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5)
2023(7543)
2022(6565)
2021(5956)
2020(4970)
2019(11141)
2018(10950)
2017(20735)
2016(11595)
2015(12941)
2014(12855)
2013(12495)
2012(11692)
2011(10603)
2010(10940)
2009(10203)
2008(10364)
2007(9188)
2006(8320)
2005(7708)
作者
(33537)
(28264)
(27930)
(26815)
(18244)
(13476)
(12656)
(10832)
(10626)
(10101)
(9895)
(9665)
(9237)
(9113)
(8819)
(8652)
(8268)
(8196)
(8194)
(8097)
(7046)
(6891)
(6798)
(6704)
(6335)
(6286)
(6280)
(6172)
(5622)
(5533)
学科
(46787)
经济(46695)
管理(38768)
(32739)
(26360)
企业(26360)
方法(17078)
(15611)
中国(15376)
数学(14707)
数学方法(14522)
(14511)
(13296)
地方(10805)
业经(10586)
(9866)
(9500)
农业(9035)
(8772)
银行(8754)
环境(8492)
(8342)
(8333)
财务(8323)
财务管理(8290)
体制(8202)
(8084)
金融(8081)
企业财务(7919)
(7442)
机构
大学(171672)
学院(168449)
(70534)
经济(68941)
管理(64446)
研究(60113)
理学(55354)
理学院(54655)
管理学(53780)
管理学院(53450)
中国(45374)
(36852)
(36581)
科学(35616)
(29801)
(28942)
财经(28193)
中心(27201)
研究所(26735)
(26614)
(25573)
业大(24706)
(22599)
农业(22492)
北京(22410)
师范(22375)
经济学(22363)
(21770)
财经大学(20955)
(20534)
基金
项目(114167)
科学(91991)
基金(86287)
研究(82583)
(75589)
国家(75039)
科学基金(65110)
社会(55646)
社会科(52781)
社会科学(52768)
基金项目(46041)
(42772)
自然(41700)
自然科(40783)
自然科学(40771)
自然科学基金(40045)
教育(37519)
(36795)
资助(33881)
编号(32102)
成果(27218)
(26811)
(26279)
重点(25879)
国家社会(24185)
(23803)
(23459)
教育部(22787)
课题(22284)
创新(22203)
期刊
(79077)
经济(79077)
研究(53660)
中国(35210)
(29625)
学报(26370)
(26157)
科学(25610)
管理(23305)
大学(20474)
学学(19367)
(17288)
金融(17288)
农业(16922)
教育(15645)
财经(14716)
(12595)
技术(12498)
问题(12069)
经济研究(11703)
业经(11085)
(8829)
(8563)
现代(8255)
(8040)
理论(7730)
技术经济(7484)
资源(7403)
城市(7317)
(7276)
共检索到256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立鑫  黄文佳  
该文通过一个两地区劳动力流动模型,分析得出:城市户籍限制的中央最优值取决于城市区域与城市外部区域间经济异质性上的初始条件;城市户籍限制的中央最优值与地方最优值之间的差距与城市内、外人均公共福利、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距正相关,而与城市政府对市民征税水平、城市政府对本地GDP增长的重视程度负相关;如果某城市的上述正相关影响变量值越大,或者负相关影响变量值越小,则其地方政府制定的户籍限制政策越是需要中央政府调控。然后,以上述模型分析为基础,该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55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公共福利、边际拥挤成本和人力资本回报率等项上的指标水平,得出针对不同城市的户籍政策的分类调控建议:认为只有那些人力资本回报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俞德鹏  
户籍制度与城市化俞德鹏城市的集聚效益决定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关系。将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世界上20个非社会主义大国城市化的平均趋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导致滞后的原因是现行户籍制度而不是其他因素。城市化的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年猛  王垚  
本文从中国城市行政等级制度的视角来分析"大城市拥挤之困"以及当前户籍制度无法实现"引导人口流动从而优化城市规模结构"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等级越高越吸引外来常住人口的进入、人口规模扩张的速度也就越快;由于大量优质的社会资源配置在行政级别较高的大城市,在这种失衡的资源配置模式下,户籍制度必然难以奏效。最后,本文提出了破解大城市拥挤之困的新方向,即"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破除当前等级化的资源分配体制,减少多层次的行政管理格局,构建各类城市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立鑫  王彬彬  黄文佳  
假定城市政府制定户籍政策所考虑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率与居民人均公共福利增长率,则通过一个最优户籍政策模型可得出:城市政府所设定的户籍门槛,与城市人力资本回报率、对市民征税税率、人力资本对本地GDP增长贡献率、周边城市对外来劳动力吸引力等负相关,而与城市政府对当地市民福利增长的重视程度正相关;公共福利初始水平较低的中小城市其户籍政策的自然走向是户籍门槛的不断降低直至消失,而公共福利初始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其户籍政策的自然走向则是户籍门槛趋于提高并最终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以上推论有其丰富的政策含义,可为旨在减少城市户籍限制的户籍制度改革找出一系列"杠杆解":实行对城市政府的GDP考核导向和对大行政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孟凡强  万海远  吴珊珊  
在考虑农民工群体代际分化的基础上,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工资差异分解方法分析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面临的户籍歧视代际差异问题。研究表明,新一代城乡劳动力间的工资差异高于老一代劳动力,个体特征差异的不同并不足以解释代际间的城乡工资差异,户籍歧视的代际差异才是导致代际城乡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遭受的户籍歧视更为严重。对同工不同酬和所有制分割两种不同歧视形式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同工不同酬的程度还是所有制分割效应,新生代农民工都要严重于老一代农民工,但同工不同酬的程度差异是导致户籍歧视代际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同工不同酬的程度差异主要来自于城镇流动人口"工资溢价"的代际差异,新一代城镇流动人口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获得了更多的"工资溢价"。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盛志  温兴祥  陈杰  
