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2)
- 2023(11837)
- 2022(10464)
- 2021(9857)
- 2020(8067)
- 2019(18770)
- 2018(18725)
- 2017(36261)
- 2016(19769)
- 2015(22023)
- 2014(22212)
- 2013(21949)
- 2012(19868)
- 2011(17765)
- 2010(17638)
- 2009(15941)
- 2008(15433)
- 2007(13296)
- 2006(11445)
- 2005(9832)
- 学科
- 济(76499)
- 经济(76408)
- 管理(55753)
- 业(51726)
- 企(43568)
- 企业(43568)
- 方法(37696)
- 数学(32694)
- 数学方法(32181)
- 中国(20980)
- 学(18780)
- 财(18539)
- 农(18173)
- 地方(16124)
- 业经(15930)
- 理论(14138)
- 和(12477)
- 制(12431)
- 务(12381)
- 财务(12314)
- 农业(12290)
- 财务管理(12290)
- 环境(12282)
- 技术(12224)
- 贸(12058)
- 贸易(12052)
- 企业财务(11714)
- 易(11658)
- 划(10804)
- 银(10473)
- 机构
- 大学(280787)
- 学院(278007)
- 管理(111720)
- 济(103463)
- 经济(100904)
- 理学(97915)
- 理学院(96759)
- 管理学(94810)
- 管理学院(94312)
- 研究(91431)
- 中国(64941)
- 京(60226)
- 科学(60057)
- 财(46258)
- 所(45568)
- 农(44374)
- 业大(44043)
- 研究所(42080)
- 中心(41116)
- 江(38557)
- 财经(38313)
- 北京(37690)
- 范(37611)
- 师范(37219)
- 农业(35129)
- 经(34950)
- 院(33785)
- 州(32051)
- 经济学(30426)
- 师范大学(30343)
- 基金
- 项目(199564)
- 科学(156620)
- 基金(145176)
- 研究(141813)
- 家(127365)
- 国家(126364)
- 科学基金(108980)
- 社会(88019)
- 社会科(83428)
- 社会科学(83405)
- 基金项目(77899)
- 省(77548)
- 自然(73567)
- 自然科(71919)
- 自然科学(71902)
- 自然科学基金(70574)
- 划(66010)
- 教育(65305)
- 资助(60194)
- 编号(56935)
- 成果(45622)
- 重点(44110)
- 部(43260)
- 发(41254)
- 创(40895)
- 课题(39216)
- 科研(38574)
- 创新(38151)
- 大学(37117)
- 计划(36829)
- 期刊
- 济(106851)
- 经济(106851)
- 研究(78566)
- 中国(47136)
- 学报(47116)
- 科学(42685)
- 管理(40028)
- 农(39061)
- 大学(35141)
- 财(33590)
- 学学(33183)
- 教育(30343)
- 农业(27742)
- 技术(24492)
- 融(19325)
- 金融(19325)
- 财经(17698)
- 业经(17028)
- 经济研究(16759)
- 图书(15408)
- 问题(15363)
- 经(14962)
- 科技(14390)
- 理论(13718)
- 业(13607)
- 版(13232)
- 技术经济(13079)
- 实践(12832)
- 践(12832)
- 现代(12598)
共检索到385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刚 李丽 单晓刚 隋杰礼 王骏
城市收缩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促进收缩城市的结构调整、功能优化、效率提升、实现精明收缩,是城乡规划学者亟待研究的命题。引入“城市性”的概念,追根溯源城市的本质,展开整个研究的主线。通过对中外文献的梳理,提炼出城市性的综合性观点。从城市性的识别与判断、城市的特性研究、规模紧缩与结构调整、功能优化与多样性设计、设置城市锚点、构建发展的动能、完善人的社会网络七个方面展开收缩城市城市设计的路径与方法研究。建构城市性实际上是一种“系统”和“调结构”的思路,通过建立起一套新的城市组织结构,构建城市张力、恢复城市活力、纾解城市问题、干预城市衰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以城市故事的概念来建立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建构性思维,分析城市意义要素类型和营构特性,追求城市的整体生态价值以及环境的公正价值观。研究城市故事空间的系统性、多元性、深层性和差异性,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历史文化以及市民空间行为的重视。
关键词:
故事 后现代主义 城市设计 建构 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康 孙东琪
收缩正成为"新常态"席卷全球,引发一系列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局部收缩也开始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显现。城市收缩是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之一,也是经济地理学者亟需关注和研究的新命题。文章从收缩的概念内涵、收缩城市的空间分布与特征类型、收缩的量化测度、城市收缩的动因机制和作用过程、城市收缩的模拟与响应策略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城市收缩具有显著的全球性、地方性、多维性和复杂性特征,没有统一的分析模式,中国城市收缩的研究亟需建立本土化的分析框架;既有的相关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铌 李亮 杨瑛
