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6)
2023(11766)
2022(10073)
2021(9485)
2020(7770)
2019(17438)
2018(17755)
2017(34205)
2016(18660)
2015(20919)
2014(20537)
2013(19791)
2012(17945)
2011(16287)
2010(16581)
2009(15573)
2008(14718)
2007(12971)
2006(11753)
2005(10320)
作者
(51752)
(42689)
(42627)
(40514)
(26878)
(20435)
(19440)
(16600)
(16349)
(15102)
(14438)
(14376)
(13687)
(13194)
(13176)
(12963)
(12829)
(12619)
(12380)
(12149)
(10626)
(10551)
(10211)
(9778)
(9681)
(9660)
(9394)
(9344)
(8650)
(8579)
学科
(66884)
经济(66799)
管理(51449)
(41659)
(31892)
企业(31892)
中国(25498)
方法(23454)
(21622)
数学(20093)
数学方法(19866)
环境(18496)
地方(18138)
(17622)
(17269)
(15400)
业经(14742)
农业(13719)
(12362)
贸易(12354)
(12152)
银行(12131)
(12043)
(11958)
(11693)
理论(11674)
(11659)
(11553)
教育(11274)
(11163)
机构
学院(253137)
大学(250976)
(98096)
经济(95460)
管理(91900)
研究(88279)
理学(78003)
理学院(77007)
管理学(75627)
管理学院(75164)
中国(66041)
(54977)
科学(53777)
(48190)
(43509)
(40613)
中心(39915)
(39589)
研究所(39179)
财经(37558)
(36632)
师范(36295)
业大(36116)
北京(34744)
(33805)
(33346)
(31702)
农业(31678)
经济学(29920)
师范大学(29024)
基金
项目(167201)
科学(130604)
研究(126679)
基金(117748)
(102255)
国家(101386)
科学基金(86180)
社会(79258)
社会科(74856)
社会科学(74842)
(66875)
基金项目(63074)
教育(57877)
(56619)
自然(53642)
编号(53561)
自然科(52188)
自然科学(52168)
自然科学基金(51143)
资助(46469)
成果(43401)
课题(38123)
(38026)
重点(37776)
(35755)
(34515)
国家社会(32276)
创新(32203)
(31442)
(31367)
期刊
(117774)
经济(117774)
研究(79280)
中国(54809)
(37109)
学报(36531)
(36226)
科学(34712)
教育(34130)
管理(32329)
大学(27681)
学学(25794)
农业(25195)
(22762)
金融(22762)
业经(21289)
技术(20761)
经济研究(17916)
财经(17476)
问题(17387)
(15196)
资源(13108)
(12810)
(12516)
图书(12355)
现代(12245)
(11999)
商业(11663)
(11555)
科技(11145)
共检索到385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增峰  袁少军  石炼  
本文从我国环境卫生的总体情况入手,分析目前我国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城市总规划视角下,预测我国环境卫生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阶段的环境卫生规划为实例,从规划的角度来说明解决我国环境卫生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可为其它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环境卫生规划提供参考和示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保军  董珂  
指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生态示范意义,总结"指标体系建立→定位与产业选择→规模确定→空间布局理念与模式确立→配套政策制订"的生态型规划步骤,从"自然生态格局、用地布局模式、绿色交通理念、生态社区模式、文化保护理念、水资源利用理念和能源利用理念"7个方面总结生态型空间布局理念与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德胜  
反规划理论是相对于传统规划理论而言的一种新的规划理论 ,它强调规划应先从控制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入手。文章介绍了反规划理论是如何在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践中加以应用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娟  吕斌  
生态规划理论是相对于传统规划理论而言的规划理论,它强调规划应先从控制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入手。文章介绍了生态规划理论是如何在唐山市新城总体规划中加以实践应用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晶晶  葛幼松  周玲  
针对目前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小城镇规划需要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在分析城市CI内涵及其在城市规划中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将城市CI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城镇规划编制中,并给出了初步框架。最后以安丰镇总体规划为例,对应用框架作了具体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昭兵  杨永春  
文章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每一类宏观空间规划产生的背景,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等,最后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提出为何会出现如此众多类型的空间规划,并认为在如此众多类型宏观空间规划并存的局面下,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厘清,以期使每一类规划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鹤  白宇  朱坦  林琳  吴婧  
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可以将环境问题纳入到规划中进行综合分析 ,使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协调各部门发展的关系。本文基于开发的评价程序 ,结合黄各庄镇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 ,尝试在规划层次上对城镇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进行探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5月6日,最新修订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明确了西安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并强调了对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的保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建伟  刘科伟  
结合青海省都兰县总体规划的实践,就小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选择和人居环境建设三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小城镇规划阶段,发展定位必须从区域发展和镇域中心两个角度出发明确小城镇的性质及发展方向;用地选择从时间维度上分析历史沿革和现状特征,在要素上分析经济技术和对外交通等,从而科学预测城镇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的绿化环境,塑造特色的景观格局,从而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慧芬  刘珊珊  张志丹  
从要素、状态和过程三个角度对产城融合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产城融合应是"产、城、人、境"的多元融合,不同地区由于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应有不同的产城融合状态,并且会一直处于动态演化和转型升级过程之中。在此基础上,结合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从功能定位、生态治理与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区域对接、分期实施、弹性引导等方面探讨了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产城融合规划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铜英  赵海春  简红阳  
聚焦于生态文明背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陕南地区县城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这些县城既肩负着保护水资源、高标准进行生态建设的社会责任,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义务。以国家转型、城市转型发展为导向,在规划视角、规模预测、用地布局等领域转变规划理念和方法,探讨适合陕南生态敏感地区县城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阮梦乔  
近年来,随着特色小镇规划与建设热潮的涌现,特色小镇规划与我国法定规划体系脱节、冲突的问题日益浮现,造成特色小镇规划科学性降低、实施困难。镇总体规划与特色小镇规划具有协同编制的良好基础,本文以灯塔市佟二堡镇为例,解析镇总体规划与特色小镇规划在定位与产业、规模与范围、结构与用地、管控与实施等环节协同编制的过程,探索特色小镇规划编制与我国城乡法定规划编制体系融合对接的方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磊  
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上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对各类详细性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其编制过程中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将有助于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减小生态破坏,降低环保成本,并最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特点及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重点探讨了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介入时间、评价程序、工作重点及城市环境保护保障措施建设等,旨在促进城市规划领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面开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寇刘秀  包存宽  蒋大和  
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探讨运用生态足迹进行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为规划环评较早地介入规划编制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规划编制初期,确定规划的生态底限,农业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不低于3 728、1 016和2 019 km~2;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状评价的结果提出耕地是苏州城市发展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是优势因子,并估算了规划实施前后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苏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有加大的趋势,耕地的赤字是最主要的贡献者,草地和能源用地的生态盈亏无变化,林地的生态赤字将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盈余将增加。依据该结果提出了减缓生态赤字的措...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常优  张本昀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认为这两项规划是国土规划中互有侧重、互为弥补、不可缺少的专项规划;其次,分析了这两项规划的主要矛盾,认为规划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与方法不同、规划编制时间的差异及规划编制基础数据的不同造成的;最后,探讨了两项规划协调的原则、步骤和内容,认为规划应主要在人口规模、用地指标、城镇规模、建设工程规划项目及基本农田的划定等方面进行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