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26)
- 2023(16707)
- 2022(14395)
- 2021(13608)
- 2020(11328)
- 2019(26484)
- 2018(26033)
- 2017(50070)
- 2016(26757)
- 2015(30144)
- 2014(29857)
- 2013(29512)
- 2012(27022)
- 2011(24356)
- 2010(23960)
- 2009(21832)
- 2008(21115)
- 2007(18044)
- 2006(15454)
- 2005(13358)
- 学科
- 济(113728)
- 经济(113606)
- 管理(75764)
- 业(69578)
- 企(56304)
- 企业(56304)
- 方法(54609)
- 数学(48734)
- 数学方法(48151)
- 中国(32512)
- 农(28134)
- 财(26673)
- 业经(22874)
- 学(21440)
- 地方(21196)
- 贸(21072)
- 贸易(21063)
- 易(20470)
- 制(20283)
- 农业(18907)
- 银(17844)
- 银行(17810)
- 融(17704)
- 金融(17702)
- 行(17040)
- 环境(16820)
- 务(16717)
- 财务(16647)
- 财务管理(16605)
- 理论(16498)
- 机构
- 大学(378037)
- 学院(373101)
- 济(156164)
- 经济(153016)
- 管理(151228)
- 理学(132072)
- 理学院(130625)
- 管理学(128295)
- 管理学院(127625)
- 研究(125513)
- 中国(96024)
- 京(80464)
- 科学(75655)
- 财(69122)
- 所(60865)
- 中心(58241)
- 财经(57049)
- 研究所(55805)
- 农(55770)
- 业大(54143)
- 经(52353)
- 江(51086)
- 北京(50919)
- 范(48710)
- 经济学(48601)
- 师范(48301)
- 院(46034)
- 经济学院(44074)
- 农业(43642)
- 财经大学(43019)
- 基金
- 项目(264311)
- 科学(209508)
- 基金(195533)
- 研究(192097)
- 家(170206)
- 国家(168862)
- 科学基金(146342)
- 社会(123964)
- 社会科(117669)
- 社会科学(117640)
- 基金项目(103343)
- 省(98876)
- 自然(95063)
- 自然科(92942)
- 自然科学(92921)
- 自然科学基金(91243)
- 教育(87798)
- 划(84609)
- 资助(81400)
- 编号(76866)
- 成果(61358)
- 部(59299)
- 重点(58458)
- 发(55031)
- 创(54166)
- 国家社会(52329)
- 课题(51956)
- 教育部(51431)
- 科研(50734)
- 创新(50653)
- 期刊
- 济(157474)
- 经济(157474)
- 研究(110210)
- 中国(65733)
- 学报(56563)
- 科学(53544)
- 管理(52809)
- 财(50633)
- 农(48896)
- 大学(43844)
- 学学(41270)
- 教育(36699)
- 农业(34193)
- 融(33654)
- 金融(33654)
- 技术(31447)
- 财经(27302)
- 经济研究(26671)
- 业经(24221)
- 经(23353)
- 问题(22076)
- 图书(19380)
- 统计(18865)
- 理论(18307)
- 业(17935)
- 技术经济(17566)
- 贸(16946)
- 科技(16877)
- 策(16714)
- 实践(16544)
共检索到533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冬梅 刘艺铭 李兵
基于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本文证实了城市昂贵的住房成本会增加流动人口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的可能性,且这一影响在处理内生性之后,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高房价会增加流动人口的生活成本和工作时间,使得流动人口将子女留守在家;但是城市优质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房价的负面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低收入、低经济地位、低教育水平的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对于子女是否留守的决策更容易受到城市房价的影响;在户籍制度更严格的地区这种影响也更明显。研究结论揭示了造成留守儿童的一个重要动因,在追求城乡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大目标下,为决策者制定城市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房价 流动人口 公共服务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斌红
如何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实证考察了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子女随迁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子女随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数据年份、构造工具变量、进行匹配估计等条件下依旧稳健;从异质性结果看,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及较低教育程度农民工子女随迁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提升照料能力及改善住房条件两条机制影响子女随迁。研究结论为中国在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有效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实现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唐成千
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4),实证分析流动人口工会的"收入溢价"效应。研究发现:工会能显著提升流动人口的收入,但工会的"收入溢价"效应具有异质性,城城流动人口高于乡城流动人口、签订合同者高于未签订合同者,个体私营企业的表现要优于国有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分位数水平的上升,流动人口工会的收入效应呈倒"U"型,对中等收入者的作用最大,其次是低收入者,对高收入者的作用最小;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自选择问题,发现我国流动人口仍存在明显的工会"收入溢价"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孙伟增 张思思
本文利用2011—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城市租金上涨对流动人口家庭消费和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租金上涨显著挤出了非住房消费,并导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度下降。异质性分析显示,租金上涨对于年更大、男性、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服务业工作的流动人口的影响更大。此外,租金上涨加剧了城市中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居住分异。本研究对于如何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关键词:
住宅租金 流动人口消费 社会融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范兆媛 王子敏
文章利用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了住房公积金对城城流动人口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得出:参与住房公积金缴纳会增强城城流动人口的留城意愿,加入控制变量与虚拟变量以后,结果依然是成立。文章进一步选用倾向匹配得分法纠正了样本选择上可能存在的偏误,利用含内生变量的probit模型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分样本进行研究得到:缴纳住房公积金对于80后与90后及在本地流动时间长达五年的城城流动人留城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对于本地没有住房的城城流动人口的留城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本地有房的人口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家玮
城市品质是城市满足人的需要的固有禀赋总和,在吸引人才集聚、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我国49个头部城市的特征数据,对高学历并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科技与文化创新人才的城市品质偏好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对创新人才集聚的影响显著,城市层次越高、区域首位度越强就越能吸引更多、更高学历、来自更远距离的创新人才;经济水平、社会包容性、环境舒适性以及创新支持网络等城市品质要素对创新人才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短期停留相比,有长期居留意愿的创新人才会更为重视城市包容性和舒适性因素,而对经济因素的要求趋于降低。这表明,引、育、用、留创新人才,在经济支持之外,需要更加长远地考量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围、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思想碰撞的创新网络等方面对人才的吸引和激励效应。
关键词:
城市品质 创新人才 人才偏好 人口流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吴波 陈霄 李标