城市设计的现代性本身就是一种富有生产力的力量,它不仅生产文化、建筑、设计与艺术,而且是延伸到过去与现在中去的一种创造性生产图式,由赋予其生命的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现代城市设计对人在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心境投入极大的关注,欲构建时空一体化、文化与自我认同,从中承传和发现时空的现代意义,以持续不断地进行现代城市设计创作。
关键词:
城市设计 现代性 原则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钢
根据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概念。认为这一概念将文脉、场所与生态设计结合了起来,是以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特点为依据的;认为地域性城市设计将会成为我国未来城市设计的趋势和方向,在地域性城市设计中应坚持设计与地域相结合,其中包括两个方面:设计与文脉相结合;设计与生态相结合。
关键词:
地域性 场所 文脉 生态设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明
在城市设计中现状问题的回顾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深绿色理念,并以之审视城市设计,进行理念的借鉴。借用深绿色理念的分析范式,剖析了城市设计中深绿与浅绿的区别,提出深绿色理念下的生态性城市设计要义,并从城市整体设计、中心区城市设计、绿地公园设计和社区环境设计等不同城市设计类型和层面对生态性城市设计进行阐释。
关键词:
深绿色理念 城市设计 生态性城市设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合林
二战以后,受到郊区化、去工业化、全球化深化和社会转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欧洲和北美城市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衰退、人口衰退现象以及随之而起的城市收缩。关于城市收缩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定义、成因及其规划应对。考虑到城市收缩是多种因素的复杂作用结果,仅使用人口变动(下降)来量化描述这一现象仅反映收缩城市的一个方面。基于此,本文拟对当前量化描述城市收缩的各类统计量进行梳理,考察其提出的理论逻辑及具体计算方法,为在我国开展城市收缩现象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收缩城市 量化计算 进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磊 缪媛
当前国内城市设计主要采用设计景观节点、标志物、景观轴线、高度和色彩控制等物质性规划方法营造城市景观,然而,城市景观形成不仅是城市规划师"设计"的杰作,更是深层次上多方利益主体及规划控制长期博弈的结果。忽略城市设计的公共政策属性,采用"推土机"和"拷贝—粘贴"方式完成的城市设计不仅容易造成"千城一面"的城市形态,而且容易引发实施困难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灾后住区重建过程中,规划设计团队尝试结合公共政策决策过程理论,将明确居民土地产权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议题,在城市设计过程引入问题确定、列入议程和达成共识等公共政策程序。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程序改变以往单纯采用通过物质设计手段营造城...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公共政策 住区灾后重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愈发多样化、复杂化,而认识并适应不确定性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为了寻找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韧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用以推进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基于第三代系统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针对韧性城市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展开讨论,提出主体性、多样性、自治性、适当的冗余性、慢变量管理和标识六大要素,以实现绿色发展、经济活力、城市安全的韧性城市构建目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龙瀛 吴康 王江浩
收缩城市的研究已经在西方国家开展多年,发生收缩的背景和原因也各有差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部分城市也发生了人口收缩。本文利用2000和2010年乡镇街道尺度的人口数据,对中国收缩城市进行了识别、分类和影响因素分析,并针对中国收缩城市自身的特点,提出初步的对策建议和规划设计应对。最后从中国收缩城市的深度探测、典型收缩城市研究、规划应对手段以及研究网络的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的研究框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文野 王湘君
