偏好的可能性。因而,金融知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竣 孙浩 汝鹏 马亮
地方政府大力引入移动政务服务是否助力“抢人大战”,是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阶段值得研究的议题。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人口迁移理论,匹配支付宝“城市服务”多源移动政务数据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目的在于检验城市移动政务发展水平对增强城市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移动政务发展水平越高,该城市流动人口定居意愿越强;控制个体特征、家庭随迁、地域流动等影响后,移动政务发展水平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促进作用仍然稳健;调节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发现,年龄较大、已经购房、跨省流动、收入水平较高、教育水平较高的流动人口更容易感受到移动政务服务的便民性,从而提升定居意愿。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有利于增进对移动政务对人口迁移作用机制的理解,在实践上有利于为政府或政策制定者通过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结构提供经验依据。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公共服务 城市治理 社会变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辉 王良健
近年来房价迅速上涨,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新挑战。文章从理论上探讨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理,然后将2015、2016年31 403个流动人员样本与17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含内生变量的Probit两步估计模型检验房价和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并加入相关变量的交叉项进一步检验影响效应的个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结果表明:①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②附着在房价之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减弱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③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未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的消极效应大于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此外,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流动距离差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长帅 卓建伟
通过评估5种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算法,选出评估效果最好的算法模型,对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定居意愿更多的受到工作收入与生活成本的约束。低学历者在流入地定居为工作机会导向,高学历者定居为收入导向。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数据挖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LASSO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LASSO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在冉 杨俊青
本文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使用mlogit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城市居住条件与子女本地就学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其定居意愿概率提高0.010,与没有确定是否要长期留在本地的参照组农民工相比,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农民工定居意愿增加7.5%,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2)农民工子女本地就学条件改善使其定居意愿的概率提高0.016,与参照组相比,农民工定居意愿显著增加11.5%,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3)农民工在城市的平均月收入增加1%,使其定居意愿概率提高0.063,与参照组相比,农民工定居意愿增加52.8%,两者均在5%水平显著,农民工前往其他城市意愿下降12.9%,在10%水平上显著。此外,本文使用两层嵌套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进城农民工流动的区域异质性,发现居住条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微小的区域差异性,子女就学对定居意愿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城市房价与城市级别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颜银根
针对近年来省内跨市流动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如何影响流动距离及跨区流动决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不同受教育水平流动人口在信息接纳能力、心理成本和制度成本方面的差异,受教育程度较低和较高的流动人口更偏向远距离的流动,受教育程度与流动距离呈"U"形关系;(2)相对其他群体,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流动人口更偏好省内跨市流动;(3)大专和本科学历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比重提高,促进了中国流动人口省内跨市比例增加。文章认为,政府应当关注流动人口流动范围的转变,适时做出产业结构调整并引导人口合理流向,避免造成地方经济波动、失业增加及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形成集聚阴影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