本文基于异质性主体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从理论上刻画了作为短期移民的农民工和农村进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由于户籍差异,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经济状况欠佳且无健全的社会保障,为了支付老年时期的生活成本,他们在城市工作期间的储蓄率会高于实现了户籍身份转换的永久移民。进一步地,本文使用CHIP2013年数据对农民工和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进行了RIF回归分解。总分解结果表明,要素效应缩小了农民工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而结构效应却会扩大两者储蓄率的差异;构成分解结果进一步表明,户主的人力资本特征差异会缩小两者储蓄率的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凌燕  秦波  张延吉  
基于2011年的中国社会调查数据,对城市中农业户籍人口的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层面的科教文卫支出占GDP的比重、城市主观排斥,以及个人层面上的基本情况、乡土记忆、城市体验、未来期望等因素,对城市中农业户籍人口的城乡身份认同均具有显著影响。根据模型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玮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中,地方政府逐步取代中央政府成为改革的积极推行者,因地制宜实施不同内容的户口政策成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趋势。因此,对户籍改革地方实践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借助于搜集到的大量地方户籍制度改革法规规章文件,选取暂住证制度、蓝印户口政策、小城镇户口改革、人才居住证制度这四项户口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时空发展关系及改革内容的演进进行了分析,试图从政策扩散的视角分析其演化和扩散规律,最后得出了几点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俊焘  钱文荣  
利用2013年浙江省9个城市2398份农民工调研数据,借鉴移民融合理论,运用制度学习模型,本文实证分析了制度感知对农民工主观市民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代际和户籍地差异。结论有:(1)制度知晓度和公平度感知对农民工主观市民化水平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中知晓度和公平度感知均显著,而老一代农民工中仅有公平度感知显著;(2)公平度和知晓度感知分别正向调节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主观市民化水平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秉承了以上结果,老一代农民工仅公平度感知对人力资本存在正向调节,外地农民工仅知晓度感知对社会资本存在正向调节,本地农民工的公平度感知同时存在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正向调节;(3)人力资本和社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志德  
户籍制度成为城乡之间难以逾越的"墙"。为了实现民权平等,减少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了促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应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户籍制度的稳妥变迁。户籍制度变迁的核心在于城市户籍的稀缺与大量农村人口的转移愿望之间存在巨大矛盾,因此,处理好城市户籍的供需关系成为户籍制度变迁的关键:一方面,需要通过增加城市吸纳农村剩余人口的公共资源供给;另一方面,需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韫  
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文武  梁琦  张为付  
本文构建了纳入制度效用折损和住房供给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住房价格和户籍制度影响城市生产率的机理,并采用中国城市数据进行反事实检验。研究发现:降低户籍限制和房价均让城市生产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户籍制度改革和房价调控将显著降低要素错配;户籍制度和房价的要素错配效应具有明显的城市异质性,减缓户籍限制对5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生产率提升最高,200万人口以下小城市幅度最低;房价控制对不同规模城市生产率的扭曲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现象。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钊  
特大城市的户籍改革是当前的政策焦点,特大城市严格的户籍控制使城市现在与将来都会付巨大的代价。未来改革的思路是在顺应大城市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加快放松户籍管制,并实现基于常住人口的人大代表选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郧山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和城市文明的普及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城市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伴随经济增长而发生的不断调整包括劳动力、资金和土地在内的社会资源配置的自然历史过程。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转向城市;资金伴随劳动力转移而流动;土地由农业用途转向非农用途,城市地域扩大,是这一过程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通过劳动力对土地的替代、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劳动力和资金在城市地区的高效率利用而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是这种资源配置的调整和转移的经济理性之所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雅南  邵宜航  
本文基于我国二元经济和特定户籍制度背景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反映城乡劳动力转移过程的二元结构转变模型。不同于已有研究,我们的理论模型在明确农业技术进步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阐释了非农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对结构转变和城市化的促进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理论模型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发展现实的拟合性。数值模拟显示了两部门技术进步与转移成本因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技术进步分别主导了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移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结构转变。进一步,我们的分析也解释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