城市最深刻的特征在于它的文化特征 ,而文化又深深根植于传统中。传统的城市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步伐。首先以上海和苏州为例论述了城市设计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 ,指出两者应当相互渗透 ,相互依存。同时指出 ,建筑与城市不是因为年代久远而具有历史性和传统性 ,而是因为所传承下来的结构和风物具有成熟恒久的内涵 ,具有超越一切的原动力 ,这才是传统。具体到设计中 ,应当寻求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辨证融合。其策略包括 :①手法上传统与现代结合 ;②绿色概念和可持续发展概念 ;③历史保护概念 ;④人与环境和谐。图 3参 5
关键词:
城市设计 传统 现代 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源 王建国 阳建强
针对研究广袤性设计范畴与引导性研究价值的特点,从内容、方法、成果三个层面展开探讨。在研究内容上,基于南京"山水城林"的城市特色,通过现状梳理与分析,确定"空间结构、特色意图区、空间景观、高度分区"四个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上,采用借用解读的研究手段、意向感知的研究途径与格局优先的研究原则;研究成果上,整合分项研究成果,提出南京城市空间优化的129个要素,图纸导则并举,明确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框架与发展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田涛 程芳欣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最主要的控制手段,是为城市设计实施而建立的一种技术性控制框架,当前国内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存在着或大而空,或对整体空间控制过细的问题,笔者以防城江一江两岸城市设计导则为例,提出了系统规划指导、分区规划控制、节点规划控制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 编制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洁 汪甜甜 陈浩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增速当前呈现出整体性放缓、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突显以及人口“局部收缩”的社会现象。文章采用熵值法计算了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口指数,并以人口指数的变动识别人口收缩城市,最后使用面板计量模型探究城市人口收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大部分城市处于人口指数缓慢增长阶段;按照收缩程度和收缩尺度进行划分发现,53个城市经历了暂时收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具有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并展现向下游地区扩张的趋势;3个城市表现为持续收缩,以中游南部最为集中;35个城市出现了间歇性收缩;长江经济带的人口收缩城市抱团和零星发展皆有,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且具有向周边溢出的趋势,人口收缩城市日趋泛化;进一步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得出收缩城市主要受到地区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和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人口收缩城市 识别 影响因素 长江经济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宛聪 李红 王士君 浩飞龙
【目的】建设用地扩张是城市化在地理空间上的直接表现,剖析收缩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对于优化收缩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具有参考价值。【方法】构建“一主两副三维度”的多指标模型,识别东北地区2000—2020年收缩城市;运用公共边测度法、PLUS模型等,探讨研究期内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特征、扩张模式与驱动机制。【结果】(1)东北地区收缩城市数量与收缩程度呈加剧态势。2000—2010年,东北地区仅识别出4个人口收缩城市、1个人口-经济收缩城市;2010—2020年,识别出3个人口-经济收缩城市、1个人口-活力收缩城市和17个全维度收缩城市,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北高南低”的特征。(2)2010—2020年,东北地区70.59%的收缩城市建设用地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且扩张速度的高值区均集中分布于哈(尔滨)-大(连)经济带沿线城市。(3)收缩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填充式扩张面积占比逐渐增加,扩张格局由扩散趋向集聚。(4)收缩城市建设用地演变是自然环境、人口-经济与基础设施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不同类型、不同研究时段收缩城市的核心驱动因子既存在共性,也具有独特性。【结论】东北地区70%以上的收缩城市呈现出建设用地持续扩张的矛盾发展格局。建议收缩城市形成合理的建设用地扩张秩序,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潜力,实现收缩城市的“精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