文章运用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是否存在,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研究表明,在控制可观测的能力特征、城市所处的区域差异后,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存在,进一步控制选择偏差后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仍然显著。但根据生活成本对名义工资进行调整后,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出现工资劣势。反事实估计表明,流入中小城市的流动人口如果进入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其工资将有小幅提高,但其提高幅度不足以激励流动人口离开中小城市。溢价产生机制分析表明,稠密市场效应和学习效应,是城市规模工资溢价的原因。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工资溢价 流动人口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尚伟伟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趋势的增强,使得流动人口家庭面临着其子女教育选择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对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地域选择和学校类型选择进行分析发现,有99.21%的流动儿童在公立学校就读,但仍有0.79%未能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在小学阶段流入地公办学校就学比重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居留意愿、家庭子女数呈正相关,但与子女排行数呈负相关,在初中阶段则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父母就业组合、流动方式、户籍性质与流入地就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流入地就学的比例随子女年龄大小与就学学段的增加而减少;在小学阶段,父母就业组合、流动方式、户籍性质、子女性别及...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义务教育 教育选择 多层次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丁 郭志刚
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系列数据中的总和生育率与六普数据相比明显偏高,尤其是一孩总和生育率偏高。文章分析发现,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中妇女的生育事件与其流动时间存在紧密关联,而且样本的生育率存在越接近调查时点其水平越高的特征。作者综合研判认为,监测样本过多收集近期生育案例是导致监测生育率偏高并出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为避免年龄组中各种偏差效应在计算总和生育率时被叠加放大,文章汇总了该样本流动妇女按出生队列的平均子女数,并与六普相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该样本1970年以前各出生队列所拥有的子女数与六普结果几乎一样,而且流动妇女各队列的终身子女数与全国情况一样不断减少。1970年后队列的平均子女数已降到1.6个,更年轻流动妇女队列的子女数也处于减少趋势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古恒宇 肖凡 沈体雁 刘子亮
居留意愿是近年来流动人口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其空间格局以及空间效应的讨论相对较少。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地区差异进行描述,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空间格局在南北向呈北高南低态势、东西向则呈现出"U"型的分布特征,且表征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受流动人口内部因素(家庭因素、流动特征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大于城市外部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内部因素中家庭因素通过社会网络、资源激励机制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产生影响,而表征社会融入的流动特征变量,对居留意愿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外部特征中社会经济水平高、包容性强的流入地更具吸引力。(3)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中存在空间依赖效应,其宏观影响载体是城市特征空间溢出,微观影响载体是流动人口社会网络变化带来的社会、文化空间溢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宋艳姣 王丰龙
本文根据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身份认同对流动人口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城市居民身份认同度越强,其消费水平越高;随着对市民身份认同度的提升,流动人口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均明显增强。在控制收入等一系列因素后,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由农民角色转变为城市居民时,其月均消费水平提高4.99%。为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采用倾向值匹配法(PSM)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前述结论具有一致稳健性。因此,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对促进我国流动人口消费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昕东 李翔
本文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半参数Cox回归对我国流动人口的生育间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不仅人口流动会延迟女性的生育时间,而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女性的婚育间隔、第一次生育间隔均有显著的延迟效应。第二,结婚年龄越大,婚后越有可能选择尽早生育,且不同初婚时间对生育间隔的影响差异明显。同时,参加医疗保险对婚育间隔存在显著的缩短效应,而参加生育保险对生育间隔存在显著的延迟效应。越有经济实力以及在工作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女性越有可能扩大生育间隔。而随着婚育间隔的扩大,第一次生育间隔反而会缩短。第三,初育子女的性别对第一次生育间隔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若初次生育为女性,则第一次生育间隔会缩短。第四,放开生育政策虽无法促使女性缩短婚育间隔,但会明显缩短第一次生育间隔。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教育水平 生育间隔 Cox回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梦琪 金钟范
利用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调查数据(CMDS),研究了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实证结果发现,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越强。机制分析表明,城市规模的扩大会通过增加个体稳定就业概率和同乡集聚效应影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规模的影响在不同技能水平流动人口中存在差异,相比于中等技能流动人口,低技能和高技能流动人口受到的影响更明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LASSO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良健 陈坤秋 王奔
本文采用2015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级市(自冶州)的6053个流动人口样本的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较强,湖南省对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现居住地、参保类型、流动范围、流动时间、周工作时间、家庭月净收入、亲生子女数对湖南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样本点类型具有反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经济、流动人口与城市居留意愿——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经验研究
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2017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流动人口流入地购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贸易开放与劳动力技能升级——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居住条件、子女就学与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多维邻近性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影响——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
工资水平、流动人口集聚与出口贸易发展——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
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利用状况研究——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2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